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2020-08-01 第一財經YiMagazine
人類的問題不在於被困在地球上。如果人類無法在具備天時地利的地球上建立起相互制約、互惠互利的制度,那麼在太空「群島」的地緣政治結構中就更不可能。

作者 | 黃 湘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5月底,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發射升空,其第一級火箭和飛船本身都可以回收再利用。這是史上首次由私人航天公司運載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揭開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帷幕。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

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其定位為「物種生存」問題。已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曾經猜測,如果人類不能在100年內殖民太空,可能會面臨滅絕。為這一議題草創藍圖的先驅人物則是號稱現代宇航之父的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這位經歷了沙俄和蘇聯兩個時代的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了火箭推進計算的基本公式,為太空飛行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豪言壯語激勵了無數追隨者,成為「太空擴張主義」的宣言。然而,地球真的只是人類的搖籃嗎?就算將地球視為搖籃,人類對於走出搖籃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美國政治學家杜德尼在《黑暗天空:太空擴張主義、行星地緣政治學與人類的終結》一書中,詳盡分析了「太空擴張主義」的起源、流派、論點和論據,從而得出結論:在現有的文明條件下,人類的太空擴張是非常不可取的,人類滅絕的概率實際上可能會因此上升而不是下降。

支持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正如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人類也不能把命運完全寄托在脆弱的地球上,而是應該分散風險。然而,杜德尼指出,太空擴張將會得不償失,極大地增加人類的風險。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太空擴張將會導致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其二,太空擴張將會危及個人自由;其三,人類的外星殖民將會引發星際地緣政治衝突,危及人類生存。

先看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事實上,人類能在技術上跨越太空飛行的門檻,最初得益於納粹德國的武器研製。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研製的V-2火箭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飛彈,也是人類發明的第一個可以飛入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其目的在於從歐洲本土襲擊英國。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接收了V-2火箭的核心設計團隊和製造設施,這成為美國發展太空計劃的基礎;蘇聯也通過俘獲相關科研人員和V-2火箭資料,開發出飛彈和火箭科技,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蘇聯率先把人類送入太空,美國則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除了火箭,近地軌道空間站最初也是被設想為針對地球目標的核武器發射平臺,可以短時間內對任何地球目標發射飛彈,從而建立全球軍事統治。

1966年,聯合國通過了號稱「太空憲法」的《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條約規定:探索和利用太空應當為所有國家謀福利;任何國家不得將太空據為己有;限制太空軍事化,不得部署核武器和任何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是,《外層空間條約》並沒有阻止美國總統裡根在1980年代提出針對蘇聯的「星球大戰計劃」,在太空展開軍備競賽。而川普政府計劃組建一支獨立的「太空軍」,作為美國繼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之後的第六個正式軍種,以此來威懾美國的對手。在SpaceX公司的「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後,川普更是揚言,美國將出現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武器。

顯然,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是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威脅,對此應該堅持《外層空間條約》,阻止太空擴張。

再看個人自由。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很多人把太空擴張視為實現個人自由和潛能的孵化器。他們認為,地球上的人類社會已擁擠、僵化和老朽,自由處於危險之中,移居太空類似於當年的西部牛仔逃離爾虞我詐的東部各州,建立一個自由人聯合的民主社會。

杜德尼指出,這種想法是極其可疑的。太空擴張或者是由政府主導,或者是由公司和資本主義主導。在第一種情況下,個人完全從屬於集體。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最有財富和最有權勢的人群成為太空擴張的主導者,他們將會逃避地球上既有的政府監管規則,將此前作為「無主之地」的太空「私有化」,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財富積累的嚴重等級分化,進而導致陡峭的政治等級制度。而在人類建立了如同「群島」般的多個太空定居社會的情況下,每一個「島嶼」內部都有動力以「安全」為由,將這種陡峭的政治等級制度合法化。個人自由將會受到嚴格限制,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群體首當其衝。

