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為何它不去找阿波羅遺骸,而選擇了個偏僻小山

2020-12-06 胖福的小木屋

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

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既沒有太高的凸起,也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嫦娥五號傳回首張月球影像圖

而此次嫦娥五號著陸的地方在一個小地方,蒙斯·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這是一座孤立的火山,位於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中,是一片因月球歷史晚期的火山活動而形成的凸起區域,底部直徑大約為70千米,最高處比圍繞它的平原要高出大約1300米,周圍環繞著20多個圓形的熔巖穹丘,位於月球正面的西北方,風暴洋是月球上最大的月海,南北約2500千米,位於面向地球一面的西側,是一片廣闊的灰色平原,由遠古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構成。從地理位置角度來說,蒙斯·呂姆克山區域可以說比較偏僻。

很多朋友會很好奇,為什麼嫦娥五號不去美國阿波羅系列登陸的地區。還可以去看看阿波羅系列飛船遺留下來的殘骸,證實美國的確成功登月過。

阿波羅登月早已得到全球公認

其實阿波羅飛船登月,早就得到了全球科學界的公認,而證據就是美國贈送全球包括中國的月壤,月壤月巖和地球上巖石土壤形成環境完全不同,真空微隕等空間風化這些環境特徵是月面獨有的,導致月壤的化學物理構成與地球巖石完全不同。最明顯的是月壤中會有未氧化的金屬微粒,這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水和空氣以及翻滾摩擦月,壤顆粒的表面及其粗糙。因為沒有大氣層,微隕轟擊會在月壤中形成玻璃結晶。存在較多的低價鈦鐵礦。有地球上不存在的化合物,以及金屬元素等。

1978年,在收到美國贈送的月壤之後,中國就下達了研究任務,組織多個科研院所各自從多個角度對樣品進行了分析,相關的調查結果匯集在11篇論文中,月壤是不可能偽造的,因為我們可以從顯微鏡中觀察到月壤微隕轟擊濺射等形成的微觀結構,包括納米尺度的金屬鐵、玻璃結構。

2012年的時候,嫦娥二號衛星攜帶了我國自主研製的CCD立體相機拍攝,嫦娥二號7米解析度的全月圖不僅可以清楚看到直徑數十米的月坑,連月球上很多石頭都可以看見,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遺蹟更是清晰可見。

全月球圓柱投影圖

所以雖然網絡上對於阿波羅飛船有過很多陰謀論,但這很多都是自媒體的自我臆造,60年代,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全部設備的計算力約等於如今的一臺筆記本電腦。登月艙的計算力「介於一塊電子表和一臺手機(非智能)」之間。

阿波羅飛船登月艙

在當時那種科技水平下,美國能送人上月球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質疑的原因。阿波羅計劃是集結了當時全球最優秀的科學家,舉全國之力的產物,這也是美國能夠創造奇蹟的原因,同時也是美國為什麼50年沒有再載人登陸月球的原因。

嫦娥五號登陸位置大有深意

中國此次嫦娥五號登月就是要避開美國和前蘇聯曾經採樣的地區,獲得有獨特科研價值的樣品。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阿波羅12號與阿波羅14號均著陸在月球赤道平原上,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而阿波羅16號在月球赤道以南的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阿波羅17號則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蘇聯的月球系列飛船也是降落在中部大平原。

蒙斯·呂姆克山

阿波羅15、16、17號任務攜帶並使用了載人月球車,在月面上最高曾達到18千米/小時的速度。依靠月球車阿波羅計劃的各次登月任務共帶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巖石標本。

美蘇登陸位置帶回的月壤和月球巖石,形成年齡集中在32-46億年前,最年輕的月表巖石都比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巖石要久遠。目前科學家關於月球的許多認知都是根據美蘇帶回的月壤樣本得到的,而在月壤樣本年齡之外的月球歷史事件,全部是以此為基礎,參考其他觀測結果(主要是撞擊坑統計)推演得來的,所以科學家想要有切實的證實,來印證這些理論和猜想。

所以中國選擇了一個美蘇都從未到過的地方,那就是蒙斯·呂姆克山,蒙斯·呂姆克山位於雨海紀與愛拉託遜紀玄武巖層交界處. 在月球礦物製圖儀積分吸收深度圖中, 愛拉託遜紀玄武巖因富橄欖石而呈紅色, 而周圍的雨海紀玄武巖富輝石呈黃綠色。

愛拉託遜紀玄武巖是晚期玄武巖。主要是由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巖漿活動形成,和美蘇採集回來的月壤樣本要年輕的多。

一旦對取回的樣本進行評估並確定了年代,就可以為研究月球晚期巖漿活動和月球熱演化模型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我們還可以返回去校準其他天體的年齡,這可能會改變我們過去幾十年來對所有行星的看法。

