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納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哭了?

2020-11-28 易車網

文| 暮四先生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 ●

有網友問,即將撤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納智捷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要了解納智捷,首先要了解裕隆。

裕隆汽車的前身,是1953年嚴慶齡、吳舜文夫婦在中國臺灣創辦的「裕隆機械工廠」。

1956年,裕隆組裝生產了臺灣省第一輛本地產汽車,還在第二年進行了從臺北到高雄的長途試駕。8月,裕隆與美國威利斯籤訂協議,開始以CKD形式生產汽車,先後推出了YL-1、YL-2、YL-3、YL-4等4種型號的產品。

和威利斯的合作只是權宜之計,裕隆更想做的,是老百姓也能買得起的汽車。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裕隆於1957年和日產籤約,成為日產在臺灣的生產基地。

3年後,裕隆推出首款合資轎車日產青鳥,同年更名為「裕隆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在此後的幾十年裡,裕隆汽車一直合資生產日產旗下車型,但懸掛的都是裕隆車標。

1969年,裕隆旗下中華汽車公司成立,次年和三菱汽車籤訂技術合作協議,並從1973年起,生產三菱扶桑卡車和得利卡小貨車。

一直在合資的裕隆,也有一個自主汽車夢。

1982年8月,在合資方日產汽車的極力反對下(日產持有裕隆25%股權),裕隆汽車決定開發自主品牌汽車。

1986年10月,裕隆推出臺灣省第一輛自主設計製造的小轎車「飛羚101」,轟動全省。

數據顯示,當時飛羚101的風阻係數只有0.33,後來上市的掀背版更是低至0.29,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現在的中國品牌車型一樣,飛羚101也有著異常豐富的配置,包括四門電動車窗、後排空調出風口、行車電腦、定速巡航、液晶儀錶盤,甚至還有現在都還沒普及的HUD抬頭顯示等。

不過由於當時臺灣省的電子產品達不到車用標準,飛羚101的設備故障率很高,而且後來還出現了車身斷裂事故,這也導致了飛羚101的失利。數據顯示,從上市到1988年停產,飛羚101共銷售1.67萬輛。

1989年,改款車型飛羚102上市,不過市場表現依舊不理想,在6年時間裡,僅銷售6925臺。

1992年,飛羚的改進版車型——精兵(AREX)上市。雖然精兵在品質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但由於飛羚101、102的的表現,人們並沒有買帳。

更鬱悶的是,從1993年起,除了「精兵」(AREX)車系繼續使用裕隆車標以外,裕隆生產的其他車型,都開始改掛日產車標。

1995年,飛羚系列停產。

這段時間,裕隆也陷入了重大危機。

當初,裕隆不顧日產反對堅持研發自主品牌,導致雙方矛盾不斷,後來日產甚至不再提供新車型;此外,自主品牌的失利,耗費了裕隆大量的資金;同時,裕隆與經銷商合夥夥伴的分道揚鑣,還導致了經銷商渠道的混亂。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裕隆汽車從1993年起,開始了持續4年的連續虧損。直到1996年日產Cefiro(風度)上市,才扭虧為盈。

1994年,中國大陸頒布《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開始鼓勵私人購買汽車。看到商機的裕隆,當然不會放棄機會。

1995年,裕隆旗下的中華汽車和福汽集團合資成立了東南汽車。這個我在之前的節目中講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往期內容。

5年後,裕隆汽車又和東風汽車合資成立了廣州風神汽車公司,主要生產風神二號轎車,還在第二年收購了陷入困境的廣州雲豹汽車。

而也是因為裕隆的牽線搭橋,才有了後來的東風日產。2003年,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成立,裕隆也退出合資公司。

同年,裕隆汽車分割重組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和「裕隆日產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臺灣進一步擴大了與日產汽車的合作。同時,裕隆汽車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年底,裕隆還和東風合資組建了東風裕隆汽車銷售公司,並在後來買斷了東風輕型商用車的銷售,直到2011年10月裕隆退出。

2007年開始,裕隆再次籌劃自主品牌。一年後推出了納智捷(LUXGEN)。這個名字是「奢華」(Luxury)、「智慧」(Genius)兩字英文單詞的組合,這也是納智捷的品牌主張。

