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微觀結構調控介孔孔道研究

2020-12-01 科學網

多層介孔薄膜孔道的可控取向

 

帶有孔道取向的圖形化介孔薄膜

 

物質與外界的相互作用是通過表面來進行的,除了化學成分之外,表面微觀結構也是影響物質表面特性的重要因素,如荷葉表面的自清潔功能,雄性孔雀尾部羽毛呈現出絢麗多彩的色彩都得益於表面微觀結構。固體表面有序納米結構對與其接觸的外界微觀物質的智能化調控正成為納米技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交叉的一個最新的研究領域。

 

最近,路慶華教授課題組在探索表面微觀結構調控介孔孔道方面有重大突破。該研究成果被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快訊方式發表(DOI: 10.1021/ja8003254),該雜誌是化學領域最知名的雜誌。課題組首先通過表面納米溝槽各向異性調節表面活性劑(液晶模板分子),由液晶模板分子將規整性信息傳遞給介孔孔道,從而方便地實現了介孔薄膜孔道的全程有序(Langmuir; 2008; 24(17); 9695-9699)。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利用更簡單的氣流法控制液晶模板分子的取向,從而又擺脫了基片襯底的要求,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多層介孔薄膜孔道的多向全程控制,該項研究成果為介孔薄膜器件,如薄膜太陽能電池、微傳感器、微晶片及光學器件的研究和開發開闢了新的通道。

 

有序介孔材料是上世紀90年代迅速興起的新型納米結構材料,它一誕生就得到國際物理學、化學與材料學界的高度重視,並迅速發展成為跨學科的研究熱點之一。由於其具有孔道大小均勻、排列有序、孔徑可調節等特性,因此,在分離提純、生物材料、催化、新型組裝材料方面將得到巨大的應用。遺憾的是介孔材料在最能發揮其優勢的薄膜器件方面遲遲不能獲得突破,原因是有序介孔材料實際上只是多籌有序,不能滿足薄膜器件全程有序的要求。

 

路慶華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長期從事聚合物表面有序納米結構對與其接觸的外界微觀物質的智能調控研究。先後實現了對有機分子(液晶分子)的取向調控,提出新的液晶取向機制和方法;對水滴各向異性調控,提出表面各向異性潤溼性機制和控制條件;對具有生命特徵的複雜體系——細胞進行調控,發現尺寸在幾十微米的細胞對幾個納米尺度的微觀結構非常敏感,能夠通過表面設計有效控制細胞的生理活動。(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美國化學會志》(

JACS

),130 (44), 14356–14357, 2008. 10.1021/ja8003254,Bin Su, Xuemin Lu, and Qinghua Lu)

 

相關焦點

  • 礦物表面結構和性能調控研究獲新進展
    礦物的表面結構和親和性能是制約其應用的關鍵問題。水滑石是自然界唯一一種陰離子型礦物,具有獨特的微觀結構和理化特性。
  • 氧化鋁上氧物種微觀結構研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徐君和鄧風研究團隊在γ-Al2O3氧物種微觀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35.2 T(1.5GHz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 我國科學家首次「看見」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最早的實驗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德國著名物理化學家瓦爾特·能斯特(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遷移實驗。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許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究其原因,關鍵在於缺乏單原子、單分子尺度的表徵和調控手段,以及精準可靠的計算模擬方法。
  • 新型超表面結構設計:實現任意色散調控
    3.1垂直方向的色散考慮在平面垂直方向產生的色散,作者設計採用兩層平行光學超表面串聯的結構來實現對色散的調控。由此可見,所設計的雙層超表面結構有著良好的控制色散的效果,並且這個效果優於單層的超表面結構。
  • TiAlN塗層及微觀組織結構研究
    本文通過試驗調整工藝參數來製備TiAlN塗層並研究其對塗層微觀結構的影響。在磁控濺射離子鍍的基礎上採取脈衝偏壓電源及非平衡磁場來增加離化率,即採用中頻非平衡磁控濺射法在硬質合金基體表面製備TiAlN塗層。應用正交分析法,研究偏壓、N2流量、Ti/Al和沉積時間等工藝參數對塗層微觀組織結構的影響,包括表面形貌、原子組分、相結構以及擇優取向。
  • 看門道:你不知道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表示,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尤其是對於界面和受限體系,由於表面的不均勻性和晶格的多樣性,水分子、離子和表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生理條件下蛋白質中的賴氨酸一般帶正電荷,與鄰近胺基酸殘基間的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等是調節蛋白質結構和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賴氨酸反應性與其所處微觀環境密切相關,蛋白質結構和相互作用的變化直接影響相關區域賴氨酸的反應性。
  • 研究發現mTORC1附著在溶酶體表面的結構基礎
    研究發現mTORC1附著在溶酶體表面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5:12:2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David M.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人類首次「看到」水合離子微觀結構
    《科學》(Science)雜誌在創刊125周年之際,曾公布本世紀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其中就包括:水的結構如何。2015年,《德國應用化學》也將水的相關問題列入未來24個關鍵化學問題。水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同樣非常複雜。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4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水是人類熟悉但並不真正了解的一種物質。
  • 朱夢劍&戴佳鈺|當雷射邂逅石墨烯,原子尺度結構調控成為現實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南大學以及中科院金屬所和物理所等團隊首次利用雷射輻照在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並對雷射驅動不可逆相變的微觀物理機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為實現石墨烯納米器件的性能調控和原子製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 靈活調控紅外光譜的相變超構表面
    但是,傳統的基於電介質的超構表面,其功能在製造階段就已固定。它們的光學響應如果能夠動態調控和重新配置,將有望實現更加廣泛的應用。本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將一層超薄的GST材料(一種硫屬化合物相變材料Ge2Sb2Te5)嵌入矽納米諧振體中,首次實現了一種具有多級、可重構、高效調控能力的「雜化全介質/相變超構表面」。
  •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研究獲得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在光催化、納米集成光子學、光學傳感、生物標記、醫學成像、太陽能電池,以及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功能和金屬納米結構與光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密切相關。
  • 六方氮化硼的微觀結構及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與石墨烯類似,單層h-BN具有六角蜂窩網狀晶格結構和原子級平整的表面。多層h-BN的層與層之間依靠範德華力結合。上海微系統所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h-BN晶體置於氫氣等離子體中處理,其表面會形成微米級大小可控的氣泡。進一步測量發現h-BN晶體的層間堆疊形式以AA』方式為主,這種堆疊方式具有多孔對齊的特點。
  • 「看見」原子極限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
  •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穩態調控的結構基礎
    突觸後穀氨酸受體減少會產生逆向信號誘導突觸前神經遞質釋放的增加以維持突觸傳遞功能,這個調控過程稱為突觸穩態。突觸後受體如何跨突觸逆向影響突觸前結構和功能是神經生物學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納米結構金屬力學行為尺度效應的微觀機理研究
    完成人:武曉雷、魏悅廣、洪友士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 納米晶力學行為尺度效應的微觀機理,是國際固體力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項目完成人通過對納米晶鋁和鈷的拉伸實驗及電鏡觀測,首次觀測出孿晶和偏位錯沿晶界的形成過程及與晶界的交互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