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廣大的細菌

2021-01-09 大科技雜誌社

人類一直很討厭細菌,因為它們會引發各種疾病。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腸胃裡都藏著數萬億個有益細菌,它們能趕走有害細菌,合成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現在,科學家甚至開始研究如何利用細菌幫助人類抵抗疾病、改善地球環境。

細菌吃汙水變燃料

人類避之不及的汙水卻可以成為細菌的食物,很多汙水處理廠就利用細菌來分解汙水裡的廢物。其中,地桿菌和希瓦氏菌能吃掉汙水中的營養物質,釋放電子;產甲烷菌則吸收電子,然後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而甲烷可以燃燒產生熱能或電能。

能抗癌的細菌

我們知道,人體腸道裡有數不清的細菌,而其中不僅有有益菌,也有一些細菌對人體既無益也無害,比如大腸桿菌,它是動物腸道中正常的寄居細菌。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些大腸桿菌可以找到癌細胞,並在其內部生長,只要稍稍改造一下它的基因,大腸桿菌就可以在找到癌細胞之後迅速產生抗體,給腫瘤造成第一波「打擊」,接著引導人體免疫細胞迅速瞄準癌細胞的位置,集中摧毀癌細胞。大腸桿菌在產生抗體之後會自我毀滅。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測試了這種方法,小鼠腫瘤迅速消退,生存率也大大提高了。

大腸桿菌(粉紅色)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癌細胞(藍色)所在的位置。

可以吃掉溫室氣體的細菌

其實有很多細菌都能「吃掉」二氧化碳,幫我們減少溫室氣體,改善氣候變化問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吃得慢。代謝速度快的細菌或許能吃掉更多二氧化碳,但實際上它們更喜歡吃糖類。以色列一家科研機構通過基因編輯,將大腸桿菌改造成了一種代謝速度很快,又能消耗二氧化碳的細菌。據科學家估計,改造過的大腸桿菌消耗二氧化碳的效率比普通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還高。

能吃石油的細菌

2010年,墨西哥灣爆發了石油洩漏事件,科學家在距離漏油處約9千米的一塊區域發現了一種嗜油菌,它們在此大量繁殖,會降解並吃掉油汙中的碳元素。它們的食油速度很快,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消滅樣本中的油汙。科學家計劃將這種嗜油菌帶到石油汙染嚴重的地方,讓它們處理石油汙染。但也有科學家擔心新加入的細菌可能會與當地原有的微生物競爭,打亂本地原有的生態。

2010年5月,在發生爆炸的石油鑽井平臺附近,海面上儘是油汙。

這張顯微圖像顯示了嗜油菌將石油分解成更小的圓球。(大小球之間細條狀的物體就是嗜油菌)

消滅塑料的細菌

2016年,日本一個科學家團隊收集了一批用於製造飲料瓶和衣服的塑料樣本,這種塑料被稱為「PET」,有很強的抵抗生物降解的能力。但他們觀察發現,一些樣本上竟然有細菌,它們已經分解了一部分PET。更令人驚奇的是,PET汙染環境的時間只有幾十年,那這種細菌進化出塑料分解能力的時間並不久遠。如此看來,細菌適應環境改變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人類未來有望通過細菌解決塑料汙染這個大問題。

