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敬你,祖國》| 曹敏行
大講堂外的天空黑沉沉,可我的心腔內熱血湧流。
七個故事,七種人生。有期待,有挫折,有黑暗,有榮光。
《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護航》、《白晝流星》。我們的祖國擁有著七十年的光輝歷程,影片再現了那些盪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電影分成7個部分,演繹7個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忍不住流下眼淚。
(一)
「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
我叫林治遠,我的人生是:有一種愛國方式叫使命感。
我最願看到的,是在中華大地唱響勝利之歌,五星紅旗在廣闊天空高高飄揚。我愛我的祖國,我深知自己肩負著重任,也知道祖國和人民日夜盼望著,終於迎來勝利的時刻,決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有任何閃失。立國之事,治遠必鞠躬盡瘁。
(二)
「三年為什麼不給個信,哪怕往門裡塞張條兒呢?」
我叫高遠,我的人生是:有一種愛國方式叫青春的讚歌。
我最願看到的,是遠處天空的「蘑菇雲」。我愛我的祖國,我有著青春的朝氣,有著令人羨慕的美好年華。我也想與心愛的女孩在一起,但為了原子彈的研製,為了祖國的利益,我高遠,萬死不辭。
(三)
「爸,咱們家天線太爛了。女排三連冠,我太激動了……」
我叫冬冬,我的人生是:有一種年少叫為國爭光。
我最願看到的,是在頒獎臺上被高高舉起的金牌,是在全世界面前唱響的國歌。我愛我的祖國,面對抉擇總是很難,但是,只要可以代表祖國站上頒獎臺,我冬冬,決不後悔。
(四)
「154年了,我們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
我叫朱濤,我的人生是:有一種愛國方式叫流浪的中國心。
我最願看到的,是遠方的孩兒終於回歸母親的懷抱。我愛我的祖國,滄海變桑田,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母親是誰,我朱濤,誓死捍衛。
(五)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我叫張北京,我的人生是:有一種愛國方式叫圓夢。
我最願看到的,是扛過苦難完成心願的笑容。我愛我的祖國,我多想在鳥巢看一眼恢弘的開幕式。或許平凡的我並不能為祖國做些什麼,我不忍看見孤兒的痛苦,也不願看見祖國的痛苦,我張北京,終身難忘。
(六)
「因為你是最好的,所以組織選你做備飛。」
我叫呂蕭然,我的人生是:鏗鏘玫瑰。
我最願看到的是翱翔於天際的戰機,是拼命追逐的腳步。我熱愛我的祖國,我堅信每一次執飛任務,我都能圓滿完成。我有著堅強的毅力和不畏艱險的堅定決心。我呂蕭然,永不止步。
(七)
「孩子們,那是屬於你們的星星,快追!」
我們是流浪少年,有一種愛國方式叫守護家園。
我們最願看到的,是暖屋熱飯,是白晝流星。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尋找生活的希望,我們曾經想要逃離,最終才發現,真正的白晝流星就是腳下這片我們熱愛的土地。我們流浪少年,默默守護。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的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雖然普通,但是大家都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與熱情,深深地熱愛著我們的祖國,表達著對我們民族和國家時時刻刻的眷戀。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優美旋律早就唱進了我們的內心深處。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遇到各種境遇和人生,但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永遠不會變,對祖國的熱愛更加不會變。人們常說,歲月靜好,那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不論是捨生取義換來了我們如今幸福安康的革命先輩們,還是當今時代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的重量,他們是民族的脊梁。在這個和平年代,有這樣一批人為了人民安居樂業而無私奉獻,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流血犧牲,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愛國?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刻起,愛國便成為了我們的信念,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們那顆永遠的中國心。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中國人。
此時此刻,我只想敬祖國一杯,我幹了!
