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告別浪漫的年代

2020-08-03 番茄讀書

2004年8月9日,陳春先去世,兩天前,他剛剛過了70歲的生日。即便是中關村的人,也沒有幾個還記得他的名字了,「遺忘」是這部中國企業史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1980年10月,中國最頂尖的核聚變專家、46歲的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陳春先從美國考察回來,這已經是他兩年裡第三次訪問美國了,這幾次出國讓他印象最深的倒還不是美國同行的學術進步,而是那個國家在技術產業化上的擴散能力。他每次都會去兩個地方,一是西部的矽谷,還有就是東部的波士頓「128號公路」。走在那兩條房屋低矮、叢木蔥綠的狹長地帶,他突然萌生了一股從來沒有過的激情。陳春先是當時國內最有前途的新生代科學家,在1978年,中科院評聘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教授級研究員,一共只有10人,陳春先與後來成為「時代偶像」的數學家陳景潤一起在榜。而此次的矽谷之旅卻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


1980:告別浪漫的年代


回國後,他向上級寫報告提出,中國應該建設自己的「矽谷」,他寫道,「美國高速度發展的原因在於技術轉化為產品特別快,科學家和工程師有一種強烈的創業精神,總是急於把自己的發明、專有技術和知識變成產品,自己去借錢,合股開工廠。」在他的方案中,甚至已經圈定了「中國矽谷」的地點,那就是他工作所在的中關村。


中關村真是北京城北面的一個小村莊的名字。1949年以前,這裡是一個有70戶住家、276口人的自然小村,周邊的墳地佔了土地的30%多。1952年,中國科學院定址於此,再一年,燕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又在這個小村的北部形成一個教研院區。日後,中關村一帶先後建起了中科院的幾個重點研究所和大面積的員工宿舍,成為科研人員聚集度很高的一個區域。陳春先在報告中說,「我們在中關村工作了20多年,這裡的人才密度絕不比舊金山和波士頓地區低,素質也並不差,我總覺得有很大的潛力沒有挖出來。」


如果僅僅是這樣寫寫報告、講講話,倒也罷了,陳春先卻是想真的把自己當成試驗品全部地投進去。在回國後的兩個月裡,他狂熱地四處呼籲,向各個部門寫報告提建議,終於,北京市科協認可了他的這個想法,同意借給他200元錢,並開證明準許他在銀行開一個帳戶。12月23日,在美國矽谷傳奇的鼓舞下,陳春先在中關村一個倉庫的一角辦起了國內第一個民營科技實體:「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跟陳春先一起跳進商海的還有中科院物理所、電子所、力學所的14個科研人員。日後,中關村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科研產品集散地,陳春先無疑是第一個先驅。1980年的北京之冬十分寒冷,整個12月共下了六場鵝毛大雪,有報導說,這年冬天的下雪量是近二十年來最大的一次。陳春先騎著自行車日日踏雪跑業務,他的服務部在開業兩個月後終於接到了第一單生意,海澱區一個街道小廠的廠長問上門兜售業務的核聚變科學家陳春先:「你能幫我們解決一下電源上的問題嗎?」陳春先愣了一下,然後說,「當然能,你可以給多少錢?」


中關村要真正熱鬧起來,還要等三到四年。在陳春先辦服務部的當時,卻引起中科院內外很大的震動,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不務正業。這時,出身巴蜀的陳春先表現出川人特有的倔犟,他像瘋了一樣地四處去跑業務,這位研究艱深的核聚變技術的科學家不得不為15個人的生存做「稻粱謀」。在創業的第一年,他的服務部有了兩萬多元的收入,這在當時不算是一個小數目,陳春先因而給大家每人每月發了15元的津貼,這件事在清貧的中科院裡頓時濺起軒然大波,告狀的人忿忿地說,陳春先搞歪門邪道,居然自己給自己長了兩級工資。到1983年,陳春先籤訂了27個合同,與海澱區的4個集體所有制的小工廠建立了技術協作關係,還幫助海澱區創建了海澱新技術實驗廠和3個技術服務機構。陳春先為服務部所設定的經營原則後來成為中國民營高科技公司創辦的共同規律,那就是:科技人員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轉化規律,市場經濟規律,不要國家撥款,不佔國家編制,自籌資金、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依法自主決策。在他被懷疑、辱罵和嘲笑的身後,漸漸地,在中關村一帶出現了零星的技術小公司。在媒體的報導下,陳春先的實踐引起了上層的關注,當時主管經濟工作的胡啟立、方毅都做了批示,對他大為褒揚。


在這些舉措的觸動下,海澱區放寬了中關村辦公司的政策。1984年,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及後來非常著名的聯想公司相繼誕生,「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初具規模,到1992年,這裡的民營科技公司已達到5180家。


陳春先的研究方向是高深的核聚變,他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核聚變基地,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託卡馬克裝置。而在中關村,他的這些專業幾乎都派不上用場。從1980年以後,陳春先基本上放棄了學術研究。他把服務部改組成華夏矽谷公司,只要有生意上門他都樂此不疲地去談判,他的公司做過的最大一筆業務是幫助一家美國公司做數據錄入,他為此聘用了100多個大學生,1000個字符掙0.4元,如果順利,一年可以得到30萬美元的收入,但是這個業務後來也半途流產了。


