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凌晨,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中東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將飛行近5萬公裡,耗時200多天,預計在2021年2月能抵達火星,進行對火星大氣的探測任務。
「希望」號的發射也為全世界拉開了火星探測的序幕,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也計劃在7月23號發射,與此同時,美國的「毅力號」也計劃在7月某天發射向火星進行探測任務。借西瓜視頻創作人宇宙V空間的視頻我們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取自屈原的一首長詩,這也表達了我們對火星探索追求的精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巡航器,一個是火星車。巡航器的作用就是在火星軌道繞火星旋轉,並向地球傳輸火星的信息;火星車就是在火星著陸能移動進行探測的「主機」。
今年可以說是「火星年」了,今年7、8月還有兩次火星探測器發射,集中在這兩個月份,是因為受公轉的影響,太陽、地球和火星會連成一條直線,在這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最短,又因為地球的轉速比火星快,所以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最好發射的花間窗口,這樣既能節省資源、飛行成本還能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火星,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就要再過26個月,等待下一個最佳發射時間。
人類對火星一直是熱衷於探索的,在太陽系中,我們知道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最近,一個在三環,一個在四環,火星和地球相距5萬公裡左右,我想這也是NASA想移民至火星的原因。從外表看,火星是紅色的,讓人誤以為火星溫度很高,但是其實不是,火星的顏色只是因為土壤含有豐富的氧化鐵,再加上風雨的衝洗,所以變成了紅色。火星和地球很相似,組成結構和自轉周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和火星生命,所以相對而言火星的環境可能比其他星系更為適應人類的居住,移民火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據了解,早期「探火」測試進行了44次,成功率還不到一半的概率,1960年蘇聯就發射過兩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和「火星1B」號,但是卻以失敗告終;我們國家也曾在發射過「螢火一號」向火星探測,也以失敗告終;第一次火星探測成功的是美國的「火星4號」,這標誌著人類對火星探測的新篇章。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一直未停止過,有失敗也有成功,預祝即將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能順利的發射成功。西瓜視頻是一個漲知識的平臺,看到最後你有學到知識嗎?
上西瓜視頻,搜索宇宙V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