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人類來了?NASA將對太空人基因改造,修改DNA抵抗宇宙輻射

2021-02-15 環球科學大觀

太空中充滿了各種粒子輻射,尤以高能重粒子(HZE)輻射對人類損傷最為嚴重,會損害人體細胞的DNA,誘發癌症或老年痴呆症(AD)等高危疾病。隨著世界各國對空間探索日益迅猛的發展,對長期在軌的太空人的保護已迫在眉睫。近日,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為此制定出了一系列研究方案。

在地球,地磁場能有效保護人類不受到宇宙輻射的危害,但身處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不同,他們時刻暴露在高能粒子的持續輻射中,面臨著許多未知的健康風險。太空中的高能重粒子具有足夠高的能量可以與人體細胞核發生碰撞,生成新的粒子進而損害細胞DNA。這一過程極有可能促成急性放射病、癌症、遺傳突變、神經系統損傷或白內障形成的風險。

太空輻射主要有三個主要來源,即銀河宇宙射線、太陽輻射和地球的範艾倫輻射帶。範艾倫輻射帶是指在地球附近的近層宇宙空間中包圍著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主要由地磁場中捕獲的高達幾兆電子伏的電子以及高達幾百兆電子伏的質子組成。範艾倫帶內的高能粒子對太空人、載人空間飛行器、衛星等都有一定危害,其內外帶之間的縫隙則是輻射較少的安全地帶。

在過去幾十年的太空計劃中,NASA已經收集了所有所署太空人的輻射暴露數據並加以研究。為了促進這一冷門領域的研究,近日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個國際小組已經著手制定出一張「人類抗輻射(human radioresistance)」的路線圖。

在這張研究「路線圖」中,科學家們著重希望通過利用現代基因編輯的方式,在人類中篩選出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個體,這些個體可能具有輻射保護等特徵。此外,放射生物學、基因治療、超低溫人體保存和生物「銀行」這些在生物水平上保護太空人抗輻射的方案也是科學家們的解決方案。

NASA還計劃對太空人進行基因改造,改變他們的DNA以適應高輻射的太空環境。其中包括表觀遺傳修飾 ,即不改變DNA密碼,僅改變人體對基因的翻譯讀取方式,基因功能是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不過在此之前需要解決相關倫理道德問題。

加拿大核能實驗室放射生物學科學家德米特裡克洛科夫曾說:「我們遲早離開地球,並進入深空。」這一研究路線無疑為人類生物學的突破奠定了一定基礎,或許通過基因改造的人類可以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超能力」,這對未來的深空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converging research in radiobiology and biogerontology to enhance human radioresistanc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nd colonization, oncotarget, February 09, 2018.

