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腦項目徹底宣告失敗:耗資10億歐,10年前轟動全球,如今死得悄無聲息

2021-01-20 量子位
安妮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10年砸入10億歐元,為了用計算機模擬人腦。這個十年前曾轟動全球的項目,如今徹底「死」了,死得悄無聲息。要不是有位西方記者提起,人們幾乎已經完全遺忘。

模擬人腦?呵,實際連一隻蠕蟲的大腦也模擬不出來。

2009年的7月22日,瑞士神經科學家Henry Markram在TED大會上宣布,將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整個大腦,並進一步揭露意識的本質。

Markram的項目雄心勃勃,將這個項目的時間線,訂到了10年後。歐盟政府牽頭下注,資助其10多億歐元用於研究。

這個項目宣布後,曾引起了一時的轟動,BBC、科學美國人、英國衛報、人民網及國內多個門戶網站都參與報導,還引發過800多名神經科學家的聯名上書。

放長線、大手筆的投入,換來的結果呢?

截止到今年7月,10年已經過去,而Markram和其模擬人腦的項目已沒有了任何消息。別說人腦,其公布過的兩項研究還止步於鼠類。

還是大西洋報導的記者Ed Yong第一時間發現了此事,在推特上發帖,再次引發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引發吃瓜網友圍觀。

這場研究,開始時轟轟烈烈,結束時又悄無聲息。

這個項目來龍去脈如何?又是為什麼失敗的?

轟動一時的「藍腦計劃」

模擬大腦的計劃由來已久,是Markram在德國海森堡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時開始的「藍腦計劃」(Blue Brain Project),只不過那時的目標還不是人腦。

因為成功測量老鼠大腦兩個神經元之間電信號的強度,Markram一戰成名,1998年,他成為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名教授。

注意,這項研究的關鍵意義在於,給了計算機模擬人腦的學習能力一個可能。

於是,這就有了2009年,Markram在TED大會上,向公眾宣布了一個驚人大計劃:

他要在了解大腦結構的基礎上,用計算機創建一個複雜的數學模型,模擬人腦的86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的突觸

Markram表示,研究一旦成功將對整個人類帶來極大意義:

為老年痴呆等疾病帶來革命性進展,研發出更智能認知能力更強的機器人,甚至幫助找到讓計算機處理速度更快的方式。

這個項目在公布之後獲得了大量關注,甚至是政府。

2013年,歐盟政府牽頭,聯合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打算資助這個看起來極其炫酷的實驗。

他們重金押注,一出手就是13億歐元,將藍腦計劃更名為「人類腦計劃」,全稱Human Brain Project,簡稱為HBP

拿到這筆巨額資金,HBP項目進展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說,當時美國出版社用「大腦迷霧」(brain fog)和「大腦沉船」(brain wreck)來嘲諷藍腦計劃,幾位了解這個計劃的科學家將Markram稱為「偏離軌道的天才」。

2014年,輿論攻擊甚是猛烈,近800位神經科學家聯合上述,致信歐盟委員會,稱HBP項目,其管理結構和研究重點都需要改變,它本需要整個歐洲進行協作,就像人類基因組計劃一樣。

27名科學家組成的評估組中,25人不看好HBP。

研究成果

雖然質疑頗多,但HBP也不能說是毫無成就。

經歷諸多質疑後,2015年,HBP終於拿下一血:其論文Reconstruction and Simulation of Neocortical Microcircuitry,登上了當年10月的《Cell》封面。

論文地址:

https://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5)01191-5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首次用計算機模擬了含有207種亞型的大鼠神經網絡,共包含31000個神經元和3700萬個神經突觸。

Markram的研究思路從這個論文中也多少得以體現,他們將大鼠大腦進行切片處理,分析每一部分的神經元、分子生物學信息和電生理學特徵,然後在超級計算機中像拼圖一樣將其重構。