因此,重視個人自由的人應該是太空擴張的強烈懷疑者和反對者,而不是積極的支持者。

外星殖民引發星際地緣政治衝突,則是更為可怕的噩夢。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獨特的環境,這些環境將推動達爾文式的進化,只要未來的生命滿足了自然選擇進化的基本條件——比如差異性繁殖和整個種群的性狀變異——那麼進化的壓力就會產生新的生命形式。與此同時,利用技術來改造和增強身體與大腦,也會影響殖民外星上的未來種群的進化軌跡,結果可能產生具有全新的認知架構、情緒反應、身體能力和壽命的生物。同時,跨越空間的擴張也將導致意識形態的多樣化。不同的物種將創造自己的文化、語言、政治機構、宗教、技術、儀式、規範、世界觀等。結果,不同的物種會越來越難以理解對方的動機、意圖、行為、決定等等,最終完全將對方視為異類。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物種之間為了爭奪空間和資源的競爭無所不在。對於智能物種來說,更是僅僅為了尊嚴和榮耀就足以引發殺戮。在未來的太空「群島」上,隨著智能物種的異化程度不斷加深,能夠促進相互尊重和相互容忍的同質性紐帶勢將不斷減弱,建立一個和平的跨星球「世界政府」的可能性會越來越渺茫,星際地緣政治衝突將會比比皆是,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引發「島嶼」之間的種族滅絕戰爭。

17世紀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曾經設想過一種辦法,來擺脫人人相互敵對的「叢林狀態」。所有人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籤訂社會契約,把自己的自然權利讓渡給一個絕對的威權「利維坦」,服從它的統治,由它來壟斷合法使用武力的權利,建立法律和秩序。然而,在「太空群島」的各個島嶼彼此距離遙遠的情況下,要想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治理系統,跨越浩瀚的宇宙距離,有效協調執法活動、司法判決等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所有外星殖民社會都會為了自保而囤積可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僅僅是核武器,還可以對小行星重新定向,作為炸彈撞擊對方,毫無疑問還會出現一系列超出人類目前想像力的異常強大的超級武器。一個自殺性的邪教組織可能使用這類武器來毀滅宇宙。從歷史上看,防禦性措施往往滯後於進攻性措施,這意味著在異常強大的超級武器面前,只要在短時間內處於脆弱狀態,就有可能被滅絕。

也許上述災難性的場景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顯得過於遙遠。但是,即使是最小程度的太空擴張,也會給地球安全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如果一個完全獨立的火星殖民地進攻地球,地球上的人類社會將極難抵禦。這是因為地球的重力相對較大,火箭必須達到相對較高的逃逸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而火星的重力加速度僅為地球重力加速度的三分之一強,從火星上發射火箭要容易得多。如果是從月球、鄰近的小行星或空間平臺上發射火箭攻擊地球,更是輕而易舉。

鑑於太空擴張的巨大風險,杜德尼對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很多太空擴張主義者宣稱,由於太陽將在幾十億年以後燃燒殆盡並且吞噬地球,所以人類最好儘快想辦法把自己送出太陽系。杜德尼指出,這個論證是愚蠢的,就像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必須在幾年後離開家,然後決定馬上開始收拾行李。人類還有十幾億年的時間為太陽的死亡做準備,與其擔心無比渺遠的未來,不如把未來幾十年的精力和資源用於解決地球上迫在眉睫的問題,比如氣候變暖。不應該把地球設想為搖籃,而是應當意識到,地球是無垠的宇宙荒漠中一小片珍稀罕見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綠洲,地球是人類的家園。

杜德尼指出,人類的問題不在於被困在地球上,而在於被困在一個支離破碎、容易引發暴力的國際體系之中。如果人類無法在具備天時地利的地球上建立起相互制約、互惠互利的制度,那麼在太空「群島」的地緣政治結構中就更不可能。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治理能力,而不是大規模的太空擴張。誠然,在渺遠的未來,人類可能只有離開地球並遷徙到宇宙中的其他地方才能生存下去,但是這跟人類在未來幾個世紀的抉擇和命運都沒有關係。

支持太空擴張主義的思想基礎是對於技術進步的樂觀信仰。借用古希臘神話的典故,太空擴張主義者是「普羅米修斯」的信徒,相信無止境的技術進步可以引領人類文明實現無止境的繁榮。與此對立的關於技術進步的「反烏託邦」的悲觀敘事,認為技術進步很可能會將人類引入不可預見的災難性後果,甚至導向世界末日。古希臘神話裡的伊卡洛斯是這種悲觀敘事的原型,伊卡洛斯利用使用羽毛和蠟製造的飛翼逃出克裡特島時,由於初嘗飛行的喜悅,越飛越高,最後因為太接近太陽致使蠟融化,不幸墜海身亡。19世紀英國作家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的小說《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更是將技術進步的災難性後果講述得猙獰可怕。