相關焦點

  • 為了殖民火星,人類必須進行一場激進的基因改造
    但是他目前只考慮了如何將人運輸過去的問題,但是人類要想殖民火星需要經過基因編輯才能抵擋輻射,減少對氧氣的依賴,改進記憶以及體味,這樣才能完成火星計劃並適應火星的惡劣環境。可是,如果對人類進行如此激進的改變在倫理上是否說得過去呢?太空殖民「500年計劃」的提出者,遺傳學家Chris Mason認為,人類生存是第一要務,如果連人都不在了,倫理還有什麼討論的意義呢?
  • 美國:禁止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進行基因修改,但隨即陷入倫理爭議漩渦——這會「製造」出轉基因嬰兒嗎?科學研究的底線在哪裡?相關論文先是投給《自然》《科學》兩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被拒,繼而在國際上引發廣泛質疑。
  •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研究為何水熊蟲的生命力能夠這麼強。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水熊蟲抵禦太空射線的原因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損傷抑制蛋白Dsup,這種基因蛋白在其他動物細胞內,也能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身體內有了水熊蟲的這種DNA,人類就擁有了抵抗太空輻射的技術,從而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和星際移民。
  • 科學家想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結合,實現適宜複雜太空環境
    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一段時間任務,回到地球之後都需要休養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再次進入太空。比如我國的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只上了一次太空後來就因為身體的原因無法再次進入太空,由此可見,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同時也說明,人體在抵抗太空輻射,太空微重力環境方面的適應能力是比較錯的。
  • 科學家實現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轉基因人或將出現?
    因此,黃軍就這樣告訴《自然》雜誌:「如果要在正常胚胎上做這些實驗,就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這也是我們沒有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們認為它還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應用在體細胞(非生殖細胞),比如皮膚、肌肉、神經、骨頭和肝臟的細胞,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疾病。應用這種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的基因將改變精子和卵細胞的DNA,意味著這種基因變異可以遺傳。
  • 轉基因、基因編輯、基因敲除、雜交水稻,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生物技術不斷進入大眾視野,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基因編輯嬰兒、結直腸癌基因敲除以及畝產千餘斤的雜交水稻等等詞彙,層出不窮,讓我等吃瓜群眾傻傻分不清,加上生物技術本身發展的缺陷以及個別科學家的激進冒失行為,一度在社會上引起恐慌。
  • 科學家想用地表最強生物的基因改造人類
    如今,科學家想用水熊蟲的DNA來改造人類。據外媒SPACE報導,威爾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稱, 想用水熊蟲的DNA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人類能夠承受致命的宇宙輻射,從而完成火星之旅。
  • 這才是「基因修改」的正確姿勢:人類腦細胞自己修改DNA!
    作者丨姜飛熊來源丨醫學界昨天,中國研究者賀博士以突破倫理下限的姿勢,宣稱製作出了基因編輯人類,在全球一炮而紅。實際上,就在發生這事的前一段時間,「基因修改」業內出了一個真正重量級的大發現——人類的腦細胞可以修改它自己的DNA。
  • 首例轉基因嬰兒誕生,科學家卻面露難色,人類是否考慮過後果
    從前基因改造這樣的事情似乎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想像,而科學家也曾多次提出過會研究基因改造這項技術,不過人類對此倒是不太有信心,因為這項技術對於人類來說的確太過玄幻,可是這樣玄幻的事情就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就在昨天首例轉基因嬰兒誕生,準確來說是全球首例具有免疫愛滋病基因的一對雙胞胎誕生了
  • 食品界的革命:基因編輯在改造食物領域扮演何種角色,與轉基因一樣嗎?
    這種對生物體現有基因的操縱不同於傳統的基因改造,後者將整個基因在物種之間進行轉移,並遭到了環境和消費者群體的廣泛反對,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對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基因編輯的支持者希望它能避免這樣的批評和監管審查,因為它對現有基因進行編輯,而不是向植物中添加外來DNA。在美國和加拿大,有關部門的初步反應是,基因編輯作物不會受到轉基因領域的監管。
  • 美國12名登月太空人飽受折磨!基因血液變異,超半數或因輻射而死...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美國12名登月太空人飽受折磨~基因血液變異,超半數或因輻射而死】,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2094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
  • 基因改造食物之(I)
  • 轉基因細菌幫幫忙:如何改造細菌基因用於疾病治療?
    人們通常選擇服用藥物來對抗細菌。如今,一種反直覺的方法悄然而起——通過基因改造把細菌變成藥物。  目前有好幾家公司正在測試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是否可用於治療大腦,肝臟和其他器官的疾病,甚至用來殺死其他有害的微生物。儘管美國監管局已批准將幾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作為一種基因治療方式進行試驗,但在微生物相互傳遞DNA的能力是否會造成長期安全風險方面仍存在爭議。  將細菌作為基因治療載體的想法始於上世紀90年代,但早期的臨床試驗結果差異顯著。
  • 人類基因的改造技術已經成真,「超級人類」或許因此誕生!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人類基因的改造技術已經成真,「超級人類」或許因此誕生。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霍金在去世之前,是發表過一個這樣的預言:人們終究會發現改變人類基因的辦法,用於提升人的智力、認知力和壽命,在未來,富人會利用科技來改變自己和下一代的基因。然而窮人將會在這群「超級人類」面前顯得一無是處,從而也就會最終被社會給淘汰。
  • 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麼?為什麼?
    修改人類自身的基因成為了目前絕大多數人認為未來人類發展所必需會去執行的一件事。為什麼未來的人類必需會去修改自己的基因?其實原因無非就是為了解決疾病以及長壽,甚至是永生的問題。基因是動物體最根本的生命物質之一,對於基因的改造而已,其根本的難度在於其整體系統表達的複雜性上。我們或許可以追蹤到某個疾病的基因,或許可以將它切除,但是在實際上的切除操作上,其需要的操作精度遠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然而,面對這項任務,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尤其是對於太空人。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在過去基因改造只出現科幻小說裡,如今我們已經將這種技術運用到醫療科研中。而科學家認為,若道德層面允許,人類不得不基因改造,那麼最佳借鑑的基因,或許就是水熊蟲的基因。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按照人類如此發展的勢頭,移民火星必然會發生,因此人類也將火星載人任務列入在本世紀計劃之中。然而,面對這項任務,我們還有很有問題需要克服,尤其是對於太空人。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但是對於將來移民火星不回家的人來說,要長期適應這樣的環境,並且保持安全和健康,那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或許只有基因改造才能克服。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2015年4月,中國中山大學的科研人員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屬世界首次,相關成果已經在學術雜誌《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資料圖片)在中山大學副教授、基因功能研究員黃軍就的帶領下,科研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可能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研究所選用的醫院丟棄的問題胚胎,而這些胚胎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已經被廣泛使用了數十年,因為它們不會成功孕育出嬰兒。
  • 人類基因改造是福是禍?或許在這部電影中你會找到答案
    基因改造過的孩子毫無缺點,儼然是世界上的一等公民。而電影的男主角文森特(由伊桑霍克扮演)就沒有那麼好運,他是一名未經基因改造的正常人類——即基因存在瑕疵的人。他從小就體弱多病——心臟脆弱,可能只有30年的壽命。
  • 與水熊蟲「合體」 人類就能抵禦太空輻射?
    其DNA真的能與人類細胞結合嗎?對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相結合併不靠譜,而且還涉及倫理問題。目前,金屬殼體和強磁場屏蔽技術是太空人抵禦長期太空輻射的主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