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國際設計周」 追溯漢能黑科技物種起源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探秘「北京國際設計周」 追溯漢能黑科技物種起源
2018-09-25 13:57: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9月25日電 近日,「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新物種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展。該展自2009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目前已步入國際A類設計活動行列,成為亞洲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示、推介、交流、交易平臺。各國名設計師及設計機構爭相參與,腦洞大開的創意作品讓世界各地線上和線下觀眾盡享智慧光芒閃耀的科技空間,覆蓋衣、食、住、行、玩全場景的「新物種」,更是成為穿越到未來世界的門鑰。

品類豐富的漢能產品吸引觀眾駐足

  在一場時尚感、創意感、科技感、未來感都不匱乏的盛宴上,漢能的黑科技新物種卻因讓觀眾們有了「觸電」的悸動成為矚目的焦點。包能發電,紙能發電,並且是利用太陽能瞬間完成光電轉換,全程無汙染、無排放,讓人不禁發問,這究竟是屬於科幻世界的臆想,還是近在咫尺的實感。

  讓觀眾們爭相體驗的漢能漢包是移動互聯時代的產物,在實現背包功能的基礎上,搭載了太陽能黑科技發電功能。漢能將太陽能發電板和背包合體,發電板內含光電轉化效率高、超輕、超柔、超耐用的MiaSolé太陽能薄膜晶片,隨時隨地,有陽光的地方就能發電,實現行走中能量的點滴收集,進而通過背包上的USB接口給隨身的電子設備充電,從此告別傳統充電寶也能告別電量焦慮的煩惱。同時,在外觀顏值方面,由國際大牌設計師匠心打磨,以簡約科技風為核心,又分支出商務、時尚兩大派系,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作為當今最火概念「移動能源」賦能的穿戴單品,代表了最新最潮的移動生活方式。用一個普通背包的價格,可以買下肩上的一個移動太陽能電站,還附加了站在時代前沿的酷炫身份。

網紅小姐姐和漢包合影

  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紙上能談兵,紙上能燒烤,紙上還能發電?漢能漢紙是更加獵奇的「物種」。漢紙是一個輕量的發電寶,可自由摺疊、單手握持。由於應用全球領先的柔性共蒸發薄膜太陽能技術,陰影遮擋、弱光、低溫時也可正常工作,追求「有光就發電」;此外,其配備的5000mAh儲電容量,可通過薄膜太陽能技術,隨時儲備電量,以備不時之需,做到「沒光也有電」。在Plus in生態支持下,漢紙在陽光下可實現對各種電子終端設備的無限連接,真正解決移動用電「0」焦慮。另外,還有數碼灰、玉石金、胭脂紅三種顏色可供用戶,更多選擇,更多歡樂。

  這些神奇「新物種」來自漢能,創立於1994年,24年來專注清潔能源,全球規模第一、技術第一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逆勢」併購4家技術領先的海外公司,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進行全球技術整合,持續穩定地投資研發,打造了從研發到裝備製造再到終端產品生產和綜合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

  在漢能開啟的「移動能源」時代中,描繪了日常物品都變身為「發電新物種」的圖景,漢能持續發展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和創新能力則為新物種提供了誕生的豐沃土壤和成長的廣闊空間。

