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數據分析揭示我國城市化成效突出

2020-10-27 嶺南科苑

10月23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環境氣象團隊孫立群博士的研究論文Dramatic uneven urbanization of large c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近幾十年來全球大城市的城市化進程極度不均衡)。這項研究採用美國遙感衛星(MODIS)的土地利用類型(Land Cover Type)數據和植被指數(Vegetation Index)數據,結合人口和經濟數據,首次從全球視角對2001-2018年的全球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擴張、人口增長和城市環境變化進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突出成績。深圳先進院數字所高性能中心孫立群博士是本文的第一作者,香港大學土木系陳驥教授和深圳先進院李晴嵐研究員是本文的通訊作者,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黃典博士為本文共同作者。

研究通過對2001至2018間美國MODIS衛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這18年中全球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5.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每天新增1130個標準大小的足球場面積,其中中國新增的城市面積佔全球新增城市總面積的47.5%。通過對全球841個城市面積大於100 km2的大城市的年最大綠度的變化趨勢進行計算,發現在325個城市中,其城市建成區有超過10%的區域顯著變綠(P < 0.05)。研究觀察城市變綠區域的分布特徵,發現在很多城市中這些區域與周邊城市區域呈「煎蛋」型的空間分布,「蛋黃」所在的城市區域顯著變綠。這表明這些城市區域的綠化與環境正在變好,這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城市化過程中公園、綠地等綠色基礎設施的增多。同時研究發現中國以19%的全球大城市面積貢獻了32%的全球大城市顯著變綠區域,中國至少有1.08億人口因城市變綠而受益,佔全球受益人口的56.2%。近20年,中國城市化的成績斐然,在「質」和「量」上均領先全球。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戴永久院士評價本項研究時表示:「這篇文章完整系統地闡述了近二十年世界大城市的發展特點,通過比較世界大城市的發展,清晰地揭示了我國城市化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是對我國實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最好總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基金的資助,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為本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計算平臺和計算資源。

圖1 全球大城市分布與城市顯著變綠區域佔比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居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深圳先進院最新科研成果亮相海博會
    此次深圳先進院主要圍繞海洋電子信息設備、海洋大數據與海洋生物材料三大領域展出創新成果,展現了深圳先進院海洋科技領域的研發實力。其中,智能仿生機器魚、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 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製 " 項目以及海洋源 ω-3 多烯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項目是此次展會的亮點。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馮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工作基本結束,截止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獲批項目166項,項目直接經費總額11786萬元,立項數較去年增加64%,經費額較去年翻倍,均創歷史新高。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和經費額雙創歷史新高
    在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工作種,深圳先進院區域創新聯合基金集成項目首次取得突破,中科院深理工(籌)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講席教授,腦所研究員王玉田牽頭申報的「重要神經精神疾病發生與幹預的神經生物學共性機制研究」項目從國家和廣東省需求出發,以解析重大神經精神疾病「共性」神經機制為核心,明確年齡及性別造成的差異,通過研發和應用國際先進的技術,進行多水平跨物種轉化醫學研究,項目的實施將為重大神經精神疾病精準診斷
  • 深圳先進院與濟寧院齊獲中國產學研大會合作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產學研合作是新時期深圳先進院面向國家和區域產業和社會需求進行的重大科技布局,是深圳市建設國家首個創新型試點城市的重要科技支撐平臺。
  • 深圳先進院與6院士團隊合作:建國際化新藥產業研究院和公司
    深圳先進院與6院士團隊合作:建國際化新藥產業研究院和公司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1-12 16:28 來源:澎湃新聞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院落戶寶安,助力寶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川 李丹12月30日,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材料院」)在寶安區福永街道宣布開園,正式入駐龍王廟智造小鎮。開園當天還進行了重大項目籤約。記者了解到,電子材料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承擔建設的深圳市十大新型基礎研究平臺之一,也是首家落戶寶安的應用型基礎研究機構。早在2019年4月舉行的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先進電子材料高峰論壇上,寶安區就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籤署了共建電子材料院的合作協議。同年5年,電子材料院迅速揭牌成立,並順利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宣告開始運作。
  • 實現快速成像,深圳先進院成果應用在國產高端磁共振成像設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深圳先進院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來學習最優的參數和實現快速在線重建,提出的智能快速成像技術,在獨立數據集的第三方測試中誤差最小,參數量最小,該技術將推動新一代從醫學圖像數據採集到輔助診斷的智能醫學影像全鏈條解決方案的推進和應用
  • 深圳先進院等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11月7日,《自然》(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華泰立實驗室的合作成果《空間擴展生境定植的進化穩定性策略》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2018-05-15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參觀高密度電子封裝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並帶來題為Polymer Composites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精彩學術報告。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來源:深圳先進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 深圳先進院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三維結構
    近日,深圳先進院的科學家在破譯大腦運轉密碼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最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同時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 深圳先進院張湧團隊獲得WASA 2020會議最佳論文獎
    9月13日,在第十五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lgorithm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WASA 2020)會議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高性能中心張湧研究員團隊的研究論文Distributed Data Aggregation in Dynamic Sensor Networks
  • 深圳先進院劉陳立發表《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
    如今,這一生命發展的本質規律,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研究員實驗室,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泰立教授團隊合作,2019年11月7日在Nature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patially extended
  • 科學網—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 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PCT專利申請366件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轉讓收益4.6億元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26日訊 記者昨日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專利申請總數達到1516件,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申請數366件,智慧財產權投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
  • 深圳發布全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志雲說,項目基於「社會—經濟—自然」城市複合生態系統理論,針對深圳快速城市化的特徵,開展了大量的遙感和生態調查,結合深圳生態監測數據和統計數據對深圳生態系統進行全面評估。調查評估最終形成了「六個一」的成果,即繪製一張生態狀況圖,顯示深圳從1979年以來的陸域生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