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細菌幫幫忙:如何改造細菌基因用於疾病治療?

2020-11-29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科學家正在對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進行人體試驗,探索細菌用於疾病治療的可能。

  人們通常選擇服用藥物來對抗細菌。如今,一種反直覺的方法悄然而起——通過基因改造把細菌變成藥物。

  科研人員正在探索將大腸桿菌作為人類基因治療載體的方式。 來源:Fernan Federici、Jim Haseloff/Wellcome Coll。

  目前有好幾家公司正在測試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是否可用於治療大腦,肝臟和其他器官的疾病,甚至用來殺死其他有害的微生物。儘管美國監管局已批准將幾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作為一種基因治療方式進行試驗,但在微生物相互傳遞DNA的能力是否會造成長期安全風險方面仍存在爭議。

  將細菌作為基因治療載體的想法始於上世紀90年代,但早期的臨床試驗結果差異顯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活在人體內的細菌(即微生物組)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對轉基因細菌治療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是否能夠通過改變人們體內或所吃食物內的常見微生物來治療疾病。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生物學家Matthew Chang認為,轉基因細菌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他的團隊正在研究是否能通過基因工程使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具備識別和消滅有害微生物的能力。 「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Chang說。他還表示他正與新加坡監管局就開始相關臨床試驗進行積極磋商。

  關於轉基因細菌的部分研究

  相關研究的一個亞方向是使用轉基因細菌治療遺傳性疾病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患者的體內缺乏分解苯丙氨酸的酶,而苯丙氨酸在體內堆積會最終導致神經損傷。

  6月初,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來自麻薩諸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Synlogic的研究人員在會上表示,猴子和其它動物的對照試驗表明,經過基因修飾的大腸桿菌可產生一種降解苯丙氨酸的酶和一種能夠將苯丙氨酸從血液轉運到細胞內的蛋白質,讓猴子血液中苯丙氨酸水平降低了一半以上。

  Synlogic生物技術公司執行長Aoife Brennan表示,今年4月他們已經開始在健康的人類志願者中展開相關臨床試驗,一旦確定該療法是安全的,他們就會在苯丙酮尿症患者中進一步測試這種細菌。此外,也在4月,Synlogic公司還對另一種大腸桿菌進行了試驗,這種改造後的大腸桿菌可以產生特定的酶,清除代謝性肝病患者血液中堆積的氨。

  位於馬裡蘭州的另一家公司Intrexon對乳酸乳球菌(一種用於生產奶酪的細菌)進行了基因改造,改造後的細菌可以產生保護皮膚表層的蛋白質。一項有200名癌症患者參與的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將測試乳酸乳球菌漱口液是否能預防化療造成的口腔潰瘍。

  今年7月,該公司的新研究將向糖尿病患者注射另一種乳酸乳球菌,這種乳酸乳球菌不僅能產生人胰島素的前體,還能產生提高外周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的蛋白。

  Intrexon和Synlogic兩家公司分別對不同的細菌加以改造,讓細菌不易在人體內形成集落。這也表示患者必須定期補充這些改造後的微生物以確保效應分子的有效濃度。 另一方面,其它公司正在尋找能使轉基因細菌在體內形成菌落的方法。

  美國加州生物技術公司Osel計劃在年末向政府申請將一種基因改造的乳酸桿菌菌株用於預防愛滋病病毒的傳播。研究表明,女性陰道本身含有較高的乳酸桿菌水平,可以預防愛滋病病毒。Osel公司嘗試通過基因工程增強細菌的保護功能,改造後的乳酸桿菌能攜帶能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細胞的特定蛋白。

  安全性擔憂

  在轉基因細菌正式投入使用前,我們仍面臨許多挑戰。Brennan表示,「由於轉基因細菌的效果並不像藥物那麼立竿見影,科學家需要真正搞清楚細菌與人體的相互作用。」

  另一大風險在於,轉基因細菌可能將其攜帶的人類基因傳遞給體內其他細菌,這種傳遞的後果目前尚不明確。 為儘可能避免這種交換,有幾家公司將基因改造的目標定為細菌的染色體內的DNA而非質粒內的DNA,質粒是可以在細菌間來回傳播的微小DNA片段。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內置了生物「殺傷開關」,讓微生物在離開人體後無法存活。

