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沙塵暴肆虐!天問一號火星車會重蹈美國「機遇號」覆轍?

2020-08-26 老粥科普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即將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送上太空。如一切順利,它將在2021年初飛抵火星,在經過複雜的軌道調整後,著陸器將攜巡視車在火星預定地點登陸。

關注「天問一號」的朋友一定注意到咱們中國火星車背部那四片碩大的太陽能面板,它水平展開的樣子像一對蝴蝶的翅膀,由此帶來一個疑問:它能抵擋火星上那漫天的沙塵嗎?

天問一號火星車模型

機遇號」死於火星沙塵暴

火星是距離地球較近的一顆巖石星球,由於其表面環境相對沒那麼惡劣,因此成為航天大國開展行星科學研究的理想之地。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數十個無人探測器,而成功著陸者寥寥。它們分別是1972年前蘇聯的「火星3號」,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2004年的「機遇號」和「勇氣號」,2008年美國的「鳳凰號」,2012年的「好奇號」,以及2018年的「洞察號」。其中「火星3號」在著陸後110秒毀於火星的沙塵暴,「機遇號」也因為太陽能電池被沙塵覆蓋而宣告死亡。

機遇號太陽能電池板被沙塵覆蓋

從「機遇號」2014年的兩張全景相機自拍照片我們可以看出,它背部的太陽能電池板有時幾乎被富含氧化鐵的沙塵完全覆蓋,左圖的透光率僅55%,右圖因為被風拂去了些沙塵,透光率回升至77.7%,發電量也隨之恢復到0.574千瓦時/天。如果你知道火星車太陽能電池的設計供電能力是900Wh,就能明白沙塵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了。

好奇號火星車2012年與2019年自拍對比

「好奇號」火星車由於採用了核電池供電,它不依賴太陽能,因此也無懼風沙。2012年乾乾淨淨地抵達火星,至今一身黃土還能正常工作。

不像在地球,你可以用袖子擦掉愛車上的沙土;當年登月的阿波羅太空人也可以用專門設計的毛刷拂去月球車散熱器上厚厚的月塵。人上不了火星,火星車上也沒法裝刷子,為了除掉塵土多爭取些電能,科學家們可謂是薅光了頭髮想破了腦袋。

阿波羅太空人用靜電刷掃去月球車上的塵土

「機遇號」太陽能電池板的表面很光滑,在有風的情況下可以吹走一部分塵土;當無風時,地面控制人員會遙控火星車爬斜坡,依靠車體的振動讓沙塵滑下來。這種方法大多數時候有效,除非沒有風又無坡可爬。

2018年,火星上爆發全球性沙塵暴,「機遇號」受困,因電力不足進入休眠狀態。由於無法抖落身上覆蓋的沙土,2019年NASA宣布放棄這輛已經超期服役14年的火星車。

「機遇號」依靠爬坡振動使塵土滑落

火星上為什麼會有沙塵暴?

這是許多朋友一直糾結的問題:都說火星上空氣稀薄,它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僅有600Pa,是地球海平面標準氣壓(101kPa)的0.6%,它怎麼能颳起沙塵暴呢?

火星是一顆死亡了的星球。科學家們認為,大約30~40億年前,火星也曾是一顆擁有浩瀚海洋、稠密大氣、適合生命繁衍的星球。然而由於活躍的地質運動,火星內部的熱量迅速失去,它的鐵核凝固,磁場消失。本身質量小,又失去磁場保護,火星無法抵禦太陽風的襲擊,大氣層被太陽風的帶電粒子分解後再一點點吹走;氣壓的降低導致火星表面水份蒸發、分解,經過幾十億年,火星變成了一顆乾燥的死亡星球。

太陽風帶電粒子吹走火星大氣

正因為火星表面覆蓋著薄薄的大氣,大氣層中又主要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造成火星地表的熱慣量很低。當有陽光照射時,空氣與土壤很容易被加熱,而在陽光照射不到之處,熱量流失的也很快,晝夜溫差常常高達50℃。巨大的溫差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火星上的風速很快,環繞火星飛行的探測器有時能錄得時速超過160公裡的沙塵暴。

