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iPhone能否再次改變世界?
編者按:本文來自設計師楊碩的投稿,他是樂窩網聯合創始人,之前在自己的博客(用戶體驗隨想)中寫過許多關於設計和用戶體驗的文章。本文來自他在知乎上的《如何評價 Apple Watch?》問題中的回答。
Ben Thompson有個很有意思的總結,Apple Watch: Asking Why and Saying No。如果回頭看Apple每次發布新產品的發布會,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
2001年10月23日,Apple發布第一代iPod的時候,賈伯斯從開始進入iPod話題,到iPod本身直到出現在屏幕上花了8分鐘,到賈伯斯從他的口袋裡拿出iPod花了10分鐘。這中間的10分鐘,都在講音樂的市場,為什麼Apple要進入這個市場,為什麼Apple可以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和為什麼iPod會與眾不同。
2007年一月發布第一代iPhone的時候,iPhone本身沒有出現在大屏幕上,而是出現在這個話題7分鐘之後。這段時間,然後賈伯斯一直介紹了多點觸摸,剩下的手機部分知道12分鐘後才介紹。這整個間隔時間都花在了介紹智慧型手機市場,其他智慧型手機的問題,為什麼蘋果可以成功,為什麼iPhone與眾不同。
2010年一月第一代iPad發布會上,iPad話題開始於5分20秒,但iPad直到8分57秒才出現。賈伯斯在這幾分鐘的時間裡解釋了在iPhone和Mac之間有另外的產品空間,在這個新的產品在某些使用情景上遠好於電腦和智慧型手機。
Apple watch的介紹有些不同,他是從One more thing之後,Tim Cook簡單說了一分鐘關於他們喜歡整合軟體,硬體和服務,喜歡讓技術更加親近... 然後直接進入一個視頻,展示產品的設計造型,製作工藝等。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為什麼-Why」,為什麼他們要做Apple Watch,市場如何,為什麼人們需要Apple Watch。
你可以說這個不同是因為賈伯斯已經不在了,也許在介紹產品之前比較長的介紹「Why」只是賈伯斯的個人偏好。但是智能手錶確實是需要解釋的,到底為什麼你需要它?
Ben 分析的很有意思,讓我想到西蒙 思涅克(Simon Sinek) 在一個2009年的TED講過一個話題叫做「偉大的領導者如何激勵行動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他講到所有的偉大領袖和組織無論是蘋果公司,馬丁路德金還是懷特兄弟,他們的思考、行動和溝通的方式完全一樣。但是和其他人相反,他把它作為一個黃金圓環 從「為什麼-Why?怎麼做-How?是什麼-What」。主要意思是一般人在解釋東西的時候容易先解釋是什麼,和怎麼做,最後才解釋為什麼或者根本不解釋為什麼。但是最能激勵人的方式往往是反過來,也就是先解釋為什麼,然後再解釋怎麼做,最後再說做了什麼。
(視頻可以去這裡看)
之前蘋果發布新品也是一樣的策略,將傳遞信息的順序顛倒過來,在正式講產品之前講了很多的「Why」,這樣,激勵人們買的不光是產品,還有你的信念和宗旨。
可惜蘋果這次並沒有給我們解釋Apple Watch的「Why」,Apple Watch的硬體看起來確實很好,但是他demo裡面的有一些東西卻不怎麼合理,比如說在手錶上查詢電影,在手錶上看照片等,這些都是重複手機上面已有的功能,能再手機上較大屏幕上看照片的,為什麼要在手錶上看呢。
Apple 沒有告訴我們Why不代表我們自己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可穿戴設備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我們要想清楚它的優勢到底是什麼,在思考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將其向已有的事物上靠攏,但是忽視了它獨特的前所未有的可能。
Apple Watch非常好的功能部分是那些你在手機上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
1,當你外出的時候手錶通過輕拍來感官的提示你轉向。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想想有多少次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不知道方向然後拿出手機來查地圖的窘境。這個使用情景完全適合於一個手錶。可能你都不需要看地圖就可以走到。或者走到路口困惑的時候,你抬起手來,屏幕就自動亮起,告訴你方向,這樣簡單的多。
2,手錶還可以作為一個控制器,很好的控制你的手機或者電腦或者電視。想想有多少次你在家裡找不著你的手機,可以用watch讓自己的手機呼叫一下就知道了。
3,因為隨時穿戴並且和身體接觸的原因,Apple Watch 可以有更好地手勢控制的方式,真正的交互不只是局限在玻璃屏幕後面的像素上,(參考Bret Victor的-A Brief Rant on the Future of Interaction Design)人們有著無數的動作和多樣的感官。新的交互方式應該和我們的生活更加流暢,而不總是低著頭看屏幕。Apple Watch的移動傳感器可以識別手臂的任何動作,將其應用在和App的結合上,肯定會有很多有趣的體驗。
工具是增強人的能力來滿足人需求的東西,也就是說工具將我們能做到的,轉化為我們需要做的。談需求的人很多,談技術的人很多,但是談人的能力的很少。現在的電腦、手機交互用到的人的能力只有敲打鍵盤,挪動滑鼠,和觸摸玻璃屏幕。但是人的能力有很多,比如動作,姿勢,觸感等。智能手錶可以將人的交互能力拓展到這些還沒有真正開發的領域。
總的來說,儘管Apple沒有給我們一個Why,但Apple Watch非常值得看好的,這是一個新的產品類別,也是將新的交互方式帶入大眾市場的一個途徑。非常贊同馬力師兄在另一個關於Apple Watch的回答,Apple Watch 會不會摧毀瑞士鐘錶業? 「(Apple)重新定義了「戰場」,是科技、時尚、年輕,以及背後品牌所傳遞的內涵。」 Apple Watch確實要讓瑞士鐘錶行業頭疼了。但Apple Watch能立刻摧毀鐘錶行業嗎,肯定是不能的,產業變革永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在這個加速變革的年代一個產品類型總是有它的生命的。新的產品類別能否完全替代老的產品嗎?肯定是可以的,博物館就裡充滿了被新事物替代的,並且已經完全不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