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2020-12-05 中國水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並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統籌開展專項督察。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督察組於近日向海南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

督察認為,海南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海南省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力推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嚴格管控圍填海行為,完成全省紅樹林調查修復實施方案編制。海南省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抓手,組建督導工作專班,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試點推進海水養殖轉型升級,著手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的養殖清退,文昌市完成清瀾省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養殖塘清退4159畝,並啟動水產養殖綜合體示範園區項目,引導養殖產業集約化發展;推動位於自然保護區的三亞小洲島酒店、萬寧日月灣極限運動精品酒店等違法項目拆除和生態修復,完成位於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魯能山海天精品酒店全部建築物遷移和相應生態修復工作;完成2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任務,海口市美舍河、鴨尾溪等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明顯。

海南省還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推動全省轉變發展理念。全省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和巡迴法庭13個,初步形成全域覆蓋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格局。出臺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實施方案。下決心破除「房地產依賴症」,永久停止中部生態核心區4個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取消對12個市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暗訪海南省屯昌縣群眾信訪投訴案件

海南省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19年12月,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問題已辦結1338件,其中責令整改697家;立案處罰131家,罰款2330萬元;立案偵查10件,拘留18人,約談72人,問責16人。

督察指出,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特別是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省提出的「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的厚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一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存在差距。

海南省一些部門和地方領導幹部沒有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化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違法圍填海問題處置方面,動真碰硬不夠,尺度把握不一,個別圍填海項目甚至繼續違法違規建設。重開發、輕保護情況仍然較為常見,原省國土資源廳2016年6月將樂東縣馬鞍嶺、昌江縣叉河三獅嶺兩個違法石料採礦項目調整為礦山恢復治理工程,但調整後的採剝石料量與原採礦權允許採量基本一致,以治理之名行開採之實。陵水縣在水資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自然岸線和沿海防護林被嚴重擠佔的情況下,仍在海岸帶盲目布局大量地產及高耗水項目,局地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有的部門和地方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不作為、不擔當,甚至推諉扯皮。2018年12月,省林業局向省政府建議調整督察整改方案,對其中涉及自身的9項任務實施簡化,在有關部門反對、省政府不予支持的情況下,依然消極應對,截至此次督察時,應於2019年6月底前完成的15項整改措施僅完成5項。海口市對生活垃圾處置問題不作為、不擔當,長期依賴澄邁縣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處置,不主動規劃建設垃圾處置能力,導致垃圾汙染和風險問題突出,工作十分被動。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明顯不足,超標排放情況嚴重,但能力建設和日常監管均不到位。

一些群眾生態環境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生活垃圾圍城圍島及異味擾民問題成為群眾反映最為集中的領域,佔到督察進駐期間群眾舉報總量的41.8%。面對群眾強烈訴求,有關地方和部門不以為然,行動遲緩,以致有關問題愈演愈烈,已成為當前海南省生態環境領域突出矛盾。省住建廳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對督察整改方案不細化、不分解,在推進整改時不作為、慢作為。省發展改革委工作不緊不慢,要求2018年6月完成的垃圾發電建設項目專項規劃,直至此次督察進駐前才印發實施。由於規劃滯後,導致項目建設滯後,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缺口已從2017年約3000噸/日,擴大到當前約4500噸/日。

二是生態環保工作推進機制還待完善。

在督察中,省級部門常常反映市縣工作不力、能力不夠,導致工作緩慢,效果不好;市縣同志則認為,規劃、政策、資金等資源均在省級有關部門,一些部門該規劃的不規劃,該指導的不指導、該投入的不投入,市縣工作很難開展。督察發現,這種上下埋怨、相互觀望,「部門推市縣、市縣看部門」的情況在海南省還比較普遍,導致許多督察整改工作相互掣肘,難以有效開展。在調整海水養殖結構、解決養殖汙染工作中,上下推諉情況十分突出。省農業農村廳靠前組織缺位,省一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出臺滯後,卻要求市縣政府先行編制規劃,對各地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工作不指導、不把關,導致一些市縣禁養區劃定錯漏百出。與此同時,一些市縣一味等待省級部門統籌指導,普遍處於觀望狀態,2018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不降反升,遠超海南省控制目標。