由於沒有水,火星地表覆蓋著許多細小的紅色粉塵,當有時速超過112公裡的風吹過時,地表的顆粒物會發生滾動彈跳,它們互相撞擊,有一些被吹到空中,這就是地質學中的彈跳(Saltation)現象。

沙塵暴原理簡圖

火星大氣中懸浮著大量直徑小於3微米的塵埃,它將火星的天空染成了紅色。儘管大氣稀薄,但火星的重力加速度也很低,這使得細小粉塵可以在靜電力和範德華力的作用下長期懸浮在空中。而大風吹起的20μm左右的顆粒物也能在火星大氣中懸浮幾個月時間,並被氣流帶到很遠的地方。

沙塵暴席捲整個火星前後對比

「天問一號」的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上搭載了許多科學探測設備,而中國火星車的其中一項重要科學任務就是研究火星的天氣,因此科學家們將巡視器的著陸區選在了火星北部的衝擊盆地。

「天問一號」預選的兩個著陸區

這兩個預選著陸區非常廣闊,地勢相對平坦,有利於第一次火星著陸嘗試。由於遠古時期的強烈撞擊,大量火星地下物質湧出地表,也有助於對火星地殼之下地質情況的研究與分析。

預選著陸區照片

選擇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區域是火星沙塵暴的主要發源地。在北半球的夏天,太陽照射火星北半球的地表會使溫度急劇上升,從而更容易引發沙塵暴。一般情況下火星地表平均發生沙塵暴的概率大約是0.9%,而在「天問一號」預選著陸區附近的發生概率則可能高達7%。

也就是說,咱們的火星車實際就是奔著沙塵暴去的!

著陸區沙塵暴多發

「天問一號」火星車上除了搭載有地形相機和多光譜相機外,還安裝了測地雷達、多組氣象感應儀器、磁場探測以及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這些設備都有助於在漫天風沙中分析研究火星的氣象和地質情況。

「天問一號」火星車展開部署想像圖

火星車為迎接沙塵暴的考驗做好了準備。

當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著陸時,它的太陽能電池板處於摺疊的狀態,這表明天問一號火星車的太陽能電池板並非像「機遇號」那樣固定不動,它可以水平展開,也能像蝴蝶翅膀那樣豎起或傾斜。這樣,當太陽能電池組件上覆蓋了灰塵之後,地面控制站的專家們不需要像NASA的科學家那樣一邊薅頭髮一邊琢磨著怎麼讓火星車抖落塵土,只需輕輕立起帆板,就能將沙塵清除。

其實這麼簡單又有效的操作,我們登月的嫦娥與玉兔月球車早已經實現了。

部署前,太陽能帆板處於摺疊狀態

因此,即便是「天問一號」降落到火星沙塵暴肆虐的地區,我們也大可不必擔心它重蹈「機遇號」的覆轍,發什麼「天黑了」之類的悲情信息。它一定能在火星表面留下中國科學工作者的足跡,圓滿地完成科學探索任務。

火星沙塵暴

讓沙塵暴來得更猛烈些吧!「天問一號」已經準備好了!