杜德尼指出,人類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是無可置疑的,但是人類能否發展出準確的預見能力,預測新技術的後果究竟是通向繁榮抑或災難?人類能否發展出強大的自我克制能力,去放棄那些誘人的,但是有可能開啟災難之門的技術可能性(比如複製人)?從以往的歷史記錄來看,答案並不樂觀。而在科學技術獲得長足發展的今天,「普羅米修斯」式的技術樂觀主義,比以往更加危險,更有可能令盲目的人類失足墜入深淵。

人類文明與地球的關係,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杜德尼將從舊石器時代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人類地球文明稱為「群島地球」,當時人類各個文明區域和政治實體之間彼此隔離,在技術上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而和平的人類社會。從公元1500年開始,人類地球文明進入了「全球地球」時代,隨著各個文明區域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加之後來的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巨大解放,全球越來越有可能在政治上實現統一,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就是人類社會向政治統一邁出的重要一步。

20世紀中葉的一系列技術發展,標誌著人類地球文明進入了「行星地球」時代。第一批核武器、第一枚遠程火箭和衛星、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以及DNA分子的首次測序都是在這一時期實現的。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人類見證了人口和經濟雙雙高速增長的開端。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核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方面賦予了人類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人類對於地球生物圈的影響到了極其危險的程度。

