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從動物界裡面選出一種名聲最糟糕的物種,樹懶的得票估計不低。
你看,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中,樹懶這種動物名字的含義都差不多,在英語中,它是「懶惰」,在法語裡是「懶傢伙」,在德語裡,是「懶動物」,在西班牙語裡則是「懶惰的熊」,但是你有麼有想過,樹懶為什麼這麼懶呢?
2017年,電影《瘋狂動物城》
讓樹懶火遍全球,在快節奏的動物城裡,樹懶這種行動極為緩慢的動物顯得相當「別致」。
我還以為我按了慢速播放……
而在這幾隻樹懶中,有一隻名為「閃電」的小可愛號稱樹懶中速度最快,有多快呢?它說起話來是這樣的——
辦起事來是這樣的——
而你如果沒有百分之兩百的耐心,最好還是不要輕易挑戰和樹懶聊天這項超高難度的技術活……
樹懶的節奏之慢,人盡皆知,在非冬眠哺乳類動物中,樹懶這種熱帶樹木的居住者長期霸佔著最低新陳代謝水平的寶座。有多慢呢?有動物學家曾測量過褐喉三趾樹懶和霍氏樹懶的代謝速率。
他們發現,這兩種樹懶的代謝都非常之慢,褐喉三趾樹懶的速度更是打破了記錄,以「文靜」、「遲緩」著名的考拉
和大熊貓,
都得排在它的後面。但樹懶的緩慢卻遭到了很多攻擊,很多人覺得這是蠢笨的代名詞,但你可能不知道,對於樹懶來說,緩慢,可不能等同於懶惰!
是的,因為樹懶大部分的時間都棲息在樹上,因此,樹葉就成了它們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事實上,在自然界,這種飲食方式十分罕見,在哺乳動物種類中,大約只有0.2%的動物會這樣,原因很簡單,樹葉不僅能量少,而且非常難消化。
為了應對這種習慣,樹懶進化出了幾種非常強大的技能。首先,它們會儘可能地從食物中提取能量。按照樹懶品種的不同,它們可以花大概五到七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加工、消化一頓樹葉。
另一方面,樹懶還會想方設法地減少能量消耗。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少動!
樹懶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吃、睡和發呆當中度過,毫無疑問,如此從容的生活方式自然不需要耗費太多能量。其次,它們還會巧妙利用體溫來保存能量。維持穩定的核心體溫需要耗費大量能量,但隨著周圍森林的寒熱交替,樹懶的體溫上下波動範圍卻可以達到5攝氏度,而這幫助它們省下了一筆巨大的能量開支。
除此之外,樹懶還有一項特殊技能:憋!研究發現,樹懶有多個胃室,而這佔據了它們體重的三分之一,是同等體型動物胃重量的兩倍之多。正是因為如此,進入樹懶嘴中的食物,要在它們的腸道中經歷極為複雜的一段旅程,大約要在50天後,才排出體外。
而更有意思的是樹懶那極其古怪的排便行為,排便時,行動緩慢的它們要從樹上爬到地上,似乎只有在樹幹底部,它們才能順利完成這項「重要儀式」。
看到這裡您可能要問了,這樣做不就會讓樹懶暴露在很多兇猛野獸的面前,甚至面臨生命危險嗎?確實是這樣,但得益於它們出色的「儲存」功能,樹懶並不需要頻繁爬下樹木,它們每周只需要如廁一次。
這簡直就是蒙娜麗莎般神秘的微笑……
你可能不知道,「慢」這種特殊技能,還讓它們躲避了無數危險,是它們能在危險四伏的叢林中生存下來的重要本領。對於樹懶來說,最可怕的天敵莫過於角雕。這種強悍的大雕,有著可怕的尖嘴和爪子,能敏銳地洞察出熱帶雨林中極其細小的動作。但樹懶,卻能憑藉慢逃過一劫。
是的,能一動不動地懸掛在樹枝上長達數小時,甚至一天是它們的獨門絕技,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們長而彎曲的爪子,更準確地說,是要歸功於它們手腳上縱橫交錯的肌腱。有動物學家發現,雖然樹懶的肌肉組織比很多樹棲哺乳動物都要少,但它們的肌肉中似乎存在著一組特殊的酶,而這能讓它們能夠忍受大量積累的乳酸,幫助它們抵抗長時間掛在樹上的疲勞。
對於像咱們這樣每天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忙忙碌碌的人來說,樹懶這樣慢悠悠的生活節奏確實很值得羨慕,但您可別忘了,它們可是花了長達幾百萬年的時間才進化出了現在這樣的身體,過上了這樣的生活。而咱們呢,就連堅持去健身房打卡一個月都不一定做得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咱們還得向它多多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