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
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從美國回到東京,從東京回到家鄉,在不斷喪失的記憶中苦苦尋覓的是對家的責任。電影的整體布局非常巧妙,用兩年時間一個長間斷,緊湊描述曾經的一家之主如何退場,又如何讓退場後的家依然稱為一個家。
漫長的告別, 恰似你眼底最深處的溫柔。慢慢學會且忘記,莫過於人生常態。電影裡的主人公退休前是校長,不善言辭,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來回打轉,日復一日的生活著。年老的他患上了阿茲海默症,想不起一些事。
因為當日子過得太快,我們每天都加速前進著。所以一路上弄丟了什麼,忽略了什麼也未可知。久而久之覺得生活好累,每天都感覺自己要獲得什麼,卻沒從未認真思考過我們已經獲得到了什麼。
時間不停向前,愛讓它變得永恆。細膩,是日本家庭電影打動我的第二個點。三把傘,無名指上一直帶著的戒指,奧運會的前後呼應。另外,對於死亡的思考,這部電影,其實也通過另一種陌生化視角,向我們展示了東哥在死亡之前,向家人與他曾經生活的周邊的一個漫長而美好的告別。
電影《漫長的告別》沒有很直白地告訴答案,也沒有簡單的表現,它傳遞的是一種堅韌樂觀的精神,近乎浪漫又理想的精神基調。去迎接一場死亡,去迎接一場告別。通過時間,一個簡單的四口之家與日本本身的創傷聯結在一起了。電影只能告訴你:樂觀而頑強地活著。
這部電影或許是日本慰藉福島之後的民族創傷之作,不過在疫情肆虐過後的世界,特別是「停擺」半年的中國,許多人與家人「困」在家中,人們對家的理解與觀念一定發生了潛在而深刻地變化。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漫長到人用一生時間來向家人和一切事物告別。一場溫情,獻給最值得的人和事。漫長的告別, 恰似你眼底最深處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