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發電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通過顯微鏡看到,海洋細菌希瓦氏菌的合成版本與碳電極發生互動

  據國外媒體報導,用細菌製成的電池很快將會為我們的電子產品提供電能。科學家已經發現,可以把細菌體表蛋白生成的能量收集起來,作為電能。這項重大突破將會導致由細菌產生的清潔電流,或稱「生物電池(bio batteries)」誕生。

  該研究成果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它顯示,細菌接觸到金屬或者是礦物質時,它們體內的化學物質就會生成電流,並通過細胞膜流出體外。這意味著可以把細菌直接「束縛」到電極上,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又向成功制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邁進了一大步。研究人員製成海洋細菌希瓦氏菌的合成版本,他們僅採用了被認為是這種細菌用來把電子從巖石上轉移到體內的蛋白。然後他們把這些蛋白質嵌入到一層層泡囊中,這些是微小的油脂(脂肪)囊,例如組成細菌膜的那些物質。隨後他們對電子在細菌體內的給電子體和體外用來提供礦物質的一塊金屬之間的傳輸情況進行檢測。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生物學家湯姆-克拉克博士說:「我們知道細菌能轉移金屬和礦物質裡的電子,這種互動主要取決於細菌體表的特殊蛋白。但是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些蛋白是直接還是間接通過環境中一種我們不知道的介質做到這些的。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些蛋白質能夠直接『接觸』礦物質表面,並產生電流,這表明細菌可能是依附在金屬或者礦物質表面,通過它們的細胞膜傳導電流的。事實上這是我們第一次觀測到細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是如何與不同物質發生互動的,並首次了解了金屬和礦物質在細胞表面發生的互動存在多大差異。這些細菌展現出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巨大潛能,它們可以通過分解家庭或者農業廢料產生電流。」

  克拉克說:「另一種可能性是把這些細菌當作電極表面的微型工廠,電極通過這些蛋白質提供的電能促使細胞內發生化學反應。科學家已經清楚,細菌會對礦物質和金屬產生影響,但這是首次證實它們可以直接釋放電流。在這方面可能有其他種類的細菌比我們當前採用的細菌做得更加出色。未來的生物電池將在沒有太陽能的黑暗環境下特別實用,這是因為它們能在震後的偏遠地區或者是海洋深處持續工作。」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生物化學家、研究人員史梁說:「我們研製了一種獨特系統,這樣我們就能模擬細胞內發生的電子轉移過程。我們測量的電子轉移率快的令人難以置信,這種速度足以支持細菌的呼吸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發現還有助於我們了解碳是如何在大氣層、陸地和海洋之間循環的。史梁說:「當有機物通過化學反應致使鐵減少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而把鐵作為一個能量源時,細菌會把二氧化碳組合成食物。如果我們了解電子轉移,我們就能弄明白細菌是如何控制碳循環的。」

