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劍指退休官員調查 5個 月至少14名副廳級以上被查

2020-11-30 網易新聞

早報見習記者 陳竹沁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以往受官場「潛規則」的影響,不少官員在即將退休或退休後都要抓緊時間「最後撈一把」,並且認為可以「一退了之」不會出事。

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查處貪腐的退休官員,折射出反腐鬥爭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

昨日,新華網專門刊發「反腐劍指退休官員現象調查」,明確指出退休不再是貪官「護身符」。

在此之前,《南方周末》發表調查文章「十八大後受查處退休官員遠超以往」,指出退休不是保險箱。

《中國青年報》也發表「反腐規律」失效凸顯鐵律回歸的評論文章,文章稱,喜歡用民間總結出來的各種「反腐規律」分析中國反腐現實的人,可能越來越看不懂中國的反腐敗了,因為那些「反腐規律」在現實面前失效了,根本解釋不了反腐現實。比如,按照一些人總結出來的「反腐規律」,一個官員(尤其是高官)退休了,等於就是「安全著陸」,即使有問題,也不會追究了。但中央紀委的消息打破了這個「規律」。

退休不再等於平安著陸

近期,多名涉嫌嚴重違紀或違法的退休官員相繼被查。

5月29日,杭州市紀委官網消息稱,杭州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錢江新城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王光榮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在他的名字後,專門標註了「已退休」三字。

此時,王光榮已經退休兩年。

再向前追溯三天,退休不到一年的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陽寶華,同樣被中紀委宣布正接受組織調查。

3月28日,廣東省紀委有關負責人證實,63歲、已退休兩年的廣東省茂名市原政協主席馮立梅涉嫌嚴重違紀問題,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今,各地、各級查處的副廳級以上退休官員至少有40人,其中2013年以後就有25人,佔總數的六成。

這25人中,有11人是2013年被查的,包括4名副部級幹部,如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四川省原副省長郭永祥、江西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等。

2014年前5個月,包括王光榮在內,至少已有14名副廳級以上的退休官員被查處,其中不乏陽寶華這樣的部級官員。從被查處的退休官員人數看,今年力度超過以前任何一年。

僅2013年,就有3名省部級退休或退居二線官員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南風窗》指出,在過去十多年,遭紀委立案調查的「真正退休的」省部級高官十分罕見,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就是一個特例。但十八大至今,被調查的27名省部級高官中,就有4人系退休後被查。在陽寶華之前,還有郭永祥、倪發科、陳柏槐。

63歲的陳柏槐被抓時,已卸任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近一年;64歲的郭永祥早已卸下了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務,僅擔任省文聯主席這一「虛銜」。

59歲的倪發科也是在2013年1月便不再擔任安徽省副省長,僅保留副省級幹部待遇。被調查時間,距離卸任時間僅半年。

反腐專家、中國紀檢監察學院教授李永忠表示,此前,官員只要退休,就相當於「平安著陸」,不再會被追究黨紀政紀和刑事責任。

但十八大後,「退休=平安著陸」的鐵律不斷被打破。反腐專家、中央黨校教授林喆稱,隨著反腐走向深水區,退休也不等於進入「保險箱」,不能享有法外豁免的特權。

「59歲現象」明顯

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27名省部級高官中,政協系統共有7人。

除了陽寶華外,還有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四川省政協原主席李崇禧、廣西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祝作利,以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楊剛。

人大系統共有3人,分別是: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金道銘。

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申維辰,也是其中一員。

無一例外,他們在退居「二線」前,都曾主政地方、手握重權,貪腐行為也多發生在那個時候。

已有許多學者和媒體關注到了「59歲現象」。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59歲被一些官員視為退休或退居二線的分水嶺,在退休前抱著『最後撈一把』的心理,大肆貪汙受賄,以為只要一退休就基本不會出事,這一現象在政治領域被稱為『59歲現象』。」李永忠介紹。

根據中紀委公開的2013年查處公職人員信息,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2(2014)》統計指出,2013年查處的公職人員中,51歲至60歲年齡段人數最多,佔總人數的53.7%,「59歲現象」明顯。

