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移民會面臨什麼問題?

2020-11-27 中國青年網

在異星上建立

  人類的殖民地

  儘管徵服太空的路途如此漫長、遙遠,但科幻作家們一直也不肯放棄殖民其他行星的想法。科幻研究專家、翻譯家郭建中認為,這其實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思想,而且早於殖民太空先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科幻小說中,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殖民,其歷史走過了曲折的道路,因為科幻作家們樂觀的想像一次又一次地被天文學上的發現所推翻或與天文學上的發現相矛盾。然而大膽的樂觀主義往往勝過小心的悲觀主義,因為到其他星球上去殖民的思想實在太誘人、太具有挑戰性了。

  在文學主題方面,這類外星球殖民的小說,往往譴責殖民擴張的殘酷,探討殖民地星球與母星球的政治關係,以及開拓外星球殖民地的英雄主義精神。另外,像殖民太空的科幻小說一樣,科幻作家往往在外星球上建立一些特殊文化的世界,有時是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諷刺,有時是為了進行社會學的思想實驗。

  在異星上建立人類的殖民地,一般只有兩種方法:要麼把星球的環境改造得適合於人類居住,要麼改造人類自己以適應星球的環境。前者稱之為「仿地成形」(terraforming),指在外星球創建仿地球環境。後者稱之為「泛向性」(pantropy)。即採用生物工程的手段,或是基因工程的手段改造人類自身的生理結構,以適應外星球的環境。

  「仿地成形」一詞,是由美國老資格的科幻作家傑克·威廉森「發明」的,最早出現在他於20世紀40年代初發表的科幻小說《反物質飛船》中,後來被權威的《牛津大詞典》收錄,且大受讚揚。在此之前,英文詞中還沒有表示「在外星球創建仿地球環境」這樣的單詞呢。(2003年7月,95歲的威廉森還在其科幻小說《矽劍》的中文版前言中說,他近年來創作的那些作品堪謂「想像的歷險」,「它們支撐著我的生命」。)

  以仿地成形為主題的科幻小說,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英國作家、哲學家奧拉夫·斯特普爾頓1930年發表的《最後一批人和最早一批人》即是一例。在他的想像中,改造金星要面對三大問題:(1)金星太熱——他對了;(2)空氣中沒有氧氣——他又對了;(3)金星幾乎全被海洋所覆蓋——他錯了!斯特普爾頓的辦法是藉助規模龐大的電解過程,將一部分海洋分解成氧氣和氫氣,使氧氣融入空氣,使氫氣以極高的速度逸出大氣層。這個辦法未必行得通,但改造大氣的設想顯然是有創見的。

  據郭建中所做的研究,「泛向性」一詞也是科幻作家的創造,其希臘詞根的意義是「改變一切」或「到處可生長」。詹姆斯·布利希在其系列科幻小說《播種星球》(1957年)中提出:要麼改造星球的環境以使其適合於人類居住,要麼改造人類本身以適應環境。他想像人類在銀河繫到處殖民,利用改造人類本身生理的技術來適應各種環境。他認為這是人類徵服其他星球的唯一可行的辦法,因為要找到一個生態環境與地球相仿星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布利希在小說中有些想像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例如,在小說《表面張力》中,布利希要把人改造得像原生動物一樣小,以在異星的海洋裡殖民。但是,這部系列小說的主題是有道理的。小說的最後一節頗具諷刺意味:將來,「原來」的人只能生活在人造飛船上,因為地球本身的生態環境也已不適合於人生活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也已經過改造,才適應了惡化的生態環境。

  近些年來,太空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直接探測太陽系外那些可能跟地球一般大小的行星,它們可能有大氣,可能有海洋,只是我們尚不知道。我們還可以利用望遠鏡從地球感知它們的大氣,看看那裡是否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如果發現它們有二氧化碳和氧氣,且氧氣比二氧化碳多得多,那麼就可以推測,那裡正在發生光合作用。這是地球上花草樹木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的過程;而且,就真的可以認為,那裡可能存在生命。

  隨著新的衛星和行星被發現,人們的期望劇增,覺得太空有著和我們不一樣的生命。其實,只要找到單細胞生命,可能就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人類「太空殖民」也就有了一個帶著希望的「拋錨點」。