這項研究表明,動物大腦中的皮質柱(cortical column)是可以被仿真模擬的。

2018年,HBP再次有了進展,推出了首張小鼠大腦中每個細胞的數字3D圖譜:The Blue Brain Cell Atlas。

論文地址: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inf.2018.00084/full?utm_source=FWEB&utm_medium=NBLOG&utm_campaign=ECO_FNINF_blue-brain-cell-atlas

在這項研究中,Markram將研究主體放至小鼠,通過這份圖譜可對小鼠大腦中每個區域進行可視化,還能下載相關數據用於自己的分析和建模。

Markram表示,這份圖譜是當時關於小鼠腦細胞全部區域最準確的預估結果。

昔日輝煌已成過去,無論過程如何曲折,從結果來看,「10年內用計算機模擬人腦」的計劃,終究成為了「曾經誇下的海口」。

各國專家都不看好

神經科學家們不看好HBP,可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四年前,HBP團隊在Cell上發布小鼠大腦建模成果時,就引來了各國科學家的批評,他們認為這個項目沒什麼實際意義,純屬浪費錢,建模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建模就是問題本身,沒有試圖解決某個特定的研究問題。

當時,裡斯本Champalimaud中心的神經科學家Zachary Mainen評價說,這個項目沒什麼吸引人的,只是工作量大而已。

德國法蘭克福馬克斯普朗克腦研究所主任Moritz Helmstaedter覺得,雖然把數據做出來是好的,但HBP只是拉大旗作虎皮,大肆宣傳,但實際上什麼新發現也沒有,「把一大堆數據放在一起並不是科學發現。」

而且,當時公布的小鼠大腦模型遺漏了腦組織的許多要素,比如血管、神經膠質細胞,它們佔到了大腦中90%的細胞,Markram對此的解釋是這只是初稿,將來還會增加更多數據。

但前面那位德國學者Helmstaedter卻發出了嘲諷:「這就跟『我想登上月亮,我已經把梯子架在了大樹上』一樣。」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神經科學家Peter Latham也覺得,這個項目工作量非常龐大,但實際上並沒有研究出來大腦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理論神經科學家Chris Eliasmith則認為,這個項目有點「高射炮打蚊子」了:「你完全可以用一個小一點的模型來實現這個結果。」當時Eliasmith已經發布了一個包含250萬個神經元的模型,但它的模型比HBP小得多。

依照這些科學家們的批評,似乎藍腦項目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搬磚項目,磚搬了很多,但實際上什麼房子都沒有蓋起來。

不只是「沒有意義」這一點讓人質疑,其後,不少專家學者都覺得Markram的想法實在是太難實現了。

神經科學家Grace Lindsay認為,對秀麗隱杆線蟲的302個神經元做映射和建模已經很難了,模擬860億神經元的人類大腦,是完全不現實的,甚至單單把這個作為目標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你的腦袋裡面有一個大腦了,然後你在計算機裡放了一個大腦,這能說明什麼呢?」

至於Markram所說的,要把這個模擬出來的大腦做成某種測試環境,Lindsay承認測試環境有價值,但是測試環境需要基於循環邏輯,而且,所測試的研究想法必須非常先進。「當神經科學『完成』了,我們應該做這樣一個模型,但現在做恐怕很難。」

甚至,加拿大Neurolinx研究所的Klaus M. Stiefel和辛辛那提大學的Daniel S. Brooks還專門寫了一篇論文來闡述為什麼針對人類大腦的模擬做不成。他們認為,即使是低等動物,也需要大量參數,對哺乳動物來說,參數、組織層次限制和大腦特定生態學特徵會讓這件事情無法達成。

網友集體反諷

雪梨科學家Jon Brock想起了自己的「悲慘歲月」:

我2013年也被叫去弄一個澳大利亞版本的「HBP」,那會兒所有人都覺得這特搞笑,但是沒人能想到啥更厲害的項目,所以我們最後提了一個沒這麼宏大的目標,最後不了了之了。

也有人覺得立10年flag這事太開玩笑:

對10年後最靠譜的預測只有:十年後我的體重會超過現在。

還有不少人,質疑歐盟給10億是有錢燒的:

要我說,這項目最大的bug就是Markram本人,歐盟咋能把10億歐元這麼大一筆錢扔給一個人管呢?這就跟寡頭一樣。還好他走了。

不知道他們之前這樣花了多少個10億歐元?

