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類環境礦物材料及最新研究進展

2020-09-03 中國粉體技術網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環境礦物材料是指與生態環境具有良好協調性或直接具有環境修復功能的礦物材料。環境礦物材料近十年來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其研究應用範圍越來越大,除了在常見的水、氣、聲、土壤等領域的應用外,在荒漠治理、海上重油處理、核輻射處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還得到了加強。
  
  1、水汙染治理材料
  水汙染治理礦物材料是環境礦物材料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研究最活躍、成果最集中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環境礦物材料比表面積大、離子交換能力強使其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可用來去除廢水中的金屬離子、有機汙染物等。近十年,水汙染治理礦物材料研究主要集中於新型材料、應用新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拓展方面。
  
  在研發新材料方面主要是將天然礦物進行改性,例如:
  Zhang等通過對二維高嶺土改性製備的高嶺土納米膜對剛果紅顯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具有高效的再生能力。
  張萍等結果發現酸活化可提高凹凸棒石在低壓與高壓區對苯的吸附量。
  適當改性後的蛭石可用於去除水中的氨氮或重金屬離子;王完牡等將有機改性蛭石用於吸附2,4-二氯酚。
  
  將礦物與特定材料複合也可有效治理水汙染,例如:
  王珊等以伊利石為載體、葡萄糖為碳源,製備出納米碳/伊利石複合材料,對溶液中的亞甲基藍吸附效果極好。
  Tang研究了凹凸棒/碳(APT/C)複合材料作為可重複使用的抗生素吸附劑的吸附性能,結果表明在300℃下製備的複合材料具有高吸附能力並能快速達到平衡。
  Xie等用赤泥和偏高嶺石製備地聚物用於吸附水中Pb2+,該地聚物顯示出良好的Pb2+固定能力。
  吳向東等對膨潤土和海泡石、天然沸石改性之後用於汙水處理,吸附效果顯著增強。
  
  與礦物材料有關的水處理新技術近年來不斷湧現。是一種原位修復技術,是近年來研究和應用最為廣泛的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Wang等以離子液體為綠色溶劑對天然沸石進行改性,製備了環保型滲透反應格柵(PRB)材料,並建設了示範工程,應用於雲南陽宗海砷汙染的治理。此外,微波降解技術應用於水處理領域也有很大進展,如在微波輔助下利用氧化錳礦物對水中抗生素及染料進行降解,效果良好。
  
  水處理礦物材料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除用於常規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農業汙水處理外,礦物材料還可應用於海上重油的處理。邱麗娟等以石墨等為原料製備了超疏水的海綿狀複合材料,該複合材料對水上浮油和水下重油均具有優異的吸附能力。此類複合材料在處理油脂和有機物洩漏造成的大面積汙染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2、大氣汙染治理材料
  
  大氣汙染治理材料是環境礦物材料研究的薄弱方面,近十年來得到明顯加強。一些天然礦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孔道結構,對氣體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沸石具有大量孔穴和孔道,對氣體分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常被用於吸附甲硫醇、氨氣、苯氣體、甲醛、甲烷等。
  膨潤土、海泡石等具有強的氣體吸附性能,常作為吸附介質用於處理NH3、SO2、H2S等有害氣體。
  
  在礦物材料的改性和製備研究方面:
  高如琴等以硅藻土為主要原料製備出電氣石修飾的硅藻土基內牆材料,對甲醛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馬劍對凹凸棒石進行改性,用於吸附CO2。矽烷改性硅藻土、H2SO4改性海泡石被用於吸附甲醛。
  
  3、土壤汙染治理材料
  我國土壤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其中以重金屬汙染最為典型。礦物材料具有來源廣、成本低、使用方便、對重金屬汙染治理效果優良等突出特點,已成為土壤汙染治理的優選材料。
  
  黏土礦物是土壤的主要組分之一,通過離子交換、專性吸附或共沉澱反應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活性,以增強土壤的自淨能力,達到鈍化修複目的。
  
  海泡石與石灰石、磷肥及膨潤土聯合施用可促進汙染土壤中鎘的固定,凹凸棒石對鎘的最大吸附量可達40mg/g,高於普通黏土礦物;硅藻土、羥基磷灰石等也被用於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
  此外,對天然礦物進行改性或者製備成複合材料,可進一步提高其固持重金屬的性能,而成為高效的土壤汙染治理材料。改性納米沸石能顯著降低土壤有效鎘含量;改性海泡石可吸附固定土壤中的As3+和As5+。
  
  另外,磁性礦物材料和磁分離技術也被廣泛使用。有研究用溶劑熱法製備了Fe3O4/膨潤土複合材料及磁性膨潤土,使其具備了較高的飽和磁化強度,可作為吸附劑並能通過磁分離技術從體系中分離。
  
