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分之一,3年,第4位!北航學子,大愛點亮生命之光!

2020-12-07 澎湃新聞

原創 航小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慎終如始 眾志成城——北航在行動

當十萬分之一的概率撞上了他

一場愛心接力賽的第4棒拉開了帷幕

受到同院學長黃文歡捐獻事跡的感染

少年在心中埋下了種子

如今,他也捐獻出了珍貴的造血幹細胞

為他人帶來生的希望

他就是北航高等理工學院

2017級本科生汪喻坤

11月30日,溫馨的採集室裡

掛滿了彩色的小千紙鶴、小花

機器啟動,血液從手臂採集出來

進行體外循環

經過機器分離後輸回體內

被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

將奔向另一位生命

學校、學院的領導

還有他最親近的同學

都來陪伴他度過這段特殊的時刻

校黨委副書記程波,北京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馬小龍,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錦民,高等理工學院領導、同學等看望汪喻坤

「你身上這種堅強、博愛的品質很寶貴,骨髓捐獻是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希望在咱們北航,能有更多的學生們都加入到愛心善舉的隊伍中來。」程波說。

但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骨髓捐獻採取雙盲制度,原則上捐獻者並不知道患者情況,但是汪喻坤的捐獻對象身高一米八以上,對造血幹細胞的需求量相對較大。採血完畢,醫生鑑定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數量不足——所以第二天還要再採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汪喻坤擺擺手說:「明天再來唄,沒事兒。」第二天,採血兩次的汪喻坤才終於結束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捐獻。

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您給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您的善舉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悉數過往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顆種子

早在兩年前,就在少年心中埋下

2018年10月12日,北航高等理工學院2016級本科生黃文歡捐獻造血幹細胞。汪喻坤了解到學長的事跡後,非常感動,主動通過學校紅十字會群聊,諮詢了關於造幹捐獻的相關問題。許多熱心的學長學姐給他介紹了造幹入庫的渠道。入庫的血樣有機會與患者進行匹配,最方便的入庫方法就是在獻血時留樣。

而他在血樣入庫那天還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那次的獻血時間正好和學校的馬拉松接力賽在同一天。比賽已經報名了,不能輕易退出,但是造幹入庫也不能錯過,「因為我想早點入庫,早一天入庫可能正好挽救一個病人,晚一天可能病人就永遠錯過了。」汪喻坤說。於是他當天先獻血,辦理了造血幹細胞入庫就接著去參加接力賽了。

現在回憶起來,當天的事情仍歷歷在目。「年輕的時候身體好,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模仿。」汪喻坤笑著說。

2018年,汪喻坤在北航參加接力賽

已經入庫的血樣

配型成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等待

紅十字會和中華骨髓庫傳來消息

配型成功!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很驚喜,因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北京紅十字會和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來,問我是否願意捐獻,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汪喻坤說道。

初步配型成功後,還要進行精細體檢和高解析度的血樣檢測,他的十個位點都匹配成功,等被捐獻者的病情比較平穩,就是合適的時機了。

汪喻坤說:「我不緊張,也沒什麼好猶豫和擔心的,我了解過相關資料,骨髓捐獻對人體不造成風險和傷害。倒是對方,那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險的人。」

造血幹細胞捐獻對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

今年7月收到可以捐獻的消息後

為了防止捐獻時暈倒或身體不能承受

汪喻坤開始控制飲食、加強鍛鍊

開學後也會經常去操場跑步

在宿舍做一些無器械健身

這些習慣從接到消息起一直堅持到現在

時間到了11月底

汪喻坤走進醫院

為即將到來的捐獻做最後的準備

「上午一針,下午一針。

已經打了四天動員劑了。

之後就能捐了。」

在注射動員劑後,喻坤出現了腰酸和類似感冒的注射反應,但他從沒有因此動搖過捐獻的決心。他總跟我們說「沒事」、「好多了」。醫生說也可以選擇吃感冒藥時,他卻說「感冒藥也有副作用,我還是可以繼續頂一頂」。

