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也有著它自己的主人。在兩億多年前的爬行動物時代,恐龍是爬行動物體格最大的一類,這些爬行動物在之後的上億年時間裡統治著整個地球,但是,就在6500萬年前,這些地球的統治者們似乎一夜之間消失了,哪怕時間過了這麼久,我相信大家一想到當年發生的事情,就感到無比震撼。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恐龍滅絕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隨後帶來的巨大灰塵,阻礙了地球的生命循環系統,從而導致了恐龍家族的滅亡,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到6600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進入到了地球的引力範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速度逐漸加快,達到了7.2萬公裡每小時,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快的飛行器的速度的三倍。這樣的噸位和速度,地球對其幾乎無法造成任何阻礙。在進入大氣層後,它開始劇烈燃燒,溫度達到了三萬五千度,亮度達到太陽表面的100萬倍。在僅僅5秒鐘的時間裡,就穿越了大氣層,朝著地球撞擊而來。
而當時的恐龍也看到了這輩子最亮的也是最後的一次日出。此次撞擊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億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此次撞擊,不僅激起了300多米高的超級大海嘯,引起了全球大地震,也瞬間激活了所有火山,餘震持續了數月之久。撞擊產生的噴射物在地引力的作用下,被分散成無數小塊再次撞向了地球,地球好像被數十億枚隕石同時攻擊!
那些在海嘯地震中存活下來的恐龍,根本無法再次躲避那麼多隕石的攻擊,特別是稱霸空中長達一億年,展翅長達10-15米的空中霸主風神翼龍,也被隕石擊穿翅膀掉落到巖漿當中。除了這些物理的傷害,還有化學的傷害。
隕石擊中地球產生的有害氣體,在幾分鐘內覆蓋整個地球。據估計,這次撞擊在3分鐘內造成全球75%的生物瞬間死亡,這次撞擊中只有極少部分小型動物存活了下來。撞擊後形成的噴射雲覆蓋了整個天空,使得地球變得灰暗又寒冷,長達幾百萬年的昏暗,導致植物無法完成光合作用,倖存下來的食草恐龍無法得到充足的食物。
當時最大的恐龍阿拉莫龍,一天就能吃掉一噸樹葉,他們的死亡讓肉食恐龍失去了食物來源,食物鏈的斷裂使得恐龍走向了最終的滅絕。
在後來的考古中人們發現,在6500萬年前也存在恐龍蛋化石,也就是說明,整個龍滅絕的時間,有足足100萬年。雖然存活下來的恐龍,都在和惡劣的環境做鬥爭,但進化速度趕不上當時環境變化的速度。雖然最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是真相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
其實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在,科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很多人不相信。1971年,荷蘭一名叫做簡.期密特的古生物學家,在研究西班牙一座古城的巖層時,現了赫赫有名的「K-T邊界」,一邊是代表白堊紀的K,一邊是代表哺乳動物繁盛階段的T。不久後,另一位地質學家沃爾特.阿爾瓦雷茲,在這兩個邊界中發現了高於地球含量且大量存在於隕中的化學元素銥。根據阿爾瓦雷茲的推斷,當時有一顆比珠穆朗瑪峰還要大的隕石撞擊了地球!在確定了隕石攻擊導致恐龍滅絕之後,地質學家們開始尋找隕石坑。
在1991年,確定了位於墨西哥龍遊坦半島,有一個直徑達180公裡的巨大隕石坑。1971年發現邊界的簡.斯密特,1980年提出撞擊理論的阿爾瓦雷茲,1981年發現隕石坑的彭爾德,和1991年確定隕石坑的希爾德布蘭德,最終為我們揭開了恐龍滅絕之謎。
如果沒有這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如果不是恐龍的滅絕,也許人類永遠都不會出現!但是,雖然我們現在的科技已經相對來說是比較發達的了,但是如果再有同樣的小行星向我們撞擊過來,我們能夠逃過恐龍一樣的命運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何避免小行星的撞擊,目前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對一些近地小行星進行實時的觀測,關注小行星的軌道變化,預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按科學家們現在的設想是發射核彈,在外太空引爆小行星,讓它們的塊頭變小,當它們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就會被大氣層燃燒殆盡了!但是如何發射以及需要大量發射的話,又需要怎麼操作,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幸運的是,根據科學家們對近地小行星的評估,在近一二百年以內,不會有大的小行星靠近地球!也就是說,我們最少還有一二百年的時間來發展我們的科技。以目前我們科技發展的速度,相信再過幾百年,我們人類要麼能夠移居外太空,要麼有足夠的方法來對付小行星的來臨。即使發現與恐怖龍時代同樣的災難,我們也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大家說是不是樣的?希望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