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藍藻水華與水體富營養化共同治理策略

2020-11-2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藍藻是單細胞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黏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1】。當水中藍藻含量較少時,其以個體分散在水中,若遇到水溫、富營養化、有機磷等適宜條件【2】它們就會快速生長,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群體效應,聚集後呈綠色油漆狀覆蓋於水面,稱之為水華, 水華會通過多種途徑引起水體中溶解氧濃度下降, 從而造成魚蝦等水生動物死亡, 進而對水環境和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危害【3】。1982年, 國際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提出"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中營養物質 (如氨氮、硝酸鹽氮、尿素、磷酸鹽等) 增加, 導致藻類和水生植物生產力增加, 造成水質下降, 使水的用途受到影響的現象。"【4】藍藻水華的研究者有一個基礎的共識--藍藻水華產生的基本條件是水體富營養化。

一、國內外防治藍藻水華的技術

1 物理防治方法

①機械清除:可以採用動力機械裝置把水體中的藍藻收集之後移出水體,或者用除藻機破碎藍藻群體,控制藍藻數量增殖。但是機械清除只適於小型湖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對於大型湖泊其除藻的速度遠遠比不上藻類本身的生長速度,效益甚微。並且藻類被破壞細胞壁後會向水體釋放大量的藻毒素,引起對水體的二次汙染。②活性碳吸附:活性碳具有數量較多的孔隙,對於水中的色、嗅、味有良好的改善效果。③曝氣增氧:水華發生時水體缺氧,通過曝氣器破壞水體分層,增加溶解氧。具體的操作為利用空氣加壓設備向曝氣池中送入空氣, 或者通過曝氣器促進水的活躍性, 形成水汽的混合液, 提升水中的氧氣含量【5】。④水動力學控制:向湖泊引入乾淨的水源,能夠改善湖泊水體的流動性和降低水體汙染物濃度。⑤圍隔攔截:水華攔截圍隔對藍藻水華有很好的攔截效果, 在水華暴發期間藍藻圍欄可以攔截50%以上的藍藻水華, 水華攔截區圍隔內的生物多樣性指數顯著高於攔截圍欄之外的水域【6】。該方法通過設計圍隔攔截藍藻,同時利用微囊藻的漂浮特性,根據水源區域中的風向、水流方向,在湖泊近岸處設置一定的區域,使微囊藻在所設定的區域中堆積,隨後可採用機械的方法收穫堆積的藻類。⑥超聲波抑藻殺藻:長期實踐表明,適當頻率和強度的超聲波處理可以抑制藻類生長。同時,經超聲處理後的水域中, 氮、磷、總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含量較之對照組水域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7】,具有高效、迅速、簡單、無二次汙染等顯著優點,但超聲波除藻作用範圍小難以大面積實施,一般作為湖泊應急治汙的輔助措施,同其他技術手段集成應用。

2 化學防治方法

①殺藻劑:使用化學殺藻劑對於對於抑制藍藻或殺滅藍藻是很重要的手段,但是現階段所使用的殺藻劑對藻類選擇性不高,在去除藍藻水華的同時,也可能殺死了其他藻類和其他生物,汙染了水體。因此,獲得高選擇性殺藻劑是當今化學殺藻劑研究的重要現實問題。②鹽類:硫酸銅殺藻快速高效,但是也會帶來二次汙染【8】。③強氧化劑:利用高錳酸鉀的強氧化作用,在較高投量時對水的臭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其存在著產物性質難以確定、錳離子可能超標等問題。臭氧是一種有效的除藻技術,但其極不穩定,易分解,且臭氧發生裝置龐大、成本高,因此只能作用於小範圍水體。④絮凝劑:絮凝劑法是一種高效的除藻和淨化水質的方法,通過使藻類等各種懸浮汙染物絮凝後自然沉降來改善水質,且優質的絮凝劑能夠保持藻類細胞壁完好,使其活性不變,可避免因細胞壁破裂而釋放藻毒素,為探索更加高效實用的藍藻水華應急控制技術,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和大理大學從仙人掌、蘆薈、砂蒿子等不同植物中篩選出效果最好的辣木種子作為藍藻除藻劑。研究發現辣木籽天然無毒、無副作用、易於降解並且研究表明辣木籽所含的主要淨水活性組分為具有絮凝功能的水溶性蛋白【9】。 因此, 研究者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取辣木籽中的絮凝活性蛋白, 並將其用於水質淨化。

3.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方法除藻是利用生態系統食物鏈攝取的原理來控制或抑制水華。目前主要採用栽種生長快的水生高等植物【10】、放養水生動物【11】、生物柵【12】和人工生物浮島【13】等措施。