嫦娥五號登陸地區可獲取更豐富樣本

呂姆克山南部是風暴洋,這裡富含克裡普巖。克裡普巖代表了月球巖漿洋結晶最後的殘留巖漿,是我們理解月球巖漿洋演化的關鍵。還有,雨海填充有大量的玄武巖,可以幫助我們揭示月球的火山活動歷史。

除此之外,作為月球的特有巖石,克裡普巖富集鉀、稀土元素、磷等資源,但是過去美國和蘇聯帶回的月球巖石、月壤標本中並沒有直接發現完整的塊狀克裡普巖。這一次採樣將有一定概率發現保存完好的克裡普巖。

可以說,月壤中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除了稀土元素之外,還有豐富的鈦,釷,鈾,氦等礦產資源以及三斜鐵輝石、鋯石等地球上未發現的新礦物。科學家還認為,有大量的氦-3嵌入到月球風化層的頂部,從月球上開採的氦-3可用於地球上在建和計劃建造的核反應堆,以及用於宇宙飛船的動力系統。

月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可有效解決地球資源枯竭及環境破壞等全球性問題,已成為新一輪全球範圍太空開發競爭的焦點.

之前,我們的玉兔號借用地震勘探領域的瞬時頻譜分析和偏移成像等信號處理技術,獲得了著陸區的月壤結構和厚度。科學家發現實測的月壤厚度明顯大於其他間接方法估算的2-4米,說明整個月球的月壤厚度都可能被低估了。

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上的行駛軌跡

而此次嫦娥五號在蒙斯·呂姆克山可以獲取到更年輕且更豐富的月壤樣本,將對月球資源的重新測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結

所以在對地形、地貌、光照和通信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後,中國選擇了蒙斯·呂姆克山登陸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樣本的原因,因為美國都沒有。

中國的太空探索一直以來都在走自己的路,從嫦娥三號的「玉兔號」實現了全部「中國製造」,國產率達99.9%,到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史冊上首次月背登陸,再到嫦娥五號的採樣返回。

可以說,中國航天一直在前行,一直在不斷探索,預祝嫦娥五號成功返回。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沒有去找美國阿波羅飛船,卻選擇了個偏僻小山
    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既沒有太高的凸起,也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 嫦娥5號登月不去找美國阿波羅飛船,卻選擇了個偏僻小山
    按照發射計劃,嫦娥5號月球著陸器將在2020年11月24日前後發射升空,並且著陸在月球北緯40.8°,西經58.1°的一座名為蒙斯·魯姆克(MonsRümker)的小山上。有朋友很好奇,說為什麼嫦娥5號的著陸地點選的這麼偏僻,當年美國阿波羅飛船著陸區大多在月球中部的平原上,與阿波羅飛船作伴、探一探當年他們的登月情況不好嗎?這是個好問題,不過我們得從嫦娥5號的登月使命說起。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斯諾登稱阿波羅登月作假,現在有答案了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美俄持續關注,專家:中國躋身航天強國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是美國完成的,50年前的阿波羅計劃多次被人質疑作假,但隨著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現在該「謎團12月2日據中國航天消息,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嫦娥五號探測器在經過一周的環月飛行、以及近月制動等任務後成功軟著陸月球表面。探測器上攜帶的攝像清晰回傳了整個軟著陸過程,這也讓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實施了月面軟著陸探測器的國家。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落在哪?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落在哪?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了!開始「挖土」,高難度落月背後關鍵技術曝光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圖表: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並成功著陸 將在預選區域開展月面採樣工作 新華社記者 陳琛 編制嫦娥五號任務落月的著陸區,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GNC高精度關鍵技術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是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
  • 嫦娥五號即將著陸,落月後能否看到阿波羅登月留下的美國國旗?
    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目前已經成功分離,這標誌著目前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的進展一切順利,將會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然而這樣的著陸,在人類歷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記者胡喆)#嫦娥五號探月# ​​​​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揭秘:四項技能助力「嫦娥」完美落月「嫦娥」這一落看似輕盈,卻凝聚了科研人員的智慧。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粗精接力靈巧避障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揭秘:四項技能助力「嫦娥」完美落月「嫦娥」這一落看似輕盈,卻凝聚了科研人員的智慧。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粗精接力靈巧避障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預選著陸區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至此
  • 嫦娥五號落月背後的800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專家表示,從發射升空到成功落月,7天跋涉38萬公裡,800多秒驚心動魄的落月過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現近乎完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兩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續任務更加可期。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揭秘其中技術→
    (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揭秘其中技術→) 文/@新華視點微博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了
    海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 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縱向速度從約1.7公裡/秒降為零。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你可能注意到了,嫦娥五號去月球的時候,它的著陸器是直接降落在月面上的,不需要「打水漂」,也沒法打,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另一個原因是,當嫦娥到達月球軌道時,它的速度已經很低了,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38公裡/秒,超過這個速度飛船就飛走了。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成功登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11月24、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