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厲害的發明家?墨子沙龍聚焦「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

2020-12-20 中新網上海

墨子沙龍 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0日電(林梅 鄭瑩瑩)「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發明家和創造者。」這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湯超一直以來的觀點。12月19日,湯超在墨子沙龍和觀眾分享了他對這一觀點的體會。

計算機的發明,將人類帶入了信息化的時代。隨著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快,處理單位信息所需的能量也越來越少。如今我們手中的一部智慧型手機的運算能力,已經遠遠大於早期的經典計算機。這種成就往往讓我們產生錯覺,以為人類是最具創造力的發明家。

可是,如果你知道,低等如大腸桿菌這類生物,它處理信息的能力卻遠遠優於我們最先進的計算機,你會不會感到愕然呢?

事實上,大腸桿菌早在數億年前,就可以用接近物理極限的低能耗來處理信息。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和物理學的時候,體會可能完全不同——生物學的教材描述的世界多姿多彩五光十色,而物理學教材則更多的是理論公式;生物學多是描述已經存在的事實,而物理學還可以預測沒發生的事件。可是,兩個學科難道真的有這樣的分別嗎?湯超用各種實例,展示了一個富有物理之美的生物世界。

會飛的生物都是天生的流體力學專家,它們的飛行速度都巧妙地正比於其重量的1/6次方,我們人類用三個方程解出的問題,鳥兒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就熟練掌握;我們人類發明僅僅幾百年的斐波那契數列,向日葵和菠蘿天生完美展示;我們的細胞中還有一個設計精巧的「停車場」——內質網將自己摺疊成立體停車場的樣子,既省空間又內部聯通,摺疊蛋白的核糖體就穩穩地停在上面;真菌還手拿神槍,可以用小到毫米的身軀,把孢子射到 2.5 米開外,加速度比我們發射衛星的火箭還要大很多倍。

所以,生命現象有著遠遠超越生物學的範疇,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物理、信息學、工程學。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第一次生物學革命,將物理學的思想和工具應用到生物學,揭示了DNA雙螺旋結構,分子生物學的時代拉開帷幕;而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基因組學革命是第二次生物學革命,基因組測序,就是解讀我們生命的所有遺傳密碼,指數型的測序技術進步,推動生物學飛速發展。

湯超把生命比作說一輛汽車,第一次生物學革命,就是把汽車的零部件看得越來越清楚,第二次革命就是把汽車的說明書——也就是我們的基因組找到了。但是我們距離理解這本說明書還有一個巨大的鴻溝。

而第三次生物學革命,就是要通過各個學科的交叉融合,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生命系統,來理解這個汽車是怎麼工作的,它是怎麼裝起來的,它能跑多快,壞了怎麼修,他的壽命是什麼。答案都藏在基因組裡面,我們只有通過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才能找到謎題的答案。

湯超認為,大自然偉大的創新,是通過多樣性實現的。沒有多樣性,就沒有進化,更沒有創新。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創新型的教育至關重要,必須允許多樣性的存在,才能鼓勵創新。

與湯超一同做客墨子沙龍的,還有中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作為在液晶物理研究領域蜚聲海內外的科學家,歐陽鍾燦告訴觀眾,液晶可不是人類的專利,生物體內天然就存在液晶——就是我們人體內紅血球外面的生物膜。

我們知道,紅血球呈雙凹碟狀,這一點曾經讓科學家十分困惑。因為根據能量最低原理,如果細胞裡面主要是液體,細胞膜應該呈球形才對。而晶體外形狀都是凸多面體,也與雙凹碟狀不符。科學家曾用各種假說試圖解釋紅血球的雙凹碟狀,有膜厚度不均理論、有電荷分布不均理論、有膽固醇分布不均理論等,但均被實驗一一否定。

既然液體和固體都無法解釋紅血球細胞膜的形狀,那麼用液晶來解釋可以嗎?1973年,W.Helfrich提出液晶生物膜理論,在40年之後獲得世界公認。

作為研究液晶的物理學家,歐陽院士也試圖用物理公式描述紅血球的形狀。在W.Helfrich的研究基礎上,他提出了鍾燦—赫爾弗雷奇方程,首次預言了紅血球細胞膜的環形形狀,並指出環的內外兩個圓的半徑必須滿足r/R=1/2或0,方程解釋了紅細胞在毛細血管中得以自由穿行的原因,並被全世界多家實驗室觀測證實。