海南省許多市縣沒有承擔起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管理責任,缺乏統籌協調和規劃,往往是房地產項目建好了,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尚未實施建設。為加快項目上馬,一些地方只得要求房地產企業自行建設運營生活汙水處理設施。2013年以來,全省共有291個房地產項目自行配套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涉及住宅36萬套。督察發現,這些自建自營汙水處理設施大多運行不正常、監管不到位,不但沒有實現中水回用目標,而且大量汙水直排環境。

三是第一輪督察整改工作不力。

海南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共56項,其中2019年6月底前應完成25項,經核實有6項未完成;應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的31項,有18項未達到序時進度。昌江縣納入城鎮內河(湖)監測的3條河流全部為重度汙染,但汙水處理廠「清水進清水出」,全縣入河排汙口無一完成整改,大量生活汙水直排。瓊海市雙溝溪治理工作嚴重滯後,雙溝溪水質持續為劣Ⅴ類。三亞市未依據最新評估意見開展鳳凰島填海項目區生態修復,修復治理大打折扣。

東方市好德實業有限公司採石場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改不力,企業長期野蠻開採,甚至頂風新建生產設施,生態破壞嚴重。此次督察時群眾再次舉報,東方市一邊聲稱該企業「相關證件、手續齊全」,一邊又不分青紅皂白地要求企業立即停產停運,平時不作為、急時亂作為。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督察澄邁縣近海岸存在紅樹林被圍墾的違法問題

澄邁縣盈濱半島濱樂港灣度假區在第一輪督察進駐結束後就「頂風而上」,違法抽取海砂圍海造地,肆無忌憚地大面積填埋紅樹林,並造成項目附近殘存的1960株紅樹林枯死。澄邁縣森林公安局雖已立案,但企業違法行為並未停止。第一輪督察後,海花島違法違規項目未整改到位,恆大海花島公司繼續建設4條涵管橋,形成違法圍海面積約369公頃。

四是自然保護區管理問題依然突出。

萬寧市青皮林省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整治不力,保護區內仍存在大量人工設施和旅遊公路,其中日月灣衝浪運動基地侵佔實驗區,未辦理任何審批手續,現場督察時仍在運營。三亞市蘭海雲天高爾夫球場侵佔甘什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卻多次在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中矇混過關,一直違規經營至2019年6月。萬寧市華潤九裡一期、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等項目不同程度違規侵佔自然保護區,但相關縣市均未按要求依法查處。

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後,對違規侵佔自然保護區問題未能舉一反三,一些自然保護區內甚至還在頂風違規新建項目。富力紅樹灣項目填海侵佔澄邁縣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92畝問題尚未整改到位,又繼續在自然保護區內填海建設。澄邁縣不從加強紅樹林保護上下功夫,卻在撤銷自然保護區、減少自然保護區面積上花力氣,為項目開發「量身打造」方案。

省林業局在推進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治上決心不大、辦法不多,一味強調市縣主體責任。全省50個自然保護區中仍有22個未進行三區劃分,11個批建面積與管護面積不符。市縣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嚴重缺位,大多形同虛設,海口永興鳥類自然保護區、文昌名人山鳥類自然保護區等都未按要求實施保護,名存實亡。原省海洋與漁業廳作為主體責任部門,牽頭負責的3項海洋型自然保護區整治任務無一完成。由於長期管護不力,一些保護對象已岌岌可危。

督察要求,海南省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抓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統籌推進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要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進解決區域性、行業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理順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把海洋環境保護擺到更高的位置,紮實推行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要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責任追究,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分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精準、有效問責。對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或需要提起公益訴訟的,應按有關規定辦理。

督察強調,海南省委、省政府應根據督察報告,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黨中央、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海南省委、省政府處理。