相關焦點

  • 以科技賦能創作 戴爾多款產品亮相北京國際設計周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 9月26日,在2020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博覽會AIM展區,戴爾帶來一系列最新產品,滿足設計師多元需求,以科技創新助力設計師。在AIM10年展覽中,AIM特別邀請戴爾作為「創新大使」,為青年設計師們提供更多前瞻的科技支持和選擇,助力青年設計師在創作中實現更大突破和創造。
  •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時間地點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活動  設計周開幕活動是為國內外著名設計師、設計機構搭建的聚會、交流、溝通、洽商平臺。活動包括中外著名設計師共走設計之路、2018經典設計獎銘牌鑲嵌儀式、主題展覽開幕式等。
  • 神舟五號摘得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
    近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再獲殊榮,摘得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最高榮譽「經典設計獎」。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賈世錦代表神舟團隊從主辦方領導手中接過獎盃和獎牌,成為神舟五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的又一個高光時刻。
  • 「科技電影周」來了 - 科學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圍繞主題,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之知電影(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柴儷傑,聯合中國地質博物館一起舉辦科技電影周活動。 4月20日至26日期間,主辦方將推出《聰明的鯨魚家族》《大衛愛登堡帶你去看生命之光》《北極熊的夏天》《偉大的轉變:鳥類的起源》《納勒迪:一隻小象的故事》《植物也瘋狂》《物種起源理論的形成: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奇幻漂流》共7部國外引進的科技電影,聚焦陸地和海洋中多種多樣的生命,透過鏡頭揭秘隱藏在平靜背後的鬥爭與生存。
  • 探秘「種子方舟」,尋找物種生命的起源
    2020年8月18日14點,「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的第二期直播活動走進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帶領青少年們探秘「種子方舟」,在「雲上科學營」官方網站進行了直播,引發了熱烈的關注與討論。
  • 16年後再回首,神舟五號飛船獲北京國際設計周最高榮譽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再獲殊榮,摘得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最高榮譽「經典設計獎」。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賈世錦代表神舟團隊從主辦方領導手中接過獎盃和獎牌。北京國際設計周是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一項國家級大型年度文化活動。神舟五號從北京國際設計周徵集的666件評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所獲的經典設計獎是該設計周常設獎項,旨在彰顯創意設計在社會、經濟、民生等領域的重要作用。
  • 2020北京設計周第三屆當代國際水墨設計雙年展徵集
    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第三屆當代國際水墨設計雙年展》徵  集一、展覽宗旨北京國際設計周作為首都重要的年度國際性文化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在前兩屆當代國際水墨設計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第三屆當代國際水墨設計雙年展》將正式啟動。藉助北京作為世界設計之都的國際影響力,本屆展覽以水墨為主脈,繼續打造全球視野中的水墨設計文化平臺。同時,通過創作與交流,與世界共同展示當代水墨設計的新主張。
  • 昌平人才周|李瑩:立足國際科技前沿 探秘人類腦神經「密碼」
    認識腦、保護腦、創造腦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長期目標,以神經計算和類腦智能為代表的腦科學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研究熱點。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李瑩帶領課題組的成員一起攻堅克難,以嚙齒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狨猴)為模型,應用和研發多學科交叉研究手段,在感覺輸入到行為輸出的各個階段,研究社會信息在大腦中的編碼機制,以此來探秘人類腦神經「密碼」。
  • 追溯病毒的起源
    追溯病毒的起源人類這物種,真的標誌著生命進化的頂峰嗎?或者病毒才是?因為對於考古學家來說,研究古生物最好的資料就是各類化石,但病毒是比較特殊的類群,它們只由包裹在柔軟的蛋白質外殼裡的幾股DNA或RNA構成,因此它們不會變成化石,沒有化石記錄的研究,幾乎已經不可能追溯它們的血統。為了解決病毒進化的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即重建微生物的「家族樹」,來追溯細菌和病毒的起源。
  • 2020南京創新周即將啟幕 「黑科技」讓生活更智慧
    2020南京創新周將在6月22日至6月26日舉辦,此次創新周以「讀懂城市創新」為主題,聚焦行業黑科技,展望科技新未來。目前南京的相關企業在交通、生產巡檢、智慧醫療方面解鎖了新的「黑科技」,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活智慧。
  • 人類語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萬年前
    人類語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萬年前——比之前的估計早2000萬年。這一發現是2000年由英國、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被稱為「弓形束」的大腦組織和一項人類語言路徑聯繫而得出的。「弓形束」是一束連接大腦中對處理語言很重要的區域的神經纖維。
  • 追溯人類真正的起源-超古代的外星文明?
    追溯人類真正的起源-我們是來自超古代的外星文明嗎?說起人類的起源,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在2013年6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等人的成果,他們在對一具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做了長達10年的研究後,分析出它的一系列形態學特徵,從而證明:類人猿起源於約5500萬年前。
  • 「天宮號」「墨子號」「悟空號」齊齊亮相北京科技周
    本報訊(記者張航)坐進「殲15艦載機」的座艙,戴上頭盔,在指揮員的引導下開啟加力,從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躍起飛;置身無重力的太空艙實驗室,觀察漂浮的小球如何進行單擺實驗……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昨天啟動,市民與一批最新科技成果零距離接觸。記者注意到,航空、航天依舊是本次科技周活動的熱門元素,模擬艦載機、虛擬實境太空實驗室等體驗活動受到參觀者的追捧。
  • 「南京造」黑科技正走近你我身邊
    這些「南京造」的黑科技產品已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智能。 「南京造」黑科技正走近你我身邊「智慧眼」查線路「跋山涉水」  南報網訊 2020南京創新周將於6月22日—26日線上舉行,一批世界前沿的黑科技產品將集中亮相。
  • 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七大活動板塊精彩紛呈
    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    北京國際攝影周時間:2019年10月19日—10月27日  北京國際攝影周主題:影像:時間·記憶  北京國際攝影周地點:主會場在中華世紀壇【點擊查看分會場信息】  北京國際攝影周門票:不需要門票,免費參觀,但影像北京論壇需要提前報名  「北京國際攝影周
  • 北科院2020年北京科技周活動搶先看!
    8月23日,北京科技周正式啟動,今年的主題是「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2020年北京科技周計劃活動一覽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天文館項目或活動名稱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項目或活動名稱:「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項目簡介與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
  •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怎麼獲得 物種起源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貴重品怎麼獲取,想知道橙色貴重品怎麼收集,基因模擬裝置怎麼加屬性,四十六億年新幻境怎麼觸發呢
  • 生來倔匠 ThinkPad攜雙生隱士2019亮相北京設計周
    2019年9月16日,北京——秋高氣爽之際,匯集全球創意靈感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如約而至。  同時,ThinkPad攜手全球設計領導品牌Gensler與Steelcase跨界推出的「隱士創作空間」,也在此次設計周上震撼亮相,旨在通過科技與藝術的碰撞,為作品背後的「隱士」們創造多種高效創作場景,以一種嶄新的工作模式開創設計工作新風潮,同時將ThinkPad產品所代表的科技力量賦能文創產業。
  • 「看得見」大腦思維 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
    2019-05-31 08:1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 北大院士牽頭研發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看得見」大腦思維 「讀得懂」小鼠心思
  • 漢信碼掀起自主二維碼產業化與應用浪潮
    漢信碼應用推廣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2013年12月16日,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主辦的漢信碼應用推廣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波、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新聞辦公室主任陳熙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主任戴紅、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黨委書記張琳、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副主任羅秋科以及來自百度公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華怡合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二維碼產業與應用單位代表和40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本次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