可能很多錢都花在了類似的項目上。

參考連結:
1、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07/ten-years-human-brain-project-simulation-markram-ted-talk/594493/
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5/10/rat-brain-or-smidgeon-it-modeled-computer
3、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752-019-00319-5

相關焦點

  • 那個耗資10億歐元的人腦項目「死了」,死得悄無聲息
    2009年7月22日,英國牛津,神經科學家亨利·馬克拉姆(Henry Markram)走上TED Global會議的舞臺,宣稱將用計算機模擬出人類大腦,且其複雜度可與真實人腦匹敵。而且他雄心勃勃:「我們可在10年內達成目標,要是真的成功,10年後我們會發給TED一個全息圖,用它和你們交流。」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模擬人腦項目失敗,人獸雜交胚胎實驗,谷歌公布...
    模擬人腦項目失敗:耗資10億歐2009年的7月22日,瑞士神經科學家Henry Markram在TED大會上宣布,將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整個大腦,並進一步揭露意識的本質。Markram的項目雄心勃勃,將這個項目的時間線,訂到了10年後。歐盟政府牽頭下注,資助其10多億歐元用於研究。截止到今年7月,10年已經過去,而Markram和其模擬人腦的項目已沒有了任何消息。別說人腦,其公布過的兩項研究還止步於鼠類。
  • 北京「最大的」爛尾樓,耗資3億成廢墟,如今10億「重生」成樂園
    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不斷的修建新的高樓建築,就拿北京來說,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國際化的城市,現在的北京仍在不斷的建設之中,在北京的境內,已經有一座座聳立的高樓大廈,既然有成功的,也就會有失敗的,因此在北京境內也是有不少的爛尾樓的存在的,這些原本應該華麗的修建起來的建築,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淪落為了爛尾樓,北京雖然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但仍還是留有一些爛尾建築,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其中的一處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所以這直接讓整個天眼徹底崩潰了,所以拆除倒計時。所以說阿雷西博望遠鏡是一個科學的重要研究陣地,如今沒有了它的存在,真的就少了很多研究項目,同時在失去「美國天眼」之後,對科學、行星防禦計劃等項目也會造成重大損失。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阿雷西博天文臺進入拆除倒計時,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天眼」在2020年落幕,根據Space發布的消息指出,在12月1日,坐落在美屬波多黎各叢林深處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Observatory)崩塌,重達900噸的電子接收器墜落到140米下的球形鏡盤上。所以這直接讓整個天眼徹底崩潰了,所以拆除倒計時。
  • 耗資2.6億,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秒懂新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
  • 世界第四超級計算機工作40分鐘 模擬1%人腦活動1秒
    人腦究竟有多強大?數十年來人們一直試圖讓電腦能具有人腦一樣的思考能力。日前,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運用世界計算能力第四的超級計算機耗時40分鐘,成功模擬了大腦活動有史以來最長的時間——1秒。本次模擬的是1秒內17.3億神經細胞(當然,這並非完整的人腦細胞數量)的活動,使用K-Computer的82944個處理器+1PB內存進行計算。
  • 終於徹底搞定大飛機!運10項目老專家仰天長嘯,西方陰謀失敗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4日的報導稱,2017年5月5日C919客機成功完成首飛,如果說完成首飛是C919進行的模擬測試,那麼它即將經歷一項十分重要的考試,這項考試就是TIA的含義為『型號檢查核准書』,只要完成TIA的檢查,我們才算徹底搞定大飛機。消息人士稱,此前在知道C919完成首飛之後,很多運-10項目的老專家都仰天長嘯,他們認為西方阻止我國大飛機發展的陰謀這次失敗了,而且很多西方企業這次都與我們在『一條船上』。