陳春先顯然不是一個優秀的經營者,在他的首倡下,中關村日漸規模膨脹,而他的公司卻始終委靡不大,與聯想、方正、同方等後起之秀不可同日而語。十多年來,他多次捲入經濟糾紛,甚至還先後兩次遭人綁架。他對人感慨說:「思想活躍也好,能悟出潛在的增值地方也罷,都不等於能夠辦好公司。相反,辦好公司的企業家大都是搞營銷、搞金融,有很強管理能力的人,而不是真正的科學家。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迴避的。」


陳春先晚年成為一個「歷史人物」,平日無人記掛,到了某些紀念日則有媒體上門採訪一二。很多人以為,他當年若一直在實驗室工作,將成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而他自己則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覺得每一代人只能做他當時認為最重要的事。人活著總要做點事,做了這件,也許就要放棄那一件。我做事從不後悔,即使做了較為愚蠢的事,也不後悔,因為時間總是在往前走的。」


陳春先是一個倔犟的四川成都人。他很應該被人長久的紀念。網際網路上有一個專門的陳春先紀念網站(http://www.chenchunxian.com)。除了幾個知情人,那是一個幾乎被徹底遺忘的網站。

相關焦點

  • 告別的年代
    這一年,太多人離開了我們,醫生、球星、學者,他們都以一種極不正常的形式與我們告別,不正常得像一場玩笑。但是現實追求不是玩笑,只能努力地去接受與面對。接受病毒的存在、面對一個新舊秩序的更替。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節目,我們以此告別一位知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他的去世就像一個象徵與隱喻:老關係不會有了,一切都將是新問題。
  • 1980年代喜劇之王 美國青少年代言人
    整個1980年代,約翰·休斯一共寫了16個電影劇本,執導了其中8部。1990年他擔任編劇和製片人的《小鬼當家》成就事業巔峰,2.85億美元北美票房,直到如今都是真人家庭喜劇無法逾越的高峰。難怪,《小鬼當家》另外一位製片人評價休斯是「1980年代之王」。
  • 1980年代,上海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進入時尚之門
    1980年代,文化氛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深藏在心裡的想美化自己的願望得到了舒張,特別是女性,她們愛美的天性得到了有力的擴張。妻子告訴我這樣一個例子: 她小學裡很要好的女同學曾大聲疾呼:如果我有一萬元錢,就把淮海路、南京路最好看的衣服買回來。她是個資本家的孩子,從小就有許多許多漂亮的衣服、裙子,在學校裡,還能夠展示自己的好看的衣服,但是在六七十年代,這些美的欲望根本無法表現。
  • 蔡徐坤告別演出:夢幻般雪花飛舞,浪漫到不願醒來
    蔡徐坤告別演出:夢幻般雪花飛舞,浪漫到不願醒來,抓不住飛雪。蔡徐坤分享了9月11日的告別演出,從校服到婚紗,為大家營造出夢幻的浪漫,在雪中曼舞,與婚紗模特互動,場面讓人感動,蔡徐坤的一個抓雪瞬間讓網友為之痴迷。
  • 1980年到2011年,用7部神劇懷念TVB的黃金年代
    港片沒落的時候,TVB到了2010年代仍然能炮製出品質驚人的作品。只可惜到了2020年代,談到TVB,回顧要比展望更精彩。《上海灘》首播:1980年3月豆瓣評分:9.0周潤發的許文強,呂良偉的丁力,趙雅芝的馮程程,還有顧嘉輝的那首經典名曲,足以讓《上海灘》的傳奇永遠不滅。
  • 1980年的流行歌曲
    讓我們來一起聽聽歌,回到1980年……有人跟我說,1980年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年代,因為從這一年出生的人就是我們口中的80後,也就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當作為80後數著月份算著自己的年紀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已經是42歲了,曾經青春輝煌一代也會慢慢變得更加地成熟。伴隨著所有1980年出生的朋友們一起回到出生兒提的時候,也許在那個時候媽媽正抱著你在聽這些歌曲呢!
  • 這是人類環保的歷史性勝利,聯合國:臭氧層可恢復到1980年代水平
    接著也表示,「極地臭氧破洞可望逐步修補,至2060年代,回覆到1980年代程度。」▼為什麼臭氧層很重要?我們的地球外圍有一層氣體叫「臭氧層」,臭氧由氧分子組合而成,屬於刺激性氣味,外觀是淡藍色的氣體。它的作用在於保護地球上的生命,透過它吸收陽光照射出來的大量紫外線,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免於受到紫外線傷害。
  • 李現新片曝光,《戀曲1980》上演青春「回憶殺」,女主春夏惹人愛
    近日,梅峰導演放出了作品《戀曲1980》的最新海報,圖片以綠色樹葉為大背景,充滿了生機與浪漫。李現身穿白色襯衫,沉默的表情低頭俯視著下方。而影片的女主角春夏則穿著一身樸素的白色連衣裙,閉上雙眼,充滿幻想的仰望天空。簡單的一張圖片就把故事核心人物的情感碰撞完美地詮釋了。
  • 告別的年代:傅高義去世,「費正清一代」的終結|中間地帶
    這一年,太多人離開了我們,醫生、球星、學者,他們都以一種極不正常的形式與我們告別,不正常得像一場玩笑。但是現實追求不是玩笑,只能努力地去接受與面對。接受病毒的存在、面對一個新舊秩序的更替。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節目,我們以此告別一位知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他的去世就像一個象徵與隱喻:老關係不會有了,一切都將是新問題。
  • 反映八十年代青春故事的電視劇:甜蜜蜜、血色浪漫你看過幾部?
    下面小編就推薦幾部1、《血色浪漫》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是由孫儷和劉燁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這部劇精彩的地方在於,劉燁和他的一幫從小一起長大的幾個鐵哥們,一起到陝北下鄉做知青,在知青之前,他們幾個什麼事情都幹過,打群架、調戲女孩,站在馬路邊上對著女孩吹口哨,被他們調戲的其中之一的女孩子就是孫儷扮演周曉白,鍾躍民還在眾人的慫恿下向周曉白告白