二、水體富營養化治理策略

光線和溫度、 營養鹽類的含量、水體在該水域的滯留時間、依靠藻類生存的浮遊動物以及可以殺死藻類和浮遊動物的有毒物質都對水體富營養化會起促進或抑制作用【14】。為了治理水體富營養化,必須要對汙染源進行控制。治理方法有如下幾種①採用現代化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對排放不達標、汙染嚴重的企業加大打擊和監管力度。②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堅決貫徹執行綠色健康、持續生態的農業方針。③對整個流域生態實施完整的管理體制,減少汙染,同時各個管理部門之間協同合作,互相監督,為治理水體富營養化盡最大貢獻。總之,水體的"富營養化"是隨著工業、農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有機汙染現象, 有很多新問題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分析。

三、藍藻水華及水體富營養化綜合治理機制

治理藍藻水華問題的根本在於對其生長條件以及生理性能等方面進行有效抑制, 以此來有效降低其繁殖速度。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 造成藍藻水華最根本的基礎就是水體富營養化。通過對全國22個大型湖泊進行實證分析【15】,將葉綠素a、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渾濁度五個水質因子確定為影響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所以想要有效解決藍藻水華問題就一定要從根本上治理好水體富營養化。

四、結語

日常的治理中,應將治理藍藻水華與水體富營養化一起處理。許多的治理實踐表明,採用單一方法並不能高效、快速的對水華進行控制。治理水體營養化以及藍藻水華要從汙染源頭方面入手, 相關產業之間要共同協作,用物理、化學、生物多種治理方向、通過採用先進的技術結合才能有效、長期的對藍藻水華和水體富營養化進行控制和消除從而促進生態環境平衡、穩定。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控磷?還是控氮?
    以Conley 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需要靠兩條腿走路,氮磷同時控制更有效果。他們認為很多湖泊發生富營養化後,水體磷在底泥和水相之間快速循環,同時很多湖泊藻類往往以非固氮藍藻為優勢,同時控制氮磷可以顯著降低藻類生物量,只控磷的策略不僅無法在一些富營養化湖泊中發揮作用,還會導致大量的氮進入海灣和海洋。
  • 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
    湖泊富營養化概念 及歷史沿革 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一詞原用於描述植物營養物濃度增加對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學效應,但富營養化很難嚴格定義,因為任何一個水體的營養性質的描述常常是相對於以前的情況,而且每個水體對營養鹽響應存在差異。 陳宜瑜院士十分關注「湖泊富營養化的定義和演化歷史重建」問題。
  • 藍藻水華不再令人「談虎色變」—新聞—科學網
    據介紹,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藍藻水華問題似乎比往年更突出。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藍藻水華危機,成為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共同命題。 理性看待藍藻水華 藍藻水華是淡水中部分藍藻種類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過度生長,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現象。
  •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持續下降 氮磷含量減少
    「雖然藍藻無法被『消滅』,但藍藻水華現象是有可能消除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長吳朝陽介紹,科學研究和實踐表明,要杜絕藍藻水華大規模爆發,必須要控制住進入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阻隔藍藻水華爆發的營養「供給線」,這是治本措施。治標措施就是打撈、處置藍藻,減少二次汙染。「標」「本」之間相互影響、協調。
  • 水產養殖水體藍藻水華的防治技術
    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是營養物質、尤其是過量的溶解性營養鹽(NH3-N、NO3-N、NO2-N、PO4-P等)的積累。養殖水體中氮、磷等營養鹽的來源有兩類:一是外源,主要是養殖過程中向水體輸入的廢物(未食的餌料、養殖對象的糞便和排洩物等)以及隨著水流進入養殖水體的農施化肥和家禽糞便等。二是內源,指養殖水體的底泥在一定條件下向水體釋放的磷酸鹽而增加的水體中氮、磷含量。
  • 識藍藻「廬山真面目」 探究藍藻水華暴發之因
    原標題:藍藻的「廬山真面目」   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藍藻的暴發提供了條件。 尤其是水體達到富營養化狀態,在一定的光照、溫度等條件下,上浮藍藻大量暴發性繁殖和聚集,形成肉眼可見的藻類聚集體,在水面形成綠色或其他顏色類漂浮物。   很多高等的動物在中國都瀕臨滅絕,小小的藍藻為何有如此神奇的生存法力?這還要從藍藻自身的能力說起。與其他水生生物相比,藍藻具有較強的生物競爭機制,具體表現為休眠機制和二氧化碳濃縮機制。
  • 長江中下遊湖泊富營養化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獲進展
    該地區是我國淡水湖泊的主要集中區(約佔全國淡水湖泊總面積的60%),且其大部分為淺水湖泊,生態環境問題複雜,普遍存在湖泊富營養化,湖泊治理難度極大,國際上也沒有可供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技術。    中國科學院以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為依託單位,於2002年4月啟動了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江中下遊地區湖泊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研究」。
