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曾是一代人的記憶,「四大天王」也常被人津津樂道。
提到香港影視圈,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邵逸夫」。1967年,邵逸夫創建了香港無線電視TVB,拍出《上海灘》、《射鵰英雄傳》、《射鵰俠侶》、《鹿鼎記》等經典。他的「藝人培訓班」,不僅捧紅了「五虎將」(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就連「四大天王」的人選和稱號,也是他一手操辦的。
邵逸夫雖然在香港發展,但其實他祖籍浙江。
邵逸夫,1907年出生於上海。兄弟幾人都在外面打拼,在家裡八個子女中,他排行第六,人稱「六叔」。邵逸夫很早就開始在哥哥創辦的影視公司幫忙,這也成了邵氏電影的前身。1958年,他在香港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後來拍了上千部華語電影。
很多人都說邵逸夫很「摳門」,但他對做慈善卻是非常大方。
1985年之後,邵逸夫通過「逸夫教育基金會」和教育部合作,在內地高校建了6000多個「逸夫樓」。加上其他的公益、慈善事業捐款,他在內地累計投入近100億。2013年,邵逸夫向浙江大學捐贈2億港幣。4月,邵逸夫夫婦向雅安地震災區捐贈1億港幣。2014年,邵逸夫與世長辭,享年107歲。他曾經說過:「我的財富取之於民,也要用之於民」。
邵逸夫先生,無疑是最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的香港富豪!
1990年,中國政府將發現的2899顆星,命名為「邵逸夫星」。2008年,邵逸夫獲得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終生榮譽獎」。為什麼用這麼多錢做教育呢?邵逸夫回答說:「中國要強大,關鍵在於教育及培養人才,將賺到的錢捐獻在教育事業中,做一些實際的事,是我最大的心願。」
不僅如此,他還創辦了「邵逸夫獎」,這個獎項被譽為「東方諾貝爾」。
2002年,邵逸夫創立了「邵逸夫獎」,不限種族、國籍、宗教信仰,表彰全球在天文、數學、生命科學、醫學方面的傑出貢獻者。每個獎項給予100萬美元獎金,比諾貝爾獎的95萬美元還高。邵逸夫說:「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訓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在香港富豪中,邵逸夫先生不是最富有的,但他卻是最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的!
今日話題:你們學校有逸夫樓嗎?你覺得慈善最應該用在什麼地方?是貧困、兒童,還是教育?
本文由「小麥很酷」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喜歡請點讚、收藏,並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