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精彩的故事串起了建國70年間的歷史風雲和隱藏在其中的家國情懷。
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平凡的生活似乎也以某種方式介入到了宏大歷史事件中,我們成為了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前夜》:戰勝恐高症爬了幾十米旗杆的林治遠,只為第二天的新中國升旗儀式完美舉行。
《相遇》:捨棄親情、愛情與青春的原子彈幕後英雄高遠,在所剩不多的生命裡看到了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
《奪冠》:懵懂小男孩小女孩的離情別緒與中國女排奧運奪冠的熱淚盈眶。
《回歸》:香港回歸時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旗手和一個有著工匠精神的修表匠。
《北京你好》:看起來像個笑話卻在失去父親的汶川小孩面前表情出柔情的張北京。
《白晝流星》:追趕星星的失足兄弟與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護航》: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呂蕭然圓滿完成了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護航任務。
我最喜歡的是《相遇》裡任素汐的表演,那個角色仿佛是為她量身打造的,二十年後她從電視上看到高遠被正名之後的哭泣讓人痛心,很多人都跟著她落淚了。
最喜歡的人物是《護航》中宋佳飾演的呂瀟然,她是每個女孩心中的偶像,是每個女孩渴望活成的樣子。
最新喜歡的故事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粗糲中有著靈動與絢麗。
每個人心中都有喜歡的故事和表演,7個故事喚起了中國人民的集體潛意識和對於祖國的情感。不過分煽情,卻足夠動人。
小人物與大歷史的結合,讓整個電影變成了有溫度和熱情的史詩,這溫度和熱情是所有表演者和觀看者,以及電影背後的故事一起賦予的。
我和我的祖國,是所有中國人和祖國的故事。
撇開中國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一個神秘美麗的國度。
比利時作家阿梅麗·諾冬的筆下: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它是香奈兒5號。要提高自己的身份,沒有比漫不經心的說「我剛剛從中國回來」更好的辦法了。這是一個毫無例外的規則:甚至最惡意誹謗中國的人也會把踏上中國的土地看作是一種中世紀的授勳儀式。
700年前,當馬可·波羅即將離世的時候,人們問他,你所描繪的那個叫做中國的遙遠而美麗的國度,到底是不是真的?
馬可·波羅回答他們說,「我告訴你們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
蘇珊·桑塔格筆下,中國是由翡翠、麻慄樹和翠竹構成的風景。她熱切希望到中國去的四種原由:物質的、形式的、有效的、最終的。
日本女作家瀨戶內晴美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中國人,將骨頭埋在中國。
英國詩人奧登寫二戰時期的中國:
我想這是我去過的最美好的國家。中國人迷人而又純真,他們有兩種面容——一種如花朵般漂亮卻全無生氣,一種長得猶如富有同情心的青蛙。
看到這裡,我想起來文學家聞一多先生的一首詩《一句話》: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裡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咱們的中國",只這五個字,足以成為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