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太空人回地球3年後,與雙胞胎兄弟DNA對比,發現基因突變!

2021-01-15 必得網絡

今天呦呦看到了個新聞。

NASA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

最新消息,NASA太空人史考特在國際太空站待了340天,回到地球3年後,科學家對他展開全身的檢查。

然後和他的雙胞胎兄弟進行基因比對,結果顯示史考特「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傷。

認知神經科學家稱,這不會對太空人造成直接危險,但不排除會增加他們未來罹患癌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史考特的基因產生突變有5種可能,其中包括太空輻射、零重力環境對生理帶來的衝擊等。

正是因為有前赴後繼的太空人們去實際接觸太空,為科學家研究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數據。

有為此得病的太空人,有為此犧牲的太空人,但是並不能阻止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

呦呦向所有太空人致敬!

那麼什麼是DNA和DNA突變?

DNA這個詞彙我們並不陌生,也會在日常生活中提到。

它的全稱是脫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分子結構複雜的有機化合物,是作為染色體的一個重要成分而存在於細胞核內。

DNA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它的雙螺旋結構。

DNA結構的發現是科學史上最具傳奇性的「章節」之一。

發現DNA結構是劃時代的成就,但發現它的方法是模型建構法,模型建構法就像小孩子拼圖遊戲一樣的「拼湊」法。而在這場「拼湊」中表現最出色的是沃森和克裡克。

DNA最早發現是在1869年瑞典醫生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發現的。

但是DNA的結構一直是個謎,科學家們也在一直探索中。

1951年2月,在義大利舉行的生物大分子結構會議上展示了一張非常精美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

沃森當時對DNA研究有著濃厚興趣,根據此圖他斷定DNA的結構是一個螺旋體,他把這種想法告訴了他的合作者克裡克,兩人打算做一個DNA模型。

他們構建了一個又一個模型,還邀請了威爾金斯、富蘭克林等當時知名的DNA科學家討論,但最後都被否定了。

最後終於在1952年下半年做出了現在的雙螺旋分子結構的金屬模型,並請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做了精細的實驗數據去比較,發現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完全正確的。

1953年4月,英國的《自然》雜誌刊登了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

這一成果被譽為是20世紀以來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後來1962年,沃森、克裡克和威爾金斯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而富蘭克林因患癌症於1958年病逝而未能被授予該獎。

真沒想到DNA的模型研究從發現到確定結構間隔了80多年!

那麼DNA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讓科學們對此如此熱衷?

DNA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儲藏遺傳信息。

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

基因中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

我們人類,包括其他一切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

它同樣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

DNA如果受損傷後,體內的細胞會對受傷後的DNA起一種反應,而這種反應可能使DNA結構恢復原樣,重新能執行它原來的功能。

但有時並不能完全消除DNA的損傷,只是使細胞能夠耐受這DNA的損傷而能繼續生存。

有時候細胞未能完全修復DNA的損傷,而存留下來的損傷會在其他條件下顯示出來,如細胞的癌變等。

所以說如果細胞不具備這種DNA修復功能,就無法應對DNA損傷事件,對癌症就沒有太大的免疫功能了。

那麼為什麼會說DNA突變?

DNA突變是指基因組DNA分子發生的突然的、可遺傳的變異現象。

基因雖然十分穩定,能在細胞分裂時精確地複製自己,但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

這就是DNA突變,通常稱為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通常都是「不好」的,因為它會導致細胞運作不正常,或者導致細胞死亡,可能會引發腫瘤癌症等病狀,當然是對機體不利的。

但是有時為了適應環境,而如果基因永遠不會發生突變,那這種生物恐怕要被淘汰。

那些對環境適應性有損害的基因突變,會通過自然選擇最終被淘汰。

而那些對物種有利的突變則會累積並傳遞下去,從而保持物種對各種環境的適應,保持物種的活力。

所以生物的進化就是基因突變!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會導致基因的變異:

1、溫度因素,高寒地帶由於溫度的驟變會引起多倍體變異;

2、化學因素,一些化學物質可能會使基因在複製時發生錯誤,引起突變;