02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我們都是旋律中的音符》| 張亞麗
近日,學院組織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看完以後,我抹掉眼角的水珠,收起嘴角的笑容,久久不能釋懷,不得不感慨:我們都是這個時代旋律中的音符,只不過有的人很優秀,是重音符,有的人卻很普通,是很不起眼的輕音符。中國這篇時代強音,既有濃墨重彩的重音,同時也少不了那千千萬萬的輕音符,二者缺其一都將不成曲調。
這部電影不同於一般的劇情類電影,雖然時間很長,但不會讓你感覺哪塊劇情是多餘的,節奏把握的剛剛好。其中七個小部分分開來說又顯得很短,一步步帶著你回憶中國崛起這篇時代強音上七個重要的歷史片段:開國大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女排奪冠時刻、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神舟十一號返航和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影片的主角都是這些事件背景下普通的中國人。從小人物的視角展開,在我和祖國當中,「我」的存在感就被置於所羅列的祖國大事之前,這些小故事對於大眾觀者來說,也更顯親近,更易產生代入感。
《前夜》一集中,黃渤飾演的工程師林治遠為了國旗能在大典當天順利升起,爭分奪秒的計算和測試,並在必要時刻冒著生命危險、克服恐高去完成工作。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是「穩定球需要鉻!」消息一傳出,沒過多久,群眾們一擁而上,大家都傾儘自己能提供的所有有關的東西,迫切地想為新中國成立獻出自己那份力。另一個地方是電影中林志遠的一句話:「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兩千萬人,這個數字真是沉重,祖國的成立是他們的犧牲換來的,他們也曾是妻子的丈夫,爸媽的兒子,也是需要一日三餐,期盼著和平的普通人。開國大典的成功又是由像林志遠這樣默默付出的工作者保障出來的,他也是有血有肉,害怕高處害怕危險的普通人,但正因為這些工作者的堅守和默默付出,才成就了祖國大典。
最讓我哭笑不得的要數《奪冠》了,電影將女排奪冠以一種很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出來,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弄堂裡的老老少少都搬出自家的凳子,齊刷刷地像看那年代露天電影般等待著我們的主人公小男孩冬冬,冬冬不停地調試著天線,上躥下跳,當我看到他爬房簷的時候心都為他提起來了,生怕他不小心摔下來。冬冬情竇初開,卻要與小美分離,臨別前想送人家禮物,無奈自己一會兒要上去調天線方向,一會兒要撐住天線。當他追著被媽媽拉走的小美的時候,大家卻因為沒信號看不了女排比賽,沒有人知道,小小少年,在那一刻內心的掙扎。最後強忍著眼淚做了他自己的選擇——去做大家的勇士,為比賽的順利播放,他用自己小小的身板撐著天線。最終,中國女排勝利了,小女孩也離開了。見到爸爸的冬冬終於放聲大哭:「咱家電視信號太不好了!」話一出口,觀眾都笑了。女排運動員為國家取得榮譽,是偉大的,冬冬作為情竇初開的小孩,是普通的,他們都各自與祖國有著不同的故事,但主題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愛國」。
作為九零後的我,對北京奧運會還是很有回憶的,當時普國同慶,大街小巷都在放著《北京歡迎你》,男女老少,總是一起守著電視機看奧運會開幕式,看中國的運動健兒在賽場上勇獲金牌。大家都像片段《北京你好》裡面葛優飾演的計程車司機一樣,激動、開心並且驕傲著,甚至不少同齡人受奧運會的激勵,決心去當運動員,將來要在賽場上為國家爭光。這便是普通的我們,偉大的祖國,兩者互相激勵著,互相改寫彼此的命運。
七個小部分主人公雖然都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是對自己國家懷有激情和摯愛的普通中國人。就像電影開頭唱的:「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是真的不能分割,我們每個人都跟祖國密切聯繫著,互相影響著。祖國為我們提供了和平安穩的生活環境,我們為祖國更加美好而在不同的崗位上奮鬥著。作為一名軍人,更應該是那強音中的重音節,祖國需要千千萬萬個「我」來守護,強軍夢需要一批又一批人的努力來實現,需要更多像習主席那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奮鬥者來踐行,我們越是奮鬥,祖國將會越發強大,強軍夢中國夢也必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03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星星之火,早已燎原》| 胡薇
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因為這一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紀念日。
