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燃爆了!流鼻血的高遠到底得了什麼病?

2020-11-25 醫脈通

導讀

因長期低劑量輻射得白血病,在一次高劑量輻射暴露後誘發,最後死於感染或出血。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國慶期間,朋友圈被《我和我的祖國》刷屏了,好評如潮。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拖著剛結束晚班的疲憊身體,我一頭扎進了電影院。整部電影,一個字「燃」!

在小片段《相遇》中,從事原子彈研究的高遠,在處理一次緊急事故後出現流鼻血,最終被送入醫院搶救。

高遠到底是何種疾病:白血病VS再障?

鏡頭下的高遠臉色、嘴唇慘白,這是貧血的表現;他必須時刻帶著口罩避免感染,肯定是白細胞不高;多次流鼻血的鏡頭,血小板數量下降;綜合考慮高遠三系減少,首先要考慮高遠是再障和白血病,畢竟這兩個疾病都與輻射相關。

醫生一句話其實告訴了我們高遠就是白血病,他說高遠血小板數量下降,幼稚細胞活躍,因為再障骨髓細胞造血是低下的。

輻射與癌症的關係

輻射與癌症像極了孿生兄弟,在大眾眼裡,提及輻射就會想到致癌。

高遠從事的原子彈研究,的確與輻射息息相關。這個要從核燃料說起,核燃料棒主要由「鈾」組成。天然鈾礦——經過「水冶法」變成重鈾酸銨——濃縮加工成六氟化鈾——燒結成二氧化鈾陶瓷芯塊,最終製成進行「核燃燒」的燃料棒。在這整套流程中,輻射都是很低的,就像鏡頭下的高遠,只需要穿特製的衣服和口罩,即可擋住鈾釋放的輻射(α射線)。但將燃料棒丟入核反應堆後,它的輻射也被點燃,燒得通紅的燃料棒放射性最強。

電影中其實高遠進行了一次事故搶救,其實這是一次高劑量輻射暴露,他處理完立馬出現流鼻血不適。一般而言,如果人體接受1Gy(一個輻射劑量單位)以上的照射,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比如高遠流鼻血可能就是骨髓系統受到損傷的表現。

按照電影劇情走向,高遠的確是死於白血病,畢竟長期接受低劑量輻射會誘發白血病、皮膚癌等癌症的發生。

所以高遠的病情具體分析或許是:因長期低劑量輻射得白血病,在一次高劑量輻射暴露後誘發,最後死於感染或出血。

高遠的原型——鄧稼先?

網絡上有很多文章分析,高遠的原型正是兩彈一星、著名物理學家鄧稼先。

他與妻子結婚的33年,真正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只有5年。鄧稼先離開的第一年,辦公地點離家並不是很遠,但工作性質必須高度保密,在路上偶遇過妻子,但什麼也不敢說。這與電影中高遠在公交車偶遇愛人橋段如出一轍,看著讓人揪心淚目。

鄧稼先最終的確是因癌症去世,享年62歲。與高遠不同的是,他罹患的其實是直腸癌。骨瘦如柴的他,最後病逝在妻子許鹿希的懷中。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仍在持續發酵,每段小電影基本都是普通人的不普通事跡。一個小家的命運,與國家這個大家命運是緊密相關,沒有大國哪有小家!

再次感謝像鄧稼先這樣的偉人的犧牲,才換來祖國的繁榮昌盛。

(本文純屬個人分析,不周全之處盡請諒解,部分內容參考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背後的十件事》)