(來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徐毅)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
    聰明的細菌 其實,細菌發電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細菌發電原理的發現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皮特首先發現了有幾種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於是,他以鉑作電極,放進大腸桿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養液裡,成功地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
  • 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新聞—科學網
    聰明的細菌 其實,細菌發電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細菌發電原理的發現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皮特首先發現了有幾種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於是,他以鉑作電極,放進大腸桿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養液裡,成功地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
  • 磁鐵變電池 細菌能發電
    原標題:磁鐵變電池 細菌能發電  這的確令人震驚。研究發現,細菌生長在天然磁鐵的微小粒子上面。這些細菌是一個混合群落,能「吞掉」和「呼吸」來自金屬的電子。 近年來,發電細菌已成為熱門話題。科學家發現,一些在全球海底和河床發現的細菌能從微小金屬顆粒中獲取電子。通過向細菌「捐獻」電子,鐵粒子成為細胞的一個有效能量來源。
  •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
    科學家通過改造極端環境生存的細菌實現發電2017-02-10 12:1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PConline 資訊】據一份新研究報告稱,通過改造細菌利用其細胞膜中某些特殊的蛋白質發電,不過發電條件必須在極端環境下進行,但為了突破該限制,科學家通過對改造細菌注入一種經過改造過的分子來達到該極端環境,並且該項研究刊登在《Chem》期刊。。。
  • 一種「秘密分子」,可以讓細菌發電!科學家正在研製「活的」電池
    我們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地桿菌——一種普遍存在的、生活在地下水中的細菌——吞下有機廢物並「呼出」電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微弱的電流。在任何時候,數十億的細菌都在海底下嗡嗡作響。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式,將這些能量組合成一個強大的微生物電網。
  • 人體腸道藏神奇細菌:主要目的是製造能量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體腸道細菌能夠「發電」。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微生物學家丹尼爾·波特努瓦稱,發電細菌並非一個新概念,在遠離人類生活的環境中可以找到,例如:湖泊底部。但是之前科學家還不知道腐爛植物或者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菌能以一種更簡單的方式發電,尤其是農場牲畜。
  • 異想天開的發電技術
    太陽能、風能、水能是眾所周知的可再生能源,不過,你知道雨滴、細菌乃至人的腳步也可以帶來電力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有趣的新型發電技術。下雨了,充會兒電手機快沒電了,在外趕路的你卻一點都不著急。天空烏雲密布,你打開雨傘,從傘柄中抽出一根充電線插在手機上。
  • 英研究人員用藍藻細菌列印生物太陽能電池,能24h不間斷髮電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宣布在生物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突破,他們將藍藻細菌當作墨水,像普通列印一樣將之列印到導電碳納米管上,而這些碳納米管能夠再次噴墨列印到一張紙上來蝕刻出簡單的電池。
  • 神奇細菌吃了垃圾還「發電」| 科學FM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4-019-0191-45黃石國家公園發現能吃垃圾並發電的細菌最近,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學者宣稱他們找到了一種神奇的細菌,而發現地點就在黃石國家公園的鹼性溫泉裡。這種細菌不僅可以將有毒的汙染物轉化為危害較小的物質,而且還能在此過程中「發電」。其相關原理和我們從食物中獲取電子,並且通過氧化還原反應使其變為水的過程基本一致。只不過,這些細菌會利用特殊的毛髮狀結構將電子轉移到外部金屬中,從而形成了電流。
  • 科學家研製出細菌發電生物電池
    研究人員製成海洋細菌希瓦氏菌的合成版本,他們僅採用了被認為是這種細菌用來把電子從巖石上轉移到體內的蛋白。然後他們把這些蛋白質嵌入到一層層泡囊中,這些是微小的油脂(脂肪)囊,例如組成細菌膜的那些物質。隨後他們對電子在細菌體內的給電子體和體外用來提供礦物質的一塊金屬之間的傳輸情況進行檢測。
  • 蛇也能發電?這些腦洞大開的發電方式你知道嗎?
    小編又帶著冷知識來啦~說起發電方式就是水力、火力、風力?NONO~其實,萬物皆可發電!科學家們將酗糖細菌(如無害的大腸桿菌)放入一個大容器,以巧克力殘渣進行餵食,氫氣即刻由管子逸出。這些氫氣被導入燃料電池裝置,轉化為電力。
  • 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僅發電還能殺菌
    打開APP 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僅發電還能殺菌 發表於 2017-06-26 00:16:20   那麼將這些看似無用的原料用來發電就算是充分利用了嗎?顯然不是,最近有研究發現,MFC在發電的過程中除了可以產生電能之外,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起到殺菌作用,如此一來就可以進一步利用發電環節來對汙水進行處理,對不少發展中國家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 科學家發明仿生蘑菇電燈 3D列印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稱,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發電的仿生蘑菇,他們用3D列印的細菌和細小的電線覆蓋蘑菇生長,菌蓋上3D列印的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 錫利用藻類的燃料電池發電
    錫利用藻類的燃料電池發電。(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3 分讀土耳其Firat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的研究表明,鍍錫銅可以利用「多陽極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SMFC)從藻類中發電。燃料電池的高功率密度為2,965 mW/m。2 -迄今在SMFC技術研究中所報告的最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通過一對氧化還原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 微生物燃料電池被塗「泥」可以高效發電
    這種生物膜或「泥」,塗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碳電極上,也作為細菌的飼料,它們產生的電子傳遞到電極,就會產生電力。這種細菌通常見於地球上空30公裡處,已證實可以高效發電。他們隔離出75種不同種類的細菌,這些細菌都來自英國康特裡•達勒姆(CountryDurham)威爾河口(WearEstuary),研究小組測試了可以發電的每種細菌,測試使用的是微生物燃料電池(MFC:MicrobialFuelCell)。
  • 它們為了發電也是拼了
    不久前,一則微博熱搜引起了頭條君的注意:廣州首座智能體育公園開放,其中部分智能健身器械帶有自發電功能,市民使用機器鍛鍊身體時,可順便幫公園發電。根據新聞描述,這個健身發電的原理應該是將健身人士蹬腳踏車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進行發電的(咳咳,初中物理了解一下)。
  • 科學家用細菌製造環保「生物電池」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發現由微生物表面蛋白產出的能源可用於發電。這項突破可能會衍生出由細菌製成的清潔能源產品,即生物電池。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沙雷菌(shewanellaoneidensis)的海洋菌種表面的蛋白能夠來回傳遞電子。
  • 微生物燃料電池發電「一舉三得」
    作者:仲科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09月02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正在嘗試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該電池可以把未經處理的汙水轉變成乾淨的水,同時發電
  • AFM:細菌/電容器生物-非生物協同能源製備-儲存系統
    Bazan等報導了將生物、非生物系統進行協同,通過將自摻雜共軛聚合電解質CPE-K、發電細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在計時電流法模式中發電(≈150 mA m-2),通過高達80 F g-1的電容器儲存電能。
  • 合成細菌「躺」在礦物表面就可產生電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華盛頓州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合成細菌僅僅通過接觸一種礦物表面,不需任何其他介質就可以直接產生電流。新研究使得從細菌產生清潔電力,創建高效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或「生物電池」更進一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