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我哭得有點失控。
這是一部適合萬家燈火的冬日一個人看的電影,電影講的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在漫長的7年中,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的故事。7年時間,看似一個充足而漫長的告別,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卻是度日如年,從一開始只是健忘瑣碎的日常小事,情緒起伏不定,到漸漸開始忘記身邊的親人,直至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意料之中,父親安靜的去世了。
電影整個節奏很慢,典型的日式生活,一切都淡淡的,雖然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是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很克制,然後越是這種靜默的克制,越是沒有嚎啕大哭,越容易讓人感同身受。這種內斂的電影表達,也體現了成年的世界的殘酷,兩個女兒在照顧父親的同時,其實自己的生活也處於隨時崩潰的邊緣,雖然大女兒定居國外一家三口看似美滿,小女兒堅守美食事業每日笑得堅強,表面光鮮亮麗。其實一地雞毛,但是,這不就是生活本來的面貌嗎?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念我的父親,這個剛離開我三個多月,世界上最愛我的男人。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臺詞——「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 在父親最後臨終的那一刻,只有二姐和母親在身邊,當所有家人趕到場時,已經來不及跟他做最後的道別。
沒有經歷手術的折磨,沒有癌症化療的痛苦,73歲的父親最後的日子,一直都是沉默的,也是平靜的,醫生含淚安慰母親,像父親這個年齡,少受病痛折磨,也算幸事。但其實全家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對於父親後續治療和抗癌之路,大家都抱著希望,惟願奇蹟出現,可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也沒有劫後餘生,生活是血淋淋的現實。
帶父親回家、報喪、送別、火化、守靈、安葬、到頭七,時間一晃過去已快三個月有餘了, 痛心和自責卻從未遠去,總回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那是與父親最親密無間的時候;每周末回父母家中,總覺得父親的音容笑貌仍在,總是恍惚中感覺父親還在等著我回家。望父親一路走好,來生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