PET分解酶(藍色)將PET大分子(紅白色)分解成小分子。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的六個神仙,個個神通廣大,你覺得哪個最厲害呢?
    西遊記中的六個神仙,個個神通廣大,你覺得哪個最厲害呢?從小小編就是看著《西遊記》長大的,西遊記中無疑是86版的最經典,而六小齡童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美猴王,而西遊記中的高手如雲,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六個西遊記中的神仙,個個都神通廣大,你覺得哪個最厲害呢?
  • 「幽藍奇聞怪談」神仙為什麼神通廣大?他們到底是什麼東東?
    他們為什麼那麼神通廣大?他們到底是誰?或者說他們到底是什麼東東?刨根問底的結果未必會讓人滿意,甚至會讓人有那麼一點點小的失落!因為答案或許真的就是這麼簡單!「神仙」就在身邊,他可能是你,可能是我,或許還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這麼「無釐頭」的答案是真的麼?回答是肯定的!沒錯!「神仙」就是這麼簡單!且聽幽藍奇聞怪談為您抽絲剝繭,一點點分析:
  • 孫悟空一生坎坷而輝煌,除了神通廣大,還有很多優秀品質值得學習
    富有夢想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實,大家對孫悟空產生好感並不只是因為孫悟空神通廣大,更主要的是,孫悟空有很多優秀的品質都散發正能量,值得我們學習。袁洪就是孫悟空的前世,不僅會八九玄功,神通廣大,更有將帥之才。袁洪被商紂招為守關主帥,行軍布陣、制定作戰方案上非常穩重、不急不躁,的確是帥才。作為猿猴成精,在修行和信念上與其它妖魔截然不同,非常有上進心。其它妖魔充其量當名先鋒,受別人指揮賣力,而且無底線殺人;而袁洪是位當官的材料,既能指揮妖精,又能領導凡人,而且行為有底線,沒有濫殺無辜。
  • 女媧座下四大神獸,個個神通廣大,其中有兩個和白素貞有關
    女媧座下四大神獸,個個神通廣大,其中有兩個和白素貞有關洪荒遠古時期,女媧以陶土造人,創造出了人間的繁榮,但卻因為火神與水神的一場爭鬥,讓世界再次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水神共工戰敗之後,怒觸不周山,從此天地傾斜,妖魔怪獸橫行。
  • 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但有個小小的不完美,就是它的尾巴
    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但有個小小的不完美,就是它的尾巴。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孫悟空天資卓越, 心智不凡,很快就成了花果山的大王。又不畏艱辛,隻身漂洋過海,訪得方寸山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孫悟空經常引以為傲的筋鬥雲和七十二般變化都是在這裡學會的。
  • 細菌與古細菌的基因組草圖
    細菌與古細菌的最大可能「進化樹」(族譜)示意圖。圖片來源:Christian Rinke et al. 2013微生物是這個星球上最豐富多樣的細胞生物。
  • 細菌發電
    這項重大突破將會導致由細菌產生的清潔電流,或稱「生物電池(bio batteries)」誕生。  該研究成果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它顯示,細菌接觸到金屬或者是礦物質時,它們體內的化學物質就會生成電流,並通過細胞膜流出體外。這意味著可以把細菌直接「束縛」到電極上,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又向成功制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邁進了一大步。
  • 古核細胞(古細菌):世界上最古老的細菌
    所以,可以通過直系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的比較來確定物種之間的進化關係,而應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人們發現,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的原核生物並不是統一的類群,並且在及早地時候就已經演化為兩大類:古細菌(原細菌)和真細菌。
  • ACS Nano: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的新方向。
  • 冰箱有沒有細菌,細菌的危害有哪些?
    冰箱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用到的電器,家庭中有冰箱才能很好的儲存食物避免食物變質,也有不少人認為冰箱內是沒有細菌的,那麼冰箱有沒有細菌?冰箱細菌危害有哪些?小編將為大家一一作出解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至8℃,在這種環境下,絕大多數的細菌生長速度會放慢。但有些細菌卻嗜冷,如耶爾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這種溫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如果食用了感染這類細菌的食品,就會引發腸道疾病。
  • 細菌的形態結構
    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微生物中的一種——細菌。細菌的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雖然細菌種類繁多,但根據外部形態可分為三類: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此外,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細菌有鞭毛。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本周六,中國農業大學的劉德俊博士將帶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現狀和研究」的主題講座,討論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耐藥性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面對這一挑戰,人醫、獸醫、農業、環境、經濟等領域應怎樣合作解決問題。詳情見文末海報。
  • 人類意識被細菌控制?人體內有一千種細菌組成,人類正為細菌打工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的其實都是由「細菌加工廠」組合而成,我們的身體內存在上千種細菌,這些細菌長期在我們體內安營紮寨,不斷繁衍,在人類體內細菌保持和平友好共處的原則種,其實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有一部分是靠著細菌維持的,從某一種程度來說細菌對我們人類是有益處的。
  • 人類的天敵是細菌,細菌的天敵是什麼?科學家:它們的樣子很科幻
    在過去的幾百萬年時間裡,被細菌奪走生命的人類多得難以計數,因此如果要說人類在地球上的天敵是什麼,細菌絕對是「最佳候選者」之一。現在問題就來了,人類的天敵是細菌,細菌的天敵是什麼?對此,科學家告訴我們,其實細菌也有天敵,而且它們的樣子很科幻(如下圖所示)。
  • 細菌+酵母=?
    紅茶菌是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菌和酵母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被簡稱為SCOBY,意為「細菌和酵母的共生培養」(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通常含有一種細菌和一種以上的酵母菌。
  • 細菌也有生物鐘?研究發現:細菌可以辨別時間
    現在有研究顯示,細菌也有與地球上24小時生命周期一致的生物鐘。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月8日報導,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長期存在的生物學問題,並可能對給藥的時間、生物技術以及如何制定適時的作物保育方案產生影響。生物鐘或晝夜節律是一種精密的內部定時機制,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使生物能應對晝夜更替、甚至季節更替的重大變化。
  • 轉基因細菌幫幫忙:如何改造細菌基因用於疾病治療?
    人們通常選擇服用藥物來對抗細菌。如今,一種反直覺的方法悄然而起——通過基因改造把細菌變成藥物。Osel公司嘗試通過基因工程增強細菌的保護功能,改造後的乳酸桿菌能攜帶能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細胞的特定蛋白。  安全性擔憂  在轉基因細菌正式投入使用前,我們仍面臨許多挑戰。Brennan表示,「由於轉基因細菌的效果並不像藥物那麼立竿見影,科學家需要真正搞清楚細菌與人體的相互作用。」
  • Cell:生物學家將竊聽細菌通信的病毒變成細菌殺手
    Bassler說,「病毒檢測細菌用於通信的分子是一個全新的想法。Silpe發現這是首個自然發生的情形,隨後他重新設計了這種病毒,這樣他就能夠提供他選擇的任何感覺輸入,而不是通信分子,接著這種病毒就可根據需要殺死細菌。」Bassler說,病毒僅能做出一個決定:留在宿主細菌內,或者殺死宿主細菌。
  • 細菌細胞壁的結構
    細菌是自然界一種微小的生物,常見的細菌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與人體細胞不同的是,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壁位於細胞膜的外面,對細菌具有保護作用。圖中的紫色管子是肽聚糖,肽聚糖是革蘭式陽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可多達五十多層,是高強度的3D空間結構,對菌體有保護作用。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