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從綠色建築開始

2021-01-16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撰文:AmyKolczak

提起現代建築,我們自然會聯想到時尚、採光充足的室內空間。雖然美國建築師協會舉辦的可持續性建築設計大賽推崇類似的建築,但也有一些例外。其中一座獲獎建築的楓木地板來自一個當地的體育館,甚至其露天座位都改裝成了建築內部的木質裝飾,而且依舊殘留著學生們的塗鴉痕跡。這座建築的外部柏樹覆蓋層都來自廢物回收再利用。之所以選擇柏樹,是因為其抗腐能力強,而且它們確實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這些柏樹都是從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條河中打撈而來,可追溯到19世紀。

在世界地球日當天,維吉尼亞的布洛克環境中心和另外9座建築榮獲了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可持續性建築設計大獎。獲獎建築都由美國建築師設計,而且大部分都位於美國,只有一座因開創性的城市設計而聞名的建築位於新加坡。

可持續性建築設計大獎設定了10項評選標準,包括能源和水利用、使用建材、建築的復原力、經濟影響以及住戶的可走性和交通工具使用情況。今年,評委會擴充了評選標準,將健康因素也納入其中,反映出建築設計方面一個更大的趨勢。

在2017年度的獲獎名單中,教育設施佔主導地位。綠色建築不僅重視節省效用成本,還注重更健康的環境和實踐性學習的機會,而且已經有研究表明環境能夠影響學生的表現。在維吉尼亞阿林頓的探索小學,學生們通過一個儀錶板監測學校的產能量和消耗量。與大多數獲獎者一樣,探索小學也實現了淨零耗能,這也意味著其通過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生產的能源與其消耗的能源相持平。與此同時,學校的「生態行動小組」還在努力倡導步行、乘公共汽車、騎自行車以及拼車的出行方式,通過各種方式儘量減少午餐食物浪費。

說了這麼多,還是一起來看看這10座獲獎的綠色建築吧!

臨近海灣的教室攝影:PrakashPatel,供圖:SmithGroupJJR

布洛克環境中心是位於維珍尼亞海灘的切薩皮克灣基金會的區域中心,主要為其教育和溼地恢復項目提供支持,吸引了數千名學生前來學習深造。布洛克環境中心選址的最大特色是與自然密切關聯,學生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溼地景觀。此外,建築的地基經過加高,能夠經受海平面上升和暴風潮。建築大樓的部分用材來自廢物回收再利用:室內的楓木地板來自一個當地的體育館,布滿塗鴉的露天看臺則搖身一變成為了室內木質裝飾的一部分。布洛克環境中心採用了堆肥式廁所,收集雨水並將其過濾為飲用水,發電量比耗電量多80%,多餘的部分銷售給電網,這些難得的成就都得到了評委會的認可。

培養探險家

攝影:AlanKarchmer,供圖:VMDOArchitects

在維吉尼亞的探索小學,有3個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玩耍的操場,而諸如巖石和倒下的樹木等自然元素都成為了這些操場的裝飾。之所以取名探索小學,是為了紀念太空人JohnGlenn,他曾乘坐探索號太空梭進入太空,而且曾住在附近的社區。探索是這所學校的一大主題,其內部設計聚焦於森林、海洋、大氣層以及太陽系。探索小學是全美規模最大的零耗能學校,可提供「關於能源效率和生產方面的實踐性學習課程」。此外,探索小學將自然光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從所有的教室內都可以看到室外景觀。

科學實驗

攝影:EdwardCaruso,供圖:Sasaki

實驗室都有特殊的採光和通風需求,堪比一個能源密集型企業。布里斯托社區學院位於麻薩諸塞州福爾河畔,其健康與科學大樓因淨零耗能而受到評審委員的讚譽,「這是一個艱難的壯舉,尤其是在像新英格蘭地區這樣的寒冷氣候下,」他們指出。此舉為布里斯托社區學院每年節省103000美元的運營費用,有助於學院更好的開展可持續發展與能源方面的課程。新建築經過了整體性校園再設計,更加便於學生在校園內行走。

