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漫長的告別》:人生很多時刻,我們甚至來不及好好告別

2020-12-06 桃知鯉

看完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我哭得有點失控。

這是一部適合萬家燈火的冬日一個人看的電影,電影講的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在漫長的7年中,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的故事。7年時間,看似一個充足而漫長的告別,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卻是度日如年,從一開始只是健忘瑣碎的日常小事,情緒起伏不定,到漸漸開始忘記身邊的親人,直至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意料之中,父親安靜的去世了。

電影整個節奏很慢,典型的日式生活,一切都淡淡的,雖然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是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很克制,然後越是這種靜默的克制,越是沒有嚎啕大哭,越容易讓人感同身受。這種內斂的電影表達,也體現了成年的世界的殘酷,兩個女兒在照顧父親的同時,其實自己的生活也處於隨時崩潰的邊緣,雖然大女兒定居國外一家三口看似美滿,小女兒堅守美食事業每日笑得堅強,表面光鮮亮麗。其實一地雞毛,但是,這不就是生活本來的面貌嗎?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念我的父親,這個剛離開我三個多月,世界上最愛我的男人。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臺詞——「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 在父親最後臨終的那一刻,只有二姐和母親在身邊,當所有家人趕到場時,已經來不及跟他做最後的道別。

沒有經歷手術的折磨,沒有癌症化療的痛苦,73歲的父親最後的日子,一直都是沉默的,也是平靜的,醫生含淚安慰母親,像父親這個年齡,少受病痛折磨,也算幸事。但其實全家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對於父親後續治療和抗癌之路,大家都抱著希望,惟願奇蹟出現,可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也沒有劫後餘生,生活是血淋淋的現實。

