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人工溼地水質淨化效果及其對浮遊植物的影響

2020-12-03 慧聰水工業網

浮遊植物是水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其群落結構對水體環境變化響應非常靈敏,能夠用來反映水體的水質特徵。通常認為,浮遊植物生長主要受到營養鹽、水溫、光照和水動力的影響,其群落結構更是會受到水體中各種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甚至是人工措施的影響。

人工溼地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淨化措施已有許多應用實例。目前,關於人工溼地的水質淨化效果和對浮遊植物影響的研究大多是在中小尺度的試驗控制下進行,但在工程應用中的大型人工溼地水源地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以嘉興市水源地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兩個人工溼地為研究對象,分析溼地內的水質變化特徵和浮遊植物分布特徵,探究人工溼地淨化對浮遊植物生長和群落結構的影響,為人工溼地水源地的建設和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Part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境內,均為人工溼地,是嘉興市的重要水源地。兩個人工溼地的淨化流程可分為4個功能區塊,即預處理區、溼地根孔淨化區、深度淨化區及引水區。

1.2 採樣點和採樣時間

2019年3月—5月,分別在溼地的進水處、根孔淨化區出水處和深度淨化區出水處設置採樣點。S1~S3為石臼漾溼地採樣點,如圖1(a)所示,其中,S1位於進水處,S2位於溼地根孔淨化區出水處,S3位於水廠取水處;G1和G2為貫涇港溼地採樣點,如圖1(b)所示,其中,G1位於溼地進水處,G2位於根孔淨化區出水處。水質採樣的時間為3月27日—5月27日,每周1次,共採樣10次。浮遊植物的採樣日期為3月27日、4月2日、4月17日和5月22日。

1.3 樣品採集與分析

渾濁度和葉綠素a使用YSI EXO多參數水質分析儀進行現場測定。總氮(TN)、氨氮NH4+-N硝酸鹽氮NO3--N、總磷(TP)、磷酸鹽PO43--P進行實驗室測定。TN根據HJ 636—2012測定,NH4+-N根據HJ 535—2009測定,NO3--N根據HJ/T 346—2007測定,TP根據GB/T 11893—1989測定,PO43--P根據GB/T 5750.5—2006測定。浮遊植物的測定指標包括豐度和群落結構。

Part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磷營養鹽濃度

兩個溼地各監測點的氮營養鹽濃度變化如圖2所示。總體而言,石臼漾溼地進出水TN濃度變化不大,TN的淨化效果不明顯。根孔淨化區對NH4+-N的去除效果明顯,但深度淨化區處理前後NH4+-N濃度基本不變。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對NO3--N的去除效果均不明顯。

兩個溼地各監測點的磷營養鹽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水流經過S1→S2→S3,TP濃度逐漸降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均對TP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水流經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鹽PO43--P濃度逐漸降低。

2.2 濁度

濁度是影響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光學指標,主要受到水中懸浮顆粒物、浮遊植物、浮遊動物等影響。由圖4可知,石臼漾溼地的進水濁度較高,經過人工溼地淨化後,濁度大幅度下降。水流經過S1→S2→S3,水體濁度逐步降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均對濁度有較好的淨化效果。貫涇港溼地的進水濁度比石臼漾溼地低,經過溼地淨化後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2.3 葉綠素a

葉綠素a是表徵水體中浮遊植物數量的重要指標。如圖5所示,在貫涇港溼地中, 由於深度淨化區水域較小,G1和G2的葉綠素濃度相近。總體而言,兩個人工溼地的葉綠素a濃度呈現出「深度淨化區>根孔淨化區≈進水區」的特徵。

2.4 浮遊植物群落結構

在石臼漾溼地中共鑑定出藻類7門71屬,在貫涇港溼地中共鑑定出藻類7門62屬。兩個人工溼地的浮遊植物種屬構成基本一致。

兩個人工溼地的5個採樣點在4個採樣日期的藻類優勢種如表1所示。兩個人工溼地的優勢種屬基本一致,主要優勢種屬為隱藻屬(Cryptomonas sp.)、藍隱藻屬(Chroomonas sp.)、小環藻屬(Cyclotella sp.)、四星藻屬(Tetrastrum sp.)和衣藻屬(Chlamydomonas sp.)。經過人工溼地淨化,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發生了改變。