相關焦點

  • 2023年實現太空移民?SpaceX星艦挑戰18公裡高空,你會預定嗎?
    他曾聲稱未來的人類可以進入宇宙,依靠的就是星艦,利用星艦可以攜帶100人進入火星,實現太空移民,這種想法真的可行嗎?人類還有多久才能實現太空移民呢?SpaceX「星艦」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馬斯克所創造的星艦高度達到了50米,體型巨大,空間十分充足。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另外,想要長期在外星球生存,能源問題至關重要。外星有哪些資源能供我們利用?地球上已有且能實現廣泛開採的資源,正處於消耗日趨增長的階段,而面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太空採礦或許是未來的解決方式之一。起源太空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小行星及隕石成分分析專家喻天弘博士也針對這個看似前景無限的「太空淘金夢」進行他自己的闡述。人類如何在火星上生存?
  • 我們要想實現真正的太空移民,走好這3步就可以了?
    筆者:三體-小遙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全新的時代,我們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不斷向更加廣闊的空間探索,同時也將朝著太空移民的偉大目標前進。然而,縱觀整個發展過程,人類同樣需要「三步走」,其中還將出現種種問題,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 如果太空人降落到木星,會面臨什麼結局?
    如果太空人降落到木星,會面臨什麼結局?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已經可以將手伸向遙不可及的太空之中進行探索,對於人類來說,地球上現有的資源遲早會有徹底消耗殆盡的一天,因此尋找新能源就成了當務之急。
  • 太空移民,真的靠譜嗎
    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在不斷消耗資源,如果我們想要儘可能延續下去,那麼將人類文明不斷進行移民擴張或許是最好的辦法。要想真的像太空移民形成太空移民村,真的靠譜嗎,能可行嗎?雖然這樣做仍然有成本上的問題,但是相對於一些科學家提出的離心機等設想,載人航天技術相對成熟,風險最低。與此同時,人類建設成功的多個太空空間站也給相關設想帶來更大的支持。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未來很有可能通過可循環利用的航天飛船進行太空移民,並且發展成為普遍化的太空交通工具。假如排除萬難,然後登入太空之後,人類將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生存。
  • 讓星際移民不再止於幻想 DSPACE太空基因計劃在滬啟動
    人民網上海7月24日電(陸雪苑)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移民火星、延續地球文明嗎?」面對這一問題,你會如何作答?7月24日,曼為科技在滬舉行「DSPACE發布會」並同步啟動旗下 「火星社會」的上線儀式,「星際移民」話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 在太空發生性關係是什麼體驗?美俄實驗後發現了至少三項問題!
    人類正式踏入太空後,便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是否可以在太空中實現繁衍,即太空受孕實驗。航天員的太空性生活問題是太空人在執行諸如登陸火星或月球這種長期的太空任務時不可迴避的,然而在太空發生性關係卻面臨諸多問題。媒體報導過美國和俄羅斯都做過太空性試驗,然而都被雙方否認了,法國著名科普作家皮埃爾.科勒披露這些話題是美俄兩國的禁忌,因為至少存在三項已知問題。
  • 諾貝爾獎得主:人類別想移民太空了,星際移民就是痴人說夢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ichel Mayor說:人類是不可能移民其他星球的,與其想著打造宇宙版諾亞方舟,不如好好面對當前地球氣候變遷的問題。「地球是很危險的,你快點回火星吧!」這句話出自周星馳人氣電影《少林足球》,曾經是許多影迷琅琅上口的臺詞。
  • 太空人血流不受控制,大腦膨脹增大,太空移民究竟可不可行?
    太空人在返回陸地後一定會進行過隔離和檢查,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太空人在進入太空之後便退居幕後了,而這是由於「太空後遺症」才導致的。科學家曾經對太空人的大腦做過詳細的檢查,在他們登入太空之前和返回陸地之後進行了10次掃描,發現太空人的大腦體積發生了變化。
  • 為什麼人類在火星生育會面臨巨大困難?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的惡化,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未來的地球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移民外星球來減輕地球的壓力,而在人類有能力探索的外星球裡,只有火星還算可以,科學家現在正加緊對火星的探索。
  • 移民外星球和移民海底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太空移民篇
