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遺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框哥說: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2017年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發生 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地震是地球上的正常自然現象。它大部分時候「低調」到令我們覺察不到,但它只要發威——哪怕極為偶爾——但那種可怕程度會令我們無法想像。
為四川新疆祈福。
圖為網友實拍的九寨溝震區實況,瓦礫遍地。
救援現場實況
我們的星球上每年要發生不計其數的地震,大多因為震級太小而未被記錄下來,但以美國國家地震臺網為例,每年記錄到的地震大約有12000到14000次,平均每天約35次。而7到7.9級的地震,全球每年大約有18次,8級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會發生一次。
板塊大碰撞
球表面由大小各異的板塊覆蓋著。隨著其下方的流動的地幔驅動著運動,相互分離活著擠壓,而地震多發生於板塊交界處(紅色線條)。約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向北衝撞上了歐亞板塊,巨大的撞擊力造成了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隆起。這個衝撞事件還在進行,根據全球定位系統觀測,人們發現目前印度板塊每年仍以5釐米(相當於手指甲生長的速度)的速度向北推進。青藏高原受到強大的擠壓力量,向北及向東北方向移動(深紅箭頭代表移動方向,長度代表移動距離)。青藏高原向東移動是碰上了堅硬古老的四川盆地,擠壓力量向南方的雲南方向分散。川滇一帶,因此而成為中國大陸地震最多的地方之一。
2013年以前,四川6級以上地震。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3年4月20日發生的震級為7級的雅安地震,以及昨晚9點19分發生的九寨溝7.0級地震。
中國哪裡地震多?
幅員廣大的中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有八個大的地震區域(右上)和幾十條小地震帶。中國地震較多的省份包括臺灣、西藏、新疆、雲南、青海、四川等。華北地區因為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因此防震工作也很重要。
都是斷層惹的禍
巖石圈由不同性質的巖石相疊而成,當巖層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是,巖層受力產生變形,當巖層無法承受變形就會破裂形成斷層。地震常常發生在已有的斷層上。在一個斷層中,斷層面之上的一側稱為上盤,之下的一層稱為下盤。巖層受力的方式不同,形成的斷層形態也不同,基本形態包括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
汶川 領報修院
2008年汶川地震中損毀嚴重,大部分已經坍塌。
成都武侯祠
屋脊斷裂,梁、架榫卯移位,牆面、牆體開裂或脫落,部分塑像出現傾斜,基座裂縫、飾件脫落。
都江堰
二王廟古建築群及圍牆全部垮塌,伏龍觀所有屋脊坍塌,魚嘴工程大面積裂縫。
卓克基土司官寨
牆體開裂,部分建築垮塌,基礎沉降。
廣元劍門蜀道
明月峽棧道局部垮塌,嚴重移位。
四川李白故居
山門全部倒塌,臥室和書房千瘡百孔。
但莫名令我們感動的,還是下面這一張圖片
——來自一位高中生和他母親的對話:
是的,她母親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員——
在這個令全國擔心的地方。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點擊文底左下角「閱讀原文」
報名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影像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