史丹福大學的中央能源設施

攝影:RobertCanfield,供圖:ZGFArchitectsLLP

橘黃色和紅色的管道展示著其在「熱回收」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央能源設施主要功能是為史丹福大學的1000多座建築供熱,其前身是一座老化的燃氣發電廠,現在改造為主要由一個場外太陽能電站供能的設施,實現了碳平衡和耗能減少1/3的目標。史丹福大學擁有大量大型的衛生保健和科研建築,因此既需要供熱又需要製冷。如今,一個獨特的熱量回收系統可將製冷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回收,進而為整個校園供應熱量和熱水需求量的93%。中央能源設施使史丹福大學的排放物減少68%,飲用水量減少18%,還為其節省了數百萬美元。

治癒力量

攝影:NgTengFongGeneralHospital,供圖:HOK

與新加坡的其它建築類似,黃廷方綜合醫院的園區內也分布著公園、綠色屋頂以及垂直的綠化帶。不過,傳統的新加坡醫院無法直接接觸新鮮空氣和自然光,而且也不能看到室外景觀。黃廷方綜合醫院則做出了巨大的改變,對上述因素做了最佳處理。醫院70%的設施都是自然通風,通過風扇、空氣對流和外部遮陽製冷,節省了寶貴的水資源。黃廷方綜合醫院的耗能量比其所在地區的其它同等醫院少38%。

新都市農場

攝影:BruceDamonte,供圖:Mithun

在收到佔地157公頃的伊頓霍爾農場的捐贈後,查塔姆大學圍繞著綠色生活實驗理念建造了一個衛星校園。伊頓霍爾農場毗鄰市中心,查塔姆大學認為這片地區對支撐城市的未來至關重要。學校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增添了一些新的設施,包括一棟學生宿舍、一座溫室、餐廳和教室,原本計劃容納250位寄宿生,最終接收了1200名學生。學生們可以獲得可再生能源系統(校園的產能量大於耗能量)方面的實踐經驗,包括可持續的農業和水產養殖業、廢物處理和水管理。如今,伊頓霍爾農場內坐落著福爾克可持續發展學校,正在培養下一代的環境管理者,他們將追隨校友RachelCarson的腳步繼續前行。

促進健康

攝影:AlbertVecerka、Esto,供圖:Payette、AyersSaintGross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梅肯研公共衛生究院坐落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其設計理念充分體現了健康因素。建築大樓圍繞中庭而建,可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風,建築內部有一個一直通向8樓的樓梯,鼓勵住戶步行上樓。大樓的綠色屋頂可減少雨水徑流,而且雨水被收集和存儲起來用於衝刷衛生設施,最終使廁所的用水量減少了41%。大樓表面的大理石(左)來自舊樓拆遷。整座大樓使用的材料都含有回收再利用的建材。

整合歷史

攝影:AlanKarchmer,供圖:HOK、FerraroChoi&WSP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Inouye區域中心位於珍珠港腹地,該機構將兩個未在珍珠港襲擊中損毀的飛機庫改裝為一座新的玻璃和鋼結構建築(右)。這個科研和辦公機構可供800名員工辦公,其地基經過提升,可應對海平面上升。由於飛機庫規模龐大,自然光只能照射到建築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設計者為建築設計了特別構造的燈籠式天窗,可將太陽光反射到建築內部。此外,由於反恐的相關規章制度,建築大樓不允許使用可開啟式窗戶。大樓安裝了一個可利用海風的被動下向通風系統,可實現完全自然通風。大樓附近種植了許多本地植物,因此附近的海濱區也回到了更為自然的狀態。

活建築

攝影:RobertBenson,供圖:Bruner/Cott&Associates

多用途的R.W.Kern中心充當著出入罕布希爾學院的大門,建築大樓內設置了教室、辦公室、一個咖啡館以及畫廊空間。這裡也是未來的學生們了解學校的地方。罕布希爾學院將一個橢圓形車道改建為一片野花草地,因此現在鼓勵學生步行。R.W.Kern中心通過一個屋頂的太陽能電池陣獲取能源,水源來自降雨,大樓內的廢物還能自行處理。R.W.Kern中心的灰水處理系統是麻薩諸塞州的一個試點項目,或將為未來推廣這一技術奠定基礎。