後來,Helfrich生物膜理論還被用於研究膽甾相液晶螺旋膜形狀,甚至還推廣到了富勒烯與碳納米管形狀理論和病毒20面體對稱理論研究。液晶生物膜理論漸漸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可。

此次墨子沙龍的最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與兩位嘉賓一起,就現場觀眾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解答,並結合各自的科研經歷,對交叉學科和交叉研究給出了解讀。(完)

編輯:鄭瑩瑩

相關焦點

  • 院士講述神奇的生命...
    12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歐陽鍾燦,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湯超,做客「墨子沙龍」,講述「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新生物學將從觀察性、定性向可預測性、定量轉變】誰是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還是特斯拉?
  • 墨子沙龍探秘「神奇化學」 專家共話綠色能源與材料
    中新網上海4月15日電 (鄭瑩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的公益科普論壇墨子沙龍「新能源&新材料:讓世界更綠色的神奇化學」日前在上海圖書館舉行,邀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廈門大學教授鄭南峰、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陳立桅共話「神奇化學」。
  • 「墨子沙龍活動簡報」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
    8月25日,墨子沙龍登陸上海科技節,在上海中心舉辦了主題為「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的科普活動。神奇的量子技術告訴大家,通過單光子成像技術, 「霧裡看花、隔牆觀物」就可能實現。單光子相機是一種基於量子物理原理的超高靈敏度的光電探測技術。利用單光子相機和計算成像算法,可以實現遠距離成像與傳感、非視域成像。傳統光電探測技術的探測靈敏度約為1 nW,要想獲得一張清晰照片往往需要採集數十億計的光子。
  • 今明兩天,墨子沙龍 活動直播 + 線上互動
    前沿科學進展、開放的科學思想、與頂尖科學家面對面,與大家闊別半年之後,墨子沙龍線下活動終於回歸!7月25日(今天)和7月26日(明天),墨子沙龍連續推出兩場重磅活動。中國科學院藥物所陳凱先院士和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汪毓明教授將分別與大家面對面。
  • 他是史上最厲害的發明家,愛因斯坦曾經懷疑他是一個穿越的人!
    他是史上最厲害的發明家,愛因斯坦曾經懷疑他是一個穿越的人!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智商是非常高的,但就算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物理科學家,一個創造了無數物理知識的人,雖然相對論可能沒幾個人讀過,讀也讀不懂,但有件事情是不需要質疑的,就是愛因是一個天才。天才跟我們這群凡人是沒法比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仰望,然而就是這樣以為天才,也依舊對另一個牛人不服氣,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人,會是誰呢?
  • 墨子與魯班,誰才是「天下第一巧匠」?
    那麼,墨子與魯班,誰才是「天下第一巧匠」?我們可以從魯班與墨子的三次較量看出端倪。(《墨子-魯問》)墨子魯班見墨子還是振振有詞,不肯服輸,就決定揀墨子最擅長的守城下手,於是,魯班潛心研製攻城的武器,決心與墨子再比賽一下到底誰的發明更厲害。
  • 墨子嘉賓 許晨陽:我覺得數學很美
    它起源於19世紀上半葉關於三次或更高次的平面曲線的研究,與數學中其他分支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繫,並且被深刻地應用到理論物理及其他的科學技術中。攝影:李曉明 第一次見到許晨陽,猶他大學教授Christopher Hacon(代數幾何學家,2009年柯爾獎獲得者)立刻意識到他是個非常厲害的數學家。那是在2006年的秋天,博士研究生三年級的許晨陽隨導師Kollár來猶他大學訪問。「他已經在讀非常前沿的論文,包括我和別人合作的論文,並給了我非常棒的意見。但是最令我震驚的是,縱然很年輕,他卻很有自信和志向。」
  • 古代皇帝中最厲害的發明家之一,發明了二大神器,他是誰呢?
    古代皇帝中最厲害的發明家之一,發明了二大神器,他是誰呢?雍正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畢竟每個皇帝在位都會做出一些事情,那是偉大的帝王才會做出的事情。而雍正做出的兩個發明,卻是讓清朝安穩了百年,是一次非常值得的證明。
  • 陸朝陽榮膺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美國物理學會於10月7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因「對光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重要貢獻」而榮獲2021年度Rolf Landauer
  • 墨子沙龍登陸上海中心「墨子號」團隊成員分享未來空間量子計劃
    正值「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4周年之際, 8月25日,墨子沙龍登陸上海科技節,在上海中心舉辦了主題為「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的科普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到「墨子號」團隊重要成員印娟教授,量子成像領域的青年才俊徐飛虎教授以及「潘之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教授,帶領青少年及科普愛好者走進量子技術的探索空間。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四種相互作用中的強、弱相互作用僅存在於微觀世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科學家們研究最成熟的,是引力和電磁力。當年的外爾,深切感受到廣義相對論及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既真又美的特點。因此,外爾首先想到的,便是用他欣賞的規範理論,將這兩者統一起來。