    如果未來地球大陸環境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那麼作為高級智慧動物的人類,應該是考慮移民太空還是移民海底呢?。僅從能量上看的話,反物質材料確實能產生理想的動能和效率,但問題是以目前人類的能力提取製造出1克重量的反物質,所花費的代價就遠遠超出了整個太空探索項目的預算,顯然一克的反物質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 想實現火星移民?那對於這個問題就不容忽視了!
    火星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最有希望移民的星球之一,因為它距離我們最近,以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來看,能夠有希望抵達的地方。但是科學家認為,即便是宇宙飛船成功載人登上火星了,也仍有一個大家容易忽視,但卻必須得重視的問題——輻射。絕對零度以上的任何物質都會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不斷地向外傳送能量,雖然輻射對我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它卻無處不在,沒有人能夠逃離輻射。
  • 霍金:2600年避免世界擁擠最好的方法是移民太空
    霍金說他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霍金是家喻戶曉的著名物理學家,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他的《時間簡史》啟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觀。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沒有停止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關切。近幾年來霍金一直關注著人類的星際遷徙。
  • 太空移民或是未來的選擇
    同時除了這些影響之外,太空巖石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之類的事件也可能發展,也可能會造成地球毀滅,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太空移民或是未來的選擇在這麼多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之下,人類確實也沒有辦法面對這些災難性的問題,那麼太空移民確實是人類較大的一個選擇方向,如今全球都在實施移民計劃,並且預計要將火星變成人類的「第二地球」,來緩解如今人類面臨的地球問題。
  • 人類移民太空能去哪?火星「淘汰出局」,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對地球的環境發展也感到焦慮,由於人類還在不斷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密集,但是地球的陸地面積是有限的,在人類的加劇膨脹下,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太空移民的設想,美國科學家擬建太空城,設計方案為一個旋轉的圓筒,直徑為2800米,這個空間將容納1萬名居民。
  • 吳青峰《太空人》丨噩夢移民,瘋子自傳
    在聽完《太空人》的那個當下我就有強大的衝動想提筆為這張專輯寫點什麼。但每每開篇都覺得未能窺測所有。 現在寫的也絕不會是個「正確」的解讀,只陳述我從專輯中聽到的東西,那些腦殼中揮發出去的震動。純個人,純回音。《太空人》是吳青峰個人第一張專輯。
  • 火星有一個弊端,使得人類移民火星成為幻想,這顆星球或許更靠譜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中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相似,所以,很多人將太空星球移民的目光投向火星。太空移民聽起來相當科幻,很多人認為這至少需要1000年才能實現,其實,就人類移民火星而言,並不止是時間問題,而是到底是否可行的問題。科學家們就研究過移民火星所需條件和難點,那麼移民火星會面臨什麼難題與挑戰呢?
  • 馬斯克SpaceX的火星移民騙局
    前面說SpaceX的火箭回收,有很多人為馬斯克打抱不平,現在說一說SpaceX的第二個騙局,火星移民。 火星移民這話題不是馬斯克第一個提出來的,卻是第一個說自己要實施的計劃,這也是SpaceX火箭炒的很火的另一個原因,「火星一號」更是騙了一百萬美元的報名費,中國報名的人數更是達到一萬人。如果要是讓我去實施火星移民,我成功的概率會比馬斯克大一百倍。
  • 首款火星移民太空服亮相:比月球服更先進
    荷蘭Mars One火星移民計劃雖然被外界頻繁質疑其真實性,但該組織的工作卻一直在穩步推進。近日,Mars One計劃官方公布了用於未來火星殖民計劃的首款概念太空服,並聲稱其能夠在最嚴酷環境下保證人類的生存,這對於第一批抵達火星的地球人來說十分重要。
  • 移居太空,設想還是幻想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緣何移民:人口增長和滅絕風險是主因  主持人:您覺得有沒有必要進行太空移民呢?  李競:我認為目前太空移民還並沒有那麼緊迫,而且太空移民絕非輕而易舉,嫦娥住在廣寒宮的愜意和自得,只能是永遠的神話,但是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來說,未來太空移民是有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