富於想像的基礎設施

攝影:AlbertVecerka、Esto,供圖:DattnerArchitects和WXYarchitecture+urbandesign

兩座屬於紐約環衛局的建築重新定義了市政建築。形似鹽粒的春天街鹽庫可容納5000噸鹽。曼哈頓1/2/5車庫(背景)的樓層用不同的顏色編碼,分別代表著其下轄的3個區域。車庫內停放著150輛車,設置有清洗和維修設施,還可為250位員工提供辦公空間。車庫大樓被2600塊鋁片覆蓋著,可遮蔽太陽光,還能通過玻璃隔斷減少吸熱量和光照量,而且並不影響觀看室外的景觀。1/2/5車庫大樓的供熱和製冷由市政提供,因此不需要任何燃料。大樓的頂部是6000餘平米的綠色屋頂,能夠減少城市熱島效應,過濾雨水。此外,1/2/5車庫大樓還將供熱蒸汽的冷凝水以及降雨收集起來,用於衝廁所和洗車用水。車庫大樓還配備了低流量裝置,二者結合起來最終使耗水量減少了77%。

(譯者:流浪狗)

相關焦點

  • 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城市聯盟成立
    來自黃河流域7個省區17個黃河沿線城市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代表齊聚泉城濟南,聯合發起成立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城市聯盟,協同構建合作機制完善、發展活力強勁、帶動作用顯著的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發展共同體,攜手推動黃河流域城市綠色裝配式建築高質量發展。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曉海出席大會並致辭,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代表與會17個城市宣讀《濟南宣言》。
  • 你對綠色建築還是了解地太少
    這個以第四代住房概念託底的試點項目,自效果圖曝光開始就引起了各方關注,如今落成後更是成為網紅打卡地。   鬱鬱蔥蔥,仿佛「空中森林」的8棟建築確實足夠吸睛。至此,我們也窺探到了綠色建築的一角。當然,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築」,遠不止如此。
  • 太陽能建築一體化迎契機 需探索共贏模式
    針對我國人均資源水平低、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基本國情和「軟肋」,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主持召開的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指出,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實施向霧霾等汙染宣戰、加強生態環保的節能減排措施,促進改善大氣質量,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支撐。
  •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發展綠色城市能源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發展綠色城市能源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姆斯特朗雷時間:2020-03-13 分享到:
  • 可以「光合作用」的建築越來越多,松江在全市首家試點綠色建築驗收
    冰冷生硬的建築物是否有一天也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供自身使用?這樣的「綠色建築」在過去很難想像,但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實。近日,隨著松江區在市內首家試點綠色建築驗收工作,松江的綠色建築推廣工作也全面提速。
  • 立足深圳 科研先行 深圳學院綠色建築與海綿城市科研中心在深揭牌
    本站訊(通訊員 盛穎 袁源)5月20日,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綠色建築與海綿城市科研中心啟動儀式在深圳市市民中心舉行。天津大學副校長胡文平教授、喬治亞理工學院副校長Yves Berthelot博士、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佳晨女士出席啟動儀式並為科研中心揭牌。
  • 知道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建築」麼?上海首批試點建築接受驗收
    近日,隨著松江區在市內首家試點綠色建築驗收工作,松江的綠色建築推廣工作也全面提速。 據了解,2017年開始,中山街道生態商務區在全市首批適用二星級綠色建築。而從2019年開始,松江中心城區民用建築全面適用二星級標準。
  • 遼寧省、廣東省、南京市、婁底市、開封市 綠色裝配式建築...
    遼寧省2022年遼寧「綠建」佔新建建築七成近日,遼寧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遼寧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到2022年,遼寧省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將達70%。
  • 光伏建築為能源深度綠色轉型提供現實路徑
    光伏建築一體化研究院(簡稱「BIPV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以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為核心主導思想,定位於標準制定及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推廣、人才培養及合作交流的綜合性平臺機構,系統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理論、路徑和實踐參考。
  • 中國驚豔眼球的綠色「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體功能組織和形象構成規律為研究對象,探尋自然界中科學合理的建造規律,並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運用來豐富和完善建築的處理手法,促進建築形體結構以及建築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設計和合理形成。從某個意義上說,仿生建築也是綠色建築,仿生技術手段也屬於綠色技術的範疇。
