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15日訊
摘要:為完善水生態修復技術,研究了太湖流域常見的八種沉水植物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淨化效果。通過室內模擬、實驗室測定,分析了不同種類挺水植物對水環境質量的改善能力。結果表明:八種挺水植物均有一定能力去除水體中總磷、正磷酸鹽、總氮、硝氮和葉綠素a。比較分析發現:本試驗中,八種挺水植物在去除總磷及總氮上表現為無顯著差異,P<0.05;在對正磷酸鹽的去除率上,再力花、風車草、澤瀉的效果較優;在對硝氮的去除率上,梭魚草、再力花、風車草的效果較優;在去除水體中葉綠素a的能力上,再力花、香蒲、風車草的較強。綜合多個指標,再力花、風車草在各方面表現的能力均較強,可作為太湖流域富營養化水體修復優先選用的物種。
關鍵詞:挺水植物;氮;磷;葉綠素;淨化率;去除能力
0引言
隨著水汙染的加劇,為了尋找高效低耗的水汙染處理技術,20世紀70年代,水生植物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們在水體中的生態功能使其在水汙染防治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1]。一些學者研究表明:植被不僅本身能吸收同化汙水中氮、磷等汙染物,而且還能提高整個溼地生態系統微生物數量,調整其組成結構,促進溼地生態系統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進行,強化其淨化能力[2~6],部分植物還有克藻效應[7]。其中,挺水植物是構建人工溼地植被系統的主要類型植物,挺水植物不僅具有同化吸收汙染物的功能,還有攔截、過濾汙染物的作用,選擇適當的挺水植物是構建人工溼地和恢復重建自然溼地的關鍵措施[1,8]。挺水植物系統常被用於人工或天然溼地城鎮汙水的二級或三級處理、工業廢水、暴雨徑流的處理[3]。因此本研究依據朱斌等[9]的調研結果,選擇了被研究頻度較高及較少研究的挺水植物各四種進行淨化效果對比試驗,測定並計算不同挺水植物對N、P的去除率以及去除水體中葉綠素能力,為人工溼地應用中挺水植物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供試材料
野外採集我國太湖流域廣泛分布的8種挺水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再力花(Thaliadealbata)、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inn)、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魚草(Pontederialanceolota)、水蔥(Scripus validus Vahl)、紙莎草(Egypean Papyrus)、風車草(Cyperusalterniafolius Linn)、澤瀉(Alisma Plant agoaquatica Linn)。試驗容器為50cm×30cm×50cm的玻璃缸,試驗水位35cm。試驗水體取自南京市烏龍潭,基本水質狀況見表1。
1.2試驗設計
本試驗於2006年5月在溫室內進行。試驗開始前,將受試植物轉接到培養箱內,用Hoaglands』cultivation solution (0.01X)營養液馴化一周。試驗水體採自常年富營養化的南京市烏龍潭。試驗容器玻璃缸底部鋪有2.5kg粒徑約為1cm的卵礫石用於固定植物根部,每個容器放置52L的烏龍潭原水,並移入植株大小均勻的挺水植物25g(±0.5g)。試驗設3個重複,8個處理:(1)再力花;(2)慈姑;(3)香蒲;(4)梭魚草;(5)水蔥;(6)紙莎草; (7)風車草;(8)澤瀉。試驗開始後7天,從玻璃缸採集水樣100mL,測定總氮、總磷、正磷酸鹽、葉綠素a。
1.3測定方法
各指標測定方法均採用國標方法,具體見表2。
1.4計算公式
其中c為試驗水體中汙染因子的初始值(mg/L)c為試驗水體中汙染因子在第7天時的測定值(mg/L)w為挺水植物的鮮重(g)t為時間間隔7(d)52為容器內水體體積(L)
1.5數據分析
實驗重複三次,試驗數據均為平均數±標準誤差表示(Mean±SD)表示,並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單側t檢驗法對組間數據進行差異性顯著分析,P<0.05被認為差異顯著。
2結果與討論
2.1對磷的去除率比較
通過實驗室分析,測定試驗水體中總磷、正磷酸鹽濃度,依照公式計算不同挺水植物對總磷、正磷酸鹽的去除率。總磷包括顆粒態磷和溶解態磷,其中的顆粒態磷易被挺水植物發達的根系吸附,收到暫時被去除的效果。由圖1可以看出,8種挺水植物對水體中總磷均有較高去除率,且無顯著差異(P<0.05),範圍在86.75%與93.37%之間。在對正磷酸鹽的去除效率上,植物種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風車草的效果最優,為72.38%,其次為再力花和澤瀉,分別為:68.90%和60.57%。風車草去除正磷酸鹽的效率在本試驗中約為紙莎草和梭魚草的2倍。
2.2對氮的去除率比較
由圖2可以看出,八種挺水植物均能發揮較強的去除總氮的效力,且無顯著差異(P<0.05),去除效率均在84.75%以上。成水平[11]等研究發現香蒲溼地在夏季對總氮的去除率在96%以上。總氮的主要組成成分除硝氮外還有氨氮。在過去的研究中,有報導水生植物在夏季對氨氮的去除貢獻較小,效果相差不大[12]。本試驗水體中氨氮在總氮組分上佔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植物種間對總氮去除率的無顯著差異。
測算對硝氮的去除率結果顯示,慈姑的效果最佳,為79.69%,顯著高於排名次之的再力花和風車草(P<0.05)。香蒲、水蔥、紙莎草在對硝氮的去除效率上無顯著差異(P<0.05),在55.02%至59.38%範圍之間,但明顯高於排名最後的澤瀉(P<0.05)。這說明,對硝氮的去除率與植被系統吸收同化氮素汙染物和植物根系微生物增強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有關。8種挺水植物的種間差異導致了其吸收效率不同、根係為硝化反應微生物提供的環境不同。因此不同挺水植物處理的水體中硝氮的去除效率不同。
2.3對溶解氧環境的改善及葉綠素a的去除能力比較
測定水體中試驗開始前的葉綠素a初始值以及7天後的監測值,依照公式計算不同挺水植物對葉綠素a的去除能力,並繪製圖3。
李文朝的研究表明除了營養吸收之外水生植物的水質淨化功能還表現在對浮遊藻類的競爭抑制[13]。葉綠素是藻類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所有的藻類都含有葉綠素a,其濃度的多寡是表徵光能自養生物量的重要指標[14]。因此可通過測定水體中葉綠素a含量表明水體中的藻類現存量,評價富營養化程度[15]。本試驗中,8種不同挺水植物在對葉綠素a的去除效果上,澤瀉的能力最強並顯著高於其餘7種植物(P<0.05),為0.26μg chla /d.g FW。其次為再力花、慈姑、香蒲、風車草,四者無顯著差異(P<0.05)。紙莎草、水蔥去除葉綠素a的能力在本試驗中為負值,分別是-0.16μgchla /d.g FW和-0.82μg chla /d.g FW。對葉綠素a去除能力與總氮、總磷、硝氮、正磷酸鹽去除率分別作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均無良好的相關關係。
3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8種挺水植物中除了水蔥和紙莎草在對葉綠素a的去除能力上表現為負值外,其餘情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環境質量。8種挺水植物在去除總磷及總氮上表現為無顯著差異,P<0.05;在對正磷酸鹽的去除率上,再力花、風車草、澤瀉的效果明顯優於其餘植物;在對硝氮的去除率上,梭魚草、再力花、風車草的效果較優;在去除水體中葉綠素a的能力上,再力花、香蒲、風車草表現較強。比較分析發現,再力花、風車草在各方面表現的能力均較強,可以更高效地修復富營養化水體。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