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的「七國時代」,堪稱中國歷史上「戰國七雄」的克隆版

2021-01-09 老王頭說歷史

五世紀前半期(410-412年),日耳曼人中的朱特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不斷入侵不列顛,並相繼在不列顛建立了許多小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國逐漸吞併了周邊的小國,到六世紀末、七世紀初,留存了七個王國。

它們分別是由撒克遜人主導建立的薩塞克斯王國(南撒克遜)、韋塞克斯王國(西撒克遜)、埃塞克斯王國(東撒克遜);盎格魯人主導建立的諾森布裡亞王國、東盎格利亞王國和默西亞王國以及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國。

七國分布圖

隨之,不列顛出現了「七國分立」的局面。而這七個王國的格局,成為了後來的英格蘭王國的雛形。因此,五世紀中葉到九世紀初,被稱為英國歷史上 的「七國時代」。

那麼,「七國時代」是如何出現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呢?

一、一時稱霸英格蘭的肯特王國。

大約在公元五世紀中葉,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了肯特王國。

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領亨格斯和霍薩兩兄弟的率領下,受邀來到不列顛,幫助當地人抵抗北方的皮克特人。

亨格斯和霍薩兩兄弟(圖像)

不久,因產生矛盾,雙方發生爭鬥,朱特人打敗了當地人,並在相當於今天的英國的肯特郡的區域,建立起了肯特王國。

肯特王國曾於六世紀末稱霸於英格蘭,是諸王國中第一個接受基督教的國王。後隨著國力衰退,於八世紀後半期淪為麥西亞王國的一個省份。

公元825年,肯特王國被韋塞克斯王國的國王愛格伯特徵服,成為了韋塞克斯王國的一部分。

二、先強後弱的東盎格利亞王國。

五世紀末葉,盎格魯人建立了東盎格利亞王國。它的領土範圍,大體相當於今天的英國的諾福克郡和蘇福克郡。

六世紀末葉,東盎格利亞王國成為了諸王國中的一個強國,成為了南英格蘭的霸主,後隨著麥西亞王國的崛起而被削弱。

公元650年以後,東盎格利亞王國長期淪為麥西亞王國的附屬國,後又淪為韋塞克斯王國的附屬國。

869年,丹麥人徵服了整個東盎格利亞王國。917年,韋塞克斯國王長者愛德華擊敗了丹麥人,統一了英格蘭。自此, 東盎格利亞王國成為了英格蘭的一個伯爵領地。

國王長者愛德華(圖像)

三、小國合併而來的諾森布裡亞王國。

盎格魯人建立的王國。它最初由伯爾尼西亞、德拉兩個獨立小王國組成。伯爾尼西亞的國王埃特爾弗裡特在位期間(593年至616年),將兩個小王國合併為諾森布裡亞王國。

埃特爾弗裡特國王(圖像)

之後的一個期內,諾森布裡亞王國的王位頻繁更迭。後來,諾森布裡亞的王位由伯爾尼西亞的奧斯瓦爾德奪得。在奧西烏(641年至670年在位)、埃克格裡菲斯(670年至685年在位)執政時期,諾森布裡亞王國逐漸衰落。

867年,丹麥人入侵諾森布裡亞王國,並佔領了王國的南部地區。於是,諾森布裡亞的盎格魯人只能屈居在迪斯河以北、福斯灣以南的一個小王國裡,後來被韋塞克斯王國統一。

四、曾雄踞南英格蘭的麥西亞王國。

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盎格魯人建立了麥西亞王國。國王彭達統治時期,麥西亞成為了杭伯河以南的英格蘭霸主。八世紀時,埃特爾巴爾德為麥西亞國王時,整個南英格蘭都成為了麥西亞的勢力範圍。

麥西亞的霸權在奧發(757年-796年在位)執政時進入了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東盎格利亞王國、肯特王國、蘇塞克斯王國,還迫使韋塞克斯王國和諾森布裡亞王國臣服於他。

奧發國王(圖像)

奧發死後,麥西亞王國的霸權地位逐漸衰落,後為韋塞克斯王國所取代。

874年,麥西亞屈服於入侵的丹麥人,其東部地區成為丹麥法區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部地區則被韋塞克斯王國的阿佛列大帝控制。

後來,韋塞克斯王國驅逐了丹麥人,麥西亞隨之成為了韋塞克斯王國的一個伯爵領地。

五、被強國支配的埃塞克斯王國。

公元六世紀初期,撒克遜人建立了埃塞克斯王國。約於公元604年,埃塞克斯國王塞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國王埃特爾伯特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

塞伯特國王(圖像)

