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柏拉圖: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三)

2020-11-24 中國臺灣網

  隨著古希臘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和人本身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靈魂不死的疑慮越來越重:人們總是在擔心,人死時,靈魂離開身體,因為無處安置,所以靈魂也就隨之滅亡了。直接從俄耳浦斯教借用靈魂不死的宗教信條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關於靈魂不死的思想已經不能讓人們信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柏拉圖產生了挺身捍衛和論證靈魂不死學說的歷史使命。他要幫助人們消除疑慮,堅定信念。

  柏拉圖的世界是一個「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他以他的「理念論」為基礎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也對靈魂作出了理念論的證明:既然「理念」是永恆的、不變的和有神性的,既然靈魂能夠理解「理念」,則靈魂本身也必定是永恆的、不死的和有神性的。 

  關於死亡的本性,他說「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意思是說,人原本是靈魂和身體的合體。可是人的死亡卻不意味著人的完全毀滅,而僅僅是身體變成屍體,永恆不死的靈魂擺脫肉體束縛而重新獲得自由,而且只有死亡才能夠使人的靈魂擺脫肉體的囚禁,進入適合於它自己本性的理念世界。

  雖然他的靈魂不死論證現在看來還不夠充分,但柏拉圖是西方第一個把靈魂不死學說同本體論和道德倫理聯繫起來的人,給靈魂不死學說以普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這不能不說是偉大的。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享年80歲。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立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個世紀之久。學園派經歷了種種變遷,衍生出一些新的學派特別是由普羅提諾開創的新柏拉圖學派,在羅馬帝國時代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教父聖奧古斯丁承續這一派又加以發揮,將哲學和神學結合起來,竭力為基督教會在人世間建立神權統治作辯護,但影響都不及柏拉圖。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是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這個唯心論體系,在中古歐洲成為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支柱,甚至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論、先驗論,伴隨著天才論的英雄史觀,都可以從這一神秘駁雜的體系中,汲取到他們認為有用的靈感。