全國上下都在為祖國母親慶生,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比春節還要熱鬧的氛圍。與此同時,一部獻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正式上映了。
看過預告片的我很早就開始關注它了,但我是在電影上映整整一個月後才去觀看的。在這之前我有看過十一的國慶閱兵,從整個閱兵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與民族富強。那一刻,有對作為軍人這個職業無比的自豪與感動,也有對現場濃烈的愛國氛圍產生強烈的共鳴,更有對成立七十周年的祖國身懷感恩和敬仰。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寫照了。
如果說閱兵帶給我的是身為一名中國人的無比驕傲,那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讓我真切看到了一個偉大祖國的那片星星之火。
影片開頭的第一個片段名為《前夜》,講述的是幾位工作人員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晚,為了能夠將五星紅旗順利升起,在短短的十幾個小時內團結努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做到百分之百沒有差錯地升起了國旗。從第一個人物出場時我就像是被帶到了那個年代,感受到了那個時候所有人緊張而又興奮不已的情緒,當看到五星紅旗在院子裡嘗試著第一次升起時,我情不自禁的開始落淚了,因為那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新中國自此開始的無限希望。我也開始明白:所有偉大的背後是那些默默無聞而又為了國家可以精細到一顆螺絲的人在不顧一切的堅守著,我們每一個閃耀的瞬間都離不開他們無私的付出和迎難而上的頑強精神。
對於香港回歸,我有著更加特殊的感情。我是一九九七年出生的,我的母親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教導我,當別人問我是哪一年時,我應該回答: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那一年出生的。小時候不懂事,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比別的小朋友多出幾個字來,也就當作一句詩詞給背下來了。後來我開始學習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歷史,便對香港一直懷著無比親切的感情,就像是從小陪伴著我的親人一樣。當我通過影片了解到回歸前的這個故事時,內心感慨萬千,我的祖國母親啊,當她面對在外流浪已久的孩子時,堅決不再妥協一分一秒與他相擁的時刻,從此千山萬水都不再是阻擋的理由,而是緊握彼此的雙手堅定向前。
電影的每一個片段都有深深打動我的地方。當看到科研工作人員為了祖國事業隱姓埋名幾十年甚至是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想過任何回報時,我仿佛尋找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當看到女排在奧運會上拼盡全力為國爭光最終取得冠軍全國振奮不已時,我好像發現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當看到女飛行員為在九三閱兵中展現最好的狀態而奮不顧身地訓練時,我似乎聽到了來自內心最堅定的吶喊。而當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的那一刻起,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大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屬於我們的時代也早已宣布開始。
我總是認為,中國是帶著主角光環而站立在世界之上的,因為我們永遠都是正義的一方,而最終勝利永遠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任何不懷好意的外在勢力都不可能將我們打倒。
有人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中華民族正是擁有著這種偉大的光輝而創造了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無論何時我們都有逆風飛翔的勇氣,這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過去是,現在也是,將來更是。如今,我們將面臨更大更險的考驗,但中華兒女不會懼怕,無數的中華兒女將英勇出擊,就如同那燎原的星星之火一般,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04