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被調查時都正好是59歲。

「邊腐邊升」潛伏至退休

腐敗都有「潛伏期」,對腐敗案件的查處有一定的滯後性,有一部分官員在退休後被查處,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新華網列舉吉林省原常務副省長田學仁的例子。從1995年至2011年,田學仁「邊腐邊升」至副部級,腐敗「潛伏」16年竟未被發現。

無獨有偶,2012年落馬的退休官員福州市原副市長楊愛金也「潛伏」了長達16年之久。

今年4月21日,廣州市紀委監察局的新聞發布會上,監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梅清河表示,今年一季度廣州全市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中,案件的平均潛伏期長達8年以上。

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教育與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認為,這表明過去反腐力度不夠,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反腐機構不能有效運作,因此「邊腐邊升」問題比較嚴重,甚至對一些被舉報的官員也沒有展開調查。

林喆認為,這類案件的集中出現說明當前應該反思領導幹部用人制度和監督制度。「為什麼這些腐敗分子在職時每年的考核都能通過,財產申報也能通過,還能『帶病提拔』?」

任建明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系統性地完善制度。在林喆看來,現階段應當儘快落實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及抽查制度、幹部選拔倒查機制。

今年1月21日,中組部印發《關於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意見》,提出「嚴格把好人選廉政關,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嚴厲查處違規用人行為,堅決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建立倒查機制,強化幹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凡出現「帶病提拔」、突擊提拔、違規破格提拔等問題,都要對選拔任用過程進行倒查,存在隱情不報、違反程序等失職瀆職行為的,不僅查處當事人,而且追究責任人,一查到底、問責到人。

「拔出蘿蔔帶出泥」

有些曾被「放過一馬」的退休官員,也被重新追究責任,在劫難逃。

今年3月,已退休兩年的廣東省茂名市原政協主席馮立梅被查。三年前,他就曾深陷茂名官場窩案。

根據2012年3月廣東省紀委的通報,當時共有24名省管幹部、218名縣級幹部被牽扯,但最終被立案查處的省管幹部只有19人,縣處級幹部只有42人。

出於穩定茂名官場的需要,相關部門當年採取了「辦案」和「挽救」並舉的思路,對包括馮立梅在內的160餘人均從輕處理、未予追究,直至中央巡視組接到舉報,要求廣東省紀委複查茂名窩案。

在查處貪腐案件過程中,「拔出蘿蔔帶出泥」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反腐力度加大,查處在職官員數量增多,退休官員因涉案被牽出的機率,也進一步增大。

今年2月,曾任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司長、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的賈其海,被紀檢部門調查。公開報導普遍將其與去年落馬的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發改委主任祝作利聯繫在一起。

今年4月,因牽涉落馬的廣州市原副市長曹鑑燎,去年8月退休的廣州市地稅局第五稽查局原局長簡汝堅被查。

今年4月29日,山西省紀委監察廳宣布,該省交通系統現任8名官員涉嫌貪汙、受賄被查處,並由此牽出原廳長王曉林貪腐的事實。現年67歲的王曉林被查時,已經退休多年。

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

從被查辦的退休官員的具體案情看,有些人不僅在任期間內有不法行為,退休後仍然沒有消停,還在利用原有的人脈和資源,謀取不法利益。

今年2月被查的國土部礦產資源司原司長賈其海,就是典型的例子。

2012年退休後,他以「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傳統醫學促進會」執行主席的頭銜,在全國頻頻活動。

這是一家沒有在任何機構註冊的機構,僅號稱由一家投資範圍涉及礦產資源、文化產業、中藥製藥等領域的企業發起。

即便如此,賈其海所到之處,仍不乏省委常委、副省長等級別的官員公開接見。

賈其海正是利用其以前的影響力,為「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傳統醫學促進會」跑關係。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年4月15日,安徽省國土廳原巡視員楊先靜受賄案開庭審理其被指控涉嫌受賄1700萬元。63歲的楊先靜,案發時已經退休,在其退休後,仍然為請託人辦事,從中獲得好處,其中有一筆就收了30萬元。

2013年10月,檢方指控,廣東東莞原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高少鵬,在退休後繼續利用自己在當地政法界的影響力,為廢品回收商販提供各種幫助,涉嫌受賄421萬元。