  然而,這種策略也可能失敗。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免疫學家Simon Carding的團隊使用改造後的卵形擬桿菌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治療結腸炎。 為防止卵形擬桿菌在體外生存,小組讓細菌必須依賴腸道細菌產生的胸苷存活。研究人員在進行基因改造時也注意了修飾染色體內而非質粒內的DNA。

  但是在小鼠服用這種改造細菌的72小時後,研究人員發現卵形擬桿菌已將改造的基因傳遞給小鼠腸道中的其他細菌,同時也獲得了不依賴胸苷存活的基因。

  這一結果讓 Carding 放棄了尋找轉基因細菌療法的努力。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這些基因傳遞,這種治療方法可能會造成危害。」他表示,「如果不能阻止其他細菌獲得這些外源性基因,也就意味著其他細菌也可以產生效應蛋白質。」

  Synlogic、Osel和其他公司表示他們從未觀察到這種基因傳遞,但他們同意存在這種可能。Chang說,「細菌非常聰明,他們知道如何生存」。他還表示,讓基因改造細菌定植並形成菌落或讓它們快速消亡,究竟哪一種方法更好尚無定論,但接下來的臨床實驗或許能以這一問題為方向。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加載中

相關焦點

  • 用轉基因動物還能獲取治療人類疾病的重要蛋白質
    70年代後,以基因工程技術的出現作為新的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塗認識生命本質並能主動改造生命的新時期開始。1967-1970年R.Yuan和H.O.Smith等發現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為基因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972年Bery等將SV-40病毒DNA與噬菌體P22DNA在體外重組成功,轉化大腸桿菌,使本來在真核功能中合成的蛋白質能在細菌中合成,打破了種屬界限;1977年Boyer等首先將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14肽的基因重組入質粒,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合成得到這
  • 章魚也是天然轉基因?北大研究人員:其變色基因或源自細菌
    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是,章魚小丸子可能是轉基因食品,烤魷魚和醬爆烏賊可能也是。原因在於,從數億年前開始,章魚、魷魚和烏賊就可能是轉基因動物了。日前,科學家們在研究章魚、烏賊、魷魚等頭足類動物夢幻般的彩虹體色時發現,相關基因在數億年以前,可能是從細菌中,漂移到了章魚、烏賊和魷魚體內。
  • Nat Biotechnol:將細菌基因組致病島改造成一種抗葡萄球菌神器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某種類型的細菌DNA經基因改造後能夠讓殺死或致殘細菌的基因替換致病性基因。這種研究中著重關注的這種類型的細菌DNA是一種「致病島(pathogenicity island, 也譯作毒力島)」,它是從病毒中進化而來的,並且永久地停留在病毒感染的細菌中,成為其遺傳系統的一部分。
  • 人體腸道細菌的鞭毛竟然是抗病毒成分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免疫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能夠預防並治療小鼠輪狀病毒感染的小型腸道細菌。  沒有參與研究的特州大學西南藥物中心免疫學家Lora Hooper說:「研究揭示了微生物所具有的全新益處:戰勝病毒。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發現。」
  • 神通廣大的細菌
    人類一直很討厭細菌,因為它們會引發各種疾病。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腸胃裡都藏著數萬億個有益細菌,它們能趕走有害細菌,合成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現在,科學家甚至開始研究如何利用細菌幫助人類抵抗疾病、改善地球環境。
  • 韓國科學家改造有害細菌:智鬥癌細胞無副作用
    2月11日消息 近日,韓國科學家通過修改有害細菌,使之能夠誘發免疫反應從而摧毀癌細胞,並且試驗中未觀察到有任何毒副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 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
    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線粒體DNA能編碼1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都參與到細胞的能量供應鏈中。而線粒體DNA突變可導致數十種至今無法治癒的代謝性疾病。開發可以精確糾正線粒體DNA的基因編輯工具,將為治療這類疾病打開大門。
  • 一種細菌傳感器可用於腸道疾病無創檢測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美國萊斯大學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運用合成生物學研究設計構建出了一種特定化學物質的細菌傳感器,它能夠幫助發現某些腸道疾病的微小信號。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
  • 美國矽谷公司用轉基因細菌生產石油
    新華網倫敦6月20日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日前報導,美國矽谷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變廢為寶並產出石油的細菌。矽谷LS9公司的高級主管格雷格·帕爾說,通過給轉基因的細菌「餵食」農業廢料,如刨花或麥稈,可以讓這些細菌奇蹟般分泌出石油。