  • 中國很厲害的幾個發明家
    本文由小樂聊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話說我國古代的發明技術那可是厲害的,幾個發明都是在我國問世的,這可是我國的國寶啊,在我國歷史中這幾個牛氣的發明家呀,他們所發明的是在不同的方面,他們雖為我國乃至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些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 黑洞:最黑暗而最明亮,最充實而最空虛,最簡單而最神秘
    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理論宇宙學,近期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將物理學中最大的物體和最小的物體聯繫起來,用早期宇宙的遺蹟研究基本粒子物理。曾獲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青年學者獎、被學生評選為最喜歡的教師。墨子沙龍是以中國先賢「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育基金會、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及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等協辦。
  • 生命的奧秘,螺旋之美,科學也可以如此感性
    其實,不止植物,很多生命現象都與螺旋形有關,包括我們人類。不要驚訝,這是事實,其中我們人類的DNA就是雙螺旋結構。我們在感嘆螺旋之美的同時,不禁會疑問,造物主締造的生命為什麼與螺旋結構有關?從植物的螺旋之美談起 地球上,很多植物都是螺旋向上生長的。
  • 大自然最神奇的金屬鈦色龍
    這些五顏六色的鈦杯不是採用陽極氧化的方法,而是根據鈦的特殊性能生產出來的,不但沒有任何毒性,而且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的健康特性,挺神奇的!一段假設的對話開啟了記者探索揭示大自然鈦金屬變色的神奇之旅。  記者首先想到了彩虹、變色龍。大自然裡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產生彩虹、變色龍的神奇。
  • 墨子:俠之大者的功利主義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由此也可想見墨子思想及墨家文化的影響力在民間從未間斷,甚至其影響力並不亞於儒家思想,否則,墨家與儒家就不會並稱為"當世兩大顯學"了。 墨子作為"遊俠"中的"巨子"、傳統的反叛者,越是年代久遠,越被賦予傳奇的色彩。
  • 量子衛星有何神奇之處?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發射升空,據說,這顆衛星成功運行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啊?量子衛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小編答 據小編了解,這個被命名為「墨子」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其科技含量及精密程度可謂是達到了該研究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中國科協學術沙龍聚焦「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
    原標題:中國科協學術沙龍聚焦「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莉)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承辦的中國科協第80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近日在北京舉行。本期沙龍主題為「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由總參科技委錢七虎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唐春安擔任領銜科學家。
  • 「生命之美:豐富多樣的地球生命形態」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的「生命之美」公益展開展了!地球上生存著種類繁多的生物,它們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態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同一顆星球上。這些神奇的生物有著千姿百態的外形、眼花繚亂的色彩、靈巧多變的功能,有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生物、挺拔俊俏的植物等,它們用各種方式展示著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為地球舉辦一場饕鬄盛宴。本次展覽是北京自然博物館自主開發的展覽,以突破慣有的陳列方式,打造獨一無二的自然博物館特色,展現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引領觀眾開拓賞析生命之美的嶄新視角。
  • 「生命之美:豐富多樣的地球生命形態」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的「生命之美」公益展開展了!地球上生存著種類繁多的生物,它們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態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同一顆星球上。這些神奇的生物有著千姿百態的外形、眼花繚亂的色彩、靈巧多變的功能,有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生物、挺拔俊俏的植物等,它們用各種方式展示著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為地球舉辦一場饕鬄盛宴。本次展覽是北京自然博物館自主開發的展覽,以突破慣有的陳列方式,打造獨一無二的自然博物館特色,展現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引領觀眾開拓賞析生命之美的嶄新視角。