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

2020-11-28 中國環境報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李苑

  在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溼地公園,有一大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補償棲息地,8個深淺不一的池塘外,環繞著300畝水稻田。乍暖還寒的時候從高處遠望過去,一格一格的波光粼粼,間或有三兩水鳥掠過,靜謐中又有一抹靈動。

  天福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太湖流域吳淞江水系,總面積779.54公頃,屬於以永久性水稻田為主體的自然溼地、人工溼地複合生態系統。如何讓溼地與農業更好地融合,形成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農耕溼地生態系統,並進行推廣,是公園探索的重要課題。

  為此,天福國家溼地公園開展了「四季水田」實驗。這裡的永久性水稻田面積約4000畝,傳統運作方式是冬季休耕,並種植一些草,來年翻土時作為綠肥。所謂四季水田,就是在冬季休耕時蓄水,可以更好地補償和擴大棲息地面積,為留鳥、遷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越冬棲息地,實現人與鳥共享稻田。

  「四季水田」的試驗田位於溼地公園的馬場區域。天福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科研宣教部副部長湯亞平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是一個騎馬遊玩的項目,總面積大概730畝。「項目退出後,我們發現土地沙化非常嚴重,需要進行修復。在平整土地的過程中,發現了5隻短耳鴞,就是貓頭鷹的一種。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我們調整了方案,將這片區域規劃成了鳥類棲息地。」

  棲息地修復與「四季水田」項目同時啟動。看似簡單,卻經過了精心規劃,處處透著細緻的考量。

  首先,在溼地中心區域開挖8個深淺不一的池塘,最深的有40~50釐米,不同的深淺度契合了不同類型的水鳥棲息需要。比如,黑翅長腳鷸,喜歡深一點的水面,而金眶鴴喜歡停留在淺水處。這些種植水生蔬菜的塘,與周圍300畝水稻田一起,形成層次較多的緩衝區,成為鳥類的天然棲息地。

  然後,在冬季時對水稻田進行蓄水管理,引河道水反哺稻田。經過近半年的沉澱和對有機質的分解,可以使稻田中的水質得到淨化。同時,稻田的滲透性也使得部分水源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部分得到初次淨化後的水通過溼地公園內的田—渠—溝—灘—河水系網絡、生態池塘等,進行再次沉澱及淨化。這樣,等稻田退水排入河道,就可以實現降低河道富營養化、提升水質的效果。

  據悉,「四季水田」實驗計劃歷時3年。2017年7月實施以來,天福溼地公園的鳥類種類和數量均出現大幅增長。

  「最近,我們新發現了一種大杓鷸,而且一下就發現了兩個,它們一般棲息在淺海灘涂,如此深入內陸,真的非常難得。」天福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科研宣教部監測人員田君良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公園已經觀測到的鳥類種數達174種,佔蘇州市鳥類種數的一半以上。

