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0月26日NASA宣布:利用一架波音改裝的全球最大高空望遠鏡——同溫層紅外天文臺(SOFIA)最新觀測到,位於月球南極地帶的克拉維斯環形山存在水分子。
儘管探測含水量大約只有撒哈拉沙漠1/100,但這是首次在有陽光照射的月表發現水。以往發現/推測月球水資源,都是在地下或者終年不見陽光的極寒地帶。
正如NASA總部天體物理學主任保羅·赫茲聲稱:「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因為按照我們的預期,凡是月球表面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都無法存在水。這一發現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個月球表面,而不局限於月球兩極附近寒冷、陰影籠罩的地區。」
這似乎意味著月球水資源可能更容易獲取,為未來人類建立月球基地增添一些動力。
我們知道,NASA主導的重返月球計劃目標:2024年首批兩名太空人前往南極地區,之後每年都會派遣登月太空人,逐步建立常駐基地。
嫦娥六號也計劃2024年發射,同樣飛抵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的南極地區,執行機器人採樣返回任務。後續任務也會將月球南極作為重點探測區域,為2030年代中國載人登月、建立長期月球基地作準備。
這次大發現的意義就在於,為人類登月增添不少信心和動力。未來,登月太空人在有陽光照射的月表開採水冰資源,遠比在極寒背光地帶開採要容易得多。通過分解水系統生成氫氧,作為氫氧發動機燃料,氧氣提供太空人呼吸,同時提取液態水作為太空人飲用水,從而為人類常駐月球、建立基地提供不可或缺的持久資源。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這次發現神器:架在波音747上的「全世界最牛的高空望遠鏡」——
一提到天文望遠鏡,你馬上就會想到:各種地面望遠鏡,太空望遠鏡。
但聽說過高空望遠鏡嗎?架在三手波音747上的?
這就是全球最大最著名的高空望遠鏡——索菲亞(SOFIA)。
問題來了,為啥這架高大上的高空望遠鏡,起個女性化的名字?
其實,索菲亞(SOFIA)全名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直譯為「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這就意味著:飛機要飛到同溫層去觀測宇宙。
為啥要飛到同溫層?
先說說什麼是「同溫層」,也叫平流層。
這是地球大氣層自下而上的第二層,海拔高度從8/16公裡~50公裡這一區間。
在對流層之上,特點是相對平靜的大氣層,這一層的上半部分就是著名的臭氧層,能夠吸收大量紫外線,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讓索菲亞飛到同溫層觀測,關鍵基於兩點:
①平流層下面的對流層,含有地球大氣層幾乎所有的水蒸氣,而這些水蒸氣能夠阻擋來自太空99%的紅外光,所以地面天文望遠鏡大都沒法精確捕捉紅外光。
②儘管像斯皮策、哈勃這類太空望遠鏡,也能夠觀測紅外光波段,但因為任務繁忙、造價昂貴,無法全頻段觀測紅外光波段,而採用索菲亞這種高空望遠鏡,則要靈活、方便、廉價得多。
所以,美國宇航局花了大力氣設計建造出這款索菲亞,從規劃、設計、製造、改裝,歷時13年,造出這架最大最牛的高空望遠鏡——索菲亞。
當然,索菲亞並不是美國第一架高空望遠鏡。
早在1965年,NASA就採用康維爾990改裝飛機,首次進行了高空望遠鏡紅外光波段的觀測。
再說說三手飛機的事兒。
為了降低成本,NASA使用的是二手飛機,1997年從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買下這架波音747SP寬體飛機時,已經足足飛了20年,這期間還倒過一手,所以被戲稱為【三手飛機】。
不過呢,飛機安全、能用就好。
設計能力必須達到:能夠裝下直徑2.5米的望遠鏡,10人一組的實時觀測團隊和裝備,飛上12公裡以上的平流層,每年飛行100個航班。
最關鍵的技術環節,就在高空望遠鏡:第一主鏡必須好,第二穩定性必須好。
①主鏡製造加工,先後在法、德兩國完成。
鏡片採用微晶玻璃特製,幾乎不會膨脹。光是拋光打磨就用了兩年時間,光學鏡面達到8.5納米的精度,1納米有一根頭髮絲的8萬分之一。從1999年開始製造,直到2004進行第一次地面測試,整整用了5年。
②高空望遠鏡另一個關鍵技術,在於穩定性。
就算主鏡研製技術再高精尖,只要飛機一抖,望遠鏡一顫,全都白費。
為此,研發人員專門研製了一個球形軸承,把高精尖的望遠鏡妥妥裝置在這個穩定器上,設計標準需要達到——就像在地面一座10米高的水泥臺上,那種天文望遠鏡一樣穩定!
這得花費多少刀呢?
直到2007年4月26日,索菲亞實現首次試飛,整個項目預算從原來的1.85億,猛增到3.3億美元。
當然,NASA不是一家買單,還有多家分攤:比如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高校空間研究協會URSA等。
花掉這麼多經費,索菲亞物有所值?
前面說了,索菲亞作為高空望遠鏡,最大特點就是全頻段觀測紅外光。
它能夠穿透星際氣體和塵埃,觀測恆星與行星的形成,尋找太空生物跡象,探索宇宙有機物的演變,甚至觀測黑洞的運轉機制。
從2007年首飛一直到現在,索菲亞幹出什麼名堂沒?
當然有啦。
2016年初,索菲亞率先發現火星大氣層裡有氧原子。
2017年初,利用中紅外線光譜對穀神星觀測,幫助NASA確定了小行星表面存在行星塵埃。
2017年6月,NASA發布一項研究成果: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塵埃環,體積要比科學家預想的少30%,但是更緻密更緊湊。
——這都是索菲亞的功勞。
背後的苦勞,每年要飛100個航班,一個航班10人一組。
要知道作為高空望遠鏡飛了11年,身為波音飛機足足飛了41年(1977~2018)。
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科普教育。
按照我們國產說法,索菲亞可是實實在在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每年都會欣然接待——青少年天文愛好者、天文教育工作者、天文館和科學館工作者等人士的實際觀測和體驗。
要知道,索菲亞的身份可是全世界最大最尖端的高空望遠鏡,要是在某些國,恐怕只能是遠觀、不能近身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