相關焦點

  • 柏拉圖的意見與知識割裂、洞穴囚徒比喻及靈魂說分析
    那個被減少的,但仍然清醒的部分即是理性,就是柏拉圖所說的更加真實的理智的領域;執著心就是感性,就是柏拉圖所說的可感的個別事物組成的整體。執著心並不是自性之外的單獨存在,執著心就是自性的錯誤認識,一旦自性覺醒,執著心就消失了。洞穴囚徒的比喻因不同的理解而有不同的深意。尋找真相的過程類似於修煉,解救囚徒失敗說明了真理被常人接受的困難。
  • 天官第六集名場面!南風扶搖靈魂三問如娘家人,若邪認為花城可靠
    《天官賜福》第六集不得不說好壞參半吧!畢竟有太多bug,但是不得不說這一集很多狗糧,南風扶搖更是吃得滿嘴都是。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感覺製作組貌似有意加糖這一集,也許是對腐女們投其所好吧!這一集有我覺得有三個地方堪稱名場面,一個高過一個!
  •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或者說,你是個柏拉圖主義者還是亞里斯多德主義者呢?思索這些問題之前,你肯定充滿了疑惑。別著急,我們先一起回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臘。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
  • 波斐利試圖融合亞里斯多德範疇學說,和柏拉圖普羅提諾的本體論
    波斐利對亞里斯多德的回應與普羅提諾在《九章集》卷六節1和3中的批評不同,有學者認為評註體現出波斐利並非純粹的柏拉圖主義者,波斐利對待範疇學說的態度是,希望通過解釋讓它與新柏拉圖主義的理論更相融,這也是融合柏亞的最後階段。
  • 第六節 微小膜殼絛蟲
    第六節 微小膜殼絛蟲   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 nana(V.Siebold,1852)]也稱為短膜殼絛蟲,該蟲主要寄生於鼠類,亦可寄生於人體。   形態   成蟲為小型絛蟲,體長5~80mm(平均20mm),寬0.5~1mm。
  • 人真的有靈魂嗎?人死後身體疑似飄出白煙,醫生稱出靈魂重21克?
    人真的有靈魂嗎?1905年的時候,有人稱說自己看到人死後,從身體裡飄出一縷白煙,呈現半透明狀,恍恍惚惚十分奇怪,如果不仔細看,就不會注意到。1907年,美國醫學家鄧肯,為了弄清人沒有靈魂,做了一項令世界為之一振的實驗。他準備了一個非常靈敏的稱,稱上面放了張床,他把6個患有絕症的,將要死亡的實驗者放在了床上,想以此來看看他們在死亡的瞬間,身體重量是否會發生改變。
  • 無論你的靈魂有沒有趣,都只重21克?
    按照麥克杜格爾的認知,靈魂被囚禁在活人體內。 當死亡的時刻降臨,靈魂也就離開身體。 這個靈魂由有變無的時刻就是稱量的關鍵節點,麥克杜格爾打算記錄下來。
  • 柏拉圖《理想國》:不為某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幸福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人的心靈分為三部分,一為欲望,二為激情,三為理智。欲望是身體最為直接的感受;激情在某些時候能夠超越欲望,與欲望相抗爭而走向理智一邊;理智則作用於頭腦中需要精細思考的推理。想要幸福,就要拋開欲望,只有將個人理想與城邦理想相聯,擁有正義與理智,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 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呢科學家說靈魂命運或有三種,死亡只是其中之一
    在已知宇宙的所有元素中,包括人造元素在內只有117種,可這117種元素並不能解釋靈魂的構成如果具有感知、記憶、思維等超級功能的靈魂真的存在,據科學家研究,等待靈魂的命運將有三種,死亡只是其中之一。命運一:死亡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個房子,那麼靈魂就像是這所房子的主人,當房子倒塌的那一瞬間,主人已經被埋葬在廢墟中
  • 第六節 腹部總結
    第六節 腹部總結   一、腹前外側壁層次   1.皮膚;2.Comper氏筋膜;3.Scarpa氏筋膜;4.腹外斜肌筋膜;5.腹外斜肌及腱膜;6.腹內斜肌;7.腹橫肌;8.腹橫筋膜;9;腹膜外脂肪;10.腹膜壁層   二、腹主動脈的分支
  • 蘇格拉底對靈魂存在且不朽的證明
    柏拉圖在《斐多》篇中記述了蘇格拉底在臨死前的一段對話,其中就有關於靈魂存在的證明。蘇格拉底在這段對話中是從一些十分簡單的原理出發,最終證明靈魂存在並且不朽的。首先,蘇格拉底對各種概念進行了闡釋和辨析。之後,蘇格拉底闡釋了不同概念間的互斥性,如二和三雖不相反,但卻是互斥的,無法互相容納。他推論說不僅相反的概念互斥,就連體現相反概念的東西也互斥,比如火和冷等。同時,他又說我們回答各種問題的原因時,應該要回答其本質的因素,比如一件東西發燙,不應該說熱而應說是火導致的;身體有病不應該說生病而應說是發燒導致的;一個數字是單數不應該說是單一性而應說那數字是一導致的。
  • 《塔木德》釋經:列維納斯哲學思想的異質性資源
    列維納斯思想理路中顯著又陌異的一脈便是《塔木德》釋經。  列維納斯的《塔木德》釋經實踐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直至其臨終未曾中斷。起初一些釋經是為巴黎東方以色列師範學院所開設的課程而做準備,之後則成為了猶太人世界代表大會法國分部的講演。其間,伴隨與傳奇人物壽沙尼(Monsieur Chouchani)的相遇,其釋經風格逐漸強化。具體來說,列維納斯的解經活動在三個層面上影響了其哲學運思。
  • 深度靈魂療愈,帶回靈魂碎片
    靈魂存在於很多實相與維度,所有這些實相持有我們靈魂特定的能量。這如何發生?我們在宇宙中有許多生世,當我們完成那一生在那裡的契約,我們會將靈魂能量的特定部分留在那裡。想像我們在宇宙中有的成百上千的生世。你可以發現我們大量的靈魂能量遺留在那些地方。你可以把所有這些碎片帶回來嗎?是的,但只是某種程度上,因為如果完全帶回,你將不能存活於地球,因為它將使你的物質身體汽化。
  • 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身體還是靈魂?
    我們生活在這世上,那麼你的存在,是你身體還是靈魂?這是本質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的根本哲學分歧。本質主義者認為,本質先於存在。我們出生在這些身體裡,沒有任何計劃或模版的我們應該是什麼。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欲望,我們的生活計劃是社會賦予我們的,我們最終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拒絕這些本質,選擇其他的。我們的存在是完整的,不管構成我們存在的本質是什麼。而我們的身體。它確實是一種神奇的機制,尤其是身體的一部分,叫做大腦。
  • 神奇動物2刪減畫面釋出,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不只是柏拉圖戀愛?
    早前,除了《神奇動物》釋出電影刪減鏡頭以外,JK 羅琳 也為 鄧布利多 和格林德沃 的感情線做出更仔細的解答。  格林德沃期待克裡登斯為自己除掉心愛的「他」    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不只是柏拉圖戀愛而已
  • 第二節 德謨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體(一)
    因為有著樂觀的心態,他一直活到90歲,他說:「如果人活著沒有快樂,那麼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漫長的死亡。」   有不少人曾經問他:「你既不是很富裕又不是很有權勢,為什麼還會如此幸福和快樂?」他這樣回答那些人:「在人生的長河裡,我們不斷地打開心靈的扉頁,可我們總感覺靈魂的頁片太小,不太活躍,感覺跳躍的人生舞臺沒有自己想像的寬度,感覺到自己只是扮演著人生的小角色,而不能更多的改變,渴望尋找靈魂更為寬廣的空間,尋找自我的完美風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一直困惑著我們,使我們不能真實地對待自己,是我們欲望的心靈無休止的苛求,還是我們在完美的夢幻中的遐想。
  • 身體與靈魂的和諧,古希臘公民為何能在休閒生活中「理性」運動?
    2.強調身體和靈魂的和諧,追求身心平衡發展受雅思思想家的影響,希臘人追求身心的和諧,認為體育是一種彌補感性靈魂的理性和德性。人們不僅要追求思想上的豐富和充實,也要追求身體上的健康和強壯。同時,他也指出休閒運動對人們生活大有裨益,運動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有益於心理健康,能促進公民的身心協調。更難得的是,他注意到了心靈與身體的相通,主張善良的心靈可以改善體質。作為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也進一步宣傳了休閒運動。他反對競技運動,反對人們為了榮譽和獎勵而忽視了運動最珍貴的意義。
  • 40句柏拉圖的經典語錄,對愛情最好詮釋的哲學家,值得收藏
    柏拉圖,出生於雅典,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古希臘偉大的教育家、數學家,和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同時受到許多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如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等。柏拉圖的思想主張是唯心主義。
  • 【大師的見解】當靈魂突然離開身體的時候
    INSIGHTS FROM THE MASTER When the Soul Suddenly Leaves the Body ……當靈魂以一種非常突然的方式離開身體的時候,通常這些靈魂還意識不到自己的身體已經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