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表面結構和性能調控研究獲新進展

2020-11-24 科學網

 

礦物的表面結構和親和性能是制約其應用的關鍵問題。水滑石是自然界唯一一種陰離子型礦物,具有獨特的微觀結構和理化特性。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員和陶奇博士所在應用礦物學學科組設計了一種新穎的方法(誘導水解嫁接法),成功地實現了陰離子礦物水滑石表面有機矽烷化嫁接改性。研究綜合採用XRD、IR、TEM、EDX、TG、IES、29Si MAS NMR等多種測試方法,對產物的結構、形貌和性能進行分析,探討了嫁接反應的影響因素和制約機制。結果發現,水分子的存在是嫁接反應發生的必要條件,熱活化可以促進嫁接反應的進行;乙醇顯著抑制了含三個烷氧基矽烷的水解速度,可藉此實現產物中單齒結構嫁接模式;基質外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劑起到模板作用,對有機矽烷在水滑石表面的成鍵方式(雙齒和三齒為主)和產物晶粒的外觀(絮狀)和堆垛形貌(類球型)產生顯著影響。

 

該研究突破了傳統的礦物表面結構與性能調控思路和方法,通過水滑石表面羥基與有機矽烷之間縮合而形成共價鍵的方式引入烷基鏈,實現礦物基質表面的結構改造和親和性能的改善,同時有效避免了表面活性劑過量使用因脫附而造成的二次汙染問題;並且,嫁接產物的結構、成鍵方式和晶體形貌等,可以由調節合成過程中基質含水量、溶液中乙醇的比例等方式加以有效控制,為類似結構的礦物在納米複合材料、環境修復、生化分子載體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一條行而有效的改性途徑。

 

相關研究論文近期在《材料化學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上發表,更系統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來源: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方法為研究小分子-膜蛋白受體分子識別和結構調節機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質譜分析新方法,有望應用於靶向小分子藥物的篩選、評估和優化。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調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帶領的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帶領的課題組合作,在金屬納米糰簇的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Gaps of Bimetal Nanoclusters
  • 結構如何調控性能?研究揭開鈣鈦礦性能調控的秘密 - 新技術 - 中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羅毅教授研究團隊葉樹集小組研究發現,二維雜化滷素鈣鈦礦的有機陽離子構象無序度越大,其寬帶螢光發射越強,面內載流子遷移率越小,而面外載流子遷移率則由有機陽離子構象與無機骨架層間距共同決定。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潤溼性是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引發學界關注。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科研人員開發出較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出超疏油性質;油滴在空氣中則會在乾燥表面快速鋪展,失去防汙功能。此外,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謝毅課題組近年來一直從事低維固體的電聲輸運行為調控與能量轉化應用這一交叉領域研究,在無機二維超薄材料的精細結構、電子結構與光、電催化性能的調控規律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相關工作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了系列論文,是目前國際上在該領域持續活躍的幾個主要研究小組之一。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強超短雷射研究居國際前列;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腦與認知、動物克隆、創造新物質的分子工程學、古生物學、海洋科學等領域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整體研究水平顯著提高,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數學機械化、辛幾何算法等方面保持我國特色和優勢。
  • 表面微觀結構調控介孔孔道研究
    ,除了化學成分之外,表面微觀結構也是影響物質表面特性的重要因素,如荷葉表面的自清潔功能,雄性孔雀尾部羽毛呈現出絢麗多彩的色彩都得益於表面微觀結構。固體表面有序納米結構對與其接觸的外界微觀物質的智能化調控正成為納米技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交叉的一個最新的研究領域。 最近,路慶華教授課題組在探索表面微觀結構調控介孔孔道方面有重大突破。該研究成果被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快訊方式發表(DOI: 10.1021/ja8003254),該雜誌是化學領域最知名的雜誌。
  • 蒙脫石礦物結構特點及環境材料製備方法
    ;由於類質同像置換作用,蒙脫石片層往往帶負電荷,使得其層間具有大量可交換的補償性陽離子,且蒙脫石的端面往往含有大量羥基(如矽醇基、鋁/鎂/鐵羥基),這些結構特徵決定其具有很強的表/界面反應活性,並且結構和性能易於調控,因此,蒙脫石(膨潤土)作為廉價易得、環境友好的非金屬礦物材料,廣泛應用於製備多功能環境材料。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 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梁斌課題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 二維手性籠目網格結構研究獲新進展
    二維手性籠目網格結構研究獲新進展,成為近年表面分子組裝研究的熱點之一。
  • 山西煤化所高模量碳纖維表面處理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碳纖維表面惰性,複合材料中碳纖維和基體材料間應力載荷無法有效傳遞,直接影響其性能發揮,限制其規模化應用,工業主要採用陽極氧化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高模量碳纖維具有表面晶面尺寸更大、剛性更好、抗彎折性更差、表面惰性更突出的特性(圖1),採用傳統的陽極氧化法進行表面處理,不僅毛絲、斷絲多,而且表面處理效果不均勻,反映在複合材料中界面結合性能明顯偏弱。
  • 物理所金屬納米結構中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核心科學問題。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科研人員提出椅式能帶結構調控無機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田慶文、博士王康等合作,在無機CsPbI3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具有椅式能帶結構的無機太陽電池。無機CsPbI3材料因其高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以及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電池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 我國在二維分子晶體的結構演變和物性研究中獲進展
    對分子薄膜的韌性等進行深入的理解對於實現柔性有機分子器件的廣泛應用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對有機薄膜力學性能和與之相關的深層機理研究卻很少,特別是缺乏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數據。在眾多重要的有機半導體材料中,喹吖啶酮分子及其衍生物非常穩定,它們具有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光伏和光電特性。為了設計基於喹吖啶酮分子的柔性分子器件及進行性能優化,從分子尺度上控制這種分子的生長並研究其力學性能顯得尤其重要。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潤溼性作為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人們開發了許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比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超疏油性質,在空氣中油滴則會在乾燥的表面快速鋪展,從而失去防汙功能。
  • 8大類環境礦物材料及最新研究進展
    環境礦物材料近十年來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其研究應用範圍越來越大,除了在常見的水、氣、聲、土壤等領域的應用外,在荒漠治理、海上重油處理、核輻射處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還得到了加強。    1、水汙染治理材料  水汙染治理礦物材料是環境礦物材料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研究最活躍、成果最集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