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細菌「躺」在礦物表面就可產生電流

2020-12-06 中國網科學頻道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華盛頓州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合成細菌僅僅通過接觸一種礦物表面,不需任何其他介質就可以直接產生電流。新研究使得從細菌產生清潔電力,創建高效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或「生物電池」更進一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東安格利亞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湯姆·克拉克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合成出希瓦氏菌(一種海洋細菌),接著選擇具有從微生物內部到巖石穿梭往返電子的蛋白質,將這些蛋白質插入合成細菌的細胞膜內脂質膜囊中,之後再測試在細菌內部和含鐵礦物外部之間電子的流動。結果顯示,細菌可直接「躺在」金屬或礦物質表面,通過其細胞膜轉移電子,這意味著細菌可與電極直接「連接」。

  克拉克博士說:「我們知道,細菌可以把電子傳送到金屬和礦物質,這種相互作用取決於細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質。但之前並不清楚,這些蛋白質是直接傳送,還是間接地通過某個未知介質。研究表明,這些蛋白質可直接『觸摸』礦物表面,並產生電流。這說明『躺在』金屬或礦物質表面上的細菌通過其細胞膜導電是可能的。」

研究人員說,如果把這些細菌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通過分解家庭或農業廢物來發電,未來將表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另外,這些細菌為電極提供電力,可在細胞內發生化學反應,將細胞作為微型工廠生產藥物等。

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生物化學家石樑(音譯)說:「我們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系統,可以模仿電子在細胞內轉移。所測量到的電子傳輸速率令人難以置信,其快得足以支持細菌的呼吸系統。」

