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來非洲,我不知道有一種語言叫斯瓦希裡語;如果不認識李坤若楠老師,我不知道斯瓦希裡語有那麼美妙動聽。
在「地球漫遊計劃」活動中,每次李老師與當地人講話,我們全車人都忍不住凝神細聽。感慨沒想到非洲居然有這麼好聽的語言,綿軟如泰國話,輕柔如日本語,甜糯如臺灣腔。
是不是因為李老師本人溫柔優雅的緣故,把斯瓦希裡語講得這麼柔和呢?不是,觀察了當地旅遊局的男性官員和導遊,講話也多這麼輕柔,與他們高大黑壯的外形產生極大反差。李老師開玩笑說,是因為他們情商高,是文明人唄!
當然,從專業角度分析,李老師說,是斯語含有五個單元音,a、e、i、o、u,所以發音和日語比較像,至於語速、語流等,則與每個人的語言習慣和性格有關。
隨著行程一天天過去,我對這種語言的興趣與日俱增。終於有一天,我對李老師說,我要寫一篇斯瓦希裡語的文章。李老師馬上熱烈鼓掌,表示歡迎。她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向國人推廣斯瓦希裡語,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非洲;同時向非洲朋友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促進中非文化交流。
班圖語與外來語的疊加
東非國家部族部落眾多,大都有各自的語言,那麼在坦尚尼亞地位猶如普通話一樣的斯瓦希裡語,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傳播的呢?
斯瓦希裡語與阿拉伯語和豪薩語一起並稱非洲三大語言,是非洲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它也是非盟的工作語言,通用於東非地區,包括坦尚尼亞、肯亞、烏幹達、剛果(金)、尚比亞、盧安達、馬拉威、蒲隆地等國家。是坦尚尼亞的國語。
一直在斯瓦希裡語教學一線工作,身為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亞非語教研室主任的李坤若楠說,斯瓦希裡語屬尼日—剛果語系,有著較早的書面文字、更加嚴謹的語法結構及豐富多彩的詞彙。
自公元10世紀起,阿拉伯人開始大規模向東非沿海移民,在此後長達五個世紀的歲月裡,東非沿海地區一直處於阿拉伯人控制之下,直到16世紀,歐洲殖民者紛至沓來。據統計,35%左右的詞彙是由阿拉伯語詞根構成的,15%左右的詞彙來源於英語,此外還有5%的葡萄牙語和5%的德語。
請聽一段李老師的朗誦先:
以桑給巴爾的斯瓦希裡語為標準
那文字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已知最早的斯瓦希裡文字,是1711年用阿拉伯字母寫成的。一份被送往葡萄牙所屬的莫三比克的文件,現收藏在印度的歷史檔案館中。自19世紀中葉起,在各國傳教士的共同努力下,斯瓦希裡語文字由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
殖民時期,德國在1886年控制了坦噶尼喀(坦尚尼亞大陸部分),決定以此語為殖民地區官方行政語言。英國殖民當局控制的肯亞,也有此動議。一戰中德國戰敗,在傳教士幫助下,英國殖民當局在東非(烏幹達、坦噶尼喀、桑給巴爾和肯亞)推廣斯瓦希裡語,用以進行初等教育和基礎管理,而高等教育和較高層次的政府管理仍然使用英語。
1928年6月,一個跨區域會議召開,桑給巴爾的一個方言語支被選作標準化斯瓦希裡語的基礎。定下了基調,標準斯瓦希裡語,從實用角度就是桑給巴爾語,雖然書面語和桑給巴爾口語間也有細微差別。
中國的斯瓦希裡語教育
斯瓦希裡語作為院校專業在我國始於1960年。李坤若楠老師說,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是我國最早開設此專業的高校。
上世紀六十年代,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各個國家紛紛宣告獨立。我國頻頻與剛剛獲得獨立的東非國家建交。如1961年與坦噶尼喀建交,1962年與烏幹達建交,1963年與肯亞、桑給巴爾、蒲隆地建交,1964年與尚比亞建交。
為適應外交與宣傳形勢,196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增設斯瓦希裡語播音節目,即後來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而北京廣播學院承擔起培養斯瓦希裡語播音員的工作。
1961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也開設了這個專業,並編輯出版《斯漢詞典》。1964年《人民畫報》創刊斯瓦希裡語版,外文出版社也開始出版斯瓦希裡語書籍, 「中國的斯瓦希裡語學習和研究蓬勃發展,為我國外宣、外交、國防、外經貿、外語教育、媒體機構等多行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隨著中非交流的深入和援非項目的增多,大量的斯瓦希裡語人才被需求。天津外國語大學於2007年、洛陽外國語大學於2008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於2018年也都先後開設了這個專業。
李坤若楠說,作為非通用語,斯瓦希裡語專業不僅開設的高校少,招生人數也很少,一般是四年才招一屆,每班不超過二十人,是靠稀有取勝的。從就業角度來看,隨著中非交流的加強和深入,各個用人單位對於斯語畢業生的需求越來越大,涉及外交、經貿、國防、教育、傳媒、科研等各個領域。
斯瓦希裡語滲入到流行文化
近年來,非洲文化以其古老、原始、神秘而大行其道,並逐漸滲透到流行文化之中。斯瓦西裡語作為一個非洲元素,很快為全球潮流藝術所採用。
蘋果手機中Safari瀏覽器的名字「Safari」,就來自斯瓦希裡語,有「旅行、探險、遊獵」等含義。語音服務「Siri」也是斯瓦希裡語,意為「秘密」。
在迪士尼動畫大片《獅子王》中,男主叫「辛巴」(Simba)。其實所有的獅子都叫辛巴,因為辛巴就是斯瓦希裡語「獅子」的意思。此外,「拉飛奇」(Rafiki)的意思是「朋友」,Hakuna Matata的意思是「沒問題」。
大概《獅子王》創作團隊在坦贊蹲守日久,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斯瓦西裡語情結。續集裡,疤痕的養子叫作「Kovu」,令東非人會心一笑,因為Kovu就是斯瓦希裡語「疤痕」的意思。
流行金曲《Seve (Radio Edit)》是用斯瓦希裡語演唱的。而Beyond的名曲《Amani》中,有一句: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we, Tunataka Wewe,也是斯瓦希裡語的句子。意為:和平,我愛你,我愛你。我們需要你。
電玩遊戲《文明帝國IV》主題曲《我們的天父》(英語:Baba Yetu)採用了斯瓦希裡語,以強烈的地域風格備受好評。獲第53屆葛萊美獎「最佳伴唱器樂編曲獎」,成為第一首獲得該獎的遊戲音樂。
大象金寶的名字(Jumbo)意思是「你好」。這一句是我們在非洲聽到最多的問候。還有一個同名歌曲,旅行途中,小夥伴們唱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