2009年9月,納智捷首款車型在臺灣省上市,並計劃拓展至中國大陸、中東、俄羅斯等地的市場。

一年後,裕隆汽車和東風汽車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了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杭州,主要生產和銷售納智捷品牌汽車。

2011年,東風裕隆第一款車——大7 SUV上市,指導價在18-29萬元左右。作為一個全新品牌,顯然這個價格定高了。不過,從定位來看,大7 SUV也並非走量車型。

2012年,大7 SUV銷售3.11萬輛。這也使東風裕隆在成立第二年便開始盈利,成為東風集團成長最快的板塊之一。

也是在2012年,東風裕隆推出了第二款車——中型MPV MASTER CEO。這款車的價格更是高的離譜,指導價在40萬元左右,銷量可想而知。整個2013年,僅賣出335臺。

2013年,東風裕隆上市了兩款新車——大7 MPV和緊湊型轎車納5,不過東風裕隆的整體銷量卻並沒有太大變化,依舊是3萬輛出頭。

2014年5月,緊湊型SUV優6 SUV上市。在SUV紅利中,上市當年,優6 SUV便賣出3.46輛,幫助東風裕隆實現了5.22萬臺的年銷量。2015年,東風裕隆迎來了銷量巔峰——6.03萬輛,其中優6 SUV貢獻了79.5%。

此後,隨著中國車市增速放緩,東風裕隆每況愈下:2016年跌至4.05萬輛,2017年1.81萬輛,2018年僅賣出9361輛,2019年更是只有1947輛!而在2020年的前5個月,東風裕隆累計銷量只有43輛!

期間,東風裕隆也推出了新車,包括緊湊型轎車銳3,小型SUV U5 SUV,緊湊型SUV納智捷URX,不過卻並沒能挽救納智捷的頹勢。整個生命周期,銳3僅售出6千多,U5 SUV不足9千輛,納智捷URX上市當月僅售出10輛。

由此也可以看出,納智捷唯一的主力車型是優6 SUV,它的銷量直接影響著整體銷量。不鬱悶的是,即使如此,優6 SUV的年銷量還是比不過哈弗H6的月銷量。

市場就是這麼殘酷!

也是從2016年起,東風裕隆成為東風集團虧損最嚴重的板塊。這樣的狀況,讓合資雙方都倍感壓力。

在經歷了各種動蕩之後,2020年6月18日,有媒體報導稱,裕隆集團已和東風集團達成共識,納智捷品牌將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但對於東風裕隆納智捷的退市細節,目前仍在討論中。另有來自東風內部的消息稱,東風裕隆將在1-2年內關停。

那麼,為什麼東風裕隆納智捷會走到這一步呢?

在我看來,除了車市大環境不好,市場競爭激烈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產品技術老舊,沒有足夠強大的研發體系。

要知道,納智捷旗下所有車型,用的都是裕隆從日產拿到的2003年時推出的第四代雷諾ESPACE平臺,明顯落後於時代。

而且其發動機技術也同樣落後,不僅動力性能弱,而且耗油高。如大7 SUV搭載的2.2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只有148kW,峰值扭矩也只有295N·m,遠遠落後於長安2.0T發動機的171kW和360N·m。

而關於納智捷的高油耗,網上有很多段子,比如不熄火永遠加不滿油;加滿油可以繞加油站跑三圈等等。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確實反映出很多現實問題。以至於有網友評論說,聽說納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哭了。

技術的缺失,也導致了納智捷在研發方面的停滯,從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兩年多的時間裡,東風裕隆都沒有新產品推出,這在日新月異的中國車市,極為罕見。

二是,產品質量問題較為突出,用車成本高。

開始時,消費者會嘗試性購買,但隨著銷量的提升,車主反饋的質量問題卻越來越多。而且由於經銷商店面少,加之保有量低(只有25萬輛),維修保養的成本也相應提高,保值率則因此被拉低。

