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的七個具有深刻意義的歷史瞬間,用筆記記錄的方式將七個故事裡的小人物串聯了起來,像在時間軸上一樣喚醒了塵封的記憶,一一揭開普通人為國家奉獻付出、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秘密」。時光從未停下腳步,祖國在歲月長河中掀起的浪花,在定格的那一刻,便鎖住了每一代人的最美時光。
《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都是記錄歷史時間軸上的滄海一粟,卻都承載了中華兒女的榮耀,成就了中華兒女的驕傲。無盡的語言化作中華兒女心中的熱忱和眼裡的淚水,詮釋著炎黃子孫對這片土地愛得有多深沉。
他和他的青春
由黃渤主演的「前夜」在敘事結構上有著類似電影《最後一分鐘營救》、《時間規劃局》、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時間壓迫感,從人物出場開始就啟動了影片的倒計時。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林治遠(黃渤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不僅克服了自身的恐高心理,而且保障了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順利進行。當黃渤飾演的林治遠通過蒙太奇處理手法下加入到了真實的歷史畫面中時,代入感極其強烈,仿佛1949年的10月1日就在眼前。他是林治遠,五星紅旗染紅了他的青春。
由張譯主演的「相遇」在感情共鳴上發揮到了極致,整個片段敘事緊湊,信息量巨大,時間的推動將家庭、社會、國家有機聯繫了起來。高遠(張譯飾)為了人民和國家,把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影片在敘事上的留白給觀眾富餘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讓相遇的過程既像自然而然的現實,又像無比美好的一場幻夢,高遠是方敏的戀人,祖國是高遠的全部。他是高遠,他把青春獻給了科研。
徐崢執導的「奪冠」延續了其慣有的幽默詼諧的風格,又暗藏了愛國主義的深刻寓意。女排奪冠的故事線和故事的主人公小學生冬冬的故事線通過一臺依靠天線接收信號的黑白電視機交織在一起。弄堂裡的人想看女排比賽,冬冬想去和朋友道別,因為天線信號的問題讓兩件事成為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故事的整個過程就是矛盾逐漸激化的過程。最後所有人都在歡慶女排奪冠的時刻,冬冬卻抱著父親哭訴,女排奪冠了,他也成長了。
「回歸」採用了多線敘事,既是香港投向祖國的懷抱,也是遊子的心歸故裡,鐘錶貫穿了整個故事,揭示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必須分秒不差。香港回歸祖國的時刻是永載世界史冊的瞬間,這個瞬間尤其的重要,一秒都不能錯。故事圍繞香港交接儀式展開,影片人物外交官、升旗手、女警和鐘錶師傅都在為迎接1997年7月1日0點0分0秒這個時刻做準備,當這個時刻來臨之時,所有人都在此刻完成了一次洗禮 。
由葛優主演的「北京你好」講述了一個不靠譜的計程車司機做了一件靠譜的事兒。故事輕鬆而不失寓意,前期一直在塑造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飾)這個虛榮心爆棚、徹頭徹尾的不靠譜兒的人的性格特色,直到破天荒地抽中了2008年全民狂歡的北京奧運會的門票,引發了一系列事件。最後張北京把門票送給了一個來自四川汶川的少年,讓少年終於能夠親自觸摸已去世的父親所修建的鳥巢。影片完全圍繞張北京展開,他的滑稽的言行和內心的善良的形成了最具張力的反差,每個默默無聞的小市民都能成為他人的築夢人。
由劉昊然和陳飛宇主演的「白晝流星」聚焦於扶貧問題,影像的每一個鏡頭幾乎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流浪少年的眼裡,是充滿神秘色彩和奇蹟感的白晝流星。退休扶貧辦主任(田壯壯飾)和流浪兄弟(劉昊然、陳飛宇飾)就像夜幕中的指引燈塔和迷失方向的船帆,黎明到來之時,燈光熄滅,船帆靠岸。
由宋佳主演的「護航」展現了別具一格的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備飛」女飛行員呂瀟然(宋佳飾)的心理抉擇貫穿影片始終。一個一生中都永不言棄的,面對困難可以拼命的最優秀的女飛行員隊長卻要執行備飛任務,她心有不甘,流著淚接受了命令。在朱日和閱兵的關鍵時刻,她本有機會代替隊友,卻選擇幫助戰友排除故障,自己安靜返航。個人境界的升華和大局意識賦予了呂瀟然令人肅然起敬的人格魅力。她是呂瀟然,她把青春給了藍天。
娓娓道「相遇」
人時常沉浸於當下的美好,卻少有追溯美好來之不易的時候,正如一個人的人生,大多不過匆匆近百年,生命的長度局限了我們的視域範圍,化作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稍縱即逝。而「相遇」中的他,把生命的廣度展開到了極致。
高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個為了國家放棄了兒女私情,為了科研犧牲了自己生命的科研工作者,「他」的生命,有著每一個平凡人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厚重。
劇情從關於原子彈爆破的一次高危實驗故障開始,在緊急情報隨著紅色警報燈響起後,高遠已經在撤退隊列中,卻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逆著人流迅速折返,回到一個輻射裝置前毫不猶豫地用手使勁全力去扳動開關,從而中止了事故的發生,也因此,他受到了重度輻射。鮮紅的血如泉湧般浸透了他那純白的面罩,受到重度輻射的高遠被送進了醫院,而且在被送往醫院之前,他還不忘告知負責人實驗故障反推方案可能可行,這句話不僅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破成功埋下了伏筆,還為故事的主題,後來的「相遇」拉開了的序幕。
高遠把負責人在病床前告訴他的話牢記在心,三番五次詢問醫護人員無果後親自走上街頭打聽消息。在公交車上,高遠和他的戀人方敏相遇。三年未見,方敏卻一眼認出了他,從她的眼神裡可以看出,有欣喜,有怨念。高遠由於工作原因故作不認識,方敏執著地講著故事,依依不饒地傾訴著他們的一切,就這樣,直到人民日報傳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破成功的消息,直到人潮強迫著將他們分開。之後,方敏再次見到高遠的時候,已是多年以後電視上的黑白照片了,這一次相遇,凝固成了人生彌足珍貴的幸福的閃光,就像海面上的浪花,在陽光映射下那一瞬,格外璀璨。
相遇篇敘事節奏緊密,就好像是時間在推著人物向前走,走得越快,就越讓人覺得珍惜,珍惜公交車上那短暫而美好的相遇。劇情在張弛有度的鋪墊中自然而然地開展,循序漸進地推動,使得相遇成為偶然中的必然。如蝴蝶效應一般,如果沒有負責人在病房床前的那一句話,如果高遠沒有那麼執著地去留意街邊的消息,如果方敏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坐上那般高遠三年前往返會乘坐的公交車,都無法圓滿影片相遇片段的高光時刻。
最遠的距離是你就在我眼前,而我卻只能故作不認識。高遠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小到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小到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甚至小到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他也是不平凡的,他為祖國奉獻了他的青春,他的愛情,甚至是他的生命。繁榮富強的祖國身後,有著數不清的有著大情懷的小人物,是他們用犧牲一點一點換來了祖國的強盛,懷揣著最美好的憧憬期盼著祖國的美好明天。作為見證今天的中華兒女,心中定會對歷史中千千萬萬的他們回應一句,「這盛世,如你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