——高等理工學院2017級輔導員王萌

動員劑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產生的藥物,用於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時,靜脈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再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被問及家人,他說父母都尊重他的決定,但他不希望父母為自己擔心,所以不讓他們過來陪護。「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我自己能行。」

這次造血幹細胞捐獻

已經是汪喻坤的第三次血液類捐獻

他也主動參加志願活動

志願時長達到400小時

汪喻坤認為,北航的志願體系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每學期十多個小時志願時長的要求看似簡單,卻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參加志願活動的動力。

「一開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務,可是時間長了就真的喜歡上了做志願。花費不多的時間成本,提升自己的見識、還能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汪喻坤如是說。

汪喻坤(左)作為志願者為新生搬運行李

他還曾擔任學生助教,幫助老師批改作業與試卷,線上線下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悉心地為他們解答問題。平日裡熱心為學弟學妹提供同輩輔導,給予了學弟學妹們很多學習與生活上的建議。他說,曾經從學長學姐們那裡得到過許多幫助,現在就想把這種幫助傳承下去。

「我習慣於給予,沒想著去獲得什麼回報。做這些事情,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快樂與幸福感。」汪喻坤說。

學業上、科研上,他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機器馬術仿真賽一等獎、兩項馮如杯科技競賽三等獎、馮如杯創意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汪喻坤(中)與團隊同學合影

汪喻坤在馮如杯創意大賽答辯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決心入黨的重要原因。汪喻坤說:「我想和前輩們一起,響應國家號召,在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衝鋒在前。雖然這次只是救了一個患者,但我希望能在學校起到作為黨員的帶頭作用、模範作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等理工學院師生黨員100%捐款獻愛心,汪喻坤便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的汪喻坤

知道汪喻坤要捐獻骨髓的同學朋友並不多,他性格內斂低調,沒有把這件事提前告訴太多人。

「捐獻對我來說是小事,但講述自己的故事也是有必要的,因為我想要帶動更多的人知道骨髓捐獻是怎麼回事。從社會來看,骨髓捐獻的案例太少了,我們需要正向的引導,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這可能是低調的汪喻坤難得的高調時刻。

汪喻坤獲得的證書和收到的鮮花

12月3日上午,汪喻坤已健康地回到學校

2005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02級本科生周宇

2018年以來

汪喻坤成為北航第4例、

高等理工學院第2例骨髓捐獻的學生

還有3位善良、優秀的北航人

完成了對大愛的延續和傳遞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2018

05.24

赫採

捐獻

2018年5月24日、25日,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赫採接受了兩次造血幹細胞(骨髓)採集。1998年出生的她,是中華骨髓庫北京的第308例捐獻者。

2018

10.12

黃文歡

捐獻

2018年10月12日,北航高等理工學院2016級本科生黃文歡接受造血幹細胞採集。

2019

09.14

葛逸凡

捐獻

2019年9月14日,北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18級研究生葛逸凡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自2008年起