相關焦點

  • 濱州龍江溼地努力打造黃河沿岸生態觀光農業景區
    中喜生態副總經理徐建強向採訪團介紹新型樹木的培育情況高新區高十路龍江溼地的秋景迷人  齊魯網濱州9月13日訊 種類繁多的苗木,花叢掩映,深呼吸滿是清香。9月12日下午,「走近古村大會·相約醉美濱州」第三屆全國網絡媒體濱州行暨知名博主濱州採訪活動來到了濱州高新區的龍江溼地公園,感受生態氧吧的自然呼吸。溼地內有生態林20平方公裡,林木成蔭,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紛紛點讚。  在中喜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強的帶領下,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參觀了龍江溼地內的苗木基地。
  • 溼地農業園裡感受生態循環農業
    蹲點人:記者王杭徽通訊員吳 曄吳劍飛  蹲點地點:王江涇鎮洪典村  雨後的北部灣溼地農業園內,工人正在園內的空地上補種一些青菜。雖然整個農業科技園規劃面積有1000餘畝,但在園區工程部經理陳春興的眼裡,每一分土地都要充分利用起來。
  •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溼地,隨風搖曳的蘆葦,清澈宜人的湖水;這裡,還有「稻-蟹」「稻-漁」「稻-菜」溼地農業種植養殖模式。拍客們好似發現了新大陸,人人興奮得睜大眼睛,手持照相機,「咔咔咔」拍個不停。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淨化水質、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汙染物等多種生態功能。
  • 三垟溼地「綠心」蝶變,文旅融合魅力綻放
    三垟溼地「綠心」蝶變,文旅融合魅力綻放 2021/01/11 08:17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893
  • 吉林省近年來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長春2月1日電(記者 高楠)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農業:共同成長的夥伴」。如何在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近年來,吉林省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 溼地是農業的成長夥伴 灌溉、養殖、生態產品全靠它
    華龍網1月26日15訊(記者 肖子琦)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宣傳口號是「溼地與農業:成長中的夥伴」。溼地與農業是相互依存的,但溼地對於農業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張洪在訪談中談到,溼地不但是種養殖業的基本載體和農業經營的基礎條件,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而且能夠有效去除農業生產排放物中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汙染物質。
  • 銅陵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計劃月底完工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6月10日傍晚,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現場,湖邊的晚風夾著水汽送來絲絲清涼,水上森林景觀區域,筆直的默栩杉樹梢在風中輕搖,秀麗挺拔的身姿像她的名字一樣美。在全體施工人員的努力下,一座兼具山、水、園、林、田間風光的現代生態農業環湖公園掀開了面紗。
  • 溼地與溼地功能
    什麼是「溼地」溼地是指不問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溼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鹹水或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因此,溼地不僅僅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沼澤、泥炭地、灘涂等,還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以及退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海水區。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實施溼地公園建設、公園溼地恢復、植被恢復及景觀綠化等項目,初步構建了全市溼地保護體系。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我市溼地總面積687.23萬畝,約佔山東省的四分之一。豐富的溼地資源需要我市加大管控力度,通過溼地城市建設實現生態文明轉型。另一方面,正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所闡釋的,溼地與經濟之間並不是對立的,不可一談「溼地經濟」便要「色變」。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多規合一將規劃的專業構成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搭建更好的平臺促進跨專業和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通過資料分析和現場考察,找出文化和自然遺產集中的關聯性,實現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融合保護,挖掘雙遺產的深層內涵。林永新 :大溼地與大都市——鄱陽湖與南昌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更好滿足人民對綠色生態農業的需要,為建設美麗新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制定自治區耕地、草原、漁業水域等農業資源環境用途管控辦法,限定資源開發範圍和條件。以縣為單位,針對當地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明確種養業產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加強歷史遺留工礦廢地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墾利用,因地制宜推進荒漠化、鹽鹼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 武穴做活融合文章文旅產業發展強勁
    2020年12月24日,他樂呵呵地對筆者說:「旅遊帶活了我們山村,僅我這個店今年收入就有5萬多元。」近年來,武穴發揮優勢,做活文旅+,促進文旅產業與其它要素深度融合,文旅產業得到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規上文旅企業達到60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0億元以上。
  • 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_2020年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資料下載...
    北京琉璃河溼地公園設計方案.part1.rar 北京琉璃河溼地公園設計方案.part2.rar 北京琉璃河溼地公園設計方案.part3.rar   立即下載 打造京津保森林溼地群
  • 溼地保護——劍湖溼地
    溼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它不僅可以為作為水源供給農業、工業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在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環境汙染方面也有卓越成效。另外,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正因如此,保護好溼地對於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完整生物鏈有著重要意義。
  • 農業面源汙染咋治?璧山建溼地5800畝 有效消納氨氮總磷排放量,璧北...
    璧山區大興鎮丹鳳汙水處理廠外的生態溼地綠意盎然。特約攝影謝捷視覺重慶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過濾水流中雜質、淨化水體的作用。重慶日報記者11月28日從璧山區生態河長辦了解到,該區通過建生態溼地修復水環境,對於治理農業面源汙染、促進河庫水質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多樣水生植物為溼地留住美
    為有效治理農業面源汙染,2017年2月,衡東縣實施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建設。記者在衡東洣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了解到,通過實施生態經濟型退耕還溼(茭白、湘蓮、水芹菜)、生態景觀型退耕還溼(美人蕉、鳶尾、睡蓮、波斯菊、百日草)、生態淨化型退耕還溼(蘆竹、香蒲、藻類),利用現有的攔水閘和溝渠,實施田埂抬升等措施,構建三級淨化模式。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多規合一將規劃的專業構成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搭建更好的平臺促進跨專業和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通過資料分析和現場考察,找出文化和自然遺產集中的關聯性,實現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融合保護,挖掘雙遺產的深層內涵。
  • 渝北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渝北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發展高效農業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近日,渝北區興隆鎮永興村、木耳鎮金剛村、雙鳳橋街道興旺村同時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這標誌著渝北區探索以「三社」融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進入新階段。「三社」指的是供銷社、合作社和信用社,它們是服務農村的三大主力軍。渝北區在村級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融合「三社」功能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和資金互助部。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
    內蒙古草原站聯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到興安盟開展草原蟲害線路調查 7月17日至19日,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站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專家團隊到興安盟開展草原蟲害線路調查工作。 根據項目設置的取樣區,專家團隊一行分別深入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和阿爾山市,開展實地調查。
  • 三角鎮金鯉灣生態溼地公園落羽杉正換裝
    紅杉綠水、藍天白雲,三角鎮金鯉灣生態溼地公園正透出一抹北國豔麗的秋色,一大片落羽杉終於換上紅裝,紅豔的樹葉令人仿佛置身深秋。三角鎮金鯉灣生態溼地公園在去年國慶節剛剛開放,以「金鯉躍江、生態三角」為主題,以「溼地保護」和「生態休閒」為定位,依託現有的生態溼地和落羽杉林環境,通過保護和種植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