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是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時,被正式選為整個中國行星探測計劃的總稱,這個龐大計劃的首個任務,就是前往火星的&34;在今年7月底發射。原本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但負責這整個計劃的中國火星探測首席科學家萬衛星,卻在2020年5月20日因身患重病溘然長逝。天問一號發射,付出無數心血的他再也看不到了。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關於萬衛星院士的人生經歷和偉大貢獻,能從團中央《中華兒女》報刊社2013年9月對萬老的採訪文章中摘取一部分:
&34;百千萬人才工程&34;電離層和高層大氣&34;全世界最大的電離層組&34;
那麼,為什麼萬院士會成為火星探測任務的首席科學家?
探索宇宙,人類到現在還處於蹣跚學步的階段,搖搖晃晃的試圖從地球搖籃翻過去,我們期待未來能夠熟練地走路『奔跑、跨越,甚至能在宇宙中飆車,那麼不斷的練習是必須的。大家都知道,從地球到火星,光是變軌到火星都要變軌數次,這個期間就可能會有很多問題,所以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具體有多難,可以打開西瓜視頻,搜索&34;發布的視頻《天問一號如何降落在火星表面?&34;直接決定成敗》,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某些方面,萬衛星院士本身的知識層面已經是中國頂尖,在加上他的團體在高層大氣方面的研究經驗,毫無疑問沒有人比他們更專業。萬老作為領頭羊,不僅能儘量保證這次發射天問的成功概率之外,也能把在火星的研究成果最大化,同時這也是全人類最想要的。
2020年7月23日12時,&34;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34;探測器,點火升空,發射成功!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可是這一幕,萬院士卻看不到了。
萬院士逝世時年僅62歲,作為院士來說,算是正值壯年,正是發揮自己能力的巔峰時期,尤其是在天問一號即將發射的關鍵時刻,實在有點可惜。
雖然萬老已經去世,但是他傳承下來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值得我們去繼承,而且要相信他的團隊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倒了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科研工作者補上。除了對萬老表示惋惜之外,我們要更加關注天問系列的任務,畢竟探索火星是造福全人類的項目,更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的夢想。
文末,萬院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