伍爾夫赫爾執掌麥西亞王國期間,埃塞克斯王國承認了麥西亞的宗主權。從此,埃塞克斯王國便開始了被周邊強國支配的歷史。

825年,埃塞克斯王國臣服於韋塞克斯王國,並成為了韋塞克斯的一個伯爵領地。

六、軟弱可欺的蘇塞克斯王國。

五世紀末期,撒克遜人埃勒建立了蘇塞克斯王國。七世紀末葉,蘇塞克斯王國的民眾信奉了基督教。

埃勒國王(圖像)

公元685至688年,韋塞克斯國王卡德瓦拉徵服了蘇塞克斯王國。771年,麥西亞的國王奧發將包括蘇塞克斯王國在內的鄰國徵服。

從那時起,直到825年,蘇塞克斯一直處於麥西亞王國的統治下。825年後,蘇塞克斯王國臣服於韋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

七、實現一統的韋塞克斯王國。

公元495年,塞爾迪克領導下的撒克遜人建立了韋塞克斯王國。直到八世紀末葉,韋塞克斯王國一直籠罩在強國的陰影下。先是肯特王國,隨後是諾森布裡亞王國,最後是麥西亞王國。

國王卡德瓦拉、因尼相繼去世後,韋塞克斯王國陷入了混亂狀態中。到了愛格伯特 (802年-829年在位) 執政時,韋塞克斯的國勢才振興起來,成為了整個英格蘭的宗主。

愛格伯特國王(圖像)

到九世紀初,韋塞克斯王國憑藉雄厚的實力佔據了支配地位。829年,韋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其他王國。從此,將這一國家稱之為英格蘭。

十世紀起,長者愛德華、埃特爾斯坦、愛德蒙、埃特爾雷德相繼執政韋塞克斯王國時,韋塞克斯王國逐漸在整個英格蘭建立了穩定的統治秩序。

人類的爭鬥形成、積澱著歷史,同時也改變、發展著歷史。今天的英格蘭,就是由其歷史上的「七國時代」的紛爭演變、奠基而來。

這一歷史波折,像極了中國歷史上的「戰國七雄」時代,堪稱「克隆版」的「戰國七雄」。

由此可見,人類的歷史,是相通的,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共有的!