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了納智捷的口碑崩塌。

其實,這些劣勢,從大7 SUV的銷量趨勢也能看出來,開始還湊合,但後面就直接斷崖式下跌了。

這就跟過日子一樣,了解越多,發現對方的臭毛病也越多。

不過對於納智捷,感覺還是挺可惜的。


相關焦點

  • 東風裕隆破產清算,中石化、中石油又少了一個戰略合作夥伴
    那說到納智捷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因為油耗較高的原因,納智捷是一個帶有很多段子的品牌,比如"不是在加油就是在加油的路上"、"納智捷車主只有兩個時候高興,一是提車的時候,二是賣車的時候"、"納智捷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戰略合作夥伴"等等。現在,東風裕隆進入破產清算,這也意味著納智捷品牌就此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中石化和中石油將會失去一個戰略合作夥伴。
  • 納智捷的「三宗罪」
    近日,有媒體報導,納智捷的東家裕隆集團迫於資金壓力,正籌劃縮減開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要讓納智捷這個吞金獸退出大陸市場;十年虧損34億,就連一向拖沓的東風集團也迫不及待的表示:就退市問題雙方已達成共識。至此,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戰略合作夥伴」——納智捷離開大陸基本板上釘釘。
  • 東風裕隆擬將「關停退市」,油老虎~納智捷「退不足惜」
    來自我們寶島-臺灣的最新媒體消息,裕隆集團與東風已初步達成共識,裕隆旗下~納智捷品牌將正式退出大陸市場,目前雙方就東風裕隆納智捷退市細節仍在討論評估當中。 誠如是,繼「東風雷諾」之後,東風系將出現第二家合資車企~「東風裕隆」退出江湖。
  • 車主們:加了那麼多油,你覺得中石化和中石油哪個耐燒?
    車友們肯定都知道中國有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幾乎所有加油站都屬於這兩大集團,他們的油似乎讓我們更放心。許多朋友也許並不在意,只要有加油站,加了便是,不管中石化中石油什麼的,當然也有朋友比較講究,加油就認定了一家,外出的時候就發現另一個地方都是中石油的加油站,或者都是中石化。各位車主們,不知你們在加油時,是否會刻意選擇油站的品牌呢?
  • 郎鹹平:給中石油、中石化培養幾個有力的競爭對手
    然而,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在綜合英國企業改革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後,建議政府給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家隊」培養幾個有力的競爭對手。郎鹹平在鳳凰網博客中寫道:「在未來,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制定更公平的法律,政府把營商環境治理好,在一個公正、透明、公開的法律架構之下,我們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同臺競爭,讓民營企業進入壟斷性行業,通過競爭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
  •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真的不一樣嗎?兩種油可不可以混著加
    目前國內最大的汽柴油品牌就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大型國有企業了。相信很多熱愛自駕或者經常跑長途的朋友會有這樣的體會:之前在本地用的是一種汽柴油品牌,可是到了外地之後就不得不選擇另外一種品牌了。那麼,問題來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品真的一樣嗎?兩個牌子的油可不可以混合著用?
  • 中石化和中石油到底誰的油更耐燒?不看不知道,原來差距這麼大!
    示意圖簡單來說,大多數車主加油一般都會選擇「兩桶油」,它們分別是中石化和中石油。那麼問題來了,中石化和中石油到底誰的油更耐燒了?老司機告訴你答案。中石化首先我們來說說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品區別。簡單來說,中石化的原油來自於進口油,而中石油的原油來自於我們國家的油田。
  • 東風裕隆納智捷,加油,拜拜!(上)
    ⑦ 納智捷車主的電話一般都打不通,因為加油站不允許接電話。⑧ 納智捷,中石化和中石油戰略合作夥伴。納智捷的車尾標都會貼著「東風裕隆」,這就跟我們常見的東風本田、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一樣,都是合資公司的產品。可是,本田、標緻、雪鐵龍本身就是車標的名字,為什麼東風裕隆的車要叫納智捷呢?這個問題,我估計沒多少人研究過,而與之有關的故事,還得從裕隆公司的背景開始說起。
  • 中石化中石油93號汽油現色差 質量問題引爭議
    近日,雲南、貴州等省發生多起汽車發動機故障,消費者質疑是93號汽油引起的,隨後有網友貼出照片,顯示同樣是93號汽油,自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所加汽油的顏色卻存在明顯差別。汽油顏色差別是否代表質量差異?