為了防止這一問題,中組部2013年10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規定對辭去公職或者退(離)休的黨政領導幹部到企業兼職(任職)必須從嚴掌握、從嚴把關、嚴格審批。辭去公職或者退(離)休後三年內,不得到本人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的企業兼職(任職),也不得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林喆認為,防止領導幹部退休後繼續腐敗需要建立制度。除了明列退休後的禁入領域外,還應當建立離退休領導幹部匯報檢查制度、離職去向追蹤報告制度,並且對其退休後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讓規定行之有效、落到實處。

上午開會,下午落馬

盤點中國反腐新動向,不僅退休不等於進入「保險箱」,「露面」、發文等「闢謠」方式,也越來越快失效。

今年4月15日晚,微博認證為《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的王文志,通過微博實名舉報央企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包養情婦,並涉嫌貪腐。

就在王文志實名舉報後的第二天,被舉報人宋林即在華潤集團官網上發布了個人聲明,否認王文志對其的舉報內容,並提出,「希望有關上級機構及相關部門儘快進行調查,本人亦將通過法律途徑對一切造謠誹謗人士及機構追究民事及刑事責任。」

這幕網絡舉報大戲「一波三折」,宋林發表公開聲明否認被舉報內容的次日,中紀委即公布了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的消息。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可以作為對比,從微博實名舉報被闢謠,到中紀委宣布對其調查,過了整整5個月。

而東莞市常務副市長梁國英,上午還在開會,下午廣東省紀委就宣布對其調查。這一幕發生在今年5月8日,在場的與會者紛紛直呼紀委動作「好快」。

同樣令人驚訝的,還有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的落馬經過。

今年3月2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

然而,就在同一天,當地省委機關報《江西日報》刊發了一篇署名「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姚木根」的文章。

被查消息與署名文章同天見報,過去罕見,在網上迅速引發熱議。

反腐專家李永忠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表示,當地不知道就對了,此案較好詮釋了「查案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這一變化。