3、時間因素,在基因不斷的複製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錯誤,引起突變。

史考特的基因產生突變可能就是因為環境產生了變化。

太空輻射、零重力環境等環境因素對史考特的基因產生了突變。

雖然這種突變目前沒造成什麼影響,但不排除會增加他未來罹患癌症的風險。

接近一年的太空生活確實給太空人史考特的身體帶來不少變化。

這段期間他的頸動脈和視網膜變厚、體重變輕、腸道微生物增多,以及認知能力下降。

不過這些症狀大多在回到地球6個月後逐漸消失。

唯獨基因中8.7%的變化未能恢復。

史考特的健康狀況還在繼續觀測中,但是我們對宇宙的探知也會繼續。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人類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這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再次向所有太空人致敬!

相關焦點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本版文字王裳餘落美國航天局之前發布了「雙胞胎太空實驗」的結果,引起了不少人流傳太空人在外太空待340天,8.7%的基因發生突變等言論,實際上這只是誤解。事實太空人和兄弟基因不一由美國航天局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太空旅行可能會讓太空人的基因發生變化並構成多種健康風險。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兩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1年後,被發現其基因永久突變,無法修復!
    通過對一堆同卵雙胞胎兄弟為期一年的研究,科學家們震驚的發現,如果人類長期在太空生活,那麼體內的DNA將會發生無法修復的變化!這名太空人的名字叫做史考特,是一名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他曾在空間站足足生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當他返回地球後,他的很多身體特徵都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NASA用雙胞胎太空人做研究:發現基因表達方式會變
    (原標題:NASA用一對雙胞胎太空人做了個研究,發現基因表達方式會變)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女子遭性侵後被殺 雙胞胎兄弟DNA一致難尋真兇
    圖為:工作人員演示DNA檢測比對的有關情況  今年6月30日,陝西岐山縣一個女孩被鄰居侵犯後身亡,警方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張大(化名)。可他還有一個同卵雙胞胎弟弟,兩人的DNA檢測結果完全一致。誰是真正的兇手?這難住了當地警方。
  • 太空人在空間站待了快一年,回地球後發現基因異常
    太空環境和地球環境有著本質區別。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層,因而各種各樣的輻射橫衝直撞,它甚至會改變物種的基因。當然,這有時候是件好事情,我們把一些蔬菜的種子送入空間站待幾天,回到地球後種植出來就會發現基因變異的個體,然後我們再挑選其中表現較好的進行育種,培育出產量更高,抗病性更強的新品種,這就是太空育種技術。
  • 在空間站生活近1年的太空人,被證實基因突變,變異人會出現嗎?
    美太空人曾居國際空間站近1年,他的身體發生了諸多變化。在很多人看來,太空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上天給予了他們幾乎完美的身體以及卓越的智慧,憑著優越條件,他們能通過重重選撥,最終代表國家邁入太空,盡情欣賞太空風採。可事實上,太空人這一職業並沒有大家想像中輕鬆,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美好。
  • 回到地球發現基因突變,外太空有多可怕?
    回到地球發現基因突變,外太空有多可怕?夜晚仰望天空。就會覺得夜空非常的靜謐。而太空則是深邃而又黑暗。正如其描寫太空中,充滿了各種危險。不光有流星體的存在,還有各種輻射。所以生活在外太空中的太空人是在非常危險的環境中生存的。近日一位太空人回到了地球,他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而且他在太空中待過了300多天。
  • 去了趟太空 太空人8.7%基因發生永久突變?這事沒那麼簡單
    近日,一則關於#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和討論。「8.7%基因產生永久突變」是真的嗎?被試的兩個雙胞胎兄弟均是太空人,都有進入太空的經歷。此前,Scott Kelly累計在太空生活過180天,Mark Kelly累計在太空生活過54天,而此次實驗前他們有4年時間沒有進入太空。
  • 太空人是一項崇高的職業,同時,太空人也是一項高危的職業。