帶父親回家、報喪、送別、火化、守靈、安葬、到頭七,時間一晃過去已快三個月有餘了, 痛心和自責卻從未遠去,總回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那是與父親最親密無間的時候;每周末回父母家中,總覺得父親的音容笑貌仍在,總是恍惚中感覺父親還在等著我回家。望父親一路走好,來生再相見。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阿爾茨海默症的長痛與日系電影哀而不傷的華美
    關於「阿爾茨海默症」這個話題,相信是很多患者家屬心中的長痛。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哀而不傷,守望幸福,卻是這一家人的心之所向。「回家」並不意味著回到某個房子裡,有家人、有愛的地方,才是家。堪稱日版《都挺好》的家庭溫情電影——《漫長的告別》,2019年在豆瓣曾拿下8.0分的好成績。
  • 漫長的告別:電影到底好在哪裡?莫過於最細膩的溫情告別
    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
  • 電影《漫長的告別》熱映 蒼井優笑顏治癒力滿分!
    電影《漫長的告別》熱映 蒼井優笑顏治癒力滿分!1905電影網訊 由中野量太執導,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人氣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的治癒系佳作《漫長的告別》正在全國熱映中。電影《漫長的告別》改編自第143屆日本直木獎得主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由席捲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大獎的導演中野量太執導。
  • 豆瓣8.0《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電影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解讀《漫長的告別》的獨特魅力《漫長的告別》這部影片由中島京子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溫情感人,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長127分鐘,橫跨七個年度。認知障礙症還有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長的告別「,意思是病人和家人,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用來告別。這部電影充滿了溫馨的橋段。就好像,我們回憶一個去世的親人,當初離別的撕心裂肺已經記不得,腦子裡的回憶,都是各種溫馨的小細節。影片中的父親退休前是中學的校長,非常嚴厲。
  • 《漫長的告別》活出心中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是能找到答案的人並不多。懵懵懂懂間我們堅持著所謂的理想,所謂的抱負,但是在真實世界中卻屢屢受到撞擊。頭腦中的「小人兒」也時常提醒我們,該放棄了,該放棄了。《漫長的告別》是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雷蒙德·錢德勒的作品,他被譽為20世紀美國文學的代言人之一,每本著作都質量上乘。他塑造了「硬漢偵探」馬洛的經典形象,也為當時的文壇開創了雅俗共賞的文學風格。
  • 豆瓣評分8.0,一部溫馨的家庭電影,一段不想告別的告別
    大家好,我是米娜,一個愛好看電影的萌妹子。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可以讓你哭著笑、笑著哭的日系家庭電影——《漫長的告別》。該局治意溫暖、感人,講述很多細水長流的生活小片段,將溫情親情榮譽其中。於是對父親的告別也從此開始了。在這七年裡,父親越來越忘事,越來越不記得自己的女兒們了。也發生一些事件,例如父親走失,對小女兒開店的認可,對母親的第二次求婚等等,一些細碎的小事鉤織起來整部劇的暖情氛圍。後面不多劇透,想看的一定記得看完。
  • 中村倫也加盟《漫長的告別》 飾演蒼井優的戀人
    電影《漫長的告別》海報 中村倫也資料圖 據日本媒體報導,根據第143屆直木獎獲獎作家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席捲日本電影學院獎等獎項的《滾燙的愛》導演中野量太執導的新片《漫長的告別》確定5月31日在日本上映,2月27日影片宣布追加演員
  • 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 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珍藏版上市
    今年是世界文壇大師雷蒙德·錢德勒誕辰130周年,其代表作《漫長的告別》插圖珍藏版近日於國內上市。記者14日從該書的出版方獲悉,這本大師之作上市僅3天,銷售量就登頂噹噹新書榜第一位、亞馬遜kindle總榜第一位。
  • 錢德勒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珍藏版爆賣
    村上春樹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是雷蒙德·錢德勒經典代表作,憑藉此作,錢德勒超越類型小說 家,成為經典文學大師,收割了無數大師級粉絲。在亞洲地區,村上春樹是錢德勒最為搶眼的書迷。村上春樹曾公開表示「錢德勒 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
  • 陳為軍 漫長的告別|封面人物
    陳為軍在銀幕上的告別視頻被許多人傳開。一位武漢電視臺的同事問到趙驊,趙驊覺得這大概是陳為軍多年來想著告別紀錄片的又一次——他們一直為「真實」所困。趙驊給陳為軍發了一條微信:「『真實』是雙刃劍,常常會傷害無辜的人,這是我們在拍攝紀錄片中的體會。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要我們初心不改,為真為善為美去做點事情,上帝會原諒我們的。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 《漫長的告別》新預告解禁,蒼井優與中村倫也重逢畫面公開
    根據直木獎獲獎作家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漫長的告別》,由中野量太執導,講述了家人之間的溫情。在父親70歲生日時,時隔很久才回家的女兒們,被母親告知往日嚴厲的父親已經得了老年痴呆症。這部電影描寫了在充滿不可思議事情的每一天,與慢慢失去記憶的父親離別的7年間的故事。
  • 上海交大白血病研究生去世,告別父母:儘快忘了我,好好活下去
    面對生老病死我們除了坦然面對別無他法。但是面對生死真正做到坦然的人很少,面對新生命的到來,生的喜悅,面對死亡時,對死亡的恐懼一直圍繞著我們每一個人。今天要說的他,是一位上海交大的研究生,本該有大好年華在等著他,卻在他即將踏入社會時被病魔帶走。面對死亡,他坦然接受,面對死別,他勸慰父母的話感動無數人,讓活著的我們更加珍惜生命。
  • 面對死亡,用愛告別,才能不留遺憾
    如果想起這個真相,那麼活著和某個人在一起相處的每一天,何嘗不是我們走向死亡前的告別。 如何經歷著走向死亡的漫長或短暫的告別,才能在心底不留遺憾?往往是我們在生命中遇見了死亡,才會頓悟的事情。電影 |《入殮師》我們活著,恐懼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是最恐懼的,往往是死亡。
  • 告別,也是為了歸返
    作者:林頤 「說一聲告別就是邁入死亡一小步。」在《漫長的告別》裡,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如此想到。或許,這也是馬洛這個文學史上經典人物的創造者,美國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9)的內心獨白。
  • 告別2019迎接2020句子說說 告別2019的話展望2020寄語
    告別2019迎接2020句子說說 告別2019的話展望2020寄語(二)  你好,新的2020年!我會用笑臉來迎接我每一個敵人。  等待著2019的告別,迎接2020~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開始~  2019年太難了,內心世界的秩序全部被打破,需要重生,那就以一場高難度的旅行,向2019年的艱難告別,在冰天雪地裡迎接2020。
  • 《漫長的告別》:失智老爸與三個女人的最後幸福時光
    當代日本電影對家庭觀念的態度不溫不火,更多的時候把家庭看作是一種有害的存在,而非支持的後盾。中野量太的新作《漫長的告別》同樣如此,在影片中,三個女人被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她們和曾經身為一名權威的校長但如今患有痴呆症並且迅速失去了閱讀能力的嚴厲父親昇平(山崎努飾) 之間的關係。
  • 豆瓣年度評分最高日本影片《漫長的告別》:蒼井優貢獻最佳哭戲!
    原創 | 書影君有一種類型的電影我特別喜歡,那就是日本家庭片。無論是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還是山田洋次的《小小的家》《東京家族》,抑或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步履不停》,都是這類型影片的代表。
  • 告別母親——親人只有一世的緣分,我們卻沒有早點好好珍惜
    第三天早上7:02分出殯,我們再一次和母親的遺體告別,看著安樂堂的工作人員非常專業地把母親從冰棺裡移到紙棺裡,工作人員都是些年輕帥氣的小夥子,他們畢恭畢敬,面色凝重,言行中充滿了對逝者的敬重,有條不絮地把母親從冰棺裡移出來 送上靈車,看不到慌亂和害怕,或者他們已經看淡生死?
  • 費玉清:告別場唱完,我要好好玩一下西湖
    但他始終試圖用優雅甚至有些老派的言語,淡化告別的感傷,來自內心的,來自歌迷的。「承蒙大家多年不嫌棄,為你們多唱幾首歌是我的榮幸。」從登臺到謝幕,沒有說過一句「再見」。連告別演唱會都這麼克制、內斂、有分寸感,這確實像極了費玉清。3月30日晚,18000人的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沒有一個空位,也是對小哥最體面、最高規格的「送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