  • 怎樣成為一個浪漫的人
    在戀愛中,情侶們往往希望對方解風情一些,也就是俗稱的浪漫一些。可是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浪漫呢?有些人在學校的操場上擺一地鮮花,然後向女生宿舍大喊大叫,後來發現喜歡的女生不在宿舍,這一下不僅當事人白忙活了,而且跟著起鬨的,幫著擺花的,甚至幫著策劃這場所謂的浪漫壯舉的人也都白忙了。最嚴重的後果是會被別人覺得你沒有深度,結果想浪漫反倒弄巧成拙。
  • 漫長的告別:電影到底好在哪裡?莫過於最細膩的溫情告別
    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上午10 時,沈昌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西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廳外的門匾上,黑底白字的「沈公我們永遠懷念您」,以及「讀書無禁區,寬容有情有愛,終圓書商舊夢;知道有師承,溯往無雨無晴,俱是閣樓人語。」條幅、輓聯高懸。
  • 國產片1980之三:《金鏢黃天霸》很前衛《寡婦村》難以啟齒
    如前所述,1980年代,是國產電影百花齊放的時代,甚至可以稱為國產電影的「黃金十年」,這十年,不僅產片量很高,而且電影人都表現出了某種活力和創新精神,這種精神,漸漸不見於當下的影視創作群體。《寡婦村》劇照那咱們繼續懷舊吧。
  • 借《流浪地球》東風:推薦一下戰後到1980年代的日本科幻電影
    日本科幻電影起步於1926年,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達到高峰,因1990年一部日美合資大片《從太陽出擊》的失敗而一度休克。日本特攝電影外銷美國的開端,此後一直到1980年代初,科幻片/怪獸片/災難片與武士片一樣,是日本電影業對外出口的主演片種。1954版《哥吉拉》在美國方面的努力下,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為東寶帶來了400億日元的外匯收益。本多豬四郎執導、圓谷英二擔任特技導演的幾乎所有怪獸片都打進了美國主流院線。
  • 「中國編輯的典範」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2021年1月14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人民文學出版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公司、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三聯書店、臺北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和一些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參加了告別儀式。
  • 一代名編駕鶴西去,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今在京舉行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1月14日上午10時,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出版家、編輯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得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資深編審沈昌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10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 TVB歷年武俠劇|1980版《龍仇鳳血》雙黃搭檔最後的熒幕合作
    1980年堪稱是標誌性的一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香港影視進入了全盛時期的八十年代。隨著「砰,砰,砰」三聲槍響,TVB版《上海灘》橫空出世,許文強的風衣黑帽白圍巾,馮程程的麻花辮,瞬間引領了時尚潮流。《上海灘》一出世便是一座高峰,隨後整個八十年代再也沒有一部劇能越過這座高峰,即使TVB最經典的武俠劇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絕代雙驕》等,在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的評選中也都統統敗給了《上海灘》。
  • (1980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0年篇
    香港80-90年代,是電影造夢的年代。以「雙周一成」「二梁二劉三癲狂」為代表的香港電影橫掃臺灣、日本、韓國、東南亞,伴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那個年代香港電影的魅力,總讓我欲罷不能的時不時的回味一番,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樣。97香港回歸,香港和內地的交往更為密切,到2003年,CEPA的籤訂,內地不再把港片視為進口片。
  • 老照片:80年代的九龍寨城,繁華香港市內曾經的「罪惡之城」
    1980年代的香港,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彼時雖然香港面積不大,但是經濟卻非常有活力。圖為1980年代的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舟楫林立,陸地上則是一片鋼鐵森林的繁華景象。但是在1980年代的香港繁華背景之下,香港市內卻有著一個叫做九龍寨城的貧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