  • 數據驅動的藍藻水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大數據挖掘及應用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課題組合作,嘗試將人工智慧方法與水生態問題進行融合,利用概率圖模型方法對我國大中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相關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海洋湖沼學領域刊物Harmful Algae上,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科學認知藍藻水華的演變風險,為大型水體生態系統的長效恢復提供參考
  • 武漢湖泊接連發生藍藻水華暴發及死魚事件
    據環保部門監測,自2003年水果湖實施清淤截汙以來,儘管水體汙染物指標均有所下降,但湖泊一直呈富營養化,數十年的汙染使其生態環境破壞殆盡,生物鏈嚴重缺失,湖內基本沒有吃藍藻的生物,為藍藻的迅速繁殖提供了條件。 同時,由於水果湖擔負周邊約4平方公裡地區的調蓄功能,大雨時需開閘使雨水入湖。
  • 藍藻水華汙染事件頻發 應讓湖泊休養生息
    事實上,淺水湖泊富營養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國際上很多湖泊治理的經驗都是深水湖泊為主,而淺水湖泊基本在東亞地區,東亞地區很多地方經濟還不發達,大多沒有開展湖泊治理研究,主要是中國在探討淺水湖泊富營養化問題。 金相燦認為,中國湖泊富營養化的發展趨勢嚴重,但並非不能治理。 隨著人類活動的幹預、汙染物的增加,湖泊的汙染越來越高,外源負荷越來越多,同時汙染到一定程度開始治理。
  • 研究顯示美國大部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美國地質勘探局9月27日公布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美國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含大量的氮和磷,由此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威脅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體健康。
  • 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上,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表示,總體而言,我國藍藻水華研究和治理工作成效明顯,應該理性看待藍藻水華問題,不必「談虎色變」。  此次國際產毒藍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為什麼選擇在中國開會?宋立榮認為,一方面是我國水環境汙染引起的藍藻水華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我國在水華藍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經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治理太湖思路必須有個大轉變,從打撈水面藍藻發展到深度打撈、消除水面、水體和水底的藍藻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消除藍藻爆發。所以應徹底改變治理太湖的思路、策略、措施,採用一切可以治理太湖起到消除藍藻爆發作用的技術並進行集成。2、治理藍藻爆發的緊迫性及目標原文中提到「太湖富營養化及其藍藻水華治理已成為國家和全民關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源在於水體嚴重富營養化   太湖是怎樣被藍藻擊中的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藍藻危機暴發的背後,其實是水體被嚴重汙染的事實。若以太湖為例,就可以略一斑而窺全豹了。   近年來,太湖幾乎成為我國江河湖海汙染水處理難的負面標本,太湖藍藻更是年年暴發。
  • 中科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一定要做好基礎研究
    日前,「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第一次工作會在武漢召開。
  • 利用小球藻防控養殖水體藍藻水華的初步研究
    利用小球藻防控養殖水體藍藻水華的初步研究出處:《當代水產》 作者:張新農 孔苗苗 水產養殖網 2014-06-06 23:40:00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集約化養殖模式的深入推廣,大部分養殖水體常年處於富營養化狀態,水華頻頻暴發,藍藻作為最常見的水華種類之一,已經嚴重製約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 藍藻水華的常見危害及防控措施
    藍藻水華的常見危害及防控措施出處:南方農村報 作者: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劉堂水 水產養殖網 2010-03-16 21:32:00 &nbsp&nbsp藍藻水華是水體中的藍藻快速大量增殖形成肉眼可見的藍藻群體或者導致水體顏色發生變化的一種現象,嚴重時可在水體表面漂浮積聚形成一層綠色的藻席,甚至藻漿,藍藻水華發生的根源主要在於水體富集了過多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 環保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有啥危害,又如何防治?
    隨著大氣汙染日益嚴重,大氣沉降也成為重要的水域富營養化原因之一。富營養化的危害富營養化水體不僅影響水體的使用功能,而且危害人類健康,通常被認為是劣質水體。它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1)富營養化水體中過度繁殖的藻類使水產生黴味和臭味,降低了水的質量。
  • 「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危害與防治知多點
    隨著大氣汙染日益嚴重,大氣沉降也成為重要的水域富營養化原因之一。富營養化的危害富營養化水體不僅影響水體的使用功能,而且危害人類健康,通常被認為是劣質水體。它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1)富營養化水體中過度繁殖的藻類使水產生黴味和臭味,降低了水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