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溼地設計步驟PPT))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

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植物作為主體生物,在天然溼地和人工溼地的水質淨化過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作用可分為直接淨化作用和間接淨化作用兩種。

前者是指植物自身能夠對水體中的氮、磷和重金屬等汙染物直接進行吸收和富集;後者是指植物通過提高根區氧氣含量、維持通氣狀況和加強水力傳導等途徑為微生物介導的汙染物降解及其他汙染物消減過程提供有利條件,從而間接促進汙染物的降解。這一過程同時伴隨著微生物的多度、多樣性和群落組成等參數的改變。

溼地植物對N、P的去除

01

去除多少?

研究證明,在人工溼地中,植物直接吸收作用去除的氮僅佔20%~30% ,大部分(60~70%) 則是通過反硝化作用被微生物去除。

但是,這並不是說植物不重要。實際上,在汙染物去除過程中,植物的作用不可替代,因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所需要的好氧和厭氧環境依賴於植物,只有在植物根系周圍(包括近根系和遠根系)才能提供這樣非常有利的交替環境。

02

怎麼去除?

植物的吸收、吸附和富集作用與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根系的生物量及發達程度密切相關。研究發現,植物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越高,對氮磷的去處效果越好。

植物的根和根際區域是主要的氮磷去除部位,60%的汙染物去除量都發生在這裡。特別對於磷元素植物吸收是最主要的去除途徑,其次是沉積物和基質的吸附和沉降。

03

影響因素

影響植物根系進行淨化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根系的氧氣濃度。水生植物根系的氧氣濃度又取決於泌氧能力,而其能夠傳輸的氧氣主要來源於地上部的光合作用,因此根際周圍的氧氣濃度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光照強度密切相關。

根系泌氧還可顯著提高BOD的去除效率。除此之外,水力停留時間也對植物去除氮磷的效果有顯著影響,適當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可更為有效地去除過量的氮磷。當然,微生物尤其是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的數量和活性也是關鍵的影響因素。

溼地植物對有機物的去除

04

如何去除?

有機化合物可通過植物細胞膜進入植物體內,一些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可通過植物揮發作用從植物葉片釋放;部分不可揮發的有機化合物可通過酶分解或者螯合作用降解

儘管植物通過自身的氧化還原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謝或者螯合有機汙染物,但是植物是自養生物並不能利用有機汙染物作為能源和碳源 。有機汙染物卻抑制植物的生長並影響其修復的效果。

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模式克服了單一植物修復的弊端,植物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營養物質,反過來微生物則可以提高植物對脅迫的耐受性,並通過降解汙染物來為植物「解毒」。

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的早期研究中,微生物主要是指根際細菌,其主要位於根系的周圍,一方面根際微生物可通過酶降解有機汙染物並利用降解產物形成脂肪酸或者其他細胞組成成分維持自身生長,另一方面通過降低植物的應激激素水平保護植物,還可作為植物所需營養物質傳遞的螯合劑等。

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植物內部的內生菌不會對宿主植物產生致病性,且和植物有更為密切的聯繫,對植物生長有更為顯著的作用。

05

影響因素?

植物細胞間隙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糖分和胺基酸,對內生菌的存活和增殖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從不同的溼地植物中分離提取的內生細菌可把不同的有機汙染物(比如碳氫化合物和農藥) 作為唯一的碳源來利用,這些內生細菌主要集中於 α變形菌、γ變形菌、放線菌、芽孢桿菌和黃桿菌。

內生菌的代謝活性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雙重影響。土壤中碳水化合物的濃度能夠顯著影響內生菌的定植、豐度和根際及寄生植物中汙染降解基因的表達。不同的土壤類型( 如砂土、砂壤土和壤土)也能夠影響內生菌的定植和烷烴降解基因的表達。除環境因素外,寄主植物對內生細菌的汙染物降解活性影響也很大。

結論

植物因其高效率、低成本等優點在溼地淨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採用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的模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汙染物去除效果。

未來可考慮採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使微生物攜帶特定的汙染物降解基因,並通過與植物相互作用達到更好的汙染物去除效果,同時需要評估其所帶來的去除效果。