「在奮鬥裡書寫祖國華麗的篇章」
《我的我的祖國》| 田思敏
11月1日,學院組織我們觀看了《我的我的祖國》。
就像是打開一本家庭影集,最先看到的是父輩年輕時的模樣,然後看到他們成熟,看到自己出生,長大……那些曾經未能參與的,又或是漸漸被遺忘的,漸漸在腦海中清晰起來。
1. 前夜.責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
開國大典前夜,那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國歌錄音合不上,軍區處就去樂團借人;旗面缺綢緞,阻斷球缺材料,那就爬上屋頂用大喇叭吆喝。趕來捐贈材料的人民群眾排到了胡同外,他們手裡的燈照亮了實驗小屋,照亮了開國典禮的壯麗開幕,也照亮了新中國前進的道路。
負責設計電動旗杆和當天電動升旗的工程師林治遠身負重任,帶領著他的夥伴排除萬難,讓第一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天安門上空。
2.相遇.奉獻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他們從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姓名,只知道,來了就是一輩子。無論如何科研為先,或是犧牲一段真摯的感情,必要時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最後,高遠獻身國防科技,奉獻了所有。最後,他們成功了。
3.奪冠.凝聚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以3比0戰勝美國隊奪冠。
像過年一樣,上海居民們準備好了瓜子、西瓜聚在小巷子裡觀賽助威。奈何天線太爛,兩難之時,冬冬停下追逐小美的步伐,折返回去舉起了天線。女排奪冠,全民喝彩。多年後,冬冬與小美重逢,那時都已經是最好的他們,與全中國人民再次見證了女排的榮光時刻。
人聚在一起,心也聚在了一塊兒。
4.回歸.堅守
1997年7月1日0點0分0秒,五星紅旗在中國香港升起。
外交官安文斌同英國佬據理力爭談判16輪分秒不讓,升旗手做夢都在練習升旗動作,調表師校表到深夜,女港警蓮姐兢兢業業守平安,他們都是交接儀式順利舉行的守衛者。凌晨十二點,警察換上帽徽,準時完成了這個遲到了154年的身份認證。
遊子回家,中國國旗準時在香港上空飄揚。我守住了你。
5.北京你好.善良
2008年8月8日晚8時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偶然的機會,張北京抽中了奧運會門票,可能一輩子就在兒子面前風光這麼一次,「那是我爸設計的,我就想去摸一摸!」他把視若珍寶的門票送給了這位汶川地震倖存的孤兒。
那時的北京,每一絲空氣中都充斥著善意。
6.白晝流星.信仰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
因為天災,四處流浪的倆兄弟,追著「流星」縱馬揚鞭,看到從太空艙下來的人,心中便有了夢。
以夢為馬,心懷信仰,幹什麼都能成。
7.護航.自強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
技術一流,水平一流,臨場應變一流的呂瀟然成了備份飛行員。軍令如山,她要做的,就是嚴格遵守組織給自己下達的任務。呂瀟然毅然放棄替補的機會,幫助事機隊員排除故障後返航。集合、開花、俯衝、躍升、盤旋……她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這不是表演,而是真實呈現了在和平年代,我國空軍的作戰實力。
央視新聞中說:今天的「阿中哥」是要個頭有個頭、要顏值有顏值的「高清」靚仔。高,說的是從一窮二白到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方面發展芝麻開花節節高;清,指的是山河清麗政治清明。
阿中哥經歷著一段又一段的盪氣迴腸,演繹以往一幕又一幕的激動人心,他走過無數坎坷。一直到1949年,他開啟了自己的逆襲之路。但這一路也並不平坦。
這70年,從來不是一路開掛,所向披靡。他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受過傷,但從未倒下。
如今的阿中哥,走出貧瘠,走出積弱;走進燦爛,走進昌盛。他不再沉默與隱忍,他憑藉著一股頑強的毅力,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巔,創造著民族的雄宏與富強。
《我和我的祖國》像是一封家書,告慰先輩:中國的未來,交給我們吧!今天的我們沐浴著陽光雨露,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好時代裡,是歷經痛苦的洗禮,奮鬥的汗水,才有了勝利的喜悅,革命先輩的傷疤是勳章也是警鐘!我們身為軍校學員,更應緊握新徵程接力棒,追尋先輩的足跡,牢記使命,務實先行,把青春和熱血投入到改革強軍偉大事業中去。我們仍需洋溢著革命激情,朝著一個共同的夢——強軍夢、中國夢,砥礪前行,在奮鬥裡書寫祖國華麗的篇章!
05
