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火星探測奉獻了一生卻無人知曉,中華兒女都該銘記他

2020-08-23 山中巖

7月23日,我國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中國首次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帶著14億中華兒女的期盼,駛向火星,駛向宇宙。


而在這樣的令人興奮的日子裡,這項國家重大使命和任務的「主帥」卻已經不在人間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

5月20日,為中國的空間探測,為中國的火星探測奉獻了一生的萬衛星,在火星探測器上天的2個月前,帶著遺憾與世長辭,年僅62歲


火星院士

萬衛星,1958年7月1日出生於湖北天門。他從1982年從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畢業之後,在1984年、1989年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碩士、博士學位。是土生土長中國自己培養的「本土博士」。


萬衛星一直深耕在空間物理與深空探測領域,推著中國空間科學事業的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空間環境綜合觀測子午臺鏈。

他主持建設了三亞大型相控陣非相干散射雷達項目,立志為中國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空間探測設備。


他建成的實驗室,是國際前列的研究平臺。

但萬衛星並不滿足,而是將目光看向了更遠,看向了火星。

美國、俄羅斯、歐洲、印度,日本都進行過火星探測。2天前,阿聯都藉助日本的火箭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阿聯發射的火星探測器


中國也不該,更不能缺席火星探測。


2014年,萬衛星高瞻遠矚的建立中科院地球與行星物理重點實驗室,開始了對其他行星的探索和研究,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首席科學家。

天問一號

中國現在有了去火星的技術,可是為什麼要去火星了?天問一號到了火星,又該問些什麼了?



這就是萬衛星的責任。只有明確了有價值的科學目標,才能制定出可實施的有意義的火星探測計劃。


作為首席科學家,萬衛星不僅要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的事,當好一個科學家。還要轉行做一個工程師,了解火星探測的技術優劣。更要成為一個領導者,統攬大局,將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這兩張皮緊密的結合起來,實實在在的將火星探測計劃落實。


終於,積勞成疾,2017年,萬衛星病了,查出了癌症。

4月26日,在病床的萬衛星收到了消息,火星探測項目有名字了,叫做「天問一號」

在萬衛星逝世後,《Nature Astronomy》刊發了兩篇文章紀念他。其中一篇是其生前所寫的《China’s first mission to Mars》,向全世界詳細介紹了中國火星探測的內容和目標。


文章中寫到,天問一號帶著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共有13個科學有效載荷,5項大科學任務,是目前對火星各方面調查最全面的探測任務,會將人類對火星大的認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止是火星

萬衛星的研究還不止是火星,而是中國的整個深空探測!

2017年,中國首個官方行星物理專業委員會成立,萬衛星擔任主任。

2019年,他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篇文章,《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


在其中涉及到火星、水星、金星、木星、彗星/小行星等等,他闡明了中國深空探測與行星科學的發展方向,描繪了一幅放眼數十年的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只是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總結

萬衛星院士是我國火星探測項目的首席負責人,也是我國行星科學的帶頭人。天問一號的順利發射,就是對他的最好紀念!

