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升空。開啟了我國自主火星探測的新紀元,也開啟「天問一號」4億公裡的長徵路程。
「天問」二字源於楚國大夫屈原創作的《天問》。屈原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好吃的粽子、三天小長假,還給中國航天的行星探測事業貢獻了一個大氣的名字。未來,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
借鑑西瓜視頻創作人大象真白的說法:如果把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寫成一本書,那麼這本書上一定寫滿了失敗。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就沒有中斷過。在多達44次的探火行動中,僅成功了17次,即便算上部分成功的行動,也只有24次,傷殘率高達61%。而其中的15次著陸任務中,僅獲4次成功,成功率更是慘不忍睹。用「傷亡慘重」來形容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怕是再合適不過了。而超高的失敗率,給遙遠的火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仿佛某種神秘力量在阻止人類探索火星,因此也被稱作:火星詛咒。
「探火」成功率餅狀圖
美國、蘇俄(蘇聯+俄羅斯)發射了不少,摔得也挺多。尤其是蘇俄,火星詛咒感覺是專門給蘇俄設計的,迄今為止,20次探測沒有成功1次。但是,卻有另外一個國家,首次探測就成功了,這個國家居然是印度。看了西瓜視頻才知道三哥在火星探測方面這麼牛,漲知識了。
雖然頻頻失敗,但是並沒能磨滅人類文明對火星的探索。在2020年10月14日7時25分,是火星衝日。在這一天,地球來到太陽和火星的中間,是相對最近的位置(最節省燃料),此前的2-3個月是發射探測器的最佳時機,又稱窗口期。世界各國都在瞄準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
火星衝日:太陽、地球、火星一條線。
火星大衝:火星衝日+火星恰好位於近日點附近,每15-17年出現一次,上一次出現是2018年7月27日
火星衝日:地球運動到了太陽和火星的中間
除了我國的「天問一號」,還有阿聯的「希望號」,美國的「毅力號」都瞄準了2020年的窗口期,「希望號」已於北京時間7月20日升空,「毅力號」也準備在7月30日發射。除了「希望號」之外,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都會嘗試在火星登陸。探火同臺競技,正式上演。
選好「吉時」,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星探測的成功率。當探測器搭載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到達地球軌道後還需要經過入軌、分離、著陸三個步驟,才能完成登陸火星。
入軌:探測器加速,脫離環繞地球軌道,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在近火點附近剎車,被火星捕獲,進入環繞火星軌道。在這個過程中,地球上的科學家,可以幫助探測器進行軌道修正,不至於跑偏。
探測器入軌過程
雖然在這個階段,地面可以進行一些控制,但是由於距離太過遙遠,控制的難度也非常大。而這個過程必須一氣呵成,稍有不慎探測器就可能直接飛向更遠的深空,或者直接撞到火星上。
分離:當探測器進入停泊軌道後會對著陸區進行探測,調整好著陸點,探測器就會分離成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兩個部分了。環繞器繼續環繞火星執行探測任務,而著陸器就可以進行著陸了。
探測器分離成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因為探測器飛行到火星背面時,會進入通信盲區。而且,探測器會經過多次變軌才能進入停泊軌道。也就是說,如果有任何小問題的話,探測器飛著飛著就聯繫不到了。
著陸:著陸器分離出來後,顧名思義,就要執行著陸任務了。著陸器會進入火星大氣,通過氣動外型、降落傘、反推發動機等多級減速裝置,降落於火星表面,釋放出火星車,開始巡視和科學探測。
著陸器著陸過程
這是整個過程最難的一步,被稱為「恐怖7分鐘」。整個下降過程只有7分鐘,但是要在7分鐘之內,將著陸器的時速從20000公裡降至0。而且,由於傳輸距離遠,延時高,遠在地球的科學家雖然本領高強,但是鞭長莫及。也就是說,這7分鐘之內,著陸器只能靠自己(的造化了)。
「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自主開展的火星探測活動,爭取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
環繞:顧名思義,就是圍繞火星進行探測活動,有點像咱們的人造衛星,這份工作將由環繞器來完成。
著陸:恐怖七分鐘,要求著陸器有足夠的自理能力,否則很有可能會撞得稀碎。2016年,歐洲的登陸器就因為下降推進器沒有按照預計的程序打開,最終以300公裡的時速一頭撞向了火星地面,並撞出了一個直徑大約15米的大坑。好在,這個著陸器的質量過硬(筆者認為更多是運氣的成分),雖然撞的不輕,但沒有完全損壞,現在還在探測著火星大氣。但是,不是所有的著陸器都能有這麼好的運氣。
巡視:這項工作就交給火星車來完成啦。火星車主要會對火星土壤特性、物質成分、大氣電離層、磁場等進行探測,並且試圖尋找火星上的生命跡象。火星車可以說是個全面手,裝有全景相機、太陽能板、次表層探測雷達等高科技裝備,能探測地下10米的土壤成分,把採集到的信息回傳地球,並且可以接受地球的控制。火星車能夠在火星工作92天,在這92天中,火星車將以200米/小時的速度進行探測活動。由於速度太慢了,如果遇到火星沙塵暴,跑都不好跑。運行了15年的美國「機遇號」火星車,就是因為遇到了火星沙塵暴而和NASA失聯。希望天問不要遇到火星沙塵暴。
美國「機遇號」火星車,和機器人瓦力還很像
「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獨立自主開展火星探測活動,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而且,從對「天問一號」的報導情況來看,我國已經由原來的「全面確保成功」到如今的「正視風險與差距」,說明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與世界頂尖科技的距離,也能正視自己取得的成績,有風險的項目,確保先進,成功血賺,失敗不虧!
最後,祝願「天問一號」的長徵一帆風順,為默默付出的中國航天人點讚!
上西瓜視頻,搜索大象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