(作者:周祥)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祖國:張譯飾演的高遠核輻射後流鼻血,究竟得了什麼病
    我和我的祖國:張譯飾演的高遠核輻射後流鼻血, 究竟得了什麼病?今年的國慶小長假已經是過了一半了,相信很多的小夥伴已經在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了,就是70周年的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了,這部影片作為獻禮影片講述了建國70周年後,我們國家發生的與人民,與祖國息息相關的大事,其中就包括了1964年 10月16日,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及其他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精彩的故事串起了建國70年間的歷史風雲和隱藏在其中的家國情懷。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平凡的生活似乎也以某種方式介入到了宏大歷史事件中,我們成為了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我最喜歡的是《相遇》裡任素汐的表演,那個角色仿佛是為她量身打造的,二十年後她從電視上看到高遠被正名之後的哭泣讓人痛心,很多人都跟著她落淚了。最喜歡的人物是《護航》中宋佳飾演的呂瀟然,她是每個女孩心中的偶像,是每個女孩渴望活成的樣子。
  • 《我和我的祖國》高遠原型,研究原子彈真的有人犧牲嗎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大家對每個片段的看法和評價都各不相同,《相遇》篇是好評比較多的片段之一,這篇講述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事件,片段中張譯所出演的高遠是男主角,他是一名原子彈研發的科研人員,因為一次原子彈實驗失敗的意外,高遠為了拯救大家降低損失自己被輻射了,隨後就被送入了醫院,因為輻射高遠年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等人主演,據悉,這還不是全部,更多參演名單可以看下下面這篇文章。
  •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
    文/趙月軒(原載2019年10月20日《寧波晚報》)《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有著特別意義的電影,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在中國的大事簿上寫上過重重一筆,內容傳播度之廣,親歷者之眾,也是其他電影難以比擬的。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人員的用心:講中國的故事,更講「我」的故事。和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於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我和我的祖國》把目光對準了共和國的無名英雄。因為有了一眾戲骨的加盟,影片觀感極佳。在《前夜》中,以黃渤和辛柏青為代表的演員,把劇中人物升旗遇阻的焦灼、克服困難時的眾志成城和升旗成功後的百感交集,演繹得絲絲入扣。
  • 《我和我的祖國》:翻閱他的青春,築夢我的祖國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的七個具有深刻意義的歷史瞬間,用筆記記錄的方式將七個故事裡的小人物串聯了起來,像在時間軸上一樣喚醒了塵封的記憶,一一揭開普通人為國家奉獻付出、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秘密」。時光從未停下腳步,祖國在歲月長河中掀起的浪花,在定格的那一刻,便鎖住了每一代人的最美時光。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叫高遠,我的人生是:有一種愛國方式叫青春的讚歌。 我最願看到的,是遠處天空的「蘑菇雲」。我愛我的祖國,我有著青春的朝氣,有著令人羨慕的美好年華。我也想與心愛的女孩在一起,但為了原子彈的研製,為了祖國的利益,我高遠,萬死不辭。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情懷、票房和口碑三贏 史上最超值觀影
    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值得的,甚至說是史上最超值的,因為這部電影有七個獨立單元,即由七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七個(批)不同人物的七個不同故事組成,所以看這一部電影其實相當於看了七部電影,豈不超值?!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前夜》海報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我和我的祖國》,我看了兩遍。七個故事,每看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淚點明顯比第一次「低」。這七個故事,截取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幾個重大歷史瞬間。電影本身不在於表達歷史事件本身,而是在於表達普通老百姓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關係。有些人是參與者,哪怕是參與了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比如《前夜》中的林治遠,《相遇》中的高遠。更多的人則是「圍觀者」,比如《奪冠》中上海弄堂裡的老百姓,《北京你好》中的張北京。
  • 我和我的祖國:最好看的故事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的期間有這樣一部影片震撼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電影通過7個小故事從側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子彈研究者高遠因病離崗,偶遇曾經的戀人,想去問候,又想到自己無法自己給對方任何承諾,欲言又止。最終方敏在高遠犧牲後知道了高遠的工作,悲痛不已。影片中最經典最耐人尋味的就是張譯的深情款款的眼神。奪冠大背景是女排第一次奪冠。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票房破30億啦,這部國慶檔電影你看了嗎?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總導演,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等一眾明星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電影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截止今日,公映密鑰經兩次延期處理,已經上映80天,總票房突破3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九部票房破30億的電影。
  • 《我和我的祖國》看得他們熱淚盈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
    在校黨委和校團委安排指導下,青年教工團支部於9月28日組織了45名身著紅衣和校服、胸帶團徽的青年教師和學生共赴影院一同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提前點映。《我和我的祖國》回顧著新中國70年發展的榮耀時刻,每當看見搖曳的五星紅旗,師生眼睛裡都閃爍著光芒,為國家的進步和壯大驕傲自豪!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自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以來,以其溫情動人的時代故事、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難以復刻的強大陣容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 11 月 27 日,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29.63 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刷新了主旋律電影的歷史記錄。
  • 【職工美文】《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7個導演選擇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7個歷史性時刻,按照時間的順序,講述了大事件中7個小人物的動人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都會觸動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都會讓人油然而生對祖國的熱愛!
  • 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主旋律電影了 | 《我和我的祖國》免費看
    2019年即將過去 回顧這一年上映的爆款影片 《我和我的祖國 七大高燃看點 凝聚歷史瞬間 在《我和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愛國就在我們身邊
    文丨新新新說@bigfun社區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種自信:這個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穩了!把七個風格各異的故事拼湊到一起,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必然會有所比較,比如認為《奪冠》比《護航》喧譁熱鬧,或者覺得陳凱歌有點可惜,而忽略了整部電影的整體性。《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在脈絡上是一體的,我們可以評價某個短片的優劣,但對於整部電影,探討整部電影的情懷所在,這才是更加珍貴的東西。
  •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我最喜歡「白晝流星」?
    作者:王小東乘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東風,《我和我的祖國》火遍了大江南北,電影中的七個故事各有千秋,每個人心中都有評判,對我來說,《白晝流星》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很多人會說《白晝流星》在故事的銜接上有硬傷,看不懂它,因此對它的評價很低。
  • 說說臺前幕後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
    《我的我的祖國》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段時間走進電影院八成的人都會選擇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題材內容老少皆宜,講述的都是能讓各個年代百姓切身感受到,經歷過的故事。《我的我的祖國》總共分為7個故事片段,分別是:《前夜》(1949年開國大典)《相遇》(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奪冠》(1984年女排三連冠)《回歸》(1997年香港回歸)
  •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昨天 《我和我的祖國》全網首播,再刷一遍,刷一次,哭一次。雖然國慶的熱度已經過去了,但是只要國歌一響,心中的熱又再次升起。故事分為七個章節,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別講述了新中國走來的歷史節點。雖然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是我看到還是有不少網友吐槽了劇中的bug,以及邏輯上的漏洞。似乎大家一致認為 開國大典這種大事是不應該出現這麼多漏洞,但電影不是紀錄片,需要調動觀眾的情緒,他只要打動我了,我認為還是成功的。當觀眾早已知道了一個故事的開始和結局時,要把過程講的精彩並不容易。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圖片來源豆瓣《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文/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一年後與公眾見面,前者作為後者的續作,我想「父子篇」的稱呼要比「姊妹篇」更合適,畢竟「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