原標題: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海南省反饋督察情況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環境質量「成績單」公布 上半年河南大氣、水環境均同比較大改善
    7月21日,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上半年我省大氣、水環境質量狀況,今年上半年全省大氣、水環境均同比較大改善——大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上升16.4個百分點,Ⅰ~Ⅲ類「好水」斷面同比增加20個。兩項顆粒物濃度均同比下降20%以上。
  • 前三季度大連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首次躋身全國前20%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李社生)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今年1-9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大連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排名全國第28位,首次躋身前20%行列,水質同比改善幅度達到了22.62%,在2019年達標的基礎上實現了「好上加好」。
  • 宣城市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宣城市全力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今年上半年深圳五大河流水質全面達標,空氣品質全國排名第四
    其中,深圳水環境和空氣品質等指標得分較為領先。深晚記者在市生態環境局採訪時獲悉,2020 年上半年,深圳五大河流水質全面達標,全市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深圳上半年 PM2.5 平均濃度為 18.5 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低水平;深圳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 168 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 碧水共藍天一色 " 的新畫卷正在鵬城大地徐徐展開。
  • 江蘇鹽城阜寧遭遇龍捲風 大氣和水環境未見明顯異常
    6月23日14時30分左右,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等地出現極端強對流天氣,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目前,受災地區周邊大氣和水環境未見明顯異常。此次龍捲風過境後,區域內阿特斯協鑫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屋頂被掀翻。公司環保負責人丁家傑告訴記者,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切斷汙染隱患,並向阜寧縣環保局進行報告。
  • 南京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全省「雙第一」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南京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 面對新的環保難題,海南這樣接招→
    海南正「自我加壓」,積極開展整治行動。1是「高空衛士」也是「低空殺手」>>低空臭氧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天氣晴朗,藍天白雲,是否就意味著空氣品質很好?「不一定,在陽光強烈、天空觀感較好的天氣,反而可能會出現臭氧汙染。」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負責人徐文帥的回答,掀開臭氧容易被忽略的一面。
  • 中央環保督察:部門與地方上下埋怨、相互觀望情況在海南較普遍,有...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近日督察組向海南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督察指出,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督察組反饋的情況看,海南圍海的問題依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在「想辦法」為違法圍海亮「綠燈」。
  • 江蘇2019年環境成績單出爐:大氣、水環境近5年最好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過去一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了"兩最兩超一提前":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為近 5 年來最好,總體改善幅度為長三角地區最大;超額完成環境質量考核目標,超額完成汙染減排序時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減排目標。
  • 如何編制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報告?有哪些評價方法?
    水環境承載能力是在人類對可持續發展和水環境相互關係有了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按照《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工作的總體安排,水利部組織開展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工作。
  • 對比分析水環境治理中增氧曝氣技術
    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城市水體汙染成為我國一個突出的問題和治理難題。城市河流、景觀水體多為靜止或流動性差的封閉水體,具有水域面積小、易汙染、水環境容量小、水體自淨能力差等特點,加上外源汙染,極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以及黑臭現象。通過曝氣增氧技術提高水體溶解氧來恢復水體環境並處理水中汙染物是水環境治理中常見的手段。
  • 全國首個電能質量專題發布會在深舉行 深圳綜合電壓合格率國際領先
    原標題:深圳綜合電壓合格率國際領先   昨日,深圳供電局聯合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辦全國首個電能質量專題發布會。
  • 全省各地空氣品質同比有改善!1-11月廣東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成績單發布
    2020年1-11月全省城市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及排名情況新鮮出爐啦,21個地市的情況全在這!快來看看吧~一、城市空氣環境2020年1-11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為95.4%,較2019年同期(以下稱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珠三角地區AQI達標率為92.8%,同比上升9.5個百分點。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健全生態環境資源監管體系,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構建起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定位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海南持續鞏固保持優良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向國際生態環境質量標杆地區看齊提供制度保障。——陸海統籌保護發展實踐區。
  • 去年昆明空氣品質達標率98.9% 排全國第九
    原標題:去年昆明空氣品質達標率98.9%   昨日,昆明市環保局發布昆明市2016年度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市空氣品質日均值達標率98.9%,排名全國第九。水環境質量中,滇池、陽宗海等水質有所改善,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達二級,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保持100%。總體而言,去年昆明環境質量較往年有所改善。
  • 海南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該標準適用於現有檳榔初加工和深加工企業大氣、水和固廢汙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檳榔初加工和深加工新、改、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後的大氣、水和固廢汙染物排放管理。該標準創新性地緊密結合了海南省產業特點,是海南省制定發布的第一個行業類汙染物強制性排放標準,填補了海南省乃至全國檳榔加工行業汙染物排放標準的空白。
  • 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無汙染 蘇州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蘇州市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創歷史最好水平,為全省空氣品質改善和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蘇州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賀信指出:2020年,蘇州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 州市要聞 | 昆明:大氣汙染防治亮出最好水平 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
    州市要聞 | 昆明:大氣汙染防治亮出最好水平 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100% 2021-01-04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