相關焦點

  • 火星沙塵暴消退 失聯近四個月的機遇號或將復活
    在經歷了登陸火星以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後,失聯近四個月的火星漫遊車機遇號或將迎來「復活」。自今年6月10日以來,一場覆蓋火星1/4面積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這也使得採用太陽能動力的機遇號火星車完全失聯。當時,機遇號行駛在火星22公裡直徑的「奮進隕坑(Endeavour Crater)」邊緣區域,隨後,不斷加劇的強烈沙塵暴使火星車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機遇號的任務是搜尋火星曾經有水的證據。這輛依靠太陽能動力的漫遊車原計劃的考察時間只有90天,但機遇號火星上超額工作了5000多個日日夜夜。但一場形成與6月1日的巨大沙塵暴,導致機遇號無法再依靠陽光獲取動力。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火星天氣是怎樣的?象博士說科普 ️氣溫火星表面平均氣溫-63℃。由於火星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所以地表日夜溫差很大。氣壓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平均地表氣壓在6百帕上下波動,不到地球大氣層的1%。但是,隨著季節的變化,火星氣壓變化幅度可達20%。風火星上每年都要刮一次讓人難以想像的特大風暴。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四、環繞火星
    北京時間20號06時58分,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一枚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這之後的7月23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天問一號此去火星還要4億多公裡,前方道路有多「崎嶇」?
    第一次制動之後,天問一號就正式進入了火星的「勢力範圍」。這是一條遠火點18萬公裡,近火點400公裡的橢圓軌道。天問一號會在這條軌道上運行一段時間,一周之後,再次制動,進入1.4萬公裡乘以265公裡的橢圓軌道。這時候,它已經可以很靠近火星了。
  • 中國為何探索火星?「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不斷成長,生命不息,文明不斷;太空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月球告一段落,美國和中國相繼將視線轉移到火星上,那中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呢?「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2012年8月,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它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火星探測之旅,美國一超獨霸,蘇聯功虧一簣,中國蓄勢待發
    2020年7月被稱為火星探測月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本月下旬全球共有三枚火星探測器將要發射前往火星,包括了美國的「毅力」號,阿聯的「希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其中美國的「毅力」號原本計劃在本月15號第一個發射,但由於運載火箭的問題導致一路推遲到本月底發射,阿聯的「希望」號則是由日本H-ⅡA型運載火箭承擔發射任務,暫定7月20日發射。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競賽」美國迎來終極對手
    2020年7月23日12時42分,伴隨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胖五)的點火起飛,備受全球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全國人民迎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在火星探測領域,美國將迎來終極對手!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影視中的嫦娥和玉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我國第二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雖然不像美國火星探測那樣,直接高速衝入大氣層降落,而是從火星橢圓軌道以一定角度進入火星大氣,速度會低一點,技術難度也會低一點,但時間會多一點。
  • 火星,中國來了:去火星究竟有多難?
    天問一號整裝待發,圖片來源:央視2020年,除了我國的天問一號外,美國宇航局「毅力號」核動力火星車、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等,都在這前後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優勢在哪裡?目前能夠在火星上釋放巡視器的國家只有美國,天問一號如果實現,那火星只有中美兩國的車輪可以在上面開。
  • 火星,我們來了
    天問一號整裝待發,圖片來源:央視2020年,除了我國的天問一號外,美國宇航局「毅力號」核動力火星車、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等,都在這前後前往火星。2、首次在火星表面釋放巡視器天問一號釋放一輛巡視器,或者說是一個小型火星車,如果成功就達到美國宇航局的技術水平。目前能夠在火星上釋放巡視器的國家只有美國,天問一號如果實現,那火星只有中美兩國的車輪可以在上面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天問之旅正式開啟。 所以今年有3個國家都要探測火星,周一,阿聯在日本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接下來是美國。
  • 火星上刮塵暴 「機遇」號難入坑(組圖)
    6月23日,這場沙塵暴位於火星的東北部,在可見光圖像(左上)中看起來就像一個明亮的紅色汙點。6月26日,沙塵暴的規模擴大為原來的四倍以上,在可見光圖像(左下)中呈一個大紅斑,佔據了火星東北部大片區域。
  • 「天問一號」在火星90天,電從哪兒來,夠用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25分,探測器被成功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天問一號順利發射,2020火星任務僅剩美國毅力號
    2020年7月23日12時40分左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5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長徵5號和天問一號實現箭星分離,天問一號順利展開太陽能板,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軌道上,利用太陽能向火星移動,將在2021年2月進行火星入軌,完成入軌進行系統檢測,2個月後開始執行火星著陸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美國的火星車就曾因為沙塵暴而故障。天問一號火星車設計壽命為 90 個火星日,但實際能服役多久不好說。比如設計壽命同樣是 90 天的火星車機遇號,卻因為沙塵暴吹開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塵埃得以繼續工作。
  • 天問一號要如何打破火星詛咒?西瓜視頻為你揭開謎底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升空。開啟了我國自主火星探測的新紀元,也開啟「天問一號」4億公裡的長徵路程。「天問」二字源於楚國大夫屈原創作的《天問》。屈原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好吃的粽子、三天小長假,還給中國航天的行星探測事業貢獻了一個大氣的名字。未來,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排第幾?性能優秀後來居上!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之前,蘇聯、美國、歐空局和印度都成功完成了火星探測任務,日本也發射過本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就在天問一號發射前3天,日本還發射了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那麼多國家這麼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到底排在什麼位置上呢?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