  4、噪音汙染治理材料
  城市噪聲汙染是四大環境公害之一,是21世紀環境汙染控制的主要對象,城市環境噪聲汙染已成為幹擾人們正常生活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全國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城市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超過70dB。一些多孔礦物材料如膨脹珍珠巖板和火山巖板等具有吸聲的功能,其相關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
  蛭石是一種吸音性能優良的礦物,近年來常作為硬質吸聲材料在建築領域使用。習永廣和彭同江將膨脹蛭石與石膏進行複合,所製備的材料可用於隔熱、吸聲和溼度調節。範曉瑜將蛭石與PVC複合,並對複合材料的隔聲性能、力學性能、阻燃性能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材料隔聲量與聲壓級、物料含量、面密度等之間的關係。
  
  5、節水防滲材料
  一些天然礦物由於具有較好的低滲透性和化學穩定性,以及儲量豐富、價格便宜等特點,被當作防滲材料被廣泛用於生活垃圾填埋場、工業危險廢物填埋場、礦山尾礦處理、油槽防漏,以及地下建築和景觀工程、地鐵、隧道、水利工程等領域。其中,膨潤土被認為是最合適的防滲材料。
  孫志明等對改性膨潤土作為垃圾填埋場的防滲材料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聚丙烯醯胺改性膨潤土作為填埋場防滲襯層的效果良好。
  王丫丫等以紅黏土為主要原料,添加高分子羧甲基纖維素鈉製備紅黏土防滲材料,該材料對環境無毒無汙染,原材料廉價易得,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前景。
  
  6、荒漠治理材料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長期問題,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王愛娣以自然界分布廣泛、儲量豐富的天然紅土和黃土為主要成分,與環境友好型高分子(CMC,PVA)和生物高分子(植物秸稈)進行復配,製備出天然黏土基固沙材料。冉飛天以聚乙烯醇、凹凸棒石黏土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為原料製備高吸水複合材料,能夠顯著提高固沙試樣的抗壓強度。這類複合材料可以保護沙生植物的生長,使其根系免受風沙的侵蝕,同時可以為其生長提供一定的營養,有保溫、保水作用,對沙漠地區植被的恢復有重要作用。
  
  7、防輻射材料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長,伴有放射性和化學毒性,基本上不經歷生物或化學降解過程,因而在環境中可長期存留並富集。
  胡小強等合成了含CsA沸石,它對模擬核素Cs+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達97.95%);賴振宇將磷酸鎂水泥用於固化中低放射性廢物,包括用於處理中低放射性焚燒灰,結果表明磷酸鎂水泥對Cs和Sr均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對Sr吸附率高達97.72%。
  石墨是我國的優勢礦產資源,因其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和穩定性能,而成為核科學和工程中的重要材料。例如,以熔化的氟鹽做核燃料載體的第四代反應堆———熔鹽堆,就是以石墨作為中子慢化劑和反射體,與燃料鹽直接接觸。
  
  8、保鮮防黴材料
  微生物破壞商品包裝致使食品腐敗變質,縮短食品的貨架壽命,甚至威脅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這使得保鮮防黴材料研究受到關注。
  2011年,歐洲食品安全局發表了一項關於層狀矽酸鹽特別是膨潤土的研究,驗證了膨潤土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並證明了膨潤土對牛奶中黃麴黴素的還原作用。膨潤土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和粘結能力,作為防黴劑可有效防止食品含水量偏高。林寶鳳等採用離子交換方法製備了殼聚糖/膨潤土/鋅複合物,並研究其在蒸餾水和鹽水中的緩釋行為及抗菌性能。段淑娥以銀-組氨酸配位陽離子為前驅體,以蒙脫石為載體,製備了抗變色耐鹽性的載銀抗菌劑。
  