我校開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動員工作

2010年開始正式採集

至今北航已有283人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他們傳遞著人間大愛

傳承著愛國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

造幹

講座

北京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協會的資深捐獻者講師為北航學子做造幹入庫分享講座。

組織

獻血

獻血車開進了校園,北航學子正在獻血。

愛心

接力

北航紅會開展各類外場活動。

將生命的能量和火種傳遞

這就是北航人

他們的奉獻

讓素不相識的生命重新煥發生機

也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

讓這場接力賽延續

溫暖,感動!為他們點讚!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攝影|邸白鷺

採寫 | 史恆瑞

原標題:《十萬分之一,3年,第4位!北航學子,大愛點亮生命之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航20歲女孩赫採捐獻骨髓救陌生人,所需較多經歷兩次採集
    她是十萬分之一概率的「中獎者」是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的「學霸」也是勇敢、善良、愛笑的鄰家女孩她在5月24日、25日分別完成兩次採集捐獻出珍貴的造血幹細胞1998年出生的她,成為中華骨髓庫北京的第308例捐獻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的方法。常見的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且發病率逐年升高,其中僅白血病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三,即每年約有近3.6萬人得白血病。
  • 大愛無言,感恩良師 | 溫醫大學子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
    大愛無言,感恩良師 | 溫醫大學子開展」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活動 2020-11-18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北航學子亮相《最強大腦》,百強初始排名第一的是他!
    去年十一月底的時候,看見票圈有同學發了條宣傳,說是最強大腦要在北航舉辦一個專場測試。因為之前斷斷續續看過一些節目,感覺那些選手的高度是自己絕對到達不了的,所以一開始還有點兒猶豫不決,想著去參加了也就一輪遊。不過後來還是打算去湊個熱鬧,同時滿足一下好奇心,就報名啦。一開始對自己不報什麼期望,到最後能夠站上這個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舞臺,感覺自己還是非常非常幸運的哈哈。
  • 2019北航高考各省分數線來了!能考上北航,原來...
    能考上北航,原來你這麼優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近日北航在各省的高招錄取陸續結束又有一批成績拔尖、素質全面獨具慧眼的優秀學子選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片夢想的熱土開啟新的徵程新北航人,向你們致敬!祝賀你們!錄取通知書送上!
  • 今天,北航人共同緬懷……
    他將生命的最後時光永遠留在了遼寧艦上留給了那一汪碧海藍天他是「民族的脊梁」羅陽去世的第二天,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他的英年早逝是黨和國家的一個重大損失。
  • 76歲大爺是個鏡面人器官全長反 出現機率十萬分之一
    根據院方查閱文獻,這或是全世界第11例「鏡面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鏡面人」出現機率十萬分之一­  張大爺第一次知道自己內臟器官長反了,是 13歲那年。有一次學校體檢拍胸片,醫生站在屋裡對他吼:「你站反了,轉過來!」出來後才發現,他並沒有站反,而是十萬分之一概率的鏡面人。
  • 2029年一顆小行星飛抵地球,距離3萬公裡,撞擊概率為十萬分之一
    TNT炸藥當量,相當於同時爆炸2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總能量,撞擊引發劇烈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和氣候變化,導致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的恐龍滅絕;1626 年明朝首都北京發生了一場神秘的大爆炸,這次爆炸直徑為1500米,影響範圍達到2平方公裡,造成2萬多人傷亡,史稱天啟大爆炸,根據考古學家研究和推測,天啟大爆炸很有可能也是因為隕石撞擊造成的,因為當時明朝還沒有威力如此巨大的炸藥或者炮彈。
  • 十萬分之一的機率!他捐的造血幹細胞拯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
    張益星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十萬分之一選中他張益星是一名90後。2015年,他成為了宋旗鎮派出所一名輔警。每年,單位都會組織一次集中獻血,他都會參加。捐獻後張益星獲得榮譽證書張益星了解到,自己的幹細胞將捐給一名白血病患者,而自己的幹細胞與非親緣患者配型成功概率是極低的,達到了十萬分之一。據悉,兄弟姐妹完全配型成功的概率約為25%,與父母相合的概率也僅為50%,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大概是數十萬分之一。
  • 「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成功發射!把論文寫上藍天
    4號」發射準備工作  校園裡當總師的北航學子  作為北航學生大型綜合項目,「北航4號」從提出設想到成功飛行,先後有博士生21人、碩士生49人,優秀本科生16人參與到設計、研製和飛行試驗中。4號」試驗隊全體師生一個多月裡為總裝、總測付出的汗水,和一年多裡為生產、試驗等做出的努力,以及已經畢業的師兄們為之留下的積澱。