  • 耗資2.6億,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背後真相讓人無可奈何。美國建造出全球最大「天眼」通過各國的發展,目前著名的幾個射電望遠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還有中國等地,其中美國走在世界前列,於1974年建設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該射電望遠鏡在1972年到1974年曆經了兩次改造,耗資2.6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讓人們第一次看到太陽系以外的世界,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力。
  • 點火8分鐘偏離軌道,歐洲火箭計劃宣告失敗,兩顆衛星一同丟失
    據法新社報導,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8分鐘的時候就偏離軌道,攜帶的兩顆衛星一同丟失,隨之歐洲火箭計劃也宣告了失敗。 據報導,織女星火箭原本是計劃要將西班牙首顆衛星送入軌道,搭載的兩顆衛星是西班牙和法國共同研製,用於觀測氣候引發的自然災害的,打造衛星過程中共耗資24.5億元,也就是說該事故,令
  • 歐洲:啟動一項耗資2億多元的項目,利用AI重現「過去的氣味」
    歐洲科學家啟動一項耗資250萬英鎊,相當於2億多元的項目,利用人工智慧重現歐洲「過去的氣味」。氣味,美式英語:odor,或英式英語:odour ,是人類嗅覺系統對散布於空氣中的某些特定分子的感應。這個名為Odeuropa,譯名為氣味歐洲,的項目將使用人工智慧來重現100至500年前的人們的氣味,重現16世紀的從驅鼠劑到早期菸草的氣味,通過人工智慧找出古代文本中對氣味的引用,並製作一本專門的百科全書。該項目已獲得歐盟Horizon 2020計劃的280萬歐元資助。Horizon Europe是歐盟計劃中的一項為期7年的科學研究計劃。
  • 全球投融資周報(2019.10.04-10.10) | 本來集團完成2億美元融資...
    在已披露融資額的項目中,過億元融資項目4起。以下從行業分布、融資階段、融資規模、地域分布等方面具體分析國內融資事件。1. 行業分布本周披露融資事件涉及16個行業領域,其中融資案例數最多的五大行業分別是:企業服務9起,醫療健康、人工智慧並列5起,教育培訓3起,消費、生活服務、電子商務、金融、硬體並列2起。
  • 中國最大私營水電站老闆,耗資超過200億,如今卻成失信被執行人
    如此一位成功的首富,為何會淪落至如今的地步?這一切,或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註定。在所有關於李河君的介紹中,有將近9年的經歷是完全空白的。1989年,李河君大學畢業一年後向自己的大學老師借了5萬塊錢,由此開始了白手起家。據說,在這9年時間裡李河君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件,甚至做過礦產生意,他也很快就累積到了8000萬元資產。在還清了所有欠債後,李河君做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收購水電站。
  • 人腦設計了電腦、未來電腦可能超越人腦,萬物互聯會形成全球腦?
    截至2019年11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理論上浮點運算速度每秒20億億次。b,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同樣包括接受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階段。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
  • 全球約10億人正遭受精神障礙困擾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據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 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
  • 歐洲一箭雙星發射失敗:只飛了8分鐘,24.5億元打了水漂
    2020-12-06 10:20:40 來源: suci媽咪 舉報
  • 14年前轟動枝江的涉槍血案,真相一一揭開
    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落下,以被告人柴某為首的惡勢力犯罪案件落下帷幕,同時也將14年前轟動枝江的一起涉槍血案的真相一一揭開。5月27日晚,胡某將柴某的家門重重摔響後,奪門而出,宣告著最後一次協商以失敗告終。當晚,胡某便邀約了張某等10餘人,攜帶槍、刀具前往五星小巷,在柴某家門口挑釁。
  • 支付寶宣布,全球用戶數突破 10 億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1月10日消息,支付寶官方剛剛對外宣布,全球支付寶用戶正式突破 10 億量級,10億支付寶用戶中,有3億用戶來自海外,支付寶在國內已經成功的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截止去年11月份,支付寶每個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 6.5 億,同時仍保持了 50% 以上的高速增長。
  • 阿斯利康心臟病藥研發失敗 新藥業務壓力增大
    3月20日,阿斯利康宣布,其投資的一種針對心臟病的藥物AGI-1067研發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