我是,地球科學在讀博士,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火星探測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逝世,天問一號發射,他卻看不到了
    天問,是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時,被正式選為整個中國行星探測計劃的總稱,這個龐大計劃的首個任務,就是前往火星的&34;在今年7月底發射。原本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但負責這整個計劃的中國火星探測首席科學家萬衛星,卻在2020年5月20日因身患重病溘然長逝。天問一號發射,付出無數心血的他再也看不到了。
  • 他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在他看來,這次任務過程曲折,好在結局圓滿。表達激動的一種方式,是寫詩。王光義一口氣寫了四首。
  •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他的一雙兒女如今現況如何?
    毛主席對錢學森評價是,他不只值五個師,是無價之寶,必須一切服從錢學森領導!錢學森給中國做出的貢獻遠遠不止兩彈一星,是錢學森給我們帶來了如今和平的生活,沒有錢老等一眾留洋人才的歸國,中國絕對沒有今天的光景,沒有兩彈的話外國資本主義一定會干擾我們的發展,更不談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成就。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他的一雙兒女如今現況如何?
  • 追風·頌 | 火星院士萬衛星——巨星隕落在「天問」升空之前
    截至今日,我國今年已痛失24為院士。他們是勇往直前的戰士,用忠誠振興民族的希望;他們是不懼風雨的豐碑,用智慧鑄就國家的未來。他們用熱血振興中華,他們用一生為國奉獻;他們是國之脊梁 ,他們應當被銘記。他62歲的生命,定格在「天問一號」升空之前,定格在中國第一次奔向火星的前夕。萬衛星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作出了開拓性貢獻,然而命運弄人,他最終未能親眼見證「天問一號」的發射。
  •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在他看來,這次任務過程曲折,好在結局圓滿。表達激動的一種方式,是寫詩。王光義一口氣寫了四首。
  • 中國排協傳來悲痛消息,為中國女排奉獻一生的他與世長辭
    一年後,韓雲波從主帥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出任助理教練,心甘情願轉會角色是因為他的接班人是袁偉民。袁偉民上任後,中國女排開始擴充陣容,成立了集訓隊,韓雲波退居幕後直接指導這一支集訓隊,為中國女排培養後備力量。曹慧英、楊希、張蓉芳、孫晉芳等中國女排功勳隊員都稱讚過他。
  • 「無人知曉的田馥甄」,是什麼樣的?
    聽見一個『無人知曉』的田馥甄 找到一個『無人知曉』的你自己 ▲戳圖收聽田馥甄五專《無人知曉》 今天上午11點,Hebe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錄音室專輯《無人知曉》正式在QQ
  • 他為火星探測發射搶出4天時間——記"天問一號"01指揮員王光義
    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就此開啟新篇章。確認火箭發射成功後,01指揮員王光義也徹底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王光義第四次擔任01指揮員。在他看來,這次任務過程曲折,好在結局圓滿。表達激動的一種方式,是寫詩。王光義一口氣寫了四首。
  • 【村官感悟】他叫黃大年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是的,他叫黃大年!  他叫黃大年,是一個曾讓美航母艦隊後退100海裡的偉大科學家。
  • 雖田家炳先生於白壽之年與世長辭,但他的慈善精神永存於世
    就在7月上旬,一條關於《田家炳博士訃告》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這位一輩子都在為我國教育事業而活的慈善家—田家炳在7月10日上午永遠離開我們,他的一生終究在白壽之年戛然而止。很多人都在哀悼這個將所有財富捐獻給中國教育事業的長者,稱讚先生是高風亮節,令人高山仰止,足以使後世緬懷。這樣的盛譽,並不算過。
  • 《我和我的祖國》:翻閱他的青春,築夢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都是記錄歷史時間軸上的滄海一粟,卻都承載了中華兒女的榮耀,成就了中華兒女的驕傲。無盡的語言化作中華兒女心中的熱忱和眼裡的淚水,詮釋著炎黃子孫對這片土地愛得有多深沉。
  • 他是從金華飛向火星的螢火蟲 侯建文科技大家展風範
    曾與侯建文高中同桌的方榮建說,他們1976年從金華四中高中畢業,之後聯繫很少。在他的印象裡,侯建文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喜歡數學,做起數學題來不厭其煩,成績也不錯,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學生,比大家都要小一兩歲,但數學天分很突出。他記得高中時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下課後同學們都跑到操場上去玩了,侯建文一個人待在教室裡做數學題,完全不受打擾的樣子。
  • 奔向火星|歐洲火星探測在挫折中前行
    今年3月,歐洲航天局(簡稱歐航局)宣布,受技術問題影響,原定於今年將執行的「火星太空生物」計劃的發射飛行任務,將推遲兩年至2022年。事實上,一直以來,歐洲火星探測都在挫折中緩慢前行。2003年6月2日,歐航局的「火星快車」軌道探測器騰空而起,隨行的是英國數所高校研製的「獵兔犬」2號著陸探測器。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為銘記這一航天盛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銘記英雄是我們永遠的信念和責任——訪紀錄片《英雄兒女》總導演...
    而這一切努力付出,為的都是「永遠銘記」。在閆東看來,《永遠銘記》不僅僅是紀錄片《英雄兒女》第六集的片名,更是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一個永遠要堅守的信念。這也是他為什麼一定要把今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的內容放在整部片子開篇的原因。「自2014年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以國家的名義進行隆重的紀念,向英雄致敬。銘記歷史,緬懷烈士,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能忘卻的責任。」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為銘記這一航天盛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團中央《中華兒女》專訪順聯動力創始人郭洪安
    平臺 要為商家服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 是監管,有些售後問題如果他們處理不到位,我們要為消費者維權,要督促、責令他們處理。《中華兒女》:最近對於微信營銷也有很多負面的評價,怎麼樣避免這些問題?這也是國家提倡的,鼓勵新模式,新業態,通過「網際網路+流通」,為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提供支撐平臺。《中華兒女》:現在順聯動力平臺上的創客超過百萬,這些創客是以什麼群體居多?
  • 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
    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作者:木子(學海岸上的縴夫hyh)綠草茵茵的草原啊!草原的兒女都騎著駿馬,沐浴朝陽奔向天涯;沿著絲綢之路闖蕩天下,一路高歌讚美中華。就在這樣藍天白雲的普天之下,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意氣風發。贊吧!就在這樣如詩如畫的普天之下,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
  • 香港高校助力火星探測 教授須江:香港大學生應認識到祖國的強大並為之奮鬥
    荔枝特報香港報導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是枝裕和《無人知曉》:媽媽自私拋棄4個同母異父的"黑戶"孩子
    《無人知曉》這部圍繞4個孩子展開的故事,無疑對導演的拍攝功力是巨大的挑戰,而他確實成功了。拍攝時,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展現出"真實"的效果,導演不與孩子過多談論創作的細節,而是耐心引導孩子們了解劇情,孩子們帶來的"即興"式表演更真實的表達了影片所需要傳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