附:人工溼地設計步驟:從參數到結構,這個PPT講全了

文章來源:村鎮水環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技術交流」人工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有效發揮人工溼地的淨化作用
    溼地在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淨化汙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人工溼地建設工程。
  • 水源地人工溼地水質淨化效果及其對浮遊植物的影響
    浮遊植物是水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其群落結構對水體環境變化響應非常靈敏,能夠用來反映水體的水質特徵。通常認為,浮遊植物生長主要受到營養鹽、水溫、光照和水動力的影響,其群落結構更是會受到水體中各種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甚至是人工措施的影響。人工溼地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淨化措施已有許多應用實例。
  • 人工溼地在汙水處理中的作用
    起著吸附、滯留、過濾、、沉澱、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人工溼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汙染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汙染,獲得汙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其中的植物還能夠為水體輸送氧氣,增加水體的活性。
  • 你真的了解沸石在人工溼地中的關鍵作用嗎?
    近年來,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人工溼地系統基質填料已成為溼地設計系統中的重要組成及「核心」。填料人工溼地的「核心」人工溼地系統在控制運行過程中,會將汙水、汙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溼地上,汙水與汙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基質填料、土壤等物質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針對河道黑臭與河流水體淨化能力不足,水專項緊密結合河流綜合整治的實際需求,研發了生態河道、多級人工溼地水質淨化耦聯、近自然河道與河灘地-土壤側滲聯合、工業園區控源減排與面源徑流汙染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削減河道上遊達標排放的城鎮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汙染物濃度。
  • 探討:人工溼地處理生活汙水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2.表面流這種類型的人工溼地類似天然溼地,生活汙水主要以地表徑流的方式途經溼地,由於溼地表面植物會不同程度阻擋汙水中的顆粒物和其他雜質,進而能夠起到過濾作用。但由於這種淨化方式具備較低的氧傳輸能力,並且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相對較低,再加上表面流極易滋生細菌,保溼效果不是十分良好,周圍的生態環境得不到保證。
  •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人工溼地是指通過模擬天然溼地結構與功能,選擇一定的地理位置與地形,根據人們的需要人為設計與建造的溼地.它由水體、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構成.基質是人工溼地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載體,一般由不同級配、比例的單一或混合填料構成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活水」演繹大自然「清水再生」活水公園位於成都市一環路內,錦江府河畔,整體設計為魚形,寓意人與水、人與自然的關係魚水難分。其主要部分由「人工溼地生物淨水系統」、「模擬自然森林群落」和環保教育館等構成。活水公園以表現水為主題,集水環境、水淨化、水教育於一體,通過「人工溼地生物淨水系統」向人們演示了被汙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過程,故名「活水」。
  • 行業技術 | 新農村汙水處理「良方」——厭氧池+人工溼地
    二、人工溼地的基本原理人工溼地是模擬自然溼地在人工生態系統,類似「自然沼澤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是一種人為的將石、沙等一種或幾種介質按一定比例構成基質,並有選擇性的植入植物的汙水處理生態系統。人工溼地的淨化機理:人工溼地對廢水的處理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作用。
  • 重慶彩雲湖溼地公園規劃設計理念分享
    三、公園立地條件與構建人工溼地公園的矛盾    彩雲湖地處山地溝谷,由於人工築壩造湖,其造園立地條件並不佳,與構建具有汙水淨化功能要求的溼地公園這一目標之間存在諸多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可建溼地用地少與水質再淨化的矛盾    彩雲湖溼地公園總規劃面積52.06hm2;正常蓄水位湖水面積約
  • 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河北省人工溼地汙水處理技術規程》(徵求意見...
    2 術語2.0.1人工溼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溼地是人們模擬天然溼地系統結構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運行的溼地系統,用以對汙水進行處理的一種工藝,由圍護結構、人工介質、水生植物等部分構成。當汙水進入人工溼地時,其汙染物被床體吸附、過濾、分解而達到水質淨化作用。
  • PKA人工溼地讓汙水變清流
    網絡配圖一塊面積大小不等的綠化帶,底下是不同成分介質按特定配比混合組成的介質層,看著像個生態花園,其實,這是由浙江達人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人環保)研發推出的PKA人工溼地,在這裡,生活汙水被淨化回用。
  • 什麼是溼地,為什麼保護溼地...溼地知識你知多少?戳進來為你科普!
    陳世康 溼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為了保護溼地,18個國家於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籤署了一個重要的溼地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也稱作《拉姆薩爾公約》(簡稱《溼地公約》)。
  • 尾水處理溼地公園發揮生態效益 首個省級溼地公園創建正當時
    據悉,義烏市有9座汙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汙水44.3萬噸,尤其是佛堂鎮一帶,工業汙染企業較多,為進一步削減汙染量,2015年開始,當地便開始在汙水處理廠基礎上建設「尾水溼地工程」,將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外排水先引入人工溼地,通過水生植物淨化後再排放入義烏江。經過「尾水溼地」五道植物吸附程序之後,義烏的外排水主要汙染物指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總磷指標控制在0.2mg/L以下。
  • 人工溼地汙染物去除率 你真正了解嗎?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人工溼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汙水、汙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溼地上,汙水與汙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汙水處理、汙泥汙泥處理處理的一種技術。
  • 人工溼地作用大—新聞—科學網
    更令生態工程師們感興趣的是,這些溼地是如何上下擺動影響水體的? 一個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聖弗朗西斯科大學和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團隊,包括研究人員William Strosnider已經研究證明了漂浮式人工溼地在水處理方面頗有效果。 研究人員在4塊不同的漂浮式人工溼地上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溼地植物進行了試驗。
  • 人工溼地的類型及製作方法
    研究表明, 這種類型的人工溼地比較適合處理汙染物濃度不太高的汙水。 表面流人工溼地對 各類汙染物的去除率都較好,效果比較穩定。此外,汙水中的營養元素以及被分 解的有機汙染物為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營養物質,增加了物種的豐富度。 表面流人工溼地的設計簡單,所需投資少,運行過程的成本低;但負荷低,去汙 能力也有限。受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大,佔地面積大,汙水直接暴露地表會產生 臭味。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溼地對人類有哪些價值  馬濤介紹,根據國家林業局在2013年頒布的《溼地保護管理規定》(下稱《規定》),溼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溼地、湖泊溼地、河流溼地、濱海溼地等自然溼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溼地。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