  來源:呂國誠,廖立兵,李雨鑫,等.快速發展的我國礦物材料研究——十年進展(2011~2020年)[J/OL].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相關焦點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蒙脫石礦物結構特點及環境材料製備方法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蒙脫石是膨潤土的主要礦物組成,具有納微米級粒徑、大比表面積、特殊的納米層間域、層間離子可交換性等物化性質,且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價格低廉
  • 黏土礦物材料在含鈾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黏土礦物通常由矽氧四面體片和鋁氧八面體片以不同比例通過共用氧連接起來的層狀結構,具有比表面積大、陽離子交換能力強、能夠對重金屬及有機質吸附等特性,可利用其可變電荷表面對鈾離子的吸附、解吸、沉澱來控制鈾元素的遷移、富集,是應用於溶液中鈾富集吸附和廢水中鈾去除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由於環境和能源問題越來越突出,以及鎂合金巨大的性能潛力和優勢,鎂合金的研究和應用日益受到德、美、加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均相繼出臺了鎂合金研究計劃進行技術攻關,投資金額總和達數億美元。研究表明: 在填充的纖維層總面密度為0.135 g /cm2 的情況下,Whipple 防護結構的防護性能明顯優於等面密度的三層鋁合金板防護屏[圖8(a) 和(b)],絲毫不弱於國外相應防護屏的防護能力[圖8(c)]6.4 石墨烯材料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一組年輕科研人員在國際石墨烯研究領域首創「烯合金」材料,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自主創新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青島農業大學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非金屬礦領域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申報開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馬東博士課題組在環境黏土礦物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鐵礦物表面的錳氧化還原循環與天然有機物分解的耦合過程,證實了土壤和沉積物中的高價錳礦物對天然有機物的非生物氧化可能是一種重要的天然有機物分解途徑。
  • 海泡石環保礦物材料
    (3)催化性海泡石能用作催化劑是因為其自身有許多吸附中心,熱穩定強,比表面積大。其中自身含有的大量Si-OH基,能與有機質的氣態或液態發生作用,產生礦物衍生物,但礦物的結構保持不變。此外,由於海泡石高的化學惰性,使其懸浮液受電解質影響不大,也保證了結構的完整性。
  • 膨潤土環境礦物材料6大改性方法!
    天然膨潤土,由於其豐富的儲量、低廉的價格、特殊的吸附性能,作為環境礦物材料在環境汙染治理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但受其結構的影響,將天然膨潤土直接應用於環境汙染治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吸附效果差,體系離子強度影響大,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結合力不強,環境中酸鹼度或其它因素的改變會使已經吸附上的重金屬離子重新解吸下來等。因此,需要對膨潤土進行改性。
  • 鋰電池鎳鈷錳三元材料最新研究進展
    鎳鈷錳三元材料是近年來開發的一類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環穩定性好、成本適中等重要優點,由於這類材料可以同時有效克服鈷酸鋰材料成本過高、錳酸鋰材料穩定性不高、磷酸鐵鋰容量低等問題,在電池中已實現了成功的應用,並且應用規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Chemosphere綜述:金屬卟啉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土壤和地下水中持久性汙染物的不斷排放,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此外,化石燃料供應的短缺也迫切地需要有效地策略來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而催化技術,在高級氧化和能源轉化過程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其中金屬卟啉以及金屬卟啉衍生物,作為一類新興的均相或非均相催化材料,已經成為了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
  • 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 iCAM 2017新材料網絡會議Day2:納米材料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11月2日,會議的Day2,納米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如期拉開帷幕,8位納米材料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及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納米材料在新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精彩報告。以下為報告內容簡要及報告專家解答的部分在線網友提問問題,以饗讀者。
  • 清華大學發表二維材料廉價礦物電催化劑大電流產氫研究成果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成會明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大規模製備廉價礦物基二維材料大電流產氫電催化劑》(High-Throughput Production of Cheap Mineral-Based Two-Dimensional
  • 混合納米發電機最新研究進展 | 一周編輯精選
    這些系統可以滿足一系列電子設備的能源需求,並適應各種工作環境。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楊亞課題組從結構、工作原理和應用等方面介紹了混合納米發電機的最新進展。這些研究表明了開發混合技術和新裝置的新方法,以便有效地從多種來源收集環境能源。
  •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2017-12-13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量子信息技術中心團隊在以GeSe為代表的IVAVIB大面積單原子層材料製備和能帶結構確定,及其器件測試分析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國際最新研究:在昆蟲中發現礦物盔甲
    【國際最新研究:在昆蟲中發現礦物盔甲】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研究論文,報導了研究者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該論文稱,這種裝甲在海洋生物中大量存在,但在一種切葉蟻身上發現這種盔甲或對科學家理解盔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並能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據了解,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逾5.5億年前就開始了。人們在甲殼類動物身上發現了這種盔甲,如龍蝦等海洋動物,但之前在昆蟲中從來沒見過。
  • 乾貨 | TADF材料的研究進展
    有機小分子TADF材料具有分子結構精確、純度高(可通過重結晶和真空升華實現)發光效率高和可多功能化學修飾等優點,該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2015年,吉林大學報導了第一個近紅外TADF分子TPA-DCPP。
  • ​【大咖報告】戰略性矽基產業對石英材料的需求及最新研究成果
    石英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礦物之一,從二戰時期開始就具備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如通信電話和軍用無限電話的電子元件都是用石英製成的。而到了今天,以石英為物質基礎的矽基材料已發展成為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材料,需求量持續增長,是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新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