該發現還可幫助科學家通過觀察細菌、礦物質以及有機物之間的電子轉移,了解碳在大氣層、陸地和海洋間如何循環。

相關焦點

  • 奇特細菌與金屬反應產生電流可作為生物電池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將細菌作為電池不久將為我們的電器設備提供電能,目前,科學家發現細菌表面蛋白質產生的能量可作為電源,這項突破性技術有助於形成源自細菌的環保電流,或者作為「生物電池」。
  • Nature:發現上百種產生電流的細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常見的引起腹瀉的細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一種與已知的產電細菌完全不同的方式產生電流,而且上百種其他的細菌物種也利用這種相同的過程產生電流。
  • 科學家用細菌製造環保「生物電池」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發現由微生物表面蛋白產出的能源可用於發電。這項突破可能會衍生出由細菌製成的清潔能源產品,即生物電池。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沙雷菌(shewanellaoneidensis)的海洋菌種表面的蛋白能夠來回傳遞電子。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
    劉沛餘等-EM: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相關性研究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種類和數目最多、功能最全的一種生命形式。通過礦化作用,微生物直接參與地球上至少六十餘種礦物的形成和轉化。研究自然界中能夠礦化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形成的礦物對認識現今和地質歷史時期的微生物參與及微化石記錄的地球與生命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指示意義。
  • 細菌發電
    這項重大突破將會導致由細菌產生的清潔電流,或稱「生物電池(bio batteries)」誕生。  該研究成果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它顯示,細菌接觸到金屬或者是礦物質時,它們體內的化學物質就會生成電流,並通過細胞膜流出體外。這意味著可以把細菌直接「束縛」到電極上,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又向成功制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邁進了一大步。
  • 《我的世界》礦物探測器怎麼合成 合成技巧分享
    導 讀 我的世界礦物探測器怎麼合成?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相關性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場與生物圈演化學科組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個單位科研人員,利用「螢光-電子顯微鏡聯用」新技術(FISH-SEM和FISH-TEM),對自然環境中一類「既能利用地磁場定向遊泳,又能在細胞內礦化合成納米級磁鐵礦(Fe3O4)磁小體」的原核微生物——趨磁細菌,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生物和礦物多樣性鑑定,從單細胞水平上鑑定了
  • 礦物表面結構和性能調控研究獲新進展
    礦物的表面結構和親和性能是制約其應用的關鍵問題。水滑石是自然界唯一一種陰離子型礦物,具有獨特的微觀結構和理化特性。
  • Science:一種新的吃硫細菌能產生2種磁體
    據11月23日期科學雜誌上的一則報告稱,最近在死亡之谷附近發現了一種具不同尋常特性的細菌。儘管有些細菌能夠像候鳥一樣產生微小的磁鐵用於導航,這種新發現的細菌卻是第一個被發現能夠產生2種磁性粒子的細菌。報導內容, "一組新的硫酸鹽還原菌中的一種可培養的產膠黃鐵礦趨磁細菌"描述了在實驗室中培養這種細菌的第一次成功嘗試,為了解這種細菌如何工作開闢了門路,並潛在的利用它的工具為工業和環境清理服務。在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大學的微生物學家Dennis Bazylinski的領導下,該團隊包括Ames實驗室的科學家Tanya Prozorov,對這種培養細菌的特性進行了研究。
  • 以電為食的細菌——別人吃飯,它們吃電
    在這個過程中,細胞製造了三磷酸腺苷分子(細胞分解糖時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還會釋放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分子。分解單個葡萄糖分子釋放的能量可以合成大約30個三磷酸腺苷分子),這是一種存儲能量的分子,能為生物體提供能量,而電子傳遞是合成三磷酸腺苷分子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因此,為了獲取能量,電子必須流動起來。我們所需的全部能量都是以這種方式獲取的。
  • 新型趨磁細菌能合成磁鐵礦和硫復鐵礦
    ,新細菌用硫酸鹽化合物呼吸,不僅能產生磁鐵礦物結晶,還能產生硫復鐵礦物結晶,在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經過分離培養和DNA分析,研究人員發現BW-1細菌有兩套磁小體基因,這是和其他趨磁細菌不同的地方,其他趨磁細菌只有一套磁小體基因,只能產生一種礦物質。
  • 細菌也能作太陽能電池 光轉化電流密度創紀錄
    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官網近日消息,該校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便宜且可持續的方法,利用細菌將光轉化為能量來製造太陽能電池,這種新電池產生的電流密度比以前此類設備更強,且在昏暗光線下的工作效率與在明亮光線下一樣。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肽聚糖可由昆蟲和細菌的嵌合體產生
    肽聚糖可由昆蟲和細菌的嵌合體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6 18:32:32 美國蒙大拿大學John P. McCutcheon小組發現肽聚糖(PG)可由一種昆蟲和細菌嵌合體的方式產生。
  • 科學家研製出細菌發電生物電池
    這項重大突破將會導致由細菌產生的清潔電流,或稱「生物電池(bio batteries)」誕生。 該研究成果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它顯示,細菌接觸到金屬或者是礦物質時,它們體內的化學物質就會生成電流,並通過細胞膜流出體外。這意味著可以把細菌直接「束縛」到電極上,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又向成功制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邁進了一大步。
  • 科學網—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
    希瓦氏菌是1988年被分離出來的一種厭氧菌,其細胞中的帶電蛋白質對它的「呼吸」至關重要,通過蛋白質之間的化學變化可以產生電子,形成電流。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全新的以有機物為材料的清潔燃料電池。 為了更好地利用希瓦氏菌的這一發電特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名叫「DSFO+」的合成分子。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新聞—科學網
    希瓦氏菌是1988年被分離出來的一種厭氧菌,其細胞中的帶電蛋白質對它的「呼吸」至關重要,通過蛋白質之間的化學變化可以產生電子,形成電流。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全新的以有機物為材料的清潔燃料電池。 為了更好地利用希瓦氏菌的這一發電特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名叫「DSFO+」的合成分子。
  • 這種叫做「空氣發電機」的新發明能「憑空」產生電流
    | 由空氣溼度產生電能的蛋白質納米線薄膜麻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一個跨學科科學家團隊利用一種常見細菌產生了驚人的強電流——幾乎是憑空產生的。「水汽其實含有一定電荷量,」該研究作者、電氣工程教授姚軍(音譯)說。依託這一事實,他與同事創造了一種能吸引周圍水汽發電的裝置,稱之為「空氣發電機」。
  • 新技術可提高用細菌合成藥物的效率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細菌可以被用於合成新型藥物和燃料等,就像一個生物工廠。英國科學家設計出一套用於細菌內部的控制系統,能實現資源的動態分配,提高生產效率,原理與工業上常用的自動控制系統相似。為了讓細菌細胞生產人類所需的化合物,要給它們植入特定的「生產線」。而外來的「生產線」會與細菌本身競爭一些重要的資源,因此需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維持細菌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儘量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