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物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我們之所以能夠認識不同物體的形態特徵,主要是來自以下構成物體形態特徵的各種因素。
1.形體
形體是客觀物體存在於空間的外在形式。任何物體都以其特定的形體存在而區別於其他物體。形體屬於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據和不變因素。
對形體的認識,我們也可以將其分解為外形和體積兩個因素。外形指平面的視覺外像,體積指空間的立體體量。在素描中這二者既有各自獨立的意義和價值,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一對統一體。形是體積的外像,而體積又必須是有形來體現的。所以對形體也可以理解為有體積的形。這就是說,我們要加強素描基礎造型因素中時形體的認識,要樹立起立體空間的觀念。
外形
體積
任何複雜的形體都可以概括為幾種基本的幾何形體,即立方體、圓球體、圓柱體、圓錐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解物體的形體結構特點、結構關係及組合規律,並能自覺地從內在本質上表現形態特徵,就會畫得深入、畫得準確。
在素描中,結構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解剖結構或構成結構;二是形體結構。
立體是面的集合體,這是現代繪畫表現立體和空間的基本觀點。因此,素描中對立體形象的把握通常是從分面開始的,分面是對物體形體的概括,是對結構的分析。面的概括構成了物體的立體框架。圓或接近圓的形體,也可以用概括的面來塑造。方的面更能準確地把握圓的整體關係。所謂造型中寧方勿圓也就是為了概括地、準確地塑造立體形象。
寧方勿圓,從方到圓的變化,更能準確地把握圓的整體關係。
2 .比例
物體的結構、形體等造型因素體現在外觀形態上必然同一定的尺度相聯繫,不同的尺度關係則表現為一定的比例關係。
任何物體的形體都是按一定的比例關係連接起來的,比例變了,物體的形狀也就變了。因此,基本比例的差錯,必然導致對結構、形體認識和表現的錯誤。在素描寫生的起始階段,比例的意義尤其重要,畫面形象的準與不準往往是比例關係的正確與否所致。
素描中比例的概念還可以指各物體之間的大小比例關係,如同一物體中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比例關係;色調的明暗深淺層次的比例關係等。
對形體比例的觀察不應是機械、刻板地比較,應注意立體物體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視變化中的比例關係。要注意在相互比較中抓住物體的比例關係,特別是大的、整體形象的比例關係,而不應停留在局部去過分計較煩瑣細節的比例。初學繪畫可藉助工具測量的方法去求得基本比例的準確性,隨著觀察能力的提高,應逐步拋棄這種方法,著重憑感覺、眼力比較,訓練觀察能力的準確性。
色調的明暗深淺層次的比例關係,即黑白灰的比例關係。
3.透視
我們看到的自然界物體呈現近大遠小的空間現象,就是透視現象。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把 透視現象準確地表現在畫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間與實景感覺相同,這就是繪畫透視。
在素描中,透視的運用是在畫面上確定物體的深度,即物體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畫面中的空間位置,是繪畫中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創造空間效果的基本因素。所以說,透視法則是寫實造型的重要依據,掌握透視基本原則是準確觀察,真實描繪物體空間關係的基礎。
透視是一門較複雜的科學,這裡作一些簡單的介紹說明。
視點:作畫者眼睛的位置。
視線:視點與物體之間的連線。
視域:固定視點後,60°視角所看到的範圍。
視平線:向前平視,和視點等高的一條水平線。
視平線與圖像的關係:高於視平線的看到底面,低於視平線的看到頂面,視平線處於物體中間則地面與頂面都看不見。
平行透視:形體正前面的一個平面與畫面平行時所呈現的物體透視關係為平行透視。
平行透視最少只看到一個面,最多可看見三個面,與畫面成直角的形體邊線都消失於主點。
成角透視:形體的一面與地面平行,其立面與畫面成一定角度,稱為成角透視。成角透視最少可看到兩個面,向畫面縱深延伸的邊線都分別消失於左右兩個餘點。
光源的強弱、遠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會使物體呈現不同的明暗。
4.明暗
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描繪物體立體與空間效果的重要因素。
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呈現一定的明暗關係。光源的強弱,距離光源的遠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會使物體呈現不同的明暗。光是物體明暗形成的先決條件,也是物體明暗變化的外在因素。
物體在一定角度的光照下,會產生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兩個既相互對比,又相互聯繫的明暗系統。物體的明暗層次可概括為三個大面、五大調子,它們以一定的色階關係連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
明暗除了表現形象的立體感,在畫面中更是表現整體空間效果的主要因素,明暗的層次處理及虛實、強弱的對比作用,是表現前後空間關係和整體氣氛的基本手段。
三大面
五大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