    因此生活在空間站的太空人實際上是處於高風險的環境中的,美國一太空人被發現身體內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他已經在空間站待了300多天。同時,太空人也是一項高危的職業,因為他們要面對是前所未知的風險。人類歷史上已經有成功執行完太空任務安全回到地面的太空人,也有因為航天任務而犧牲的太空人。雖然回到地球上的太空人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證,但是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會發生一些意外的情況。曾有太空人在空間站上待了一個多月,回到地面後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而失去了行走能力。
  • 太空人返地球後的驚人變化!究竟是何原因?
    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國際太空間站上停留將近一年,展開對長期太空飛行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他的身體長高了1.5英吋(3.8公分),人也變得年輕了。不過,日前他返回地球後,身高已回復正常高度。
  • DNA損傷、患癌風險增加,原來太空人身體毛病這麼多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340天,而他的同卵雙胞胎兄弟生活在地球,研究人員最後對比了兩人的身體變化。30項研究中有一項新研究還發現,克隆性造血(攜帶突變的血細胞比其他細胞複製得更快)是太空人患心血管疾病、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潛在風險。在與157名癌症患者的對比中,癌症患者平均在70歲左右才會診斷出克隆性造血,然而太空人提早了整整20年。目前為止,太空人還沒有執行過超一年的空間站任務。不過未來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或將持續長達5年。
  • 太空人Scott Kelly重返地球:他用340天完成NASA「最長宇宙計劃」
    北京時間3月2日12點25分,在太空生活了1年的太空人Scott Kelly和兩名同伴搭乘「聯盟號」飛船返回地球!
  • 太空人執行太空任務一年 DNA和身高均有變化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美國宇航局最新公布首個太空雙胞胎實驗,揭曉太空人在太空執行任務一年時間出現怎樣的身體變化。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340天,期間他的孿生兄弟則一直生活在地球,目前,研究人員對比這對孿生兄弟,發現他們存在顯著差異,DNA和身高都出現了差異性變化。
  • 美對同卵雙胞胎太空人進行了對比
    地球就是一個引力源,它會使周圍的時空彎曲,減慢其附近的時間,雖然這種效應很微小我們感覺不到,但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意味著,假如有一對雙胞胎,一個常年生活在海邊,另一個常年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幾十年過後當他們再次見面時,住在山上的那個會比住在海邊的那個更老一些。也許你不會相信,好吧,信不信由你。
  • 太空對人類的摧殘:NASA太空人基因表達出異常,認知能力有所下降
    隨著NASA「天地雙胞胎」對照實驗的進行,科學家們發現了有關太空對人類影響的更多秘密…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NASA太空人Scott於國際空間站(ISS)駐留1年,而他的雙胞胎兄弟則留在地球作為對照。近日,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對二人的第一次全面綜合多元化分析。
  • 種子在太空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卻沒事,難道我們適應太空生活?
    有的人很好奇為什麼種子進入太空下來會發生可見的變化,但是人類進入太空後卻相安無事。難道人類更加適應太空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進入太空的種子會被誘發進行基因突變或者變異,當種子被種植長大,開花結果後就會體現出突變後基因的性狀,這個性狀對於人類來說有好有壞。
  • 同卵雙胞胎的基因並非完全一樣,平均相差5.2個早期突變!
    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的遺傳物質並非完全一致,平均而言,一對雙胞胎的基因組平均相差5.2個早期突變,這個發現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新生突變帶來的遺傳病,還有助於揭開同卵雙胞胎犯罪的真兇
  • 【肽來基因】你是否存在雙胞胎基因
    雙胞胎近年來相對更加普遍了,每100個產婦中就有1對以上雙胞胎。約有三分之二的雙胞胎是異卵雙生的,跟其他兄弟姐妹類似。已經有證據證明異卵雙生有母體遺傳因素,但是在研究了幾十年以後,還沒有人成功鑑別出自發性異卵雙生的基因。
  • 物證指向同卵雙胞胎兄弟 世界級鑑定難題是如何破解的
    一起姦殺案發生後,警方從被害人身上提取到犯罪嫌疑人DNA。然而,警方在鎖定犯罪嫌疑人時發現,DNA對應的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他們不僅外貌一樣,而且細胞核內的DNA也完全相同。  雙胞胎兄弟中,誰才是犯罪嫌疑人?鑑定工作最終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法醫司法鑑定所身上。然而,此類鑑定屬於世界級難題。迄今為止,國際上同類案件的鑑定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