李永忠介紹說,以前中紀委查處省部級幹部,需要徵求省委的意見。而現在,中紀委報請中央同意後,就可以直接查辦,對當地省委只需要報備一下,而不再需要其同意。

他認為,隨著「兩為主」—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的落實;隨著「三化」—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的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貫徹,「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成員的監督』將不再是一句空話,而『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也能逐漸落到實處。以後這樣的事情將逐漸不會成為新聞,而成為常態化。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輿情解讀:「打虎棒」「蒼蠅拍」雙管齊下 安徽反腐呈現新思維
    與此同時,安徽省也正在颳起反腐風暴,一波蓋過一波。 透視反腐風潮,不難發現安徽省紀檢部門正按照中紀委要求,在紀檢體制改革方面發出強烈反腐信號的同時,正在探究治本之策。 反腐衝擊波震撼安徽官場 進入盛暑7月,安徽省紀委反腐的熱度也一浪高過一浪,保持每周至少一次衝擊波。 本周是7月的第四周。
  • 關於內蒙古的3條反腐消息:3名廳官被逮捕
    9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官網同時刊發3條關於內蒙古的反腐消息,3名原廳級幹部被依法逮捕。分別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吳安俊(副廳級),錫林郭勒盟政協副主席張志軍(副廳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會長張和平(副廳級)。
  • 煤炭反腐倒查20年,4個月內蒙古6煤炭局長落馬!
    煤炭反腐倒查20年,內蒙古6煤炭局長落馬!堅決打擊涉煤貪腐案件,內蒙古煤炭領域多名「老虎」落馬。據粗略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4個月裡內蒙古已有14名直接與煤炭相關的「大虎」落馬,擔任過煤炭局局長的「老虎」有6人之多。
  • 福建省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名單 多名副廳級官員履新
    福建公布一批人事任免決定 多名副廳級官員履新今日泉州網4月21日訊 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名單,其中涉及多名副廳級官員。經福建省人民政府研究決定:任命洪平為福建省監察廳副廳長;免去薛雲官的福建省監察廳副廳長職務。任命董建洲為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 湖北省委巡視組原副組長黃學軍被查,2017年6月退休
    湖北省委巡視組原副組長黃學軍被查,2017年6月退休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1-01-15 16:06
  • 海南海洋漁業系統半年11名官員落馬 被批爛透了
    但張光亮只是海南漁業系統貪腐官員中第一個受審者,在其之後,這一系統還將有多名貪腐官員被推上被告席。  張光亮是在2013年9月份被海南省紀檢部門宣布立案調查並被開除黨籍、公職的,張的被查猶如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牽出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系統的多名腐敗官員;截至目前,已經有包括原副廳長李年佑在內的十數名官員被查。
  • 新華社:「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定格
    昨天,新華社發文稱,在剛剛過去的7月,中國反腐力度與眼下的天氣一樣持續「高溫」,至少6名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幹部落馬被調查,其中周永康被立案調查的消息更是目前為止反腐的最高「爆點」,也註定了「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以極其顯著的方式定格。
  • 廈門路橋原董事長楊耀東被查 4年前因年齡原因退休
    儘管他已經退休了四年,但涉嫌嚴重違紀還是要被調查。昨日(24號),廈門市紀委監察局發布消息稱,廈門市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耀東接受調查。這引起了外界對廈門路橋的關注。在去年,廈門路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機電事業部原經理胡寧因非法收受他人賄賂款被調查。
  • 內蒙古五名廳官同日落馬
    落馬的五人中,兩人已退休,三人在任,多涉煤炭系統或政法系統文|《財經》實習生 徐辰燁編輯|魯偉內蒙古自治區再次重拳反腐。12月4日傍晚,內蒙古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宣布五名廳級幹部落馬。據《財經》了解,此次落馬的五人中,白盾和鄒萬銀已經退休,蘇日勒格、王來明和曹郅琛則是在任上被查。五人中有四人涉及煤炭系統或政法系統——當地此前已有不少官員在內蒙古「倒查20年煤炭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和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中被查。不久前,內蒙古剛剛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
  • 反腐風暴!3「虎」均曾在該市擔任要職,4名副市長先後落馬
    撰文 | 高語陽三亞市反腐風暴仍在繼續。1月15日下午,海南省紀委監委消息,三亞市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陳小亞接受審查調查。在這之前,2020年11月1日,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落馬。同月17日,三亞市原副市長李柏青被查。更早一些,去年6月,三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白宇被查。
  • 內蒙反腐風暴:倒查20年 四虎落馬 受賄4億破紀錄 名酒千餘瓶
    隨著近期多名涉煤領域官員的落馬,內蒙古這場「倒查20年」涉煤炭領域違法線索的反腐風暴,呈越演越烈之勢。在上述會議上提及到雲光中、白向群、邢雲、雲公民四人,均曾長期在內蒙古任職。雲光中、白向群、邢雲、雲公民四人落馬「往事」驚人。
  • 天津港爆炸11名官員被立案偵查 他們都涉嫌什麼罪?
    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第16天,11名責任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場奪走百餘人生命大爆炸的追責已經全面開始。這11名被追責的官員都是誰?他們又涉嫌犯了什麼罪?  哪些官員為天津港爆炸負責?
  • 內蒙古紀委監委原副廳級檢查員劉文接受審查調查,已於2018年11月退休
    12月25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據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消息: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原副廳級檢查員劉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劉文簡歷劉文,男,漢族,1958年9月出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生學歷,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7月參加工作。
  • 資料:按慣例副省級官員退休年齡為60歲
    「一正七副」格局有16個省份,「一正八副」為10個省份,最多的西藏為「一正十四副」,最少的海南為「一正六副」。  三一八、四五六、五後  按慣例,副省級官員退休年齡為60歲,而正省級官員可至65歲。2006年省級黨委換屆時就明確了提名的年齡上限:黨政一把手63歲,紀委書記61歲,其他常委58歲,即所謂「318紅線」。
  •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被調查(圖)
    【財新網】(記者 於寧 羅潔琪 王和巖)在強勁的反腐風暴掀翻一個個腐敗官員之際,中紀委也將手術刀對準自己內部的違紀違法現象。5月9日傍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短訊,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消息人士稱,魏健是5月4日上班後從辦公室被帶走的。  上述人士分析,魏健被查可能與他曾分管四川有關。
  • 蒼南走出30多名副廳級以上幹部
    蒼南走出30多名副廳級以上幹部 發布時間:2008年11月06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1月6日消息:一方山水養一方人,蒼南自古人傑地靈,不僅培育了大批商人,更是培育了許多黨政軍高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