Part 3 討論

3.1 影響浮遊植物生長的水質因子

氮磷營養鹽是藻類生長的物質基礎,但營養鹽對藻類生長的促進作用有濃度上限,超過一定濃度後,藻類生長已有足夠的營養,營養鹽不再是藻類生長的限制條件。從營養鹽角度來看,經過人工溼地淨化後藻類的營養限制類型由「磷限制與不受磷限制間波動」轉變為「磷限制」。

兩個人工溼地的氮磷營養鹽濃度都是出水低於進水,而葉綠素a濃度卻呈現出「深度淨化區>根孔淨化區≈進水區」的特徵。現有研究表明,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於藻類生長。因此,人工溼地建設中應關注藻類增殖問題,合理控制水力停留時間。

3.2 浮遊植物群落對人工溼地水質處理的響應

兩個溼地的主要優勢種屬為隱藻、藍隱藻、小環藻、四星藻、衣藻。人工溼地淨化改變了水體生境,影響藻類群落結構,促使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的優勢種屬向藍隱藻和隱藻轉變。

Part 4 結論

(1)石臼漾溼地的TN進出水濃度基本不變,NH4+-N平均去除率為17.0%,NH3--N平均去除率為4.7%,TP平均去除率為45.3%,PO43--P平均去除率為52.7%,濁度平均去除率為57.0%;貫涇港溼地的TN平均去除率為10.9%,NH4+-N平均去除率為36.7%,淨化前後NH3--N濃度基本不變,TP平均去除率為21.4%,PO43--P平均去除率為13.6%,濁度平均去除率為22.5%。經人工溼地淨化後,氮磷營養鹽濃度和濁度降低,對磷營養鹽的淨化效果比氮好。

(2)經溼地淨化後,水體營養鹽濃度降低,但由於水體透明體提升,深度淨化區水流緩慢,水力停留時間長,出水處的葉綠素a濃度和藻類數量都明顯增加。因此,人工溼地建設中應關注藻類增殖問題,合理控制水力停留時間。

(3)從浮遊植物功能群的適宜生境來看,兩個溼地總體上為中、富營養狀態的低流速淺水水體。溼地進水區的浮遊植物群落易受到上遊來水的影響,但人工溼地淨化可改變水體生境,影響藻類群落結構,促使石臼漾和貫涇港溼地的優勢種屬向藍隱藻和隱藻轉變。