  •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來源可以分為「體外形成」和「體內形成」。前者是通過耐藥基因的水平轉移使細菌獲得了耐藥性,或者是細菌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它與細菌是否接觸過抗生素無關,並且這種耐藥性是可以遺傳的;後者則是細菌在接觸抗生素的過程中,為了抵抗抗生素的殺傷作用,而在體內產生的耐藥性,這往往是臨床上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教授通過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對三名晚期癌症的血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醫生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免疫系統細胞,對其進行基因改造以幫助患者對抗癌症。聯合基因療法可同時治療多種年齡相關疾病近日,一項由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HMS)的Wyss生物工程研究所發表在《PNAS》上的新研究報導了一種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可將三種長壽相關基因的組合傳遞給小鼠,結果顯著改善或完全逆轉了多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表明這種系統性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和壽命。
  • 「吃貨」拯救世界,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療法,可以治療艱難梭菌造成的感染:把一位健康志願者的糞便轉移到患者的腸道內,其中的有益細菌可以戰勝原有的艱難梭菌。這種「糞便轉移」療法也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但原理目前不詳。
  • 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
    開發可以精確糾正線粒體DNA的基因編輯工具,將為治療這類疾病打開大門。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精準編輯細胞核內DNA,但如何對線粒體內DNA進行精準編輯,一直無法取得突破。不久前,《自然》雜誌發表了美國哈佛大學劉如謙(David Liu)團隊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不但可實現對線粒體基因組的精準編輯,而且幾乎沒有脫靶效應,這為研究和治療線粒體遺傳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長期使用抗生素的一個後果是,藥力會殺死部分有益細菌,這時候艱難梭菌等致病細菌便會趁虛而入,導致我們腹瀉、噁心以及發燒。然而,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療法,可以治療艱難梭菌造成的感染:把一位健康志願者的糞便轉移到患者的腸道內,其中的有益細菌可以戰勝原有的艱難梭菌。這種「糞便轉移」療法也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但原理目前不詳。
  • 最古老的疾病:麻風病細菌存在一千萬年
    如果不治療,可能導致殘疾甚至死亡。近日科學家們表示,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麻風病奴役人類的時間遠比聖經上描述該疾病的故事要古老的多。這種疾病可能是人類感染的最古老的疾病,追溯到幾百萬年前。2008年,美國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病理學家韓向陽發現了一種新的麻風病細菌,自那時起他分析了瀰漫型麻風分枝桿菌的20種基因以及更廣為人知的麻風分枝桿菌。他發現兩個引起麻風病細菌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大約出現在1000萬年前,而古代人類和直立人也患有這種疾病。
  • 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
    通過基因改造西紅柿來產生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2020-12-10 21: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科學家對西紅柿進行了基因改造,以產生L-DOPA,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
  • 轉基因之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內切酶
    比如說一個蛋白在植物或者動物體內產生的周期很長,那麼可以利用細菌的生長迅速的特點讓細菌來生產這些蛋白。這樣一來,細菌就可以表達屬於其他物種的蛋白質,變成活生生的「生物工廠」。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各種各樣的生物製藥公司不斷湧現,致力於使用限制性內切酶改造 DNA。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本周六,中國農業大學的劉德俊博士將帶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現狀和研究」的主題講座,討論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耐藥性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面對這一挑戰,人醫、獸醫、農業、環境、經濟等領域應怎樣合作解決問題。詳情見文末海報。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當其他抗生素失效時,這一類抗生素通常被用作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手段。這些微生物被稱為「噩夢細菌」,因為它們對幾乎所有可用的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這使得CRE感染極其難以治療,而且可能致命。即便如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最新的18種耐抗生素威脅報告中,仍將CRE列為美國的公共健康威脅,這是該機構最擔心的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美國每年約有9300例與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是由CRE引起的,近50%的患者因CRE細菌感染而死亡。
  •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GMO)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飾其DNA的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已經被來自另一種生物的DNA改變,無論是細菌,植物,病毒還是動物; 這些生物有時被稱為「轉基因」生物。例如,來自蜘蛛的遺傳學可幫助節肢動物產生絲,可插入普通山羊的DN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