「萬裡山河,人間值得,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萬裡山河,人間值得》| 陳婉君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是部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大電影。這是一部為祖國獻禮的主旋律命題下完成的影片,該影片精挑細選,從小人物的視角入手避開大人物,而著墨於影片中「我"這樣一個個鮮活實在的個體,故事的主角是工程師,是科研者,是孩童,是軍人,是司機,是叛逆少年,是飛行員。通過平凡人物見證歷史並折射時代進步,見微知著人情味更濃鬱,你會感受到祖國深邃的發展長卷中,這些樁樁值得銘記的瞬間,都凝聚了我們的參與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該影片中的七個小故事運用的場面調度都是比較大的,給人縱深的觀影感,但卻又能將觀眾吸入其中,年齡段的不同,讓我們既是參與其中的當事人,又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其次,這七個小影片中多運用長焦特寫鏡頭,大特寫的人物景別運用,實則很考究演員的演技。影片大方向運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拍攝手法,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主線脈絡清晰明確。並且,影片中多次出現的46秒國歌更是提升深化了主題,在音樂,音響方面有了一個令人動容和由此引發其中自親身感受的切入點。
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支筆的特寫, 一筆一划地記錄下了當年的時代發展和變遷,用筆來記載,不僅是變遷,更是傳承。特寫鏡頭會讓觀眾更加深刻,也讓接下來的敘事清晰地放映出來承接自然。
管虎導演的《前夜》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篇的,也是這個小故事當中年份最靠前的一個,在細節處理方面要很用心,並且還得有濃厚年代感的體現。《前夜》的影調偏暖黃,在色調面的處理更顯年代感,暖黃又偏暗的色調一幀幀表明影片設計更接近於真實。如在影片中由歐豪飾演的那個少年因為徵集不到矽、硌、鎳時,使得原本因反電動故障的院落更加灰暗,畫面似乎籠罩上一層灰濛濛的霧氣。而當鄉親們從四面八方,在深夜趕過來送集各種覺得可以派得上用場的東西時,整個畫面猛然亮起,院子來了電,鄉親們舉著的燈籠,錦上添花的色調處理,是拍攝技術的運用,同時在此刻預示著」 前夜「黑暗時期光亮和黎明的來臨,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也深深地令人動容。
小敘事的影片中還有幾處細節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影片伊始黃勃飾演的理工秀才跟他人打招呼的方式是抱拳作揖問候,而王千源飾演的軍人則都是以軍禮回敬他。而影片的高潮部分不僅將影片的立意推向一個高度,也不忘細節的體現:當黃勃爬上旗杆,修繕和電焊時,他立在全場最高中心,朝著祖國和底下的人敬了一個軍禮,而此刻的王千源飾演者,他卻一改常態朝黃渤飾演者抱拳回敬。這細節的體現是影片主題的一個升華,是以軍人身份為代表的國家對科技作者工匠精神的讚揚和認可,是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
《前夜》的剪輯風格較為凌厲、倒計時敘事讓全片充滿緊張感,影片之初鏡頭略過典禮的彩燈雲錦,驗收前夜最後的緊張準備各種突發情況的出現,帶有無法實現的任務讓所有人屏息凝氣,緊揪的心始終息在嗓子眼。管虎導演成功地營造出了緊張高節奏的氛圍,黃勃更是將科技工作者的耿直和嚴謹敬業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此突出了建國第一面國旗升起的意義,冉冉上升的不僅是燦爛五星,更是一個大國經歷壓迫和欺凌猛然覺醒由此反抗大步向前的揚眉吐氣。
影片的第二小節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在家國情懷前,愛情排不上號。由張譯飾演的高遠為了國之進步、國之重器而犧牲自我放棄兒女情長。有人說相遇的場景和情節很單一,不足撐起整部電影的框架:可生活往往就是如此,你的偉大奉獻與選擇,最終還是要歸於平淡的日子,像世上多數普通人一樣,生活於世,卻沒有人知道你的身份,也恰是因為這種隱蔽和特殊,方能更突顯無數個像高遠這樣的科研人員的犧牲奉獻。
《相遇》的故事背景,是一個轟動全世界的歷史事件。張一白導演的切入點卻是在公交車上 ,這也是個人命運與時代河流最為緊密的交匯。放棄的是心中隱忍的愛 ,堅守的是祖國的大業偉夢。相遇是對過往的印證和懷念,究竟可否釋懷,因為那也是再也無法相遇的告別和遺憾。《相遇》大部分是被任素汐的大段獨白支撐起來的,通過她的娓娓道來 ,我們知曉了每一位以高遠為原型的人物身後的取捨與付出 ,懂得了這些隱秘而偉大的無名英雄也有難以言喻的心酸和遺憾。