來源:淨水萬事屋

作者:葉之穎等

相關焦點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針對河道黑臭與河流水體淨化能力不足,水專項緊密結合河流綜合整治的實際需求,研發了生態河道、多級人工溼地水質淨化耦聯、近自然河道與河灘地-土壤側滲聯合、工業園區控源減排與面源徑流汙染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削減河道上遊達標排放的城鎮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汙染物濃度。
  •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人工溼地是指通過模擬天然溼地結構與功能,選擇一定的地理位置與地形,根據人們的需要人為設計與建造的溼地.它由水體、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構成.基質是人工溼地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載體,一般由不同級配、比例的單一或混合填料構成
  • 有效發揮人工溼地的淨化作用
    溼地在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淨化汙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人工溼地建設工程。
  • ...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溼地設計步驟PPT))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技術交流」人工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人們很可能根據自己的直觀感受簡單地認為,活水公園的核心即是「人工溼地生物淨水系統」,實際上,「模擬自然森林群落」在營造人工溼地生態系統上同樣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活水公園從素有「古老植物王國」美譽的四川峨眉山引種,經過人工撫育與自然更新、演替,目前已發展成包括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地被層和由附生植物與藤本植物構成的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 挺水植物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淨化效果研究
    一些學者研究表明:植被不僅本身能吸收同化汙水中氮、磷等汙染物,而且還能提高整個溼地生態系統微生物數量,調整其組成結構,促進溼地生態系統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進行,強化其淨化能力[2~6],部分植物還有克藻效應[7]。
  • 永康:人工溼地作用大 自然溼地保護出成效
    無限金華客戶端消息 金華廣電融媒體記者 徐瑗媛日前,記者一行來到金華永康市舟山鎮楊溪水庫生態溼地,與我市分布較多的河流庫塘型溼地不同,這處人工溼地顯然更像是一處新式的田園農莊,整個溼地公園被劃分成一塊塊不同的田塊,每個區域裡種植著各類不同的水草植物
  • 水邊隨便一種就活,不僅花像美人,而且能淨化水質的植物!
    現在農村由於化肥過量施用以及生活汙水的排放,鄉村溝道、池塘、河流水質都不是很好,如果在水體裡種植了美人蕉,不僅能有效淨化水質,而且由於其花很美,像美人能美化鄉村環境。水生美人蕉學名粉美人蕉(Canna glauca L.)
  • 人工溼地在汙水處理中的作用
    溼地植物在控制水質汙染,降解有害物質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溼地系統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體中汙染物的主力軍。好氧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將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厭氧細菌將有機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細菌將銨鹽硝化等等。
  • 揚州:20種植物將「活化」瘦西湖水源(組圖)
    經過揚州大學農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一年半的研究實驗,近日,此項工程將在瘦西湖活水工程水源地保障河和市區二道河的周圍種植20種水生植物,這預示著我市利用生物淨化水質工程邁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    市涵閘河道管理處副主任劉月亮表示,保障河的周圍將建立生態水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達到水體自淨的效果,水生植物的種植將大大提高瘦西湖水質。現在瘦西湖的活水工程主要是將經沉澱後的保障河水引入到瘦西湖中,達到循環淨水的目的。全部循環一次需要花費4天,在保持3天之後,再進行第二次循環。而種植水生植物後,則只需循環瘦西湖的部分湖水,大大減少了循環周期,延長了淨化周期。
  • 多樣水生植物為溼地留住美
    多種水生植物治理汙水溼地植物在溼地生態系統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它們處於食物鏈的基層,是許多生物的食物來源。溼地植物在水中能形成多樣化的生存空間,植物中沉水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要的氧氣。部分溼地植物由於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汙染物質,更會被運用於汙水處理項目上。
  • 重慶彩雲湖溼地公園規劃設計理念分享
    為此,市政府決定在桃花溪上遊利用丘陵深溝切割的地形條件,結合汙水處理廠產生的中水及地表匯水,規劃修建一個佔地約20hm2,蓄水達168萬m3彩雲湖水庫,為保障水庫的水質安全,並源源不斷地為下遊提供清潔的水源,在汙水處理廠與水庫之間,水庫的壩前規劃建設人工溼地。
  • 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
    天福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太湖流域吳淞江水系,總面積779.54公頃,屬於以永久性水稻田為主體的自然溼地、人工溼地複合生態系統。如何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形成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農耕溼地生態系統,並進行推廣,是公園探索的重要課題。  為此,天福國家溼地公園開展了「四季水田」實驗。
  • 成都規劃八大生態溼地 讓城市氣候更「滋潤」
    中國園林網8月30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成都將在主城區內規劃八大生態溼地。屆時八大溼地相互配合,既可淨化成都水質調節城市氣候,起到「城市之腎」的作用,又能給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閒空間。
  • 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河北省人工溼地汙水處理技術規程》(徵求意見...
    2 術語2.0.1人工溼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溼地是人們模擬天然溼地系統結構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運行的溼地系統,用以對汙水進行處理的一種工藝,由圍護結構、人工介質、水生植物等部分構成。當汙水進入人工溼地時,其汙染物被床體吸附、過濾、分解而達到水質淨化作用。
  • 人工溼地作用大—新聞—科學網
    更令生態工程師們感興趣的是,這些溼地是如何上下擺動影響水體的? 一個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聖弗朗西斯科大學和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團隊,包括研究人員William Strosnider已經研究證明了漂浮式人工溼地在水處理方面頗有效果。 研究人員在4塊不同的漂浮式人工溼地上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溼地植物進行了試驗。
  • 井水淨化設備揚州優質廠家設備報價的因素
    井水淨化設備揚州優質廠家設備報價的因素 ,「vpkgr」   井水淨化設備揚州優質廠家設備報價的因素    活性炭過濾器——利用活性碳的吸附能力有效地吸附原水中的有機物、游離性餘氯、膠體、微粒、微生物、某些金屬離子及脫色等。
  • 你真的了解沸石在人工溼地中的關鍵作用嗎?
    近年來,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人工溼地系統基質填料已成為溼地設計系統中的重要組成及「核心」。人工溼地系統作為近年流行的新型汙水處理技術,其逼真地模擬了自然溼地,以增強淨化水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為目標,具有無能耗 、運行成本低、便於管理等優勢,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條件的技術,且易於維護,有利於提高生物多樣性和恢復生態環境,能夠帶來較高的經濟、環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