主要參考文獻:《盎格魯-撒克遜人年譜》、《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相關焦點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一、英國歷史有個「戰國七雄」時代,史稱「七國時代」 中國歷史在戰國末期,僅剩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個最強大的國家,史稱「戰國七雄」,而這段歷史時期就史稱
  • 夾縫中生存的韓國,憑什麼活成了戰國七雄?
    本著遠交近攻的原則,秦王政先是兵不血刃的滅掉了他的鄰居韓國,可以說滅韓國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過程簡單的讓人感覺乏味,甚至懷疑這種水平的韓國,怎麼就混成了戰國七雄呢? 既然說到戰國七雄,就先來看看這個說法的來歷,根據《漢書》記載:「曩者王塗蕪穢,周失其御,侯伯方軌,戰國橫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諸夏,龍戰而虎爭。」
  • 戰國七雄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為何動輒數十萬大軍
    戰國時期,不僅列國間的戰爭頻次極高,且戰爭規模也迅速擴大,動輒便是數十萬軍隊相互攻伐,甚至還出現了「長平之戰」這種動用百萬軍隊的戰爭,這種戰爭規模,即使放在後世大一統王朝,也是極難想像的,因而一直以來都不乏對這些數字的質疑。那麼,戰國時期七雄到底有多少兵力呢?我們不妨從當時的人口、兵制、兵力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 戰國七雄都是今天的哪些省份?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最近火爆螢屏的《大秦帝國第三部:崛起》終於首播完結,讓大家不禁又把目光轉移到了兩千多年前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子百家齊爭鳴;吞亡二周,伏屍百萬,一掃六合天下平。春秋戰國的名人軼事怕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先秦的燦爛文化縱是皓首窮經亦是學海無涯。
  • 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看英格蘭統一前夕的「七國時代」
    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經歷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七國時代」,也可以說這是英格蘭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正如秦國一統六國,英格蘭的「七國時代」最終也走向了統一。 一、七國時代: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 羅馬徵服了英格蘭,將這座與歐洲大陸隔絕的「蠻荒之地」納入到了羅馬文明體系中。
  • 戰國七雄,除了秦國還有哪個國家有機會完成統一天下的壯舉?
    戰國時期諸侯並列,進入了慘烈的滅國時代,這期間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家並立,成為了堅持到最後的戰國七雄。最終秦國吞二周而亡諸侯,建立起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我們站在歷史後人的角度,可以有後見之明,知道秦國是有商鞅變法、遠交近攻等內外政策加持,殽函之固、巴蜀糧倉的地理優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揭秘蜂群中的工蜂叛變,真假蜂王各自為政,堪稱昆蟲版戰國七雄
    蜜蜂屬於典型的穴居動物,從表面上看,我們只看到蜜蜂有序的採集和防禦工作,只看到蜜蜂的勤勞,但是在蜜蜂幾十升的洞穴中,發生著類似我們人類一樣的故事。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戰亂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比較有名的關於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今天蜂部落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關於蜂群中的這場工蜂叛變,可以說算是昆蟲版的戰國七雄。
  • 新作《刺客信條—英靈殿》背景介紹——七國時代
    畢竟咱是個歷史分區嘛。從這次的預告片可以看出,這款新作的背景是發生在中世紀,是大概發生在英國的「七國時代」的威塞克斯王朝。進一步猜測是在阿爾弗雷德大帝在位期間。那麼這就牽扯到了很多可談的話題(主要想蹭一下育碧的熱度)。那麼,這篇文章就要談一談英國著名的「七國時代」。七國時代,指5-9世紀居住在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時代。
  • 七國時代諾森布裡亞王國
    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的混戰,撒克遜七國時代開始了。 在這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混戰中,只有威爾斯和康沃爾還保持得較為完整,不列顛群島東部和南部已經面目全非,語言、習俗、政治都被大肆破壞。在羅馬統治時期,人們遵循法律,文明有禮,物質豐富,在一個行省的地盤裡,就有 二十八座城池,鄉鎮、村落更是數不勝數。可當國家被別的部落攻破,殘存的居民要麼被屠戮、各自逃命,要麼淪為奴隸。
  •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中新社莫斯科五月九日電(記者孫宇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蔡英文又拿歷史教課書「撒氣」!民進黨的數典忘祖怎能改變真實歷史...
    在這版教科書當中,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從夏商周(約公元前2000年)到隋唐時期(約公元1000年)近3000年歷史,僅用4頁、1600字講完。以往教科書中必談的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朝代更迭內容和歷史典故,均被一筆帶過,歷史人物除了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位,其他統統刪光。該版本教材因此被島內教育界評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蝴蝶效應,三家分晉,使得周王朝的禮樂徹底崩滅
    周王朝居於先秦時期的三代之中,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最為有成就的一代了,但自周平王東遷以來,名義上的周王朝便已經逐步淪落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從中國先秦的時間軸上來看,西周王朝仍然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但周平王東遷以後的東周王朝,卻很明顯的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 戰國驚現IPhoneX《新戰國英雄》揭秘無字天書
    其實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IPhone手機,是不是被嚇了一大跳!大型戰國網遊《新戰國英雄》為你揭秘,原來IPhone就是傳說中鬼谷子的無字天書!所以在當時人們看來覺得很不可思議,沒有任何字的書怎麼就隱藏著那麼多奧秘呢?懷疑只是沒充電的IPhone而已。
  • 歷史上的今天:7月20日
    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亞歷山大出生亞歷山大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500萬平方公裡),超過東方戰國七雄領土總和。相比言之,項羽是長於戰鬥,韓信是長於戰術,劉邦是長於大戰略,但亞歷山大則似乎是三者兼而有之。沒有亞歷山大的天才,希臘人就不可能徵服波斯帝國;但是,亞歷山大對突擊騎兵的出色運用,對徵服行動所依靠的戰術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決定性的貢獻。
  • 戰國一定跳不過的一個人,他就是王詡,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鬼谷子!
    說道王詡,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但是說道鬼谷子不知的人就寥寥無幾了,他幾乎上貫穿了整個華夏的歷史!鬼谷子,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在雲夢山鬼谷,自稱鬼谷先生。從未出世卻影響了整個戰國時期,門下弟子五百餘人,幾乎上背後操縱了整個戰國的走向。
  • 歷史上精準到可怕的預言——八代之後,你的子孫將無人能匹敵
    也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始祖。而天下諸侯所能看到的版本,其實是縮減版。 說到齊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戰國七雄嘛。 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自然也就是周太史口中所說的姜姓國。 陳完逃至齊國時,正是齊桓公、管仲掌權的時代,也就是春秋時代齊國發展最好的一段時期。 當時,管仲的治國策略中,包含任人唯賢這一條。
  • 中國歷史上一條最可怕的官場食物鏈
    一條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食物鏈,延續了一百多年,直到漢初,終於平息下來。(今河南省新鄭)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法家的代表人物。為中國歷史除了一條兇惡的害人蟲。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總會有心狠手辣的專門搞陰謀詭計的並且總是會身居高位的奸臣出現呢?
  • 【歷史】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整理
    原標題:【歷史】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整理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整理 中國歷史第一冊 4、列舉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貢獻(之最)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3)我國是世界上很早就種植蔬菜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