  • 發衛星,上聯播,N個全國一等獎,11月的北航,喜報連連!
    2020年,北航共有333位整十壽歲的離退休教職工,學校以「雲祝壽」的特殊形式,向老同志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祝福。202011.12>北京市第十六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暨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周開幕式舉辦,對2020年10位首都市民學習之星代表進行表彰。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只發現了十萬分之一生物?地球物種數量高達萬億
    人類只發現了十萬分之一的生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人員說,地球上的物種數量高達萬億,是以前估算數值的10萬倍。換句話說,當前,人們對地球上物種的認知只有十萬分之一。
  • 教師節前一天,他們獲得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獎」
    9月9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以「立德樹人育一流人才 奮進擔當做一流貢獻」為主題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表彰第四屆「立德樹人獎」獲獎教師、從教30周年教師和榮休教師,與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共慶節日。會上,共有15位教師獲得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獎」。
  • 乳腺癌公益組織 鏗鏘玫瑰戰友團——重啟生命之光
    2021年1月7日下午,一年一度的鏗鏘玫瑰戰友團七周年盛典"重啟生命之光"答謝晚宴在花嫁麗舍婚禮會所布拉格廳舉行。2018年,成茂朝確診乳腺癌二期,這在男性癌症患者中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從最初的難以置信到勇敢面對,從首次化療到六次化療再到手術康復,他的太太高容始終陪伴身側,視陪伴為最好的療愈。康復後,高朝組合將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整理成冊出版,真實地記錄了兩人視角下愈癌過程的每一個挑戰與穿越,尤其是對於生命、伴侶、親子、財富等諸多問題上觸及靈魂的認知與感悟。
  • 遺體捐獻--讓生命之光延續
    水母網02月24日訊(通訊員 孫美潔)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蓬萊市李愛榮女士走完了她人生最後一程,實現了遺體、角膜雙捐獻。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生於1956年的李愛榮是蓬萊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熟悉的熱心阿姨,這源於她養了一個熱心公益的好兒子—蓬萊仙境救援隊隊長袁平先。
  • 分數線揭秘|能考上北航,究竟有多優秀?文末圖亮了,你找到自己了嗎...
    常年居全國高校第9位 今年這個名次得到鞏固 多省錄取名次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 北航2018年理工類生源名次 在30個招生省份中 在23個省份進入前1000位 在18個省份進入前750位 在8個省份進入前500位 在4個省份進入前200位
  • 超級學霸:這25人將「爭奪」北航本科生最高榮譽,都非常優秀!
    GPA 3.86/4.0,專業排名第一,大三年級排名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20餘項獎學金與榮譽,競賽獲美賽M獎,全國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等13項獎勵。一年修讀完數學二學位,所有成績均在90分以上。積極科研。師從王惠文教授,大二開始參與其人才項目課題,獲得優秀科研小助手的評價。立項的國家級大創被評為優秀課題,正以第一作者整理成果擬投SCI一區期刊。
  • 歷時210分鐘 他用造血幹細胞為陌生人「生命續航」
    素未謀面的恩人,您不僅為我愛人『生命續航』,更讓我和家人看到了拯救生命的希望!」「十萬分之一的概率,能夠匹配成功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緣分,更是作為一名軍人的責任和擔當。」12月18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完這封沒有署名的感謝信,溫州市鹿城區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長欒宏偉微笑著說,「希望這份29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能為千裡之外那位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螺心」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同步輻射裝置,內有許多電子以近乎光速晝夜不停放射著「神奇之光」。自2009年5月開放後,僅僅蜿蜒放射出7條幻彩「螺線」——光束線站,已成為世界最炙手可熱的「超級顯微鏡」。耀眼的成績單上,開機率、全球頂級期刊論文等,幾乎完勝日本、英國、法國等同處國際前列的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
  • 六安3歲娃患神經母細胞瘤 發病率僅十萬分之一
    今年5月份,小馨怡被確診患上神經母細胞瘤,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前期的手術醫療費用已經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下一步,只能打算把家裡的房子給賣了。」小馨怡的母親鮑忠娟看起來非常憔悴,她告訴記者,再過一段時間,小馨怡就要去做幹細胞移植手術,費用高達30萬元。要湊齊這筆費用,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將現在她們住的房子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