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加工策略是一種通過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和記憶的深層加工策略,其中記憶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精加工技術,它能在新材料和視覺想像或語義知識之間建立聯繫。而在貴州地區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常常以例子、定義反選型單選題或者是識記類單選、多選題出現,考察頻率較高,需要同學們細緻把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相關知識內容。
①位置記憶法。是一種傳統的記憶術。這種技術在古代不用講稿的講演中曾被廣泛應用,而且沿用至今。使用位置記憶法,就是學習者在頭腦中創建一幅熟悉的場景,先在這個場景中確定一條明確的路線,再在這條路線上確定一些特定的點,最後將所要記的項目全部視覺化,並按順序和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聯繫起來。回憶時,按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提取所記的項目。
②縮略詞法。也稱首字連詞法,是將識記材料的每條內容簡化成一個關鍵性的字或字母,然後形成個縮寫詞或者一個句子,變成自己熟悉的事物,從而將材料與過去經驗聯繫起來。例如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③諧音聯想法。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想,假借意義,對記憶亦很有幫助,這種方法被稱為諧音聯想。在記憶歷史年代和常數時,使用這種方法行之有效。例如把圓周率「3.14192535.....」編成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等。
④視覺想像。視覺想像就是要通過心理想像來幫助人們對聯繫的記憶。如前述位置記憶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視覺想像法,利用了心理表象。而且想像越奇特、合理,加工就越深入、越細緻,記憶就越牢固。在記憶時,可以使用誇張、動態、奇異的手段進行想像。例如,可以將「飛機-箱子」 想像為「飛機穿過一個巨大的箱子」等。
⑤語義聯想。通過聯想,將新材料與頭腦中的舊知識聯繫在一一起, 賦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 把過去的舊知識當作「衣鉤」來「掛住」 要記住的新材料。 因此,要設法找出新舊材料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例如,在記一個公式或原理時,要想一想,新公式或原理是如何從以前的公式或原理推導出來的。
⑥關鍵詞法。關鍵詞法就是將新詞或概念與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繫起來。例如英文單詞"tiger」可以聯想成「泰山上一隻虎」。
到這裡同學們會發現記憶術中的方法很多,且有些方法較為相似,下面我們總結下相似方法的區別:
1.縮略詞法VS諧音聯想法
相同點:都可能形成一定的口訣或歌訣。
區別:縮略詞法強調縮減原有知識,口訣的字是從原有知識中縮減所得;諧音聯想法強調從音調出發,假借意義,只強調音相似即可。
2.關鍵詞法VS諧音聯想
相同點:都是包含語音的聯繫。
區別:關鍵詞法包含了一定的實際含義;諧音聯想只有語調相似。
【例題回顧】
1.歷史老師教學生記憶明朝遷都北京的歷史年代,指導學生把1421記成「一事二益」。老師的這種方法是( )
A.複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自由聯想策略 D.組織策略
【答案】B。解析:將1421記成「一事二益」利用了諧音聯想策略,而諧音聯想策略是一種典型的精細加工策略,故選B。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