影片中兩個特寫鏡頭的來回切換讓我記憶猶新。一個是特寫任素汐舉著報紙指著新聞看向張譯的那一幕,兩個人一句臺詞都沒有,但在張譯的微微點頭後 ,我們在任素汐臉上看到了笑容,在她的眼裡看到了釋然。這打動人心的一幕,足以讓人銘記和落淚。而另一幕是張譯摘下口罩承認自己的身份的時候,這時整個屏幕都是他的面部特寫,我們從中看到了他的喜悅、釋然,那些個日夜的堅守和隱忍終於有了回報,那些心頭的遺憾和虧欠終於有了解釋,觀眾的心弦被劇情緊緊揪住,與主角同悲歡。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有一部分我比較喜歡,那如是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這部分個人的參與感比較強,是這眾多片段中最具煙火氣的一段。葛優在片中是一個離異、整天嘻嘻哈哈看似不著調,照顧不了自己和他人的一個小市民形象,但他本身卻具有一種純良溫暖的性格,這是塑造人物性格的矛盾之一,但卻將這種小物演繹得特別立體。
影片中的衝突矛盾點有許多,其中一個是葛大爺幸運抽中奧運開幕成門票拿著門票到處炫耀,並想將此作為禮物在兒子生日當天送出,挽回一個父親的尊嚴和彌補以往的虧欠。這時一個矛盾衝突點出現了,一個從汶川過來也要看奧運開幕式的小男孩用八百塊錢換走了票,讓葛優在兒子的生日會上落了空也讓兒子加重了對自己的失望和反感。後來葛優追回了自己的門票,卻在此時得知這位汶川小男孩是地震倖存的孤兒,這時一個新的矛盾點產生了,而這矛盾點正是整個影片中的高潮點:面對失而復得的門票,葛優是拿回去送給兒子挽回面子,還是將其送給小男孩,讓他實現進入鳥巢撫摸由父親打造的建築的願望。
最後葛優還是將門票送給了小男孩,這讓影片的主題得到了明確。奧運會和汶川大地震的故事線相互糅合,聚焦普通人和個體,整部影片笑中有淚,無刻意的煽情,簡單的臺詞發揮同樣具有殺傷力,前面的歡樂與後面的心酸形成反差,給喜劇表現和悲情表達都留了足多的空間敘事,最終有了一個較為圓滿溫情的結局。
徐峰導演的《奪冠》是這些影片中最具時代感的,整個電影的基調輕鬆愉快,生活氣息濃厚。小巷道裡的街坊們聚集在一起歡呼鼎沸只為了女排加油,一同感受來自世界的敬仰和驕傲,拍出了極具人情的市井氣息。黑白電視,屋頂天線,桌球文化,門帘上的珠串:冬冬披掛床單,手舉天線,堪比擁有蓋世武功的英雄,光芒萬丈又溫暖動人。在這場巷道賽賽爭直播中,徐崢導演對細節的表現也較為翔實,年輕的一代是新的希望也是新生民族的傳遞。
影片在筆尖的記錄下來到1997年香港回歸。薛曉路導演的《回歸》以「一秒都不能少」為切入點,今昔對比,其中採用了一些真實事件發生的錄像更為真實可靠;有些人覺得任達華的人設過於多餘和蒼白,但我卻覺得他和妻子卻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兩個都是香港時代變遷更疊交替的見證者,是千萬民眾中重要表達的縮影,他們串起了滄海之變和小我命運。
再來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該影片將兩三個看似無關聯的事物連接到一起,但如果將其抽絲剝繭地分析,就會發現這件事件間背後隱蔽的關聯和必然性。該影片導演大多採取全景的拍攝手法,整體框架大氣磅薄,以祖國河山襯情襯物襯人,表現了導演想要向觀眾訴說的主題寓意,新希望的萌芽和崛起,必將如白晝流星之勢,劃破長空。
電影的最後一個故事是文牧野導演的《護航》。」巾幗不讓鬚眉「和「柔情灑脫並擔當「無外乎是導演所要表達的。影片的整個主線脈絡清晰,拍攝風格偏於喜劇,整體基調是比較明亮的,在人物性格方面的塑造更為靈動鮮活。宋佳飾演的飛行員既有勇於逐夢的氣魄和堅持,也有為了朋友甘於做陪襯的灑脫與擔當,又颯又柔,這電影的這個時刻體現得更為明顯。
《我和我的祖國》是部闡述較為全面的電影,它從北京上海、香港邊陲這四個地方用七個不同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了祖國的組成部分,聚焦了大時代裡歷史潮流中每位平凡人的樸實情感,展現了祖國的崛起和變遷。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是一名軍隊院校的學員,對於祖國來說我是千千萬個祖國建設者中平凡的一個,對於普通的人民群眾來說,我又是尤為特殊的一個。但不管自己是怎樣的身份,我不僅是眾多愛國者的其中之一,表達的不僅再只是單純的個人訴求,更要承擔起祖國給予的無上榮光。
在世界大潮流中,中國無異於是那顆最璀璨的明星, 或許我們本身只是滄海一粟,在前進的道路上會輕如塵埃遇到風暴,但祖國就是我們身後最為堅固的避風港。先是祖國再是我,巍巍萬裡山河賜予我們安穩和歡樂,何懼前進路上眾多坎坷?我們應該摒棄些許青年人口中所謂的「人間不值得」,不辜負不浪費,牢記使命根植於大地黃河。千千萬萬個我凝聚在此刻,正如歌詞所說,祖國就像大海,我是海裡的一朵浪花。我轉瞬即逝,泯於歷史洪流,但只要緊緊依偎在大海懷中,便永不乾涸。
萬裡山河,人間值得,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責任編輯:王旭東馮昱寧 曹錦權
執行編輯:李言鶴 侯智勇魏博歡
作 者:學員三大隊 曹敏行 張亞麗 胡 薇 田思敏陳婉君
編 輯:蘇月超
校 對:蔡偉倫 李佳英
總 監 制:王志華 朱 亮
主 編:盛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