  • 中國北方國家會展旗艦平臺首展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築...
    主辦單位: 中國建築業協會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開始日期:2021-06-24
  • 第四代城市住宅產品的探索與實踐
    前三代城市住宅基本都沒有把甲醛問題納入考量,而且隨著裝修越來越豪華,甲醛問題隨之越來越惡化。可以說是看得見的豪華,看不見的傷害。  但以朗詩熙華府為例,第四代城市住宅對甲醛的管控從圖紙設計、裝修材料就開始控制,並通過全過程施工控制、實時專項檢測 ,把甲醛濃度控制在芬蘭S1級甲醛控制標準。  什麼是芬蘭S1?朗詩為何會採用芬蘭S1標準?
  • 關於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建築 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築博覽會」的...
    項目總建築面積134萬平方米,室內外展覽面積5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北方規模**大、全球**的新一代綠色智慧創新型國家會展綜合體,一期展館區將於2021年6月竣工。、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天津市建築設計院、中國空氣淨化行業聯盟、天津市進出口商會、全聯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裝配式建築產業創新聯盟展會時間:2021年6月24-27日展會地點: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會規模: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參展單位預計1000餘家,參觀觀眾預計15萬人次。
  • 怎麼做綠色建築?超震撼經典案例!
    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常生活中綠色食品、綠色城市出現的的越來越頻繁,漸漸為大家所接受,「綠色」漸漸成為大家的首要選擇。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也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綠色建築,是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 綠色建築評價服務_2020年綠色建築評價服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快收藏起來吧...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與綠色建築有關的規劃、建設、運營、評價等活動,以及對綠色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和引導激勵,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綠色建築等級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
  • 14大未來派綠色建築:日本摩天巨塔可住百萬人
    據國外媒體報導,如今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連建築都越來越體現環保和可持續特點。許多著名建築師設計出了眾多奇特的綠色建築,這些建築設計方案代表了未來建築風格,滿足了生態友好型的要求。以下就是14個著名的未來派綠色建築設計方案:1.
  • 廣東:東莞迷上綠色建築 渴望「回歸大自然」
    生活在這樣的綠色建築裡,有一個最現實的好處,就是節電、節水、節能;而綠色建築帶給您的更直觀感受,就是更加舒適和環保。其實,東莞市民與這種堪稱「回歸大自然」的綠色建築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之前,一個名為《東莞市建築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經印發實施。
  • 科技賦能建築將成新興行業 建築智慧化改造將成城市更新關鍵
    鄭惠強認為,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 江峰 攝中新網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中國的重點發展戰略。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必將會成為拉動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據了解,上海市內24層以上的樓宇數量已超過3萬棟,新建建築面積增長速度放緩,既有建築的智慧化改造將成為城市更新的關鍵。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逐步成熟完善,從市場需求和科技進步兩個角度出發,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智慧建築行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 讓城市生活更智能 新能源讓濱海新區充滿綠色能量
    4月23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與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籤署《打造國際領先能源網際網路綜合示範區助力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繪就智慧能源支撐智能城市發展新的藍圖。在濱海新區不遠的未來,綠色、智慧能源將讓城市生活更智能、更清潔、更美好。
  • 石墨烯:未來智慧城市的基石,建築血液,汽車的移動充電樁
    但關鍵是,在混凝土等建築材料中加入適量的石墨烯,我們可以期待對環境產生轉變性的影響。智慧城市改善建築材料的可持續性的想法顯然是我們應該高度關注的,但另一個非常有趣的可能被忽視的領域是我們如何利用先進材料的好處來支持未來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