  • 能源電力央企新一輪人事大調整:國網、中石油、中石化、大唐、華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 謝瑋 | 北京報導2020年1月17日,國家電網、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中石油、中石化5家能源電力央企同日宣布高層人事調動,能源電力央企迎來新一輪人事大調整。1月17日上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
  •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大抱團!這幾個油田的開發,將再升溫
    為了遏制原油產量下滑勢頭,今年三大石油公司均在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表示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將增大油氣資源儲備作為首要任務。中石化總經理馬永生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共同承擔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責任,籤署聯合研究協議,標誌著雙方油氣礦區合作進入新階段,是推動國內上遊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此次雙方強強聯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 ...中石油 油量 都市快報 量筒 油箱 王亮 中石化 部分加油站 殼牌...
    第一站 中石油明德門加油站 加一升汽油實測690ml第三站 中石化朱雀路加油站 加一升汽油實測970ml  東方網6月30日消息:現在城市裡開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很多司機都有這樣的感受,在不同的加油站,加了相同的油,跑的路程卻不一樣。
  • 東風不與裕隆便,誰人還識納智捷?
    7月,東風集團就將從東風裕隆撤出其管理團隊,「撤人」不「撤資」。自此,裕隆集團將全面主導東風裕隆的管理體系。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個先兆,不少人猜測如果東風裕隆繼續要死不活萎靡不振的話,東風也許就要「撤人」又「撤資」,徹底和裕隆集團撇清關係了。那將意味著臺灣最大的汽車企業、也幾乎是臺灣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車企業,在大陸市場徹底敗北。
  • 中石油中石化聯手共探塔裡木盆地
    2019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與中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籤署「中中合作」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塔裡木盆地勘探開發聯合攻關項目組,在全盆地基礎圖件修編與重點領域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資料共享和成果交流,在相鄰區塊聯合進行油氣富集規律、成藏主控因素等課題研究,設立2.2萬平方千米勘探開發合作試驗區進行聯合攻關研究,以進一步加大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 加油時加中石油還是中石化?為什麼絕大多數車主都選擇中石化!
    汽車基本上是每個家庭很大的一個消費品,越好的車保養耗費越大,而加油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了,可是車每天都要開,開就得燒油,一個月1千元的油費已經算是很節省了,要是家裡有個油老虎,這個油費預算可能還止不住,所以大家才會對油價非常關心和敏感,油價稍微上浮一點,就是哀聲四起。
  • 納智捷的潰敗敲響了誰的警鐘?
    「在一個14億人的市場,納智捷上半年賣出零臺,你說(大陸)經濟糟糕到什麼地步。」說到納智捷,就無法忽略關於納智捷的那些梗。什麼不熄火就不能加滿油;什麼車主手冊最後一頁是公交車時刻表;什麼中石化會在車主家隔壁新建加油站等等,這些梗讓納智捷成為了與茶葉蛋和榨菜同等的網紅。納智捷是東風裕隆旗下的品牌,而裕隆品牌則是來自臺灣省。
  • 「油老虎」納智捷退出大陸!二手車貶到白菜價
    資料顯示,東風裕隆成立於2010年,由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生產納智捷品牌旗下車型。2013年,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再度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其實早在6月,中國臺灣媒體就曾報導納智捷將退出大陸市場。不過這一說法隨即遭到了公司否認。「目前納智捷還沒有要退出大陸市場。」
  • 中石化93億攬安哥拉油氣資源
    中石化在新聞稿中介紹,「該區資源落實程度較高,估算2P可採儲量(證實儲量與概算儲量之和)約5.33億桶。」    據本報了解,中石化對該項目並不陌生。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核准了國勘公司收購道達爾所持安哥拉31區塊5%權益項目。一旦上述收購最終審核獲得通過,中安石油公司在安哥拉31區塊的總權益將達15%。「若交易成功,預計高峰期可為中安石油公司增加權益產能14600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