在人類地球文明進入「行星地球」時代之際,人類最重要的任務是重新構建與地球的關係。人類的太空發展計劃應當是以地球為中心,而不是盲目地認為太空擴張會讓人類更有生存保障。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相關焦點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 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
  • 太空殖民越來越現實,科學家已解決在太空建房最基本問題
    結果表明,微重力混合的水泥確實能像在地球上一樣固化。由於這是第一次在太空研究水泥固化,這項新發現也為在各種重力環境下研發其它建築材料提供依據。如果人類未來在月球或火星殖民,我們很可能需要這些技術。太空水泥有什麼不同?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國際空間站缺乏重力,太空水泥的密度非常均勻。而地球上的水泥由於重力作用具有分層結構。研究員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工程師亞歷山德拉表示,太空水泥更均勻的密度實際上使它更加堅固。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那麼,深海生活、太空生活、外星生活、地下城生活皆可成為可能從當大科技技術的發展來看,這兩項技術在100年內有可能突破。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行星,而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相信也是有很多的。人類自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就知道了地球的渺小和人類的渺小。同時人類也激發了另一個強烈的欲望,那就是殖民更多的外星球,讓人類的腳步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
  • 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
    現如今的地球還可以存活多少年呢?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一嚴峻的問題!地球資源不斷開發,生態環境猛遭破壞,人口增長迅速,地球土地資源瀕臨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有害怕過嗎?為了「開疆擴土」美國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現實嗎?
  • Space X火星探索計劃提上日程,殖民火星或成現實?
    近日,美國商業航空公司Space 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稱將會在4年內完善相關技術,爭取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枚無人探測器,驗證「地球-火星」星際飛船的重複利用可行性,同時初步對火星進行技術探索,為將來載人登陸做準備。
  • 馬斯克推「殖民火星」計劃,揚言「火星法律」SpaceX說了算
    關於Starlink的服務條款,該公司是這麼寫的:「我們為火星提供多項服務,包括搭乘太空船及其他殖民船艦來到火星,眾人皆視火星是自由的、與地球政權無關的星球,它們無權幹預或主導火星上的活動。紛爭將透過我們的自治原則解決,這些原則是建立在良好的信念上。」英國《獨立報》指出,未來火星上的殖民團體都很有可能仰賴Starlink提供的火星衛星服務來上網、通訊。
  • 如果火星殖民成功,未來會是什麼樣?看看科學家的分析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永遠都是不變的自然法則,目前地球上所有存在的生物都經過了這道法則的篩選,人類同樣也不例外,而這也正是人類能夠走上生物鏈頂端的原因,因為人類對於環境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高度社群化的生物,抱團取暖的生存方式讓人類孕育出了農業文明,而農業文明又進一步地增加了人類整個族群的數量,進而產生了部落、民族、國家等諸多團體。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建造殖民地的星球是火星。1,火星跟金星都位於地球宜居帶附近,月球位於地球宜居帶內。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地球是人類的襁褓!也是人類目前唯一能夠生存的星球。但是人類的過度繁衍已經給地球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美國人口普查局專家們表示,到2018年1月1日,地球人口將達到74.44 443 881億。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
  • 霍金五大驚人語錄:人類不殖民太空就滅亡
    三、人類要麼殖民太空,要麼消亡。霍金認為人類在幾千年內就會將地球變為一片不宜居住之地。此外,在更遠的未來,人類很有可能遭遇小行星撞擊或其他來自太空的危險。因此,他認為人類要麼想出辦法離開地球,要麼就將永遠地消亡。
  • 太空移民會面臨什麼問題?
    在異星上建立  人類的殖民地  儘管徵服太空的路途如此漫長、遙遠,但科幻作家們一直也不肯放棄殖民其他行星的想法。科幻研究專家、翻譯家郭建中認為,這其實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思想,而且早於殖民太空先出現在科幻小說中。
  • 防止重蹈晶片覆轍,防止美國殖民太空
    實際上,一個更加長遠但重要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就是美國正在野心勃勃地想殖民太空。,一直拒絕籤署減緩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也許他們已經不在乎地球了,或者他們的觀念中,從來都是向外侵略的,當初他們佔領美洲大陸的時候,打的旗號就是傳播上帝的思想,​然後把印第安人消滅殆盡。
  • 去太空殖民需要...
    去太空殖民需要...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和資源的減少,殖民太空已經從科幻逐漸變成了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議題。那麼要建立一個太空殖民地要多少人才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10000人至40000人。曾經有研究稱150人就足夠,為什麼現在需要那麼多人呢?首先是距離問題。
  • 人類殖民太空或許會成為現實,眾多類地行星被科學家發現數量巨大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已經遇到了很大瓶頸,因為在地球上人類需要巨大的能源,可是這樣的舉動會逐漸將地球環境改變。從而慢慢的不適合人類生存,這一點在目前的情況中已經顯現出來。所以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外太空,希望能夠找到類似於地球的星球,這樣人類就可以移民到這些星球上, 從而開始新的生活,這樣不僅僅可以減少地球的環境壓力,同時也能夠增加人類棲息地,這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重大。當然這項計劃,看起來雖然非常吸引人,可是技術難度極高,因此科學家需要更多地了解宇宙,這樣才能夠確定人類未來移民,或者殖民的星球,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現在人類移民外太空變得越來越接近。
  • 讓地球去宇宙流浪,人類殖民太空有多難?
    《流浪地球》中人類若想跟著地球逃出太陽即將滅亡的太陽系,人就就必須具有重新創造一個新的可循環生態系統的能力。若人類具有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的能力,人類也就成「神」了,能在火星,月球,泰坦等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宇宙空間創造新的世界。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技術狂人伊隆·馬斯克系列:馬斯克的太空火星殖民夢想終將實現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想探索太空,做太空人的夢想。時至今日,你還在為夢想奮鬥嗎? 你是否有想過,或許在不久將來,真的可能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接著創建SpaceX公司,準備在航天與太空領域大展拳腳。
  • 太空殖民拯救人類?滅絕可能性或上升 還需三思而行
    在太空殖民的宇宙中,人類滅絕的可能性實際可能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殖民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如今似乎越來越引人注目,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麥可·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太空殖民描述為事關「物種生存」的問題。已故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猜測,如果人類在一百年內無法殖民太空,那我們就將面臨滅絕的命運。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終將有一天需要離開地球,因為太陽在大約10億年後將使地球變得無法生存。
  • 本想殖民火星的我們,現在都在玩短視頻:人類科技樹點錯了嗎
    但如果我們把視線拉到地球,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會不會點錯科技樹呢?要知道,我們可沒有什麼參照物,蘇聯看到美國搞電晶體更好,可以追上去學,但人類只能看自己,沒有什麼外星文明的發展可以告訴我們,走哪條路才是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