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院系眾多,綜合實力很強,但是,哪個院系的學生學習最「瘋狂」?江湖流傳太多「版本」:甲版本:數學學院(數院)、物理學院(物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信院);乙版本:數院、物院、化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信科;丙版本:數院、物院、化院、生科;丁版本:數院、物院、工院(工學院)、信科;戊版本:數院、物院、醫學部、生科。所以,北大院系的學生,學起來真的很「瘋狂」。
但是,若以成績評論,北大的院系裡,數院是穩坐「頭把交椅」:數院建築的外表非常質樸,但表面的裝飾不能影響它在數學界的聲譽和地位,這裡是我國數學人才培養的大本營,研究的數學知識「深得很」,來此學習的學生基本是各類競賽一等獎的保送學生,他們恨不能用數學理論計算世界的一切事情。數院的學習壓力大,學習氛圍濃,實力也是明擺的,別人爭不去。有個誇張的說法:如果想體驗智商「被虐的感覺」,來北大數院待一天就可以。
物院是「二把交椅」,除去大部分學生是競賽高手保送,對物理理論的探索也是「深裡求深」,用物理闡述世界,好在沒有數院變態的運算;化院,全國化學最厲害的學生幾乎全部集中在這裡。化院的學科知識除了要掌握數學、生物、計算機的理論之外,還要去創造「未來新物質」,用打破常人的思維去思考。這裡有吃飯時看文獻的學霸,有排隊時看文獻的學霸,有喝酒之後繼續看文獻的學霸。化院還有一項讓人佩服之處,是每次進行實驗時都要叮囑自己「小心加小心」,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至於生科院,天天與動物,植物,細胞,分子「做鬥爭」,研究基因,觀測遺傳,分析數據,用各種實驗去驗證玄乎其玄的未知理論,「不在做實驗報告,就在做實驗報告的路上」。北大的神經生物學、幹細胞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的水平全國最強,生科專業的保研率也越來越高,面試難度越來越深,想考研考博北大,平時不拼真不行。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最大的理想是用計算機的二進位語言實現生活中的一切,用枯燥無味的程序表達內心的掙扎。工院,課程難度大,要用犧牲髮際線的代價來拓展未來尖端新技術前沿的地方。
至於醫學部,典型的考試多、背誦多、內容多的「三多學院」 ,要記憶的醫學教材可能比身高還要高。這裡是國內排名最高的綜合性一流醫院,是國家醫學學風的標杆,還走出屠呦呦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藥學家。
北大的幾座院系裡,課滿、題難,集中全國數、理、化、生物、信息五個學科奧賽的多數優秀人才,能憑分數考進來的更是學霸。這裡天賦好的牛人多,努力的牛人更多,他們要完成不間斷的報告,海量的作業,考試前刷夜的咖啡館,清早要急著佔座的圖書館,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見證,沒有人去花費時間和腦筋去回答誰比誰更「瘋狂」這種無聊的問題。
「瘋人院」是北大學生對幾大院系的戲謔。雖然有的人來北大混幾年,考前應付講義,考中照搬照抄,考後束之高閣,畢業賣給舊書攤,不擇手段地蹭文憑,但這些人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北大依舊是北大,真正北大學生依舊在緊張地學習,規劃自己的未來。所以,這裡保持著高高在上的保研率、出國率、高就業率。
年輕,就應當「瘋狂」。要想真正學到知識,任何大學、任何專業都要付出艱苦的勤奮和努力。正如北京大學一位院系的領導所說:「人才從來都是從競爭中成長和脫穎而出的!請記住,你的未來競爭對手不僅僅局限於你的同學、局限於中國,而是擴大到全球範圍的。因此,你必須要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參與全球性的競爭。」 想必這就是北大學生「瘋狂」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