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慎終如始 眾志成城——北航在行動
當十萬分之一的概率撞上了他
一場愛心接力賽的第4棒拉開了帷幕
受到同院學長黃文歡捐獻事跡的感染
少年在心中埋下了種子
如今,他也捐獻出了珍貴的造血幹細胞
為他人帶來生的希望
他就是北航高等理工學院
2017級本科生汪喻坤
11月30日,溫馨的採集室裡
掛滿了彩色的小千紙鶴、小花
機器啟動,血液從手臂採集出來
進行體外循環
經過機器分離後輸回體內
被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
將奔向另一位生命
學校、學院的領導
還有他最親近的同學
都來陪伴他度過這段特殊的時刻
校黨委副書記程波,北京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馬小龍,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錦民,高等理工學院領導、同學等看望汪喻坤
「
「你身上這種堅強、博愛的品質很寶貴,骨髓捐獻是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希望在咱們北航,能有更多的學生們都加入到愛心善舉的隊伍中來。」程波說。
」
但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骨髓捐獻採取雙盲制度,原則上捐獻者並不知道患者情況,但是汪喻坤的捐獻對象身高一米八以上,對造血幹細胞的需求量相對較大。採血完畢,醫生鑑定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數量不足——所以第二天還要再採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汪喻坤擺擺手說:「明天再來唄,沒事兒。」第二天,採血兩次的汪喻坤才終於結束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捐獻。
「
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您給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您的善舉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
悉數過往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顆種子
早在兩年前,就在少年心中埋下
2018年10月12日,北航高等理工學院2016級本科生黃文歡捐獻造血幹細胞。汪喻坤了解到學長的事跡後,非常感動,主動通過學校紅十字會群聊,諮詢了關於造幹捐獻的相關問題。許多熱心的學長學姐給他介紹了造幹入庫的渠道。入庫的血樣有機會與患者進行匹配,最方便的入庫方法就是在獻血時留樣。
而他在血樣入庫那天還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那次的獻血時間正好和學校的馬拉松接力賽在同一天。比賽已經報名了,不能輕易退出,但是造幹入庫也不能錯過,「因為我想早點入庫,早一天入庫可能正好挽救一個病人,晚一天可能病人就永遠錯過了。」汪喻坤說。於是他當天先獻血,辦理了造血幹細胞入庫就接著去參加接力賽了。
現在回憶起來,當天的事情仍歷歷在目。「年輕的時候身體好,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模仿。」汪喻坤笑著說。
2018年,汪喻坤在北航參加接力賽
已經入庫的血樣
配型成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等待
紅十字會和中華骨髓庫傳來消息
配型成功!
「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很驚喜,因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北京紅十字會和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來,問我是否願意捐獻,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汪喻坤說道。
」
初步配型成功後,還要進行精細體檢和高解析度的血樣檢測,他的十個位點都匹配成功,等被捐獻者的病情比較平穩,就是合適的時機了。
「
汪喻坤說:「我不緊張,也沒什麼好猶豫和擔心的,我了解過相關資料,骨髓捐獻對人體不造成風險和傷害。倒是對方,那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險的人。」
」
造血幹細胞捐獻對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
今年7月收到可以捐獻的消息後
為了防止捐獻時暈倒或身體不能承受
汪喻坤開始控制飲食、加強鍛鍊
開學後也會經常去操場跑步
在宿舍做一些無器械健身
這些習慣從接到消息起一直堅持到現在
時間到了11月底
汪喻坤走進醫院
為即將到來的捐獻做最後的準備
「上午一針,下午一針。
已經打了四天動員劑了。
之後就能捐了。」
「
在注射動員劑後,喻坤出現了腰酸和類似感冒的注射反應,但他從沒有因此動搖過捐獻的決心。他總跟我們說「沒事」、「好多了」。醫生說也可以選擇吃感冒藥時,他卻說「感冒藥也有副作用,我還是可以繼續頂一頂」。
——高等理工學院2017級輔導員王萌
」
動員劑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產生的藥物,用於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時,靜脈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再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被問及家人,他說父母都尊重他的決定,但他不希望父母為自己擔心,所以不讓他們過來陪護。「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我自己能行。」
這次造血幹細胞捐獻
已經是汪喻坤的第三次血液類捐獻
他也主動參加志願活動
志願時長達到400小時
汪喻坤認為,北航的志願體系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每學期十多個小時志願時長的要求看似簡單,卻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參加志願活動的動力。
「
「一開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務,可是時間長了就真的喜歡上了做志願。花費不多的時間成本,提升自己的見識、還能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汪喻坤如是說。
」
汪喻坤(左)作為志願者為新生搬運行李
他還曾擔任學生助教,幫助老師批改作業與試卷,線上線下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悉心地為他們解答問題。平日裡熱心為學弟學妹提供同輩輔導,給予了學弟學妹們很多學習與生活上的建議。他說,曾經從學長學姐們那裡得到過許多幫助,現在就想把這種幫助傳承下去。
「
「我習慣於給予,沒想著去獲得什麼回報。做這些事情,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快樂與幸福感。」汪喻坤說。
」
學業上、科研上,他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機器馬術仿真賽一等獎、兩項馮如杯科技競賽三等獎、馮如杯創意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汪喻坤(中)與團隊同學合影
汪喻坤在馮如杯創意大賽答辯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決心入黨的重要原因。汪喻坤說:「我想和前輩們一起,響應國家號召,在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衝鋒在前。雖然這次只是救了一個患者,但我希望能在學校起到作為黨員的帶頭作用、模範作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等理工學院師生黨員100%捐款獻愛心,汪喻坤便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的汪喻坤
知道汪喻坤要捐獻骨髓的同學朋友並不多,他性格內斂低調,沒有把這件事提前告訴太多人。
「捐獻對我來說是小事,但講述自己的故事也是有必要的,因為我想要帶動更多的人知道骨髓捐獻是怎麼回事。從社會來看,骨髓捐獻的案例太少了,我們需要正向的引導,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這可能是低調的汪喻坤難得的高調時刻。
汪喻坤獲得的證書和收到的鮮花
12月3日上午,汪喻坤已健康地回到學校
2005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02級本科生周宇
2018年以來
汪喻坤成為北航第4例、
高等理工學院第2例骨髓捐獻的學生
還有3位善良、優秀的北航人
完成了對大愛的延續和傳遞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2018
05.24
赫採
捐獻
2018年5月24日、25日,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赫採接受了兩次造血幹細胞(骨髓)採集。1998年出生的她,是中華骨髓庫北京的第308例捐獻者。
2018
10.12
黃文歡
捐獻
2018年10月12日,北航高等理工學院2016級本科生黃文歡接受造血幹細胞採集。
2019
09.14
葛逸凡
捐獻
2019年9月14日,北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18級研究生葛逸凡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自2008年起
我校開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動員工作
2010年開始正式採集
至今北航已有283人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他們傳遞著人間大愛
傳承著愛國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
造幹
講座
北京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協會的資深捐獻者講師為北航學子做造幹入庫分享講座。
組織
獻血
獻血車開進了校園,北航學子正在獻血。
愛心
接力
北航紅會開展各類外場活動。
將生命的能量和火種傳遞
這就是北航人
他們的奉獻
讓素不相識的生命重新煥發生機
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
讓這場接力賽延續
溫暖,感動!為他們點讚!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攝影|邸白鷺
採寫 | 史恆瑞
原標題:《十